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那日苏找了两个骑术精良,人也机灵的年轻人,吩咐他们去汗帐那里报信。等到这两个人骑马走了,他揉了揉脸,让脸上挂上谦卑的笑,然后骑着马迎了上去。远远地,刘若宰瞧见了那两个离开的骑士,不过他并没有制止。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41章 八零零 金国使者的消息
董勇振问道:“他什么?”
那通晓蒙古语的士卒给翻译了一遍,董勇振哈哈一笑:“我们可不是什么使臣,我们不过是两个军汉而已,根本就做不了主的。你跟我来!”
着便是策马转身,带着那日苏来到刘若宰马前。
那日苏虽然分不清大明朝官袍的颜色和上面的图案代表的是什么,但是他看刘若宰那神情气度,再看看他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气派,便知道这个人,肯定是个明国的大官,而且应该也是此次主事的人。
那日苏又恭敬的行礼,然后把刚才的话了一遍。
刘若宰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倒是个晓事之人。
他看了那日苏一眼,发现这个老人眼神有些惶恐,刘若宰先是微微一怔,然后心里便是明白他在惧怕什么。他心里暗暗叹了口气,笑了笑,道:“你放心,我们来不是为了杀人的。你手下这些百姓,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无需惊慌,更无需逃离,我们不会杀他们。你带路,本官还有厚赏。”
那通晓蒙古语的士卒翻译之后,那日苏赶紧道谢。、
而后刘若宰便是让那日苏跟自己并马而行,继续前进,那充当翻译的士卒也被他留下来了,他还有挺多话想问那日苏。
刘若宰店跟那日苏些闲话,问的都是察哈尔部的风土民情,百姓生活这些琐事。比如,这边的草地肥不肥呀?比起归化城周围如何啊?来到这边之后,生活是变好还是变坏了?现在活不活得下去,生活的怎么样呀?
都是一些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要紧的琐碎事情,但其实从这些事儿中,往往能推断出来很多东西来。这都不是什么敏感或避讳的问题,那日苏便一一解答。
了一阵儿之后,刘若宰忽然问道:“听前一阵子,东边儿金国来了些人是吗?”
他神情淡淡的,语气也很是轻描淡写,只不过话里的内容却是让那日苏悚然一惊。
东边来的人,东边来的还能有谁?
他不想回答却又不敢不回答,只得装聋作哑,道:“大人您的东边儿,指的是?”
刘若然却不想放过他,直截了当的便是指了出来:“建奴,有没有来人?”
那日苏的心狠狠的哆嗦了一下,后背渗出一层冷汗,他抬起头,刚好接触到了刘若宰的目光,发现这位明朝贵人眼中一片冰冷。那日苏心里暗暗叹了口气,终于是扛不住了,他低声道:“我不知道东边有没有人来?建奴有没有派人来?只是听,前几日有些梳着辫子的人到了这里。”
“他们待遇如何?”
刘若宰毫不放松,步步紧逼接着又问了一句。
那日苏既然已经开口了,便也不在乎别的了,有儿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他低声道:“听,是特命大臣伊尔登林格亲自陪着的。”
特命大臣,是林丹汗认命的统辖某几个万户的一个官位,权势非常之重。比如那位带着数千户部民投奔了努尔哈赤的锡尔呼台吉,就曾经被林丹汗任命为统管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
此时的察哈尔部早就不是几年前的察哈尔部了,第一次西撤的时候,就有许多察哈尔部的附庸部落留在了之前的领地上,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被后金给吞并。而第二次西撤,也就是从归化城来到大草滩的这一次,由于撤退的仓促,使得七八成的族民都没有跟过来,而是失散在了逃亡经过的那大片区域上。
而在西渡黄河之后,由于缺少粮食,又是死了不少人,现在大草滩上的察哈尔部,尽管还有上万人,但只怕还不到巅峰时期的百分之五。
现在察哈尔部的特名大臣,其权力基本上已经是相当于丞相了。
有特命大臣亲自陪同,建奴得到的这个待遇,可是相当不低呀!
刘若宰心中有些阴鸷,但脸上却没有丝毫表露出来,而是继续跟那日苏谈笑。
越是往前,人烟就越是稠密,时不时的就能瞧见在放牧牛羊的牧民。远远的,还能瞧见不少聚在一起的帐篷,那里是牧民的聚居地,每一处聚居地就代表着这里有一个部落。
只不过,这一路过来,看到的部落规模都不算大。
董策暗自推测,要么是那些大部落在更核心的区域,要么就是略有些实力的大部落此时都已经离开了。
董策感觉,后者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或许是因为看到有自己人陪在这些明军身边,知道这些明军是没有恶意的,所以牧民们并不很慌乱,有的人还好奇地在那里打量。不过,收获最多的,还是仇恨的眼神。起来,后金跟林丹汗之间固然是有着血海深仇,但其实林丹汗跟大明朝虽然有过一段甜蜜期,但是在他死之前的那几年,跟大明的关系也是相当之恶劣。
林丹汗第一次西迁的时候,后金跟在屁股后面撵着打,那时候明朝边军不但不帮着林丹汗,反而是跟后金在暗中配合,很是阴了林丹汗几次。而林丹汗在离开呼和浩特,西渡黄河之后,到达大明的甘肃镇宁夏镇边外的时候,此时的察哈尔部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察哈尔部人想跟大明朝进行贸易,结果遭到了大明朝边将的拒绝。
既然没法正经做生意,那就只好去抢,于是又是一番大乱战。在崇祯六年和崇祯七年,林丹汗屡次犯边,和宁夏镇甘肃镇都打过,甚至还和洪承畴交过手,双方都死了不少人,关系急剧恶化,仇恨急剧上升。
这些蒙古牧民,不少人家中都有人在和汉人的战争中或伤或死,会有这种仇恨和敌视的情绪也是正常。他们死伤了不少,明朝边军又何尝不是折损严重?董策在来的路上听刘大器过,在过去的两年中,甘肃镇仅仅是折损在察哈尔部手下的军兵,便超过了两千!
甘肃镇一共才多少人?
察哈尔部占据的这片草原,面积非常广大,足足前进了两个时辰,方才到达了察哈尔部本部的草场。
虽现在大草滩上的这些蒙古人被统称为察哈尔部,但实际上这个法是不对的,正确的法应该是察哈尔部,以及他们的附庸部族。
外围的那些都是附庸部族,而察哈尔部占据着最核心也是最肥美的那一大片草场。
根据那日苏的法,从这里到汗帐,至少还有一百多里的路程。也就是在这里,刘若宰等人终于碰到了察哈尔部派来迎接他们的人。
远远的,董策便是瞧见,一队骑兵等候在前面,这队骑兵大约在二百人左右。
对面队伍***来几个骑兵,打马过来,到近前大声的喊了几句,刘若宰问道:“他们了什么?”
那日苏赶紧道:“他们,听有尊贵的明朝使臣到来,囊囊太后特意派乌云娜福晋前来迎接。”
“哦?”一听来的是乌云娜福晋,刘若宰脸色立刻变得有些阴沉,心中阴霾更重。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倒不是因为对方是个女的。来之前刘若宰就已经做了很多的功课,知道在察哈尔部中,林丹汗的这些遗孀的地位并不低,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掌握了非常多的族民和相当的兵力。派一个福晋来迎接,论其规格来,并不比派遣其它的高层贵族迎接来得低。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42章 八零一 乌云娜福晋
派特命大臣陪着建奴的,而来迎接自己却只是一个乌云娜福晋,这就让刘若在心中升起了一丝警惕:察哈尔部是不是已经准备投向建奴了?
刘若宰吩咐在距离对面大约十丈之外停下。
这下离的近了,董策也看得清楚了一些。对面那些蒙古骑兵,他们胯下的战马,瞧着倒是都还不错,但身上的装备,就未免有些寒酸了。他们这二百余人中,身上穿着铠甲的不超过十个,绝大部分人只是披了一件袍子。他们基本上每个人手中都持着短弓,不过很多人身上甚至都没有佩戴近战用的兵器,比如腰刀之类。
连近战的武器都不能配全,显然,察哈尔部的某些物资已经是相当短缺。
片刻之后,对面的队伍中有几人越众而出,策马向前。
刘若宰也在董策等几人的簇拥下打马向前,双方离得越来越近,董策一眼就瞧见了乌云娜福晋。
这位已经可以称为太后的乌云娜福晋,年纪并不大,瞧着也就是二十三四的样子。她的长相,大致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秀美,柔弱。
她长得很漂亮,一张很是秀美的瓜子儿脸,身上却是透着浓浓的书卷气。瞧着不像是在草原的宽广天地中长大的蒙古女子,反倒像是江南水乡桥流水人家走出来的家碧玉。
虽然穿着宽大繁复的袍服,但还是看得出来,她的身形很纤细窈窕,似乎一阵大风刮过,就能把她吹起来一样。
看着刘若宰董策等人,她的眼神怯怯的,还没话脸上便已经浮起了一丝慌乱。只是那抹慌乱之中,却还带着掩不住的恨意。
董策看得出来,乌云娜福晋是个性格相当柔弱的人,只是不知为何,她会对自己这些人表露出如此强烈的敌意和恨意。
这不太正常啊!
在他旁边的刘大器低声道:“他哥哥贵英恰,前两年跟随林丹汗入寇的时候,死在咱们的人手里了。”
董策恍然,原来乌云娜福晋和大明之间还有这样一段恩怨,难怪她会表露出这样的情绪。
刘若宰拱拱手,道:“见过福晋。”
在如何行礼方面,刘若宰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代表的是大明皇帝,虽没有钦差的旗号名义,但实际上就是钦差,自然不能行跪拜之礼,那样未免太丢了面子。他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还是行拱手之礼。
既然来的时候就已经把双方的关系定位为友好之睦邻,那么,林丹汗和大明皇帝陛下的地位,可是对等的。既然如此,那么林丹汗这些福晋,自然就相当于是大明朝的后妃了。
可没有哪个明朝的文官儿见了后妃会行跪拜之礼。
乌云娜福晋冷淡的头,道:“听闻明国使者到来,囊囊太后和苏泰太后,心里很是高兴,已在汗帐等候,设宴招待。”
“只不过……”她忽然顿了顿,指着众人身后那黑压压的上千名骑兵道:“你们这次过来,是准备灭了我们察哈尔部吗?怎么还带这么多军兵?”
这话的便是火药味儿十足了。
刘若宰淡淡一笑,不卑不亢道:“一路过来,道路不靖,带这些军兵,也是为了防备沿途的贼寇和强盗,却不是为了防备察哈尔。若是不方便的话,那大部队可以留在这里,本官,只带一些人前去。”
他完,也不等乌云娜话,便回头吩咐了几句。
刘大器立刻下令大部分骑兵都留在此地等候,他只带了最精锐的那五十名铁甲骑兵,种大梁也只带了他的家丁,而董策及田实等人所部,自然也是不用留下来的。
这是在来之前就已经吩咐过的,而刘大器留下的那那几位军官,刘大器也都叮嘱过他们,自然就是心戒备,一旦听得到命令立刻便是前去救援。
刘若宰指了指跟在自己身后的三百余骑兵,道:“这些人可以吧?”
“请随我来!”
乌云娜福晋并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淡淡的了一句,完,也不管刘若宰等人,打马便往回走。
她态度很冷淡,行为也是颇为的失礼,但刘若宰却是毫不在意,只是微微哂笑。在他看来,此次自己身负皇命而来,做的是大事,何必跟她斤斤计较。以刘若宰的思维方式,和乌云娜一般见识,那就是失了身份。
两支队伍相距约莫十来丈远,不紧不慢地向前行进。也不知道是得了别人的授意,还是乌云娜福晋自己故意想为难一下这些明国人,他们前进的速度非常非常慢,只怕等到了汗帐,天都要黑了。
“这娘皮!”
刘大器低声骂了一句:“这是成心要难为咱们!”
董策此时的心态倒是跟刘若宰差不多,他低声一笑,道:“要难为就难为吧,咱们求的是大局,这等事上让她占便宜又能如何?”
刘大器斜眼看了看他,笑道:“你这子,话可不大像武将。”
董策一时间颇为无语,不知道该什么才好。刘大器哈哈一笑,神色间很是有些得意,他瞧着乌云娜福晋的背影,忽然咽了口口水,道:“那林丹汗还真是有福气,这娘皮长得真是不错,只不过这么年纪轻轻就死了男人,晚上受得了吗?”
董策摇摇头苦笑道:“刘老哥,这话,你跟我行,可千万别往外传,要不然可是大罪过啊!一旦察哈尔部归顺了,这几位福晋,可是皇帝陛下都要礼遇厚待的人物!”
刘大器摆摆手,嘿嘿一笑:“我也就是,哪里有这个胆子?”
董策笑了笑没再话。
昨晚的宴会上,他把刘大器给灌了个烂醉如泥,刘大器这人当真是到做到,真就把他当了兄弟。今日一见面,便是,称呼其为老弟。
两人一路过来,的也是颇为投机。董策发现,刘大器这个人,性格很复杂,其中甚至颇有自相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不怎么约束手底下的士卒,命令都下的不多,一路过来那些骑兵都挺散漫的,但是他手下那些士卒却对她非常之敬畏,在他面前甚至大气儿都不敢喘。从昨日看出来,他这人其实心机非常深,但偏偏他话却是大大咧咧的,甚至都有儿不走心的意思,什么都敢往外。
董策还是第一次跟这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他现在看起来和刘大器很是亲近,但实际在心里却是一直暗暗戒备着。因为他实在是无法预判刘大器下一步会做什么。
这种感觉,在别人身上他还没有体会到过。哪怕是刘若宰,董策甚至在某一方面都可以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因为他知道刘若宰是个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刘若宰想要的是什么。
等到达汗帐的时候,果然已经天黑了。远远的,董策便瞧见有大片大片的火光,给他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失火了。等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在草原上,燃起了无数的篝火,四处散布着,而在中间的位置,似乎有篝火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董策也看到了汗帐,那里是草原上另外一个灯火通明之处,周围了许多火把,把汗帐周围照的亮如白昼。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43章 八零二 跳出来了
其实,虽现在大草滩上的察哈尔部还有上万人,也能提供一两千的兵力,但无论是大明还是金国,都不缺这儿人。他们所看重的,其实是收服了大草滩上的察哈尔部这一支之后,所带来的后续利益。
其一,在政治上有巨大的收获。
就拿大明来,只要是大草滩上的察哈尔部宣布归顺了大明,那么大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诏告天下:我们征服了漠南蒙古。
这样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察哈尔部是由成吉思汗组建的怯薛军,也就是护卫大汗的中央护卫军发展而来的。后来,重新统一蒙古的达延汗组建了中央察哈尔万户,由此,察哈尔正式得名。
所以,察哈尔路可是成吉思汗的直系,是黄金家族的正统。而这个年代,草原上的百姓,无论是普通牧民,还是高层贵族,他们最认的就是血统。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察哈尔部代表的就是整个漠南蒙古。
而如果大明不要脸一些,甚至还可以,整个蒙古已经全部臣服于我。
其二,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察哈尔部对于漠南蒙古诸部落,有着其他部族根本无所比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一旦察哈尔部宣布归顺,几乎可以预见的是,那些散落在宁夏、甘肃、陕西,甚至宣府大同等军镇边外的蒙古部落,他们都会归顺。
那可不是区区万余人,而是数十万人啊!可以提供的骑兵,只怕最少也有两三万。
在董策那个时空,囊囊福晋,苏泰福晋,以及林丹汗的继承人额哲,很早就已经离开了大草滩。但是在这个时空,由于董策的出现,朝廷下达了旨意给甘肃巡抚白贻清,让他接洽一下察哈尔部,所以这些福晋很早就得到了明朝想要招降他们的消息。因此,除了早在去年八月份就已经投降建奴的窦土门福晋之外,其他七个福晋都在,谁都没离开。
众位福晋亲自出来迎接,这个待遇可是很高的了,也让刘若宰放心了不少。看来察哈尔部还是没有决定到底站到哪一边,如果他们真的是已经决定投向金国的话,是不可能给自己这样的待遇的。
他们并没有骑马,而是站在地上等候,刘若宰也翻身下马,带着董策等人快步向前走去。到了近前,他照例是拱拱手,目光在众人面前扫了一遍,最后定在了最中间一个女子的脸上,笑道:“刘若宰,见过囊囊太后,见过诸位贵人。”
笑着拱手行礼之后,刘若宰忽然又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话。
他含笑道:“他赛音白努。”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赛音白努,在蒙古语中是安好的意思。那几位福晋以及周围那些察哈尔部高层贵族脸上,都是掩不住的诧异。在他们的印象中,明朝过来的官员永远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对他们不屑一顾的。不管是大明朝占据上风,还是大明朝处于劣势,他们永远都是这样,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不会丢了天朝上国的面子。这等姿态,自然会引得蒙古高层非常反感。
而刘若宰,一上来直接来了这么一句,顿时,让大伙儿都对他生出好感来。
他们都不是蠢人,自然看得出来,刘若宰这个动作,不单单是表达了他个人察哈尔部的善意,更是体现大明朝的诚意。
不少察哈尔部高层贵族脸上都是露出了笑容。
那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女子,自然便是囊囊太后了,她右手放在胸前,微微弯腰,也笑道:“他赛音白努。”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囊囊太后,那便是:美艳。
她大约三十来岁,长相极为漂亮,是那种令人惊心动魄,为之痴迷的艳丽。她的嘴唇略有儿厚,但并没有破坏整体的美感,而是更给她增添了几分野性的魅惑。
她身材极好,穿着裁剪得体的长袍,胸前鼓囊囊的,腰间束着一条黄色的绸缎丝带。腰很细,而在臀部,却是骤然鼓起来,划出一个圆润***的弧度。
这是一个极其美艳的成熟妇人。
囊囊太后名钟木娜,是博尔济吉特氏,她是林丹汗的正室福晋,其地位相当于大明朝的皇后,乃是众福晋之首。
董策的目光在这些福晋脸上扫过,发现她们长的都是颇为漂亮,但是论起来,还要数囊囊太后为第一。
刘若宰又和其他那些福晋,以及一些排得上号的察哈尔部贵族互相见礼。有翻译在,沟通并不困难。而且,不少察哈尔部高层都会汉话,至少囊囊太后的汉话就的很好,一口标准的凤阳官话。
了几句,囊囊太后侧过身来伸手一引,道:“诸位,请随我进汗帐,我等已备了酒席,有什么话,咱们席间再。”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刘若宰笑道。
“你既然是明国的使臣,可有国书?”
此时人群中忽然响起了一个声音。
现场顿时一静,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囊囊太后秀美的眉毛一挑,朝着人群中一个察哈尔部贵族呵斥道:“昭日格图,你的什么混话?”
果真是常年身居高位之人,这一发怒竟是颇有威势,让人心中也不由得一颤。
董策在观察完这些察哈尔部贵族之后,便把目光移开,落在四周围观的人群上面。此时,周围围观的察哈尔部百姓,足足有上千人之多。董策知道,建奴派来的那些人,铁定就藏在这里面。
只不过他的目光扫视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些人。想了一下,董策便是恍然,察哈尔路肯定是不愿意明国来的人和建奴派来的人起冲突的,所以他们理当是已经安排好了。或者已经跟建奴沟通好了,有自己这些人出现的地方,建奴应该不会出现,哪怕出现,应该也会乔装打扮成蒙古牧民的样子。
由此董策立刻就推算出来,这一次建奴来的那些人,人数肯定不如自己这边多。若不然,以建奴那等嚣张跋扈的性子,他们如果实力足够的话,只怕现在就要跳出来挑衅了。此时,听到人群中突然传出来这么一句,董策的目光立刻移了回来,钉在了方才话的男人身上。这个名叫昭日格图的察哈尔部贵族,约莫四十岁上下,身量不高,又矮又胖,倒是满脸红光,身穿一身华丽锦袍,看得出来素日里是个养尊处优的人物。董策心里冷笑一声,建奴还没出头,建奴养的狗就已经跳出来了。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44章 八零三 巴克坦
这个人话很有煽动性,他慷慨激昂的完这一番话之后,立刻面朝众人高声喊道:“我的有没有道理?”
1...294295296297298...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