盛唐夜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波波
当然武则天的本意最初并不是非要女子来继承皇位,这位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传奇女帝显然并不愿意自己的后裔都是一些废物,所以她打破了皇位历来由嫡长子继承的传统,诏告天下曰:其子女无论男女,皆有皇位继承权。所有皇裔无功不封王爵,皆称皇子皇女,有大功于国者,才能封为亲王或公主。如果皇子皇女平庸无为,那就仅仅是身份比普通人尊贵一点,每月由朝廷发点月俸,没有封号的皇子皇女的子孙就不能再享受朝廷的月俸,武则天杜绝了让国家出现几十上百个伸手要钱却不干活的亲王郡王的局面。朝廷不养无能的皇族废物,但是朝廷可以为这些皇裔提供最好的教育,皇裔们可以免费在大唐皇家学院学习文治武功,毕业后进入朝廷各部从基层做起,靠自己的才能挣来荣华富贵。不仅如此,大唐还实行爵位递减制,就是爵位每传一代就减一级,公爵的儿子如果没有建树,只能袭侯爵位,以此类推,当然,如果他有作为的话,也可以慢慢升上去,如果其子孙一直没有作为,几代以后,这个家族就自动退出了贵族行列。武则天不限制非皇族的公侯贵族怎么选择自己的继承人,他们的子孙袭爵不用通过国家考核,但规定皇族宗室子女袭爵要通过国家组织的考核,优胜者才能继承上一代的爵位。而皇位的继承人,更是从已经封爵的皇子皇女中作最后的选定,所以大唐的皇子皇女一旦封爵,就意味着离皇位又近了一步。
武则天的这些举措,被她之后的三位女帝严格地遵循了下来,这个制度是她创造的新唐盛世能由一直由女帝延续下来的基本保障。在当时,这个标新立异的制度对继承了母亲大志的太平公主来说,无异于一道福音,但与此相对的,却是引起了一些守旧大臣和两个儿子的不满。武则天子女之间的感情第一次出现了裂痕,太平公主越优秀,两个哥哥对她就越忌惮,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与两个哥哥的矛盾越来越深。神龙元年元月,皇子李显、李旦与宰相张柬之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本来策划周详的政变却不知道如何被圣神皇帝识破先机,神龙政变功亏一溃,武则天在伤心失望之下,将两个皇子贬庶,次日宣布将皇位传给其女太平公主,自己搬到上阳宫做了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一心著书。神龙政变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件事对武则天的打击却非常大,她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迅速变得衰老憔悴,史书记载“及在上阳宫,不复栉沐,形容羸悴,上入见,大惊”。当时已经即位为圣明帝的太平公主去给母皇请安,见到母亲的样子,也吓了一大跳。十个月之后,武则天终于还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传世巨著《石头记》,只写到第八十回,便撒手人寰,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叱咤风云的圣神皇帝走完她传奇的一生,到圣明帝一朝,圣明皇帝虽然是武则天的女儿,性格上也颇有其母刚烈果敢的一面,觉得母亲当皇帝做得很好,自己当皇帝也做得不错,谁说女子不如男儿啊?但受了几千年男权社会的影响,虽然母亲有制定一个男女机会均等的继位制度出来,她心底还是更看重儿子多一些,儿子们都早早地封了王,大臣们也都从女帝下意识的行为看出了她的这点儿小心思,纷纷投效自己看好的皇子们,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下注,所以临到圣明帝要选继承人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大臣和儿子的表现让她很失望。圣明皇帝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生了二子二女,与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生了两子一女,这两对同母异父的兄弟自然分成了派系,为了争皇位没少明争暗斗,甚至有些大臣已经迫不及待地拥护各个皇子,拉帮结派地就等着盼着她死了,反倒是自己的几个女儿很安份。人有时候就是有一些逆反心理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乾纲独断的皇帝来说,如果思想钻了牛角尖,就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说不定她就曾经这样想,你们要我在那些皇子中选一个,我偏不选他们,就选个女儿来继位。总之圣明皇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后选定了与武氏和李氏一族血源更近的武崇瑛为皇太女。武崇瑛继位之后,延续了祖母与母亲的治国之策,把国家也弄得不错,这样三代下来,似乎就形成了惯性,朝臣和老百姓们都觉得国家有个女皇来当领导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于是在武崇瑛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她的目光则更偏重于几个女儿的身上了,女帝继位,成了不是制度的传统。
既然历史的改变是从圣神皇帝武则天即位时开始的,那么一切的谜题都应该从这位传奇女帝身上来找寻。所幸不管是正史野史皆记载颇丰,民间流传的关于这位女帝的传说故事也不胜枚举。在武青玦的刻意留心之下,几年来她也从教养嬷嬷和府中下人口中陆续收集了很多武则天的轶事,没入学之前,为了不引人怀疑,她还不敢明目张胆地翻阅府中藏书,等她入学之后,接触的藏书骤然增多,在自己府中的藏书阁去看书也渐渐不再掩人耳目,更是了解了不少这位女帝的秘辛,才了解到这位女帝之所以稳座帝位,受人爱戴,的确有很多镇得住人的功绩,且这些功绩,是武青玦前世的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她自己偷偷作了一个记录,把武则天的生平大事按年表的形式排列出来,这样很容易便找出与记忆中不相同的部分内容,武青玦将它们分门别类之后,得到一个大致的总结。
在政治上,武则天任人唯贤、知人善仁,不因言罪人,改革皇爵位继承制度和用人制度,完善科举制,大力提拨根基浅薄的平民出身的官僚,大大削弱了贵族官僚的力量;颁布《婚姻法》,推行一夫一妻制度,规定大唐百姓三代以内近亲不得通婚,无论男女皆必须年满十八岁才能嫁娶,提高了婴儿的存活率,降低了产妇的死亡率;成立了妇女联合会,设立了女进士科场,规定女子也能进学院上学和入朝为官,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禁止买卖人口为家奴,一律采用聘用制;武则天还鼓励医学研究,光宅元年的杨州叛乱平定之后,南方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天花疫情,圣神皇帝亲身试验,找到种牛痘的办法,救了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此后大唐百姓不再被天花这种可怕的疾病困绕,百姓们对她感恩戴德,为她登基称制凝聚了不可动摇的民心。
在经济上,武则天打破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制度,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力发展工商业,改革度量单位,广修驰道,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改善了交通状况;鼓励科技发明,其门下的北门学士里汇集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发明家,大量慧及后世的民生物资都是在她的指示下发明并让朝廷大力推广的,特别是她提出了物尽其用的口号,淡化了纸的神圣地位,不顾朝堂顽固派的阻力,大力推广卫生厕纸,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为老百姓津津乐道。武则天当政期间,人口增长迅速,帑藏储粟,积年充实,不用户籍制度限制百姓迁移,大唐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文化上,武则天改革文字,发明了标点符号,推行字母拼音,简化了识文断句的学习难度;在全国大力兴办教育学院,推行全民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诗词格律,将词这种文体发展至全盛;晚年所著半本白话文《石头记》,引世间学子称颂,百余年间,涌生出无数研究石学的学术流派,白话文书著也渐渐开始流行,促进了文化的昌盛,唐人的好文之风甚至到了“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地步。重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国人的尚武精神,首创武举,建军事学院,加大军事设备及兵器的研究力度。总之,在老百姓眼中,弥勒佛转世的圣神皇帝无所不能,是超越孔圣的存在。
武青玦从收集来的资料里看到越来越多眼熟的名词,心里对这位圣神皇帝的来历隐隐有了一种推测,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她更加广泛地收集证据,在进入大唐皇家学院的第一天,看到书本上的文字之后,才完全确定下来,那使她在课堂之上瞠目的文字,居然是简体字,且用标点符号断句。她因为出声时间晚,入学前未能识字,又生在皇家,在皇女府和宫里见到的匾额等物,皆是繁体字,加上父母皆是写得一手好字的大才子,平素练字也喜欢写古字的,开始并没有发现文字有什么不同,才令她初次见到简体字和标点符号时大失常态,被弄到院长太傅那里去训示。
然后证实圣神皇帝跟她是来自同一个时空的证据越来越多,像武则天在政事上有似乎有许多预知能力,她这一世的统治没有前世历史上为人诟病的酷吏政治,没有了酷吏机构,却设置了中央情报局;晚年没有宠信薛怀义、张昌宗兄弟等男宠,却改革了婚姻制度;连神龙政变也因为这种提前预知能力失败了;还有许多治理国家的政策多是从二十一世纪搬去的,单说她改革“米”、“公里”、“公斤”等度量单位,就盗用了英尺由来的典故,对着大臣一伸手,说以她手臂的长度为标准就是一米,看得武青玦窃笑不已。
她还看了武则天著的诗词,通读了《石头记》,心中为那位同乡的好记性惊诧不已,《红楼梦》这本名著她前世都没有通读过,只阅过几个章回,更多的故事情节是从电视剧和连环画中知晓,武则天版的《石头记》自然不是全文默写,文采辞风与曹老也甚有差别,只是故事情节能记得这般清楚,也是极为不易的了。
至于那些提前现世的玻璃制品、蒸馏酒等物资,她就不太相信是武则天能提供出制作技术的了,这些东西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何其复杂,便是在那些工厂工作的人,也未必能掌握全套技术,顶多是那位同乡给这个时代的发明家们提供一个构思,我想要什么什么样的东西,你帮我做出来而已,有朝廷和皇帝的支持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物品能被提前创造出来,也不算太稀奇。
真是……太nb了!得出结论的武青玦长叹一声,那位同乡在这个时空,活得可谓是风生水起,她制订的很多治国的政策经过这几代上百年的经营,已经渐渐看到了成效,虽然没有颠倒几千年来的封建世俗文化,但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创造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开明、男女相对比较平等的社会。只是,历史既然已经被改变了,那武青玦前世的历史又到哪里去了呢?最出名的蝴蝶效应不是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吗?记得她前世前《蝴蝶效应》那部电影,主角回到过去想改变历史,结果改变之后,他记忆中的历史完全不存在了。可这个理论显然不能解释她和武则天面临的情况,她来到这个已经被改变了历史的朝代之前,二十一世纪所学到的历史与这个大唐历史完全不同,说明武则天没有影响到她前世的那个历史位面。而武则天制造出来的历史,又不像《寻秦记》里的理论思想一样,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会自动修复历史运行的轨迹,无论过程怎么变化,都不会改变结局。后来她想到了前世另一种平行空间理论,那种说法是:历史就像一棵大树,外界的力量本身不足以改变大树一直向上生长,当外力落在树干的其中一个点时,对这里产生了刺激,于是这个点会生长出一根树枝来,平行空间就产生了,被改变了的历史顺着分叉的树枝前行,历史的正流继续向上生长,也许,这算是她能为自己面临的情况找到了相对可信的答案了。
虽然对这位同乡的丰功伟绩很佩服和感慨,但武青玦却并不准备为自己选择一条和她一样的人生道路来走,她本质上只是个耽于享乐的小女人,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象武则天这样的女强人她固然钦佩,但也不以自己是个没有大志的小女人为耻,不过是对成功的定义和人生的选择不同罢了。何况,武则天实在做得太出色了,把该弄的都弄完了,已经让她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了,在这个被穿越重生者改变了历史的朝代里,武青玦来自现代社会的一切资源优势和预知能力已经没有了,所以还是安分一点儿吧?
——2008、2、4、01:28
、、、、、、、、、、、、、、、、、、、、、、、、、、、
祝大家春节快乐!!《绾青丝》本月是最后一个月要包月票了,请喜欢本书的朋友请投《绾青丝》一票。谢谢。
盛唐夜唱 第九章 父女之间(上)
宿醉朝醒,武青玦捂着醉酒后有些昏沉的头从床上撑起身,初雪听到动静,从外室转进屏风,行到床边,扶起她发软的身子,轻声道:“小姐醒了?奴婢让人热着醒酒汤,一会儿端过来给小姐喝。”
武青玦懒懒地靠在她身上,打着呵欠道:“什么时辰了?上学不会迟到吧?”
“十点了。”初雪笑道,“小姐别担心,老爷差人去学院给你请了假,今儿不用上学了。”
自从武则天将十二时辰计时制改成了二十四小时制,百余年来,人们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用法,对武青玦来说,自是方便不过了,不用去麻烦去换算。
“请假了?”武青玦心中暗暗叫苦,那不是躲不过一会儿的教训了?还不如去上课呢。果然,初雪接着道:“老爷说等小姐用了早膳后去书房见他。”
“他今天心情怎么样?”武青玦忐忑地试探。初雪会意地抿了抿唇,笑道:“今儿奴婢可看不出来,你知道老爷对我们这些下人一向很和气。”
武青玦咬了咬唇,垂头丧气地任初雪给她换衣裳,初雪帮她系好腰带,见她没精打采的样子,笑道:“小姐怕老爷骂你么?其实不用担心,昨晚小姐睡着了,老爷一直守在小姐床边,不知道多关心你,就算是责备两句,也是为你好。”
武青玦怔怔地道:“他一直守着我?”她昨晚虽然知道纪询有守在她床边照看她,但没挺多久就昏睡过去,纪询几时走的也不知道。初雪笑道:“是啊,昨晚一直是老爷帮小姐擦汗降温的,弄到夜里三点多,小姐没发热了,才回去的呢。”
武青玦的唇角不自觉地微扬:“真的?”
“奴婢什么时候骗过小姐了?”初雪帮她理好衣裙,突然“咦”了一声,“小姐,你的生辰玉哪儿去了?”
武青玦回过神,随口道:“哦,我送人了。”
“送人?送给谁了?”初雪紧张起来,“小姐,那生辰玉是圣上御赐的,怎么能随便送人呢?万一被圣上怪罪下来怎么办?你送给谁了?奴婢去讨回来。”
“皇祖母赐给我了就是我的了。”武青玦不以为意地道,“我连处理一块玉的权利都没有吗?”
“可那毕竟是御赐之物……”初雪有些着急,武青玦打断她的话,笑道,“家里的御赐之物还少了?皇祖母哪能件件都过问,好啦没事啦,你不是说要端醒酒汤给我喝吗?还不快去。”
初雪嗫嚅着住了嘴,转出房去,指挥小丫鬟们端进醒酒汤和洗漱水,这厢刚服侍武青玦梳洗完,那头早餐也摆上桌了,武青玦磨磨蹭蹭地用完早膳,见初雪已经取了狐裘候在一旁,知道再也躲不过,只得让初雪帮她穿上狐裘,心虚地往书房行去。
难得的冬日暖阳,书房的门窗大开,武青玦远远就见着纪询的身影立于窗前,行得近了,见他原来正立于窗边的大画案上作画。阳光照在他的身上,给他全身蒙上一层金色,那修长的身影仿佛也如一个发光体,透着一股暖意,吸引着逐火的飞蛾奋不顾身。武青玦怔怔地看着他,停下脚步,初雪见她停住,不明所以地道:“小姐?怎么了?”
这番响动已经惊扰到纪询,他转头看了武青玦一眼,脸上淡淡的,没什么表情:“来了怎么不进来?”
武青玦垂下眼睑,沉默地踏进书房,行到画案前,老老实实地垂手而立。纪询没有急着教训她,手里的画笔没有搁下,而是继续在画纸上勾勒。武青玦往画纸上看了一眼,见纪询画的是一幅牡丹图,纪询是与武明玥并称于世的才子,丹青自然精妙,武青玦前世也钟爱绘画,不过偏好水粉画和油画,对水墨画并不见长,不过这并不妨碍她的欣赏水平,纪询的画风清丽隽雅,笔触细腻却不呆板,描物写实却不匠气,实在是画得极好。不过画再好,也比不上作画的人对她的吸引力,武青玦的目光随着那只握笔的手缓缓上移,偷偷落到纪询半垂着睫的脸上,一缕头发从他的脑后不听话地搭到了耳侧,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头发散发着一种蓝调的金属光泽,令她突然生出伸手抚摸的冲动。她悄悄地伸出手,微微欠身作画的男人突然直起腰,吓得她赶紧垂下眼睑,伸出的手缩到衣袖里紧紧握成拳头。垂着眼睑,只能看到他的手,还有他投到画案上的阴影,武青玦伸出手,轻轻按住书案上的影子,仿佛想通过它,感受到一丝他身体的温度。影子落到武青玦的指背上,她的眼眶有一丝微热,纪杨……她的思绪顿时被拉回到多年前,那时候,这个男人的身和心都属于她,她可以肆无忌惮地抚摸他、拥抱他、贴紧他,摄取他的体温,不像现在,她只能远远地看着他,连抚摸他的影子,都只能偷偷摸摸。
“发什么呆?”纪询搁了笔,见女儿像是受惊似地缩回放在画案边缘上的手,在心里叹了口气,将笔放到她手里,“想试试吗?”
笔杆上还留着他的体温,武青玦捏紧了笔,抬头看他:“让我画吗?”
“学院有教习作画了吧?”纪询见她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帮我着色,看看你学得如何。”
武青玦甚少见到纪询的笑容,一时呆住,傻乎乎地道:“你不怕我画坏你的画?”
纪询对武青玦从不肯叫他“爹爹”已经习以为常,心中虽然不快,想起妻子的忠告,还是耐住性子道:“你用心点儿画怎么会画坏?”
“哦。”武青玦不知如何应答。纪询转出来,把她抱起来,武青玦的身子微微一僵,还未放松下来,已被他放到画案后的椅子上:“这样够得着了吧?”
“嗯。”武青玦的脸微微一热,心跳不由快了两拍,她握紧手中的笔,不让自己的指尖因紧张而轻颤,深深地吸了口气,她沉着地将笔尖浸到了盛着朱砂的颜料碟里。这是第一次,纪询待她如此亲近,她不允许自己犯错,浪费这不容易得来的相处机会,如果用作画可以得到他的欣赏,让他的目光在她的身上多停驻片刻,那就这样吧。
纪询的目光随着武青玦的笔触的运转渐渐变得有些惊异,只见她用色泼辣大胆,有些地方的颜料简直堆得太多,初看不以为然,只觉得她画工拙劣,不懂用色,再一看发觉画面滋润清新、浓淡相宜,那些堆彻的颜料并未破坏画面的质感,仔细看后又觉得着色厚薄得当、浓郁酣畅,分明是使用了一些怪异的技巧,再看她运笔娴熟自然,心下不由大奇,若有所思的目光落到武青玦脸上,见她神情认真专注,看似成竹在胸,分明不似胡乱敷衍。
等她画完,纪询的目光落在画上,只觉得眼前一亮。因了她泼辣的着色,这幅牡丹图细腻中又见写意,画面一扫清媚之态,显出宏厚之风,纪询目不转睛地看着画卷,讶声道:“谁教你这样着色的?”
武青玦怔了一下,为了讨纪询高兴,她很认真地为这幅牡丹图上色,不自觉地使用了一些水粉画的上色技巧,这会儿听他这样一问,顿时哑然。纪询长于丹青,这样的绘画技巧他一看就知道绝不是学院的夫子们教出来的,而且他显然已经想到这一点了,他看着沉默不语的武青玦,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可思议:“是你自己想的?”
“嗯。”武青玦点了点头,既然无法否认和推脱,只好自己承认了。
——2008、2、13、17:33
起点难得抽一次啊。。泪,发了好多次了。。。看在这份儿上,请给《绾青丝》投月票。。。谢谢。
盛唐夜唱 第九章 父女之间(下)
“为什么要这样上色?”纪询看着女儿似乎有些不安的小脸,放柔了语气。
“我觉得这样上色,牡丹看起来活生生的。”武青玦不敢说出那些西洋画的绘画技巧和理论,怕说多错多,保守地道,“是不是这样不好?”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西洋画对光线明暗、阴影透视的处理,水墨画注重意境和概括能力,讲究墨线,不像西洋画那样写实,讲究色彩和造型,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致,所幸武则天并非全能,还没有把她的“魔爪”伸到音乐绘画歌舞等艺术领域里来,事实证明,再强大的个人也不容易扭转这种经历过千载岁月积淀的文化差异。
“没有什么不好。”纪询看着那幅画,表情柔和起来,“很出奇的画法。”
武青玦听到他的表扬,脸微微一红,甜蜜的感觉从心底一丝丝漫延上来,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谢谢。”
“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一径遵循守旧,又如何能超越先贤?”纪询转过头看着女儿,“你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很好。”
武青玦心中一动,不知道纪询是否另有所指。但他也不再多说,将武青玦从椅子上抱到地上,转身落座,平静地看着她:“不过,有些规矩是不得不守的。”
武青玦心里“突”了一下,还以为他不会追究了,哪知道他还是没准备放过她。只听纪询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昨天去哪里了?”
她吸了口气,双膝一弯,跪到纪询面前,垂头坦白:“长乐坊。”
纪询见她还不等他问完话就主动跪下,一副低眉顺目任人处罚的样子,不知为何,心里竟觉微微一堵,语气不由有些生硬:“看来你知道自己的错了?”
武青玦咬了咬唇,低声道:“知道。”
“那你说说自个儿犯了什么错?”纪询吸了口气,语气恢复自然。
“不该早退,不该……”武青玦迟疑了一下,“……喝酒……”
“还有呢?”纪询又问。
“还有?”武青玦一怔,抬头看了纪询一眼,迎上他的幽深的双瞳,立即垂下眼睑,“还有,不该去长乐坊……”
“为什么不该?”纪询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长乐坊龙蛇混杂,易滋生是非……”武青玦咬紧唇,心中发堵,“给母亲脸上抹黑。”
“看来你的确很清楚。”纪询语气虽淡,语意却咄咄逼人,“那是明知故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