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青云子心中一颤,他看着董策,眼前这个年轻人目光清亮,态度诚挚,毫无半分嘲讽敷衍之色,显然他的,乃是不折不扣的大实话。
青云子一生经历丰富曲折,得意之时富贵遮奢,落魄之时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是无论何时,面对了解他底细的人,除非是跟他干一行儿的,否则便是对方对他表示的多么恭敬,他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不屑来。这也让他慢慢养成了外表大大咧咧毫不在意,一副老顽童的样子,实则内心很辣下手无情动辄翻脸杀人的性子。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这一脉的传人,少有性格不怪的。
白了,这就是缺乏社会的认可和关爱,从而导致的心理轻微扭曲。
惟其如此,当他发现董策并未瞧不起他们的时候,内心受到的震荡才更加的大。毕竟董策乃是少年权贵,乃是官人,他能做到这一,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让一向羞于出自己营生的青云子,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董策察其言观其行便知其内心所想,他温和一笑:“本官不是俗人,更不假话,不在意,便是真的不在意,不会虚于应付。”
他开了句玩笑:“便是本官在意,难不成道长还能不为本官所用了?”
青云子霍然起身,向董策深深一揖:“老夫必竭心为大人效力。”
心情激荡之下,便是呼吸也有些急促。他也是性情中人,性子更是老而弥坚,既然答应了董策,又见他是这般态度,心里便情愿了许多。更有着深一层的考虑,觉得这是自己莫大的机缘。卸岭力士这一脉发扬光大的机会,便把握在自己手中。
董策感受到了他情绪和态度的变化,听他还是自称老夫,便是知道这乃是这老头子还有些要面子。不过他也不在意,这会儿若是在不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可就傻了,董策也起身,把青云子扶到座位上坐下,笑道:“道长大礼,本官可受不起,你我二人投缘交心,以后还要一起共事,切莫如此客气。”
话得好听,别人自然听的心里也舒服,青云子心里很是受用。普天之下大明朝的文武官员里面,能这般重视他的,怕是只有这个年轻人了。
其实董策没必要的时候是不谎的,他还真是不在乎。
一来,他乃是心中有大抱负,有大志向之人,这等人,往往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也不太在乎世俗的目光,别人的看法,因此行事很是肆无忌惮。而‘我心有大愿’这句话,不但可以欺骗自己,更可以成为做许多恶事时候的借口。这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不光是董策,历史上许多枭雄都是如此做的。董策还算不上是枭雄,但是他正在往那条路上走。
二来,则是因为他来自后世的思想。在后世,这种歧视盗墓者的思想是相当淡薄的,恰恰相反,由于某个时间段内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此类的,导致这个思潮非常之流行。实话,当初董策其实还是挺羡慕这种游走在生死边缘,却又是获利极其丰厚的行业的。这种行当中的佼佼者,几乎被后世许多人视为传奇。
再了,干这事儿的人多了,也不差自己这一个。
当年太史公写述中山地方风习,掘冢盗墓虽是奸事,却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汉之时,不法贵族作恶地方,盗墓竟然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于是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吴楚七国之乱、王莽末期的大起义期间,都有大规模盗墓之记录。汉魏之际乃是盗墓之**,据曹操甚至专门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
唐代宗时,郭子仪之父的墓葬被盗掘,有人疑心乃是鱼朝恩指使。而郭子仪在御前到此事时,也承认自己所统领的军队多有盗墓之行径。史书有载,自唐末到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之外,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
两宋之时,金人扶植之伪齐政权在中原地区大肆发掘两京冢墓,堪称丧心病狂,伪齐刘豫甚至曾经专设主管盗掘陵墓的官员“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
远的不,万历年间,宦官陈奉处理民间盗发李林甫妻杨氏墓一案,相信谣言,为得黄金巨万,竟悉发境内诸墓惹得天怒民怨。
正所谓,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也!
董策这等人,内心坚定,他现在最缺的是钱财,只要是能弄到钱,便是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儿,也是不惜。
然后董策便问起了卸岭力士这一脉的渊源,对这个,他是很好奇的,毕竟是给穿的神乎其神,但谁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有史书记载,有后人杜撰,真假参半,让人云里雾里。
青云子便是细细的了一番,董策听了,只觉心中震荡。
按照董策的了解,无论是摸金、发丘,还是搬山、卸岭,都是出自于曹操当初设立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后世这些盗墓门派,都是从其中演变过来的。
而根据青云子所,却并非如此。
发,发掘。丘,坟墓。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出处,乃是袁绍攻伐曹操时发布的檄文。
“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檄文又具体指出曹操曾经亲自组织和指挥盗发梁孝王陵墓:“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
这篇文字成为古来檄文的名篇,起草者也是当时的大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曹操曾经对陈琳此文中对于他祖上行为的揭露表示不满,但是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取默认态度。
因此不少人便是认定,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是事实。
其实正史之中,从来没这么过。睿智如曹操,连曾经破口大骂过他的陈琳都能容忍,还封他做了司空军师祭酒,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为的是什么?不过便是一个好名声,借此招揽人心而已。他这么喜欢招揽人心,这么注意自己名声的人,又怎么可能设置这样一个不声名狼藉,和祖宗礼制背道而驰的官职。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八二 传承
其实曹操之所以会被陈琳这般大骂,乃是因为其父曹嵩在途径徐州时为陶谦部将所杀,因此大举兴师问罪。曹操部队在进军道路上大肆杀戮、发人丘墓,曹操也予默许,大致意思就是,你杀我父亲,我毁你先人坟墓。当时的好事者予以讽喻,曹操就此被人戴上了高帽。
三国期间盗墓最厉害的,其实是董卓,这位把洛阳地区的帝王陵墓挖了一遍。
按照青云子的法,曹操压根儿就没设立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他手底下倒确实是有这么一批人,但也不是他自己招募的,而是从董卓手中得来的。
正史真正有记载的,专门设立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皇帝,乃是南朝宋之前废帝刘子业。
这货酷好人妻,更是淫其亲姐,淫其姑母,其荒淫程度堪比夏桀商周,也是看书的时候,看到曹操设立过这两种官职的记载,便是也效仿着设立了。只可惜,这位在位没多久就被他叔叔给宰了,这两个官职也就没了下文。
“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
至于是否真的盗墓,就不得而知了。
青云子言道,他们这一脉的渊源,最早乃是秦汉交接只是,卸岭力士的祖师爷,曾经乃是项羽手下的一个军官,地位不算高,却也管着千八百人。这位祖师爷曾经跟着项羽入关,进咸阳,焚阿房,最重要的则是,跟着项羽挖了秦始皇陵。虽到底有没有真的挖到没人知道,但是秦皇陵周围的陵寝,反正是给挖了一大片下来。
而通过这个,这位祖师爷也积攒了极为丰厚的盗墓挖掘经验。后来项羽兵败,大汉朝建立,这位祖师爷便也领着一群人退隐家乡,隐姓埋名起来。
只是他们都是打惯了仗的,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哪里收得住性子,受得了寒贫?于是那祖师爷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便是带着他们组成了一个盗墓团伙,明着是老老实实种田的农民,暗地里却是去各处挖掘墓葬。没出几年,那位祖师爷便是身家巨万,豪富一方。
只是后来,实在是太过嚣张,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发兵围剿。大部分徒众都被杀,但是那位祖师爷却是逃了出来,从此之后躲到太行山人迹罕至的乡间,再也不敢太过张狂。素日里,只是盗一些一儿的墓葬,倒也是过得衣食无忧,安度晚年。
这一支,便是如此传了下来。
一直到了东汉末年,董卓霍乱天下,挖掘帝王陵寝,大肆招募各路盗墓能手前来麾下效力。能这般明目张胆,痛痛快快的盗墓,不用再害怕官府,不用躲躲藏藏,怕是许多盗墓贼一辈子的心愿。因此听到消息,各方势力宗派纷纷前来,都在董卓麾下效力。
他们各路流派的技巧,行事方式,都是完全不同,自然是谁不服谁。因此多有比试,不过祖师爷传下来的这一脉,由于是脱身于项羽的军中,很是适合大规模的军队,后来便得到了董卓的赏识,多有重用,占据了优势地位。
董卓自凉州一路来到洛阳,沿途大墓,几乎未有幸存,便是他手底下这班人干的好事儿。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流派各自总结归纳了自己的特,各自定了自家宗派的名字传承。
这个时期,可是盗墓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后来董卓兵败,不少人星流云散,相当一部分则是投到了曹操麾下,继续为他效力。等到后来曹丕篡汉,大魏国建立,他们这些人便也没了立足之处。曹丕是不想背上这个骂名的,于是便开始大肆清洗,杀戮极多,逃出者寥寥无几。
但是青云子祖师爷传下来的这一脉,见机的早,早些时日便找了借口脱身,因此几乎没什么损失。恰恰相反,由于别的门派都是损失惨重,势力衰微,卸岭力士这一派趁机吞并扩张,一时间势力大增。但是人多了未必是好事儿,由于吞并了许多其他的宗派,倒是门派内部分歧不断,各派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等到了晋武帝泰始年间,门派内部积攒数十年的仇怨终于一举爆发,发生了惨烈的内讧,互相残杀。
残杀过后,一片狼藉。
最正宗的那一脉卸岭力士传人,只剩下了一个。他远走太行山,在一座名为大竹峰,风景秀丽的所在,建立了一处道观,唤作出云观。从此之后,行走世间,便以道士形象示人。
之后越千年,各路盗墓门派势力逐渐复兴,越发的发展壮大。只是创建出云观的那位祖师爷,因宗门内讧而痛心不已,羽化之日定下门规,一脉单传,绝不多收弟子。宁可宗门断绝,也不重蹈昔日内讧之惨剧。
是以千百年来,卸岭力士,从来就是一脉单传。但是人少,并不代表着没实力,每一代卸岭力士,都是寻找的有慧根之人,在深山之中悉心教导,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十数年甚至数十年!下一代卸岭力士初始之日,已然是武艺精绝,风水之术深谙,行走江湖,往往能够一鸣惊人,名噪一时。
是以卸岭力士之名,在江湖中始终是大名鼎鼎,未曾断绝。
卸岭力士虽以道士面目示人,实则却是敬关帝,尊西楚霸王为祖师,宏则上观天星,下审地脉。微则观泥痕,辨草色,皆有门道,非他人所能揣度。
这位祖师爷,由于他乃是军中出身,更讲究直来直去,再加上手里人多,器械也不缺,所以跟其他民盗比起来,手段更加的粗暴。一旦看上,圈定了地,从不挖盗洞取巧进去,而是直接就硬干!
你若是凿山为陵,我就给你挖个底朝天,你若是深挖大墓,我就给你掘地三千尺!
总归就是简单粗暴,不讲究细节,而是直来直去,以力取胜。
这也是卸岭力士这一脉名字的由来。
不过这并不代表卸岭力士这一脉就没有技术含量,实际上,整个盗墓过程中,找到墓的具体所在地之前那些,技术含量是最高的。找到墓的所在位置才是最难的一环,毕竟沧海桑田,星移斗转,千年下来,不知道多少大墓都被夷平了封丘,深埋在地下。若不是精通风水之术,渊源传承的专业人士,则根本是连墓穴在哪儿都找不到。至于找到之后怎么样,那就无所谓了,技术含量就算是有差距,也是很有限。
而卸岭力士只有一人,盗墓之时人手单薄,未免很有些不便,他们往往是邀请一些江湖大盗,绿林好汉,甚至是其它的盗墓门派传人,分润一些财货好处。蜂拥而起,众力发掘,毁尸平丘,搜刮宝货,毫厘不剩。打个比喻,跟蝗虫过境也差不多少。
由于卸岭力士一脉传承的最完整,渊源最深厚,是以传下来的各种绝技也是最多的,非其他门派所能比拟。是以但凡知道卸岭力士名头的人,都很愿意跟其合作,一起发财。
江湖传言,卸岭门创始人得异人传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岭门门人,多是力大无穷,通晓武功之人,因此被称为力士。甚至有传言,当年威震九州的吕布也曾是卸岭门传人,为董卓筹备军饷,曾挖掘过多位汉皇墓葬。
这话自然是以讹传讹,卸岭力士这一脉,武功精强是真的,力气也未见得有多大。
卸岭力士这一脉,最得意的本事,乃是观察风水,大到勘破天下大山大川之龙脉走向,为皇帝选定陵寝,保佑皇朝万世基业。到寻到隐藏在地底深处或莽莽丛山之间的隐秘墓穴,龙楼宝殿。观察风水的本事,各门各派基本上都有,但是唯独以卸岭力士一脉最全最精绝。
青云子这一番话完,董策不由得轻轻吁了口气,只觉得这等秘辛听了,实在是很过瘾,极大的满足了好奇心。
张麻子在一边听的瞠目结舌,目眩神迷,忽然开口道:“师父,你有这许多本事,咋不早?得教我啊,你一定得教我这个!”
“废话!”青云子瞪了他一眼:“你以为你师父我这一次回来是做什么的?你这腌臜厮伤了先天元气,练不得武,不过这也不打紧,我卸岭力士一脉,武学只是道,最重要的那观风查水秘术,只要学会就成了。为师一身本事,倒有九分都在这个上面。”
张麻子一听,不由得喜形于色、
董策也赞叹道:“本官也是听得心驰神往,都恨不能学学这个了。”
他当然只是而已,学这玩意儿也需要天赋,更是需要下极深的苦功,以及常年的历练。董策可没时间学这个,手底下有人效力就成了,何须事必亲躬?
青云子笑道:“不过是微末之道而已,可不敢污了大人的耳目。”董策真要硬学,他也是绝对不会教的,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便是死了,也不能坏了规矩。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八三 原委
原则性问题,不容妥协。
“对了,还有一桩事。”
青云子忽然道:“大人当也知道,这朝廷律法对盗墓实在是……”
历朝历代至少在明面上,就没有支持盗墓的,基本上都是严刑峻法予以惩治,大明朝在这方面尤其酷烈。
按照《大明律》规定: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招魂而葬亦是。若冢先穿陷或未殡埋,而盗尸柩者,杖九十、徒二年半;开棺椁见尸者,亦绞。其盗取器物砖石者,计赃,凡盗论,免剌。若卑幼发尊长坟冢者,同凡人论;开棺椁见尸者,斩;若弃尸卖坟地者,罪亦如之。买地人如知情,各杖八十,追价入官,地归同宗亲属,不知者不坐。若尊长发卑幼坟冢,开棺椁见尸者,缌麻,杖一百、徒三年;功以上,各递减一等。发子孙坟冢、开棺椁见尸者,杖八十。其有故而依礼迁葬者,不犯法。若残毁他人死尸、弃尸水中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总归基本上盗墓被逮着,就是一个死字——按照明朝板子的分量,打上八十板子,在不故意下狠手,也不放水的情况下,基本上没几个能活下来的。而以盗墓贼的恶劣名声,衙役们不下狠手的几率不大。
青云子现在既然答应了为董策做事,那以后必然不能再这般低调行事,如此一来的话,就很容易被地方官府抓到行踪。
董策微微一笑:“这个,却是无须担心。到时候本官会给你发一个腰牌,一份文书,言道你们乃是军中夜不收,之所以去当地,乃是因为有上官听闻有建奴入寇的消息,特意吩咐本官遣人去侦查。你放心便是,只要是沾上建奴,现在地方上的官儿们,是绝对不敢鲁莽的,出了事儿,他们万万担待不起。你们到时候也别畏惧,气焰嚣张一些就是,大帽子往头上扣。若是还敢纠缠,直接给一个私通建奴的罪名,看看他还敢不敢多!只是去的地方,最好别太往南,在这边镇左近,没人敢不拿这事儿当回事。”
而且董策有一句话没,能指挥得动董策这个四品武将的会有谁?要么是地方上的兵备道,要么就是一镇之巡抚,更甚者还有可能是数镇之总督。无论是哪个,都是地方上的文官招惹不起的。这个面子,他们不敢不给。
青云子一听,便是放下心来。董策既然肯把这件事儿直接揽过去,那就明他是真的有这方面的意思而且很看重自己,并不是随时把自己当替罪羊抛出去。
董策问道:“不知道长下一步,作何打算?”
青云子沉吟片刻,问道:“若是发现墓葬,大人手头上,可有人可以调动?”
董策现在还不想做的那么明目张胆,不过又不好伤了这位的心,便道:“若是有必要,百八十人可以供道长差遣。”
青云子要的是这个态度,当下心里很是满意。既然为人家效力,自然当为人家分忧,他笑道:“大人放心,暂时还不用动用您的人手,省的为大人添了麻烦。老夫在这儿待上几日,便即出去,寻一些得力的好手来,有他们在,事半功倍。”
董策叮嘱道:“一定要可靠些的才行,莫要泄露了此件事。”
“大人放心,都是知根知底儿的,老夫不会告诉他们大人的身份。再,就算是知道了,料他们也不敢乱嚼舌头!”这话的时候,青云子眼中闪过一抹狠厉的光芒,这时才露出了几分他这江湖大豪的霸气。
董策头,不再这事儿。青云子经验丰富,老成持重,这块儿自然是比自己想的更周全的。
张麻子又添了茶水,董策忽然问道:“道长,从初见你时候,本官便有一个疑惑。”
青云子道:“大人请讲。”
董策眼中有一丝笑意,他指了指青云子身上脏兮兮的衣服,露着脚趾头的鞋子:“道长一身武艺精绝,怎地落魄到这等田地?街头耍猴为生?”
“咳咳……”青云子似乎被茶水呛到了,连着咳嗽了好几声,脸色也有些发红。
他忽然拍了拍桌子,向张麻子怒道:“这都过晌午,怎地吃食还没上来?你想饿死你师父不成?”
张麻子撇了撇嘴,心你老人家想支开我就直,何必这般?他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这就给您老人家备饭去。”
他看向董策,殷切道:“大人,您……”
“无需置办饭菜了。”董策摆摆手,对董勇振道:“这样,你去外面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四海楼订一桌酒菜送来此处,你和他们便在四海楼吃了就是。吃完饭再来此处寻本官,还有,让董忠庸两个去把猴子买了,每次他们两个总得惹出些事儿来才成。”
董策又向青云子到:“道长可有什么爱吃的酒菜?本官吩咐他们买来。”
董策这种重视青云子的态度让他很是满意,赶紧笑道:“让二跟他们一块儿去,他知道我爱吃啥。”
张麻子和董勇振都应了,两人出去。
青云子这才很是尴尬的道出了一番原委。
原来他这一次之所以如此狼狈,改头换面的来到阳和城,却是给人逼得如此。事情来也简单,他在南直隶常州府组织一帮人挖了一处大墓,挖之前却也没打听好这是谁家的,一帮人如过境蝗虫一般把大墓挖开,不但里面值钱的东西全都抢走,就连尸骨都给从棺材里头撬出来扔到满地都是。
结果这可惹了大祸了。打
那墓主人,竟是当朝一位大员的祖父。那位大员听此噩耗之后,连夜赶回老家,扶碑大哭。收敛了祖父尸骨之后,他发下毒誓,定要将他们这些人尽数抓住,一个不留,千刀万剐!
这位大员权势煊赫,朝野之中威望甚高,所能动用的力量也是惊人的强悍。海捕文书发下,各地竭力破案,那伙儿实际动手的盗墓贼,不出两个月就被擒拿。严刑逼供之下,他们把青云子也给咬了出来。
只是青云子这一脉神秘非常,时常变换形象,更是很少露面。那些盗墓贼都是青云子临时组织起来的,跟他们见面的时候都是蒙面,因此他们非但不知道青云子具体姓名叫什么,根基在何处,甚至连长相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是卸岭力士一脉的传人。官府也没法子,只得根据他的形体画了一幅极其抽象的画像,四处张贴。
也幸亏如此,青云子才是躲过了一劫,没给抓到。但是那边儿他也是再混不下去了,隐姓埋名了一段时间之后,往北地而来。又不敢再做盗墓的行当,连偷钱都不敢,杜绝一切可能和当地官府产生交集的行为。银钱花光了,手头紧张,日子过得实在是不怎么舒坦。
若不是碰到了董策,他都准备近几年内都不碰这一行了,先把风头避过去再。
要知道,被抓住的那几个,明明判的都是绞刑,但那位大员着人把几个替死鬼换了,执行了绞死。而那几个正主儿,则是被他在自家的宅子里,请了京城里最有名的师傅刘刀,把那些犯人一个个,挨着个儿的给剐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