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范家的商队?”张二三顿时一愣,张口结舌道:“啥范家商队?的不知道啊!俺们没干过……”
“大胆逆贼,还敢狡辩!”董策厉声道:“打!”
“是!大人!”
一旁家丁一声齐齐的应和,抽搐鞭子来便是狠狠的向着张二三抽去。
张二三给打的哭爹喊娘,惨叫连连。
董策淡淡一笑,向白忠旗道:“作好记录,这厮的每一句话,都要仔仔细细的记下来。”
他早在昨日便是和白忠旗面授机宜,告诉了他今日该如何行事,该记录些什么,把那些打算栽赃诬陷给虎头山寨的话都夹杂在对张二三的审讯中。白忠旗会意,重重头:“老爷放心。”
董策嗯了一声,转身便走,临出房门时淡淡道:“反正也没什么用处了,打死算完!”
走出房门,抬头看着头已经彻底黑下来的夜色,董策悠然的吁了口气,只觉得心里一阵畅快。
……
董策是去军营的食堂吃的饭。
倒也没什么别的原因,不过是一时兴起,前去感受一下,顺便和下面的士兵们沟通交流一下感情。
今日董策带着家丁队出去了,训导官们也全都不在,因此新兵的训练停了一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懈怠了,事实上,每个训导官在走之前都给自己手下的新兵们布置了任务,严明回来之后是要检查的,若是做不好,那就只好鞭子伺候了。
对于这些训导官们的威胁,士兵们很少有敢将其不放在心上的。毕竟这些日子挨的鞭子,也绝对不是少数了。
是以这一天,他们也几乎没有得到什么休息,都在大校场上练着自己的武艺。
没错儿,就是武艺。
由于他们各自的武器都不相同,所以除了前期的基础训练所有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之外,之后分发了武器,每个人需要练的东西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大棒手就要练习和大棒所配合的那一套,挨牌手就得学着怎么着才能更好的抵挡前方的进攻,为后面的队友进行遮挡……
如此种种,各不相同。
幸好戚少保的兵书中关于各个位置如何训练,都是有着详细的解释和描述,否则的话,以董策对这些兵器的了解,怕是他一种兵器的使用方法都定不下来,还得慢慢的摸索了解。
而现下,只要是搬过来就是了。
进军营辕门的时候,门口的守卫看着董策在几个家丁的簇拥下过来,赶紧挺直了腰板儿,大声道:“见过大人。”
董策笑笑,微微头,摆摆手道:“你们也辛苦。”
几个守卫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赶紧连道不敢。
董策目光从他们脸上扫过,见他们一个个穿着大红色的胖袄,腰间勒着大巴掌宽的厚重牛皮带,一个个腰板儿挺得笔直,手中各自紧攥着武器,倒也是已经有几分军容严整,士卒勇悍的意思了。
不别的,至少一个个这身高是雄壮了不少。
当然,距离他要求的合格,还是很有一些距离的。
食堂在大校场的南边儿,隔着庞大的校场,正对着董府前面那座巨大的照壁。
这是一座足有五丈长,三丈高,一丈厚的巨大照壁,纯粹是由巨大的青石修建而成,看上去极为的威武壮观,厚重之极,高大之极。只可惜,照壁朝着府门的那一面,本来是有浮雕的,只是几百年的雨打风吹下来,图案已经是被严重腐蚀破坏,模糊不堪,根本看不清楚上面到底是什么。
便是从这里看过去,依然能感受到那照壁的壮观威武,气势似乎逼人而来。
要去食堂,会从大校场的南部边缘走一段,这会儿已然是天黑了,但校场上还是有不少人正在操练,哈哈嘿嘿或是喊打喊杀的声音夹杂着武器破空的呼啸声不绝于耳。
董策看了暗自头,新兵的精气神儿保留的还是不错的。
董策走进食堂的时候,自然是引起了一番轰动,他去的时候,正是饭儿,里面坐满了新兵。
因为不是正规的训练日,是以士卒们自然也不用被训导官带队来到食堂吃饭了,而是比较自由的各自前去——当然,也不是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早晨的饭儿是卯时中到卯时末,也就是后世的早晨六到早晨七。中午的饭儿是午时中到午时末,也就是十二到下午的一。晚饭的时间则是酉时初到酉时中,也就是下午的五到下午六。
过了这三个饭儿再来,食堂就关门儿了,到时候什么都吃不到。
早中饭的时间比较正常,晚饭的时间则是略早了一些——这个年代晚饭都是吃的比较早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省蜡烛。军营食堂这样做,其实也是这个原因,这个年代的蜡烛油灯虽都不是很贵,但如此大量的耗用,还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其实有不少新兵都是故意晚儿来吃,尤其是晚饭。新兵们基本上都是二十来岁三十来岁的壮棒汉子,正是吃得多,力气足的时候,一个个胃口大的吓人,恨不能一顿把一年的给吃出来。他们吃得多,饿得也快,很多人吃了晚饭,等到睡觉的时候也就饿了。结果一个个辗转反侧,饿的根本睡不着。
他们偶尔有些失眠的,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董策进来的时候,里面大约坐了有一多半的人,外面已经昏沉了,因此食堂里面还是不得不上了手臂粗细的牛油大蜡烛。这可是名副其实的牛油蜡烛,都是用牛的油脂里面混合上不少东西做成的,足有手臂粗细,很耐烧,半个时辰烧下来,也不过是烧掉一寸左右长的那么一截而已。不过虽是耗用,价格却也是不菲,所以食堂里用的还是很俭省的。
但是有个讲究,这里头的蜡烛,必须得是双数,不能是单数。
墙壁上固定着许多灯台,蜡烛都插在上面,免得被碰翻引起火灾。无论是在哪个年代,一场火灾都是巨大的灾难。
虽军营中布置了许多盛满了水的大水缸,但还是稳妥些为好。
“大人!”不知道谁喊出声来,正在吃饭的新兵们顿时都往门口看来,门口这边灯光颇为的明亮,大伙儿都看清楚了正是董策。一阵桌椅板凳的响声,顿时都齐刷刷的站了起来。
有的士兵赶紧忙不迭的下跪,众人纷纷跟着跪下,食堂里头立刻是跪倒了一片。
谁都没想到董策会忽然出现,因此一个个心下都是非常激动。
董策笑眯眯的向众人招手,笑道:“都起来,都坐下,这是作甚,难不成本官来了你们就不吃饭了不成?”
众人都是陪着笑,纷纷起身坐了下来。董策敲了敲桌子,笑道:“该吃吃,该喝喝,本官这次过来,便是要跟你们吃一样的饭菜,看看咱们食堂,有没有亏待你们!若是有,本官给你们讨个公道!”
“没有大人,您放心就是了!”“大人,这食堂做的饭菜可好吃,还管饱!”“这辈子没吃这么饱过!”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五一 冲突
……
有些胆子大的新兵便是纷纷扯着嗓子回应。dm
钱一川也在其中,看着董策,想到之前的苦痛,再看看今日这吃饱睡暖的日子,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兴奋。他也想大喊出声,但是尝试了好几次,每每话到嘴边,终究是咽了回去。他还是那等沉默的性子,当着这许多人的面儿喊叫,于他来是有些为难的。
不过他很清楚,和任何人比起来,自己对大人的感激和尊敬都不会有丝毫的逊色。
董策笑着头:“那本官就放心了。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本官还是要自己亲自看看的。”着,他便是迈步往东边儿柜台那边走去。食堂大致是给划分成了两个区域,除了吃饭的区域之外,还有一个盛饭的区域。在食堂的东北角儿,有有一个‘l’形状的柜台,围成了一个空间。这‘l’形的柜台大约东西有两丈长,南北一丈五尺宽。柜台大约有三尺高,在后面这会儿正站了几个专门负责打饭盛饭的食堂伙计,按照要求,一个个穿着白衣,这不过这白色衣服上面都弄了不少的油污,倒也看不出多干净的样子来。
在他们身后,放着一个硕大奇长的长板桌,上面放满了大木盆,木盆里面则是乘了各种菜肴。这会儿里面的菜已经不怎么多了,毕竟食堂也得控制着量,不好剩下,这个时代保存剩菜的水平可是不怎么样,现在是冬天还好一些,一旦到了夏天,那就不能留了,放了一夜,非得馊臭了不可。
这里头连通着后厨,后厨做好了饭菜直接就能送过来,很是方便。
放在平时,都是训导官带队来到这里,按照每个杀手队的编制做好,然后由食堂的伙计推着车子上菜,新兵们都是不用自己去取用的。但是现在没有训练,就要随意的多,来了之后直接去柜台那里打饭就成。伙计会拿一个大碗给盛菜,一共三种菜,只能选一样儿,但是量可不,满满挂尖儿的一大碗。
至于馒头,满满的一大筐,就在旁边儿桌子上放着,想吃多少随便,管饱!但是有一,不能带出去,门口都有人盯着的。
董策正往那边儿走,忽然只听到一个暴躁的骂声传来:“入你娘的,凭什么不给老子盛饭?老子要来吃饭还不成?”
当这个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整个食堂都是安静了一下,在这一刹那,竟然所有人都停止了手上的动作,让自己尽量的不要发出任何的声音。瞬间,食堂里头竟然是变得针落可闻。
然后在下一刻,众人便是齐刷刷的抬头向着声音传来的地界儿看过去。
声音是从柜台那里传来的,那边灯光不上是亮如白昼,但总体还算是明亮,因此倒是也看的清楚。一个身高体壮的汉子正自站在柜台外头,指着里头的伙计大骂,方才那骂声显然便是从他嘴里传出来的。
这会儿他嘴里还不依不饶的着什么。
“这厮,不长眼啊咋地?”钱一川暗暗骂了一声。
他已经认出来了,那撒泼的汉子正是蒋老三。心里不由得还有儿为他担心,万一惹恼了大人,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董策皱了皱眉,这厮是成心的怎么地?自己都进来这一会儿了,难不成他还没看到?若是看见自己进来了还敢如此,那未免就是别有用心了。
董勇振冷哼一声,便要上前去,董策摆摆手制止了他,他脸上的不满散去,走上前笑道:“这是怎么了?根本官吧!”
那柜台后头的伙计看见董策心里又是害怕又是兴奋几乎都要不出话来了,叫了一声大人,便要跪下。董策摆摆手:“不用下跪,话就是。”
他扫了一眼方才叫骂的那大汉,见他满脸横肉,一脸的凶悍,便是有些不喜,不过这情绪并未表露出来。蒋老三赶紧哈了哈腰,陪着笑道:“大人。”
“不光是凶横,还有些油滑。”董策又给他下了一个定义。
他淡淡的头,没有话只是冲着那伙计道:“你。”“是,大人。”那伙计满脸委屈道:“大人,按照规矩,来吃饭的,馒头管饱随便吃,但是菜只能吃一碗。之前这厮已经要了一碗了,结果方才又来要一碗,的不给,他便闹腾。”ps:管馒头叫炊饼,那是在元末之前的事儿了。北宋的时候,圆形的馒头称为炊饼,就是武大郎卖的那种。锅里煮的面条称为汤饼或煮饼。那时,馒头是带馅的,也就是现在的包子。水浒传里头母大虫孙二娘过,馒头是做心的,不是主食。
《靖康缃素杂记》中:“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到了后世,烧饼也还叫烧饼,也叫大饼。原来馒头叫做蒸饼,后来宋仁宗做了皇帝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这种叫法很快在市井中被叫响了。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巷都有卖炊饼的。
炊饼的叫法一直延续到元朝末期,《明史》中言道,朱元璋当初在郭子仪麾下,给抓起来的时候,他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就偷偷送炊饼给朱元璋吃,刚蒸好的炊饼把她胸口的皮肉都烫伤了。到了明朝及以后,炊饼的叫法才逐渐消失,人们直接称呼实心的炊饼为“馒头”。
“哦?”董策听他完,又看向了蒋老三,淡淡道:“你怎么?”
蒋老三一看他神色,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娘的,这次要倒霉,看来大人是不喜欢这道道,娘诶,失策了……”
他脸上露出憨厚的笑,苦巴巴的看着董策:“大人,是俺的错处,但是俺这,着实是吃不饱啊!”
“你叫什么名字?”董策问道。
“回大人的话!”蒋老三挺直了腰板儿,把胸膛挺起来,高声道:“俺叫蒋老三,是第一杀手队的镗钯手!”
他其实颇有些心思,知道这些上官都喜欢这个。
他在董策面前倒也并不慌张,而这个表现,也让董策对他高看了一眼:“这厮,倒还有几分胆气,不过忒也奸猾,聪明不少!”
不过这高看,并没有让董策对他的印象有多少改观,反而是更失了不少分数。
董策基本上已经猜出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事儿蒋老三是不占理儿的,若是放在平时,估计他也不会闹。但是这一次,怕是蒋老三早就看到了自己进来,因此趁机耍赖撒泼,那伙计生怕出事,未必敢跟他一般计较,不得便会再给他盛一份儿。
“好,蒋老三是吧?”董策笑着在他的胸口捶了一拳:“好个雄壮汉子,这精气神儿不错!”
蒋老三又是大声道:“谢大人夸奖。”
虽然面子上依旧是笑吟吟的,但是董策心下对蒋老三已经是有了一些不耐和厌烦。毕竟蒋老三的表现已经充分明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头儿,而通常来,刺头儿都是不招人喜欢的。尤其是像董策这种上位者,要的是稳定和众人顺贴的服从,就尤其厌烦刺头儿这种不安稳因素和搅局者。
不过董策这一次来,是为了贴近底层,拉拢人心的,因此可是不适合发火儿,只不过蒋老三已经是给他留下了一个很差的印象。
董策冲着那伙计道:“再给他盛一碗!”
一边蒋老三赶紧接着道:“俺要红烧肉!”
“好,就给他盛一碗红烧肉。”董策哈哈一笑,却是忽然脸上笑意一收,看着蒋老三道:“这一碗,就当是本官赏你的。不过规矩不可废,下不为例!以后若是还敢这么闹,本官可就要行军法了!”
蒋老三看着他的眼神,心里一寒,赶紧道:“是,属下明白!”
董策这般做,即给了蒋老三好处,让人感觉他对手下的士兵是真好,又是维护了规矩的权威,警告了蒋老三,让众人明白,规矩不可废。
这等手段,他现下玩儿起来可是驾轻就熟。
蒋老三端着一碗红烧肉拿了几个馒头自下去吃了,董策看着那伙计背后的大盆笑道:“今儿个有什么饭菜?”
那伙计恭恭敬敬道:“回大人的话,一个红烧肉,一个汆丸子,一个炖猪头肉。”
他是颇有眼力见儿的,又道:“大人,您坐下就好,俺待会儿都给您乘上端过去。”
“不用,不用!”董策看了他一眼,道:“今日本官与民同乐,一般兵士如何,本官便是如何。”他指了指那红烧肉:“这个闻着挺香,就来这个吧!”“是。”那伙计应了一声,盛了满满的挂尖儿一大碗,道:“大人您坐哪儿?俺给您端过去吧,这晚上有油,别污了您的手。”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五二 受宠若惊
“无妨。dm”董策从他手里把碗筷接过来,一伸手从旁边的簸箩里抓了俩大馒头,眼睛扫了扫,便是朝着一处走去。家丁们赶紧跟上,董策道:“你们也各自吃饭吧,劳累一天,可都饿了。”
这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陆生娃从后厨快步走出来,见了董策便是跪地道:“的见过大人。”
董策笑吟吟道:“起来,起来。”
陆生娃起身,心翼翼的跟在他后头,董策笑道:“你这食堂弄得不错,每日的饭菜都挺好,本官该替这许多士卒谢谢你才是!”
得了董策夸奖,老陆颇有些受宠若惊,福灵心至,赶紧道:“人做的,都是该当份内。这一切都是大人您的恩德,若不是大人拨下那许多银子,哪里能吃的这么好?要我,得咱们谢谢大人您才是。”
着便是冲着众人扬声道:“大伙儿是不是?咱们是不是得好生感谢董大人?”
“是!”众人齐刷刷道。
他倒是会话也会做人,董策冲他头,没有再话。
钱一川正在低头吃饭,忽然发现周围人的目光都向自己这边看来,不由得有些诧异,他回身一看,却是见董策端着一碗红烧肉,手里捏着俩馒头向着自己这边走来。
他心里顿时便是一哆嗦,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冒出来:“大人,大人不会是要坐在我这儿吧?”
这个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董策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钱一川赶紧起身就要行礼,董策已经道:“别起来,别起来,坐着就是。”
他话态度很温和,钱一川赶紧应了声是,老老实实的坐下,然后董策已经绕过去,坐在了他的对面。钱一川心翼翼的抬头看了董策一眼,然后又是赶紧低下头去。
董策笑道:“怎么,这么怕本官?”
“不是,不是,大人,俺……”钱一川赶紧辩解,只是又不知道什么,囔囔的了两声儿,声音渐渐低下去,最后便没了。
他此时心脏一阵阵的狂跳,血液加速,脸色涨的通红,他感觉自己满脸滚烫,脑袋迷迷瞪瞪,沉沉的几乎要晕过去了。脑海中只有一个声音在回荡:“俺和董大人一个桌子吃饭了,俺和董大人一个桌子吃饭了……”
他感觉到,这可能是自己以后可以讲给自己儿孙的最大谈资。
董策夹了一块儿五花肉放在馒头上,而后一大口咬下去,只觉得一阵香甜绵软在口腔中绽开,满口都是油腻腻的香味儿,配合上刚出锅没多久的馒头,真真是让人胃口大开。董策嚼了几口咽下去,夸赞道:“这红烧肉烧得不错,有几分功力啊!”
一边老陆陪笑道:“大人爱吃就好。”
董策见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士卒吃的是汆丸子,便加了两块儿肉放在他碗里,笑道:“来,尝尝!这味儿可不赖!”
“啊?”钱一川看着碗里的红烧肉,完全傻了。他忽然鼻头一酸,强忍住才让自己没哭出来。他看着董策,重重头道:“谢大人!”
伸出筷子想要去夹那块肉,但是手却是止不住的颤抖,两根筷子互相磕碰着,怎么着都夹不起来。他连着吸了几口大气,平复了一下心中情绪,方才夹起来放在口中仔细的嚼着,嚼了好久,似乎一直在回味着。
董策吃了几口,向着周围招招手:“来,都过来,跟本官坐一块儿,咱们吃吃饭,话!”
“是!”
周围的士卒们早就是羡慕死了钱一川,这会儿闻言,赶紧都凑过来跟董策坐在一起。
董策也不摆架子,只是笑呵呵的跟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话聊天儿。
问问睡得如何,操练的辛苦不辛苦,吃饭怎么样,胖了还是瘦了……
都是些家长里短的闲话,但是惟其如此,才是更能让这些士卒们感受到董策的平易近人。
和手下的人打成一片,亲近底层,这一招,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屡试不爽。
而董策也是更加清楚,往往是在这些细节上做的好了,才能真正的拉拢人心,让人为之卖命。
董策素来是对这个很有心得。不过他也并未完全作伪,至少比起其它绝大部分根本不屑于和这些士卒搅在一起的将官文臣想比,他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他没有看不起这些厮杀汗,他给他们吃,给他们穿,给他们住,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新的人生道路。虽然他也要求严格,训练残酷,但是在这些士卒的心目中,他便是最好的上官。
门外寒风呼啸,气死风灯已经逐一亮,灯光昏沉,食堂却是时不时的传来一阵笑声。
昏沉的灯光,饭菜的香气,众人的欢声笑语,在这寒冷的夜里,显得格外的温馨。
…………
第二日一大早,董策便是带着家丁去了镇河堡。
这一次没带什么别的,只是他怀里揣着的,是厚厚的一摞卷宗——审讯的卷宗。这些卷宗,实际上都是昨日前日他和白忠旗两人炮制出来的,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确定并无疏漏之后,这才是准备拿出来交给刘若宰。
和董策一起出发的,还有足足二十个家丁。
他们即将前往的是以磐石堡为中心,以一百里为半径范围内划定出来的所有稍大一些的堡寨城镇,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了至少五份告示,用以张贴在各处的紧要路口,显眼的位置上。而所有的告示都是一样的,上面的内容只有一条,便是招募流民。
上面盖了董策的大印,有这么一个印在,这丝毫不用担心会被人给撕扯下来。
随着春季到来,流民眼瞅着又要多起来。对于别的地方官员来,恨不能把自己地盘儿内的所有流民全都赶尽杀绝,至不济也要驱逐出去。这些流民在境内,没有营生,整日乞讨,是社会极大的不安稳因素。人一旦活不下去了,胆子自然就变得格外大了些,有些人自然就选择了铤而走险。所以流民聚集的所在,抢劫,杀人,强奸这些恶劣案件普遍是比较高的。
是以有些地方官员往往在要害路口处设立卡子阻挡这些流民的进入,一旦发现有流民,则是立刻驱逐出去。至于城内,则是根本不准许流民进入。这等事儿,千百年来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了。便是大灾之年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