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钱一川家里有一个丁男,一个丁女,还有一头大牛。按照磐石堡的规矩,凡十五岁以上之男子,每人授给露田四十亩,必须种植谷物。十五岁以上之女子,每人授露田二十亩。丁牛四岁以上之大者,每头受露田二十亩,一户限牛最多为四头。
这头大牛,本来钱一川是不想要的。他觉得官家的东西可不好拿,不得以后要怎么样才能把账还上。但是不要也没办法,一来他们是流民,自家没
后来他们才知道从官府里领了牛的户家要怎样偿还——从现在开始,今后五年,每年每亩地多交五升粮食。知道了这个事儿之后,钱一川的心就安定下来了。每亩地多交五升粮食,在他看来,并不多。以他多年种地的经验,他能看出来,以这黑土地的肥力,亩产可少不到哪儿去。
想起自家这八十亩上好的肥沃黑土地,钱一川轻轻叹了口气,满满的都是舒坦和满足。
这日子,瞧着三五年就能再好起来。
正寻思着,外面传来一阵快速的脚步声,向着这边接近过来。从脚步声就能听出来,这是一个风风火火,行事利索的人。
钱一川抬起眼皮儿来的时候,正好能看见一个女人从外面走进来。女人三十来岁,身材高挑,穿着一身青棉袄,脸上虽然已经饱经沧桑,但还能看得出来,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美人儿。她嘴唇有些薄,浑身上下收拾的很干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利索精干的感觉。
她身上带着一股很强的鱼腥味儿,往门口一站,笑吟吟的举起右手来,很是得意道:“当家的,瞧瞧我拿了什么回来。”
钱一川看过去,只见她手里拎着一根麻绳,麻绳的尽头从一条鱼的腮帮子上穿了过去,那鱼很肥很大,看上去怕不得有十来斤重,好似还活着,不时的甩动一下尾巴。
“真好。”他的脸上动了动,露出了一个憨厚的笑。
“今日捕上来的鱼特别多,除了入库的那些,还有不少都发下来了。”
郑氏着,忽然看自家男人脸上有些异样,顿时明白了什么意思,白了他一眼:“你又想啥呢?人人都有,跟你,人家管这事儿那王羽老爷可是有家室的人,整日价就知道瞎寻思。”
钱一川赶紧摆手,有些慌忙:“我可啥也没。”
郑氏口上那般着,心里却是甜丝丝的,也就是自家汉子,一直把自个儿当个宝。这才好呐!
“行了,让个道儿,今儿咱们吃鱼。”郑氏笑道:“得有好些日子没沾上荤腥儿了吧?”
厨房就是外屋,墙角一个灶火,里面的灶膛连着内屋的火炕,灶台和墙壁之间堆着许多的柴火,有的老屋,住的时间长了,这个地方往往会有大蛇钻进来盘踞着,人发现了也不会撵走。灶台上各种器具还算齐全,锅碗瓢盆都是上头发的。
先把米下了锅,招呼钱一川进去伺候烧火。郑氏端了个木盆出来,从屋檐下的大瓮里舀了水,就蹲在旁边杀鱼去鳞。
钱一川家所在的位置不错,正是一个土丘的中部最高,比别的地方地势都高,家门前就是缓缓向下倾泻的土坡。钱郑氏从院里儿往外挖了一条浅浅的阳沟,也就是半尺款,三寸深,但是有了这个,不管是院子里的积水还是日常的生活污水,水很容易就直接排到外面去,慢慢渗入地面。
郑氏一边做活,一边话。钱一川只是头,闷着头不言语。郑氏也习惯了他这闷葫芦的性子,只是在那儿一个劲儿不停的,家长里短,每日的活计,都是她的话题,倒也闲不住。
不一会儿,屋子里面就传出来一阵鲜美的香气。
郑氏手脚很利索,是持家的好手,没两刻钟的时间,饭菜便是做好了。
她做的是清蒸鱼,没有炸,直接蒸的。一般来,炸是为了保持鱼形,其实如果蒸鱼的时候火候适当,非常新鲜的鱼不炸也可以保持鱼形。炸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鱼不新鲜,又要蒸着吃,炸可以去腥。
这鱼刚从水里捞出来也就半个多时辰,自然是再新鲜不过,郑氏不炸——是因为舍不得放油。算起来,清蒸是最省时间,最省事儿,成本最低的了。
他家没桌子,也没杌子头,两口子就蹲在灶台旁边吃。这都没什么,曾几何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口饱饭,现在愿望升级成了天天都能吃上一口饱饭。一条鲜嫩可口的清蒸大鱼摆在灶台脚上,夫妻两人各自端了一个粗瓷大碗,里面盛满了白米饭。
他家没什么大规矩,就剩夫妻两人,一直是一起吃饭的,不会像别的户家那样,男人吃完了女人才吃。
虽然没加什么佐料,但是这鱼很肥,很嫩,很鲜,更重要的是,夫妻二人不知道多久没吃过这等美味了。夹一口鱼肉放在嘴里,几乎要连着舌头一起吞下去了。
郑氏一个劲儿的从鱼身上撅下大块的肉来放到钱一川碗里,很快,钱一川那碗里就挂了尖儿。她自己舀了一些鱼汤倒在碗里,动作心翼翼的,生怕鱼汤洒了,然后吃了口鱼汤泡饭,在嘴里嚼了好久方才咽下去,舒服的叹了口气:“神仙过的日子啊!”
钱一川没接话,只是又夹了些鱼肉放在她的碗里。
“你吃,你吃,多吃肉。我喝儿汤泡饭就行。”郑氏很享受相公的体贴,却是舍不得吃,又夹了回去,笑眯眯道:“再有十来日就是大老爷选兵的日子了,你这些时日多吃儿,身子养的壮棒些,到时候也能选上。”
“这条鱼,今日吃两成,吃完我给放在屋檐下冻起来。明日一热,就能吃了。少够吃上两天的,最后鱼骨头再熬一熬,还能出不少汤。”郑氏精打细算的计划着,她瞧着自己男人,满脸都是憧憬:“你要是选上,那咱家日子就好过了。你吃公中的,没花销,每个月还能拿回不少粮食来,我再有在渔场的那活计,咱们不定能攒下些粮食来,等攒到麦收,再把粮食打了,交了皇粮,还能省不少。留下口粮种子,剩下的卖了,置办些家当。你看看这儿,缺油少盐的,连个杌子头都没有,你又没手上的活儿,不都得置办?”
“嗨,你听了么?”
女人神秘兮兮的凑过去,似乎怕邻里听到一般:“我今儿干活儿的时候,听人,当了兵的,就能从城里领一块宅基地,有钱的,就能在上头盖房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虽得自己掏银子,但咱们要是能搬进城里,可就是城里人了!房子也要盖好的,少不得外头得包一层砖,屋也得加固……”
“就是现在咱们磐石堡一家店面都没有,也不知道以后卖的东西卖给谁,要买东西从哪儿买……这是个事儿……”
女人脸上挂着笑,憧憬着好日子,越越远。
钱一川却不想当兵,他倒不是看不上当兵的,而是对当兵从军上战场,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只是妻子的兴高采烈的,他也不敢打断,过了好一会儿,才吭哧吭哧的憋出一句来:“俺要是当兵了,这么些地,你一个人咋办?”
“你甭操这个心。”郑氏摆摆手:“俺也不是不能干粗活重活的,又有牛,勤快些,害怕啥?再了,人家都,农忙的时候,会给你们叫啥来着?哦,放假,休息,能回来帮忙。”
郑氏着,忽然声音一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盯着钱一川,泼辣辣道:“咋,你是不是不想当兵?”
“没……没。”钱一川慌忙道:“俺就是怕,俺选不上。”
“你咋这么出息?”郑氏瞪着他,忽然眼眶一红,泪水簌簌落下来。她低低抽泣着:“你也不看看,咱家现在啥日子了?你咋也不操心操心?啥事都压在我这个女人头上?现在城里头这些工程都快完了,也快没活计做了,以后吃啥?当了兵就是铁饭碗,不愁吃穿还能顿顿有肉,多好的事儿?你咋就不愿意干?不当兵你等着做啥?咱们俩一块儿饿死?”
“你也是七尺的汉子,身子壮的跟啥似的?就知道在老娘身上使劲儿?”
钱一川低着头,也不话,显然对她很是有些畏惧。
郑氏哭了一阵儿,发泄了一通,情绪好了许多。见他不敢回嘴儿,冷哼一声,也没再理他,只是低着头扒饭。过了好一会儿,钱一川吭哧吭哧的问道:“你都听谁的?咋知道这多?”“翟大姑娘啊!就是咱们刚来的时候,带着俺们这些女人去洗澡净身的那个。”郑氏道:“她她现在没事儿干,整日就跟俺们一块抓鱼。听人家今年才十六,那么水灵灵脆生生的一个大姑娘,长的仙女儿似的,都能杀了十来个马贼,你咋就连兵都不敢当?看看人家,再瞧瞧你!”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一八 请罪
……
“怎么样了?”
悦来客栈,董策等人所居住的院儿里。
正是清晨,董策从楼上踱步下来,问跟在身边的王通道。
“还是那样子,如昨日一般。”王通露出一丝苦笑:“今儿个一大早就起来了,洗漱打理干净了之后,便往椅子上一坐,也不哭也不闹,就是坐着,跟个泥塑木雕也似,瞧着就让人瘆的慌。不过好在,今日已经开始吃饭了,方才二给端了一些米粥,热包子之类,他都吃了。吃完还不够,属下又给他要了一些。”
“嗯。”董策头,心里有了底子。
纪长运这做派,可不像是一心求死的样子,想来,现在基本上也是想通了,觉得还是活着好一些,亦或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能吃东西,就明死不了,也不想死。至于他现在的沉默木讷,大致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迷茫。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沦,想必他的心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不和过去一样了。
正着话,有家丁前来报告:“张麻子来了。”
董策心里一喜,道:“请他楼上相见。”
他用了这个请字,手下的家丁自然重视,很是恭敬的把张麻子请了上来。
董策的房间。
张麻子进门之后赶紧跪下行礼,膝盖还没来得及弯下去便被董策给搀扶了起来:“何须多礼,何须多礼。”
董策把张麻子扶正了,摁到一边的椅子上坐下,笑道:“我这儿没那许多规矩,以后来了,莫要拘束,自在些就好。”
他是这么,可张麻子哪敢当真?赶紧笑着应了,屁股在椅子边缘上挨着坐了,虽然知道董策也是做得表面功夫,但心里却是暖融融的,更对董策起了十分的亲近。就算是表面功夫——可面对他们这等人物,多少人是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的。
“是刘三爷差遣的过来的。”张麻子道:“今日便是到了与大人约定的日期,只是衙门里忽然有急事儿,本来三爷是不当值的,又给拉了回去。”
董策随口问道:“可知道是什么要紧事?”
“似乎是范家的车队要出城了。”张麻子想了想,道:“三爷等一干衙役壮班都给叫去,疏通街道维持秩序,免得给堵在了城里,迟迟出不了城,那就是罪过。”
“范家的商队么?”董策笑吟吟的头,眼中却有一丝寒光闪过。
他不再提这茬儿,转而问道:“收购私铸钱的事儿,如何了?”
“正是要与大人这个的。”张麻子道:“大人一共是要收买五百两银子的私铸钱,这些时日,人等一干,联系城中各处的牙子,四处探听消息,到了昨晚,已经把铜钱都换好了。”“五百两银子,一共换了六百七十五吊大钱。”这话的时候,张麻子有些忐忑不安,偷眼儿打量着董策。
一两银子兑换伍佰伍拾崇祯跑马钱,兑换一千五百私铸钱,按理五百两银子应该是兑换七十五万铜钱,也就是七百五十吊。但是现在只有六百七十五吊,那么剩下的那些呢?自然是都被刘三儿,张麻子等一干中人给吃了。
不过董策并不在乎这个。托人办事儿中介费哪里是能少的了的?毕竟人家就是靠着这个干活儿,这就是人家的活路。而且这一两银子里头有一分银子的抽头儿,是他早就允了刘三儿的。
“就这个数儿,正好。”董策摆摆手道:“至于其它的,你也不用多想,某早就允了刘三的抽头。”
他这话的意思,一个是为了宽张麻子的心,省得他忐忑不安。第二层意思则是——你们干的什么,我都知道,别以为我是好欺瞒的,我不破,只是不想破。如此一,也省得别人以为好欺。
张麻子也明白他的意思,神态更恭敬了些,他掏出一个钱袋递给董策:“那些银钱加起来怕不得有四五千斤之多,别是人一个,怕是十辆牛车才能拉的了。的从那些钱里随手划拉了一些,给大人来瞧瞧,差不多所有的钱儿都是这般样子。”
董策挑了挑眉毛,这大概就是随机样本了。
董策把钱袋打开,伸手进去抓了一把,摊在手心里仔细的看。手心里五枚铜钱,三青二黄,其中有两枚和自己之前从阳和城外客栈老板手里得到的一摸一样,圆形方孔,在穿孔的上方写着一个‘壹’字,穿孔下方写了一个‘文’字,代表着一文钱。而背面则是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其它三枚,则是形制各不相同。有一枚竟然还写着崇祯通宝四个字,不过字体软弱无力,铸造也比一般的崇祯跑马钱也粗糙的多,显然乃是伪造的。不过实话,在这个年代,能造到这个程度。
很快,董策便是走马观花的大致白袋子里面的钱给看了一遍。
袋子里面大约有一千枚铜钱,也就是一吊,差不多在十来斤左右的重量,也是沉甸甸的一大袋子。这些铜钱儿都是圆形方孔,形制规格略有区别,上面的文字差别很大,但是总体的大,厚薄,却是没什么区别。总体来,和董策拿来作为样品的一文钱没什么差距。重量平均大致在一钱三分左右,也就是五克左右,边缘光滑,颇为的厚实,有种沉甸甸的质感,在钱的成分里头,铜应该能占到六成左右的份额。
这让董策很是满意。
里面没有粗制滥造的劣钱,钱,薄钱,明张麻子等人确实是用心的。
董策从怀里取出一锭五两的银子,放在他右手边桌子上,笑道:“有劳了,这个拿去,和兄弟们喝些茶。”
“大人,这个……”张麻子赶紧推辞。
“哎……让你拿,你就拿着。”董策摆摆手道:“该是你们的抽头,那是你们的规矩,理所应得的。但现在这银子,是某的心意,是某为了酬谢你们用心做事。”
他这么,张麻子便不能再拒绝,只得收了,心中更是感念董策跟别人不一样。这位大人为人做事,总是让人心里暖融融的。
董策心情大好,和张麻子好了,明日在南门外,张麻子雇上十辆牛车等候,董策等人过去,护着牛车前往磐石堡。董策本来还要拿出银子来给他作为雇牛车之花销,却没想到张麻子死活不要,拍着胸脯咱们在城里头那面子,雇车还用得着花钱?
董策心情很不错,张麻子告辞离开的时候,他还专门送到楼梯口的位置。
送走了张麻子,正要回房,却见一个店伙计跟在董勇振身后走了过来,董勇振行礼道:“大人,这店伙有事儿与您。”
那店伙远远的便头哈腰,先给董策行了礼,请了早安,而后便笑道:“大官人,掌柜的让的来跟您一声,店外面现在跪着个人,只要见您呢!”
“店外面跪着个人?”
董策有些纳罕:“什么意思?”
“咱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儿。”那店伙挠挠头道:“今儿个一大早,刚下了门板,就见那厮就在外头跪着了,一直到到现在,问他什么都不,只给大人您赔罪,要见您。”
“哦……”董策想到了一个人,问道:“那人什么长相?”
“好生肥壮的一条汉子。”二比划道:“怕不得有七尺长大,一张黑脸膛,跟锅底儿也似,脸上一圈儿大胡子,一根根跟钢针也似,瞧着倒是威武,也不知道犯了哈事?”
这二却是个碎嘴子的性子,起来就没完没了,还是董策摆摆手打断了他:“这样,劳烦你回去跟杜家娘子,就让他在门外跪着。无须理会,若是挡了店里的生意,本官照赔给就是。”
“嗨,瞧您的。”
那二赶紧道:“这话就见外了,那黑厮能挡什么生意?有他在这儿,看稀奇的人还多了些,生意更好了。”
董策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似乎转眼之间,便是华灯初上。
董策明日就要离开阳和城了,在这城中耽搁的日子已经够多,而且现在年关将近,也是时候回去了。
上午的时候,侯方域一如既往前来骚扰杜十娘的时候,他宴请了侯方域,问及了侯方域的打算。侯方域却不打算回京城了,现在回去也来不及了,等到了怕是正月十五都过了,便干脆留在阳和城,是打算好生感受一下这晋北的年味儿。等到过了正月十五,再启程离开,回归德府的老家祭祖,然后再回京城。
听到此处,董策竟是有些不舍。毫无疑问,侯方域是个很合格,也让人感觉很贴心的朋友。侯方域看出了他的心思,哈哈大笑:“汉臣兄,看来对弟还是好生挂怀的。放心,走之前定要再讹你几个野彘肚才是,你可得心备着。”这句话董策听完,顿时是哭笑不得,心道这子还真是没个正经。不过这种气氛倒是很融洽的,两人谈天地,只是不正事儿,想到哪儿哪儿,饮酒作乐,珍馐佳肴,倒是悠闲的紧。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一九 动心
一顿饭吃到快要下午三才算结束,董策把喝的醉醺醺的侯方域走到门口的时候,悄声问了一句:“你真是迷上这杜十娘了?”
却没想到,一句话问出来,侯方域忽然一转身,抱着他嚎啕大哭。
“怎么了这是?”董策却没想到他是这般反应,手忙脚乱哭笑不得的问道。
“汉臣兄,弟,弟我,真真是无法自拔了呀!”侯方域哭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北方有佳人,幽居在闹市啊!”
董策皱眉道:“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总归就是一句话,弟每日心里想的,都是她,一会儿功夫瞧不见,便是心里发慌的,你是不知道,弟这几日,哪里只是上午来一趟啊?一日足足要来瞧四五次,生怕被你瞧到了耻笑,都是在外面远远的张望一眼,连马车都不敢下!弟心里,苦啊!”
侯方域是真醉了,若不然也不会当着这许多人的面大放厥词,他拉着董策的袖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汉臣兄,我知道你素来足智多谋,可一定得帮帮我啊!”
董策站在那儿张口结舌,一时间竟是不出话来。
他本来以为侯方域对杜十娘的追求都是一厢情愿外加一时头脑发热,到底,他这个秀才公,世家子,又怎么会把一个开客栈的低贱商女看在眼里?所谋求的,不过就是新鲜而已,而杜十娘越是拒绝他,他便越是觉得新鲜的紧,就越发卖力的追求。
白了还是尝鲜。
却没想到,竟是用情如此之深,看样子,是来真的了。
不过想想倒也正常,像是侯方域这种痴人,会钻进这等牛角尖儿里,也不奇怪。
侯方域在外面这般撒酒疯一样的大喊大叫,一门之隔的杜十娘自然听的清清楚楚,过了一会儿,董策只听到一声冷笑传来:“做你的春秋大梦!”
看着又蹦又跳拉着自己大哭的侯方域,董策也是唯有苦笑而已。
平心而论,董策其实是不大愿意杜十娘跟着他的。
一百个人看这件事儿,九十九个怕是都觉得杜十娘若是能跟了侯方域,那真是天大的好事——杜家娘子已经丧夫多年,至今寡居,以你这个孀居妇人的身份,给人家做妾都是抬举了。再了,侯公子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儒雅风流,又是出身高门,你愿意嫁,人家家里还未必同意呢!有这么一个知情识趣儿的夫君疼爱,嫁入豪门,从此荣华富贵,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的受苦,纵然是为妾,那也是比在这边城开一间客栈强得多。
哪怕是做妾,也要好的多。
在董策看来,像是这等花花公子哥儿,所求的不过就是一夕之欢而已,怕是尝够了新鲜之后,没几日便是弃若敝屣。和侯方域这些日子的相处,董策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很不错的朋友,却未必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可以托付终生的良人。
若是跟了他,可能前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有可能是一个月,半个月,或者干脆是几日。在这段时间内,他会对杜十娘非常宠爱,有求必应,两人天天缠在一起,腻在一起,如胶似漆一般。这段时间,杜十娘自然会感到满心的都是幸福。但是这段时间一过,侯方域立刻就会感情降温,可能去她那里的次数也少了,呆的时间也短了,脸色也不好看了,也不耐烦了——总而言之,任何人都能感觉到,他对杜十娘冷淡了。
而冷淡之后,便是厌倦。再过一段时间,用不了多久,或是几个月,最多半年,他就会彻底的厌倦这个曾经迷恋的如痴如醉的女子。男人到根子上,都是喜新厌旧的,除了极少数人之外,绝大部分概莫能外。在后世女朋友资源那么稀缺的时代,和一个女人上床几个月之后尚且会非常厌倦接着另寻新欢的例子尚且比比皆是,更别这个时代的男人将三妻四妾视作正理。男人花不花心,并不取决于他的心思,多半是要看他有没有得到女人垂青的资本。
而侯方域,是绝对不会缺女人的。
甚至很快,他就会把杜十娘给忘记,将其扔在后宅自生自灭,而那时候,杜十娘甚至已经怀有身孕了。
她和她的孩子,会由于出身卑贱,而备受冷眼嘲笑,打压排挤,甚至是明目张胆的欺辱。而她,有了牵挂,有了羁绊,没了身份,没了能力,现在女强人的样子会彻底的消失,变成任人宰割的鱼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