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林南1
第一章 密报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过了年了,即使遍野仍是白雪皑皑,空气里也渐渐流露出一丝盎然的味道。元宵节一过,缕缕的暖意便一天天地透了出来。
靖北伯府,偏厅。
一人坐在客席上,头戴文士巾,身着土布棉袍,一边喝着茶一边说这话,林武在旁边作陪,林南和林跖则束手站在一旁。
林武说道:“本以为沈斋主会在初五前就到的,谁想竟在今日才到,莫非路上出了什么变故?”
沈修微一犹豫,叹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修父母双亡,游学在外,只有每逢年节才回乡祭奠一番。以前年少狂歌,不知闲愁滋味,近日不知是年齿渐长还是忽有所悟,总之感怀颇多,对母亲思念愈深,是以多停留了数日。呵呵,当日推拒不得,才拿那般言语搪塞大人,还望大人见谅。”林武闻言忙道不敢,祭奠亲人乃是人伦大礼,旁人自是不能说什么。
喝了一口热茶,沈修目注林南和林跖,打量了半晌,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意:“昔日游学数年,也教授过许多黄口垂髫,名为义学,实不敢当,初时尚有些许耐心,但终难持久。所谓开堂授书,明学乡野,不过是聊以自慰罢了。”说着话锋一转:“倒是这几年,在大人治下渐生安稳之心,也着实调教出了几个可造之材。”
“呵呵!”林武闻言眼睛一亮:“沈斋主说的可造之材,可包括我这两个不成器的孩儿?”
沈修闻言瞟了林武一眼,笑道:“大人似乎明知故问,若是寻常,又如何考中的秀才?”
林武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道:“沈斋主此言差矣,区区一个秀才,怕沈斋主还不放在眼里吧?呵呵,小儿资质愚钝,但尚有好学上进之心,若有明师悉心教授,日后金榜中个进士,似乎还勉强说得过去……”
沈修目光一闪,看着林武笑道:“大人休要拿这般言语来套我,呵呵,沈修虽然年齿渐长,但骨里依然是狷狂之人,不是能安心授学之辈。发蒙尚可,若为长远计,沈修怕无能为力,恐误了公子前程,还望大人寻一良师才是。”
林武闻言没有说话,转头看了看林南。林南会意,忙过来给沈修行礼,沈修一时手足无措,转头看看林武,笑道:“大人,这……这可不是君子所为呀!”林武不说话,只抿着嘴笑。沈修眉头微皱,看看林武,转头又看看林南,叹了一声:“唉,罢了,既如此,沈修就勉励试上一试。不过有言在先,沈修性野,不喜羁绊,若是日日督学,恐难以办到,只能尽力为之。大人若是认同……”
“好,沈斋主谦谦君子,想必出言必不反悔的!”林武这会儿话茬接得倒快,这边没说完呢,那边林南已经开始行谢礼了。
林南的事儿定了,林跖可就麻烦了点。林武看看小儿子,眉头不知不觉地皱了起来。这些天里,京城的名医着实是找了不少,不论针灸还是推拿,林跖的怪病丝毫不见起色,把林武和陈氏急得愁眉不展。若是林跖本来读书就毫无禀赋也就罢了,偏偏之前还考中一个秀才,足以证明有些潜力,所以林武不到万不得已,心中着实舍不得放弃。
可心中又一想,若是这病一直好不了,那……想到自己不日即将启程赴任,若是林跖的病真的好不了,反不如遂了他心愿,让他留在京师跟着大哥,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心中纠结了许久,加上陈氏也忍不下看孩子受苦的样子,一直吹风;林文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自己的侄子想走武官之路,心下大喜,每日里也在林武边上说教;弄到最后,老太太不知道从哪也听说了,细细查探一番,甚至请了太医探视,依然无果,最后只好让林跖顺其自然,看得进去就看一些,看不进去也不勉强,同时林文也开始教授林跖一些强身的基本功。
既然不学了,谢师礼还是要的,同沈修说过了之后,选了一个日子成礼之后,林跖便从此不用捱苦了。
“大人,南线密报。”一个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
“嗯。”杜宁抬起头,睁开通红的双眼,伸手接过一封信函,上下看了看封口火漆完好无损,随后挥了挥手把人打发了出去。
杜宁站起身来在原地来回走了几步,活动活动四肢,双手摩挲了几遍脸颊,终于感到精神了许多。随后自腰间取出一把薄刃匕首,将火漆刮开,从里面取信函细细观看。不多时看完,杜宁收了信函放到怀里,略微收拾了一下,抓起大氅就出了屋子。
马蹄阵阵,一匹快马出了东卫司,向西而去。
西暖阁里,启元帝斜倚在靠枕上,闭着眼睛正在打盹。
外面脚步声响,间或有人说话,启元帝困意刚刚上来,正在半梦半醒之间,听到声音不由得有些恼怒,喝道:“谁在那说话?”
外面忽然静了下来,片刻之后有人答道:“皇上,杜宁有急事参见皇上!”
启元帝闭着眼睛,紧皱双眉,缓缓坐起身来,迷瞪了一会儿,使劲呼吸了几口气之后,才冲着外面说道:“进来吧!”
脚步声渐渐接近,在外隔间里停下了,衣袂抖动的声音传来,隔了好一会儿,门开,杜宁走了进来。即便他在外隔间里烤了烤火,可还是带了些许的寒气,启元帝把眼睛睁开,看了看杜宁,略带慵懒地说道:“什么事儿啊,这么心急火燎地过来。”
杜宁没有说话,只是从怀里拿出那封密函,同时拿眼朝暖阁外面看了看。启元帝登时一声呼喝:“这没你们的事儿了,都下去吧!”外面悉悉索索的声音传来,不多时恢复了寂静。启元帝这才打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信纸,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嘶——”启元帝瞬间挺直了身子,目光炯炯地看着杜宁:“此事当真?”
杜宁微一低头:“微臣接到密报之后不敢耽搁,立刻着人去核查,一个时辰前已经确认,此事千真万确。”
“哦……”启元帝闻言心下一宽,面上微微带着笑容:“他……他终于肯来京师了。”说到这里好像想起什么,启元帝问道:“他……他现在住在何处?”
杜宁微一犹豫,答道:“回皇上,现住在西城古石街,靖北伯林文的府中。”
“哦?”启元帝一愣,接着明白过来:“哦!看来前次你说他收了林武的儿子做了弟子,看来是真的了。想来他年纪渐长,也应该明白一些事情了……”停了一会儿,启元帝又道:“看来他的心绪或者有些改变,不然即使与那孩子颇为投缘,怕也不会踏入京师一步。”
杜宁在一旁低头默默地听着,不说一句话。
沉默了良久,启元帝终于长声一叹:“罢了,来了就好。你着人暗中跟随,机灵着点,尽量别惹他麻烦就是了。”
“是。”杜宁应了。
启元帝挥了挥手,似乎没了精神,杜宁见状忙退了出来。
青云记 第二章 菩提茶
第二章 菩提茶
西暖阁又恢复了寂静,启元帝重新躺了下来,右手垫在脑后,闭上了眼睛。四周静悄悄的,只有炭盆里偶尔迸火星的时候发出几声轻微的爆响。
一声粗重的呼气声传来,随后,轻微的叩击声有节奏地响起,嗒!嗒!嗒!启元帝左手顺在身体一侧,掌心向下,食指微微抬起,落下……很明显并没有睡觉,而是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启元帝忽地把眼睛一睁,听了听外面的动静,随后唤了一声:“来人。”
外间一个声音温和地应道:“皇上,老奴在这。”
“噢……”
启元帝听了坐了起来,拉开了槅门,钱海见了忙走上前来,服侍启元帝穿了靴子,同时拿过银貂大氅被启元帝披在身上。“皇上是想到外头赏雪,还是……”
“嗯……”启元帝沉吟了一下,说道:“刚刚有些乏了,本想眯一会儿的,可杜宁这一来,把睡意都搅和没了。唉,见天靠着火盆儿,这身子骨都有些僵了,所以出来活动活动。”启元帝微微停了一停,好像忽然想起来似的,问钱海:“林贵妃可在坤宁宫中?”
“啊,回皇上,老奴不太清楚,若是皇上有心坤宁宫,老奴这便去准备……”
“嗯……好吧,朕也两天没见她了,去说一会儿话也好。”
钱海连忙去通知内侍准备暖轿,不大会儿的工夫,步辇抬了过来,启元帝抱着手炉上了步辇,钱海在外头下了帷子,一声呼喝之后,一行人晃晃悠悠地朝坤宁宫而来。刚到坤宁宫门口,没等皇上下轿,宫外执役的宫女太监已经呼啦啦跪了一地。
钱海走上前去,正要高声宣喝贵妃接驾,忽地觉得有些不对。看了看面前的宫女数量,钱海眉头一皱,连忙紧走几步来到前边,对着一个宫女问了几句,随后小跑着回到步辇旁边,贴着帷子向里面小声说道:“皇上,不巧……林娘娘现下不在坤宁宫中,适才老奴得知,一炷香之前,皇后娘娘合着吴娘娘、林娘娘一起去了寿康宫了……”
“哦?”启元帝听了一愣。“去了太后那里?莫非今日有什么喜事?好吧,既然如此,咱们也跟着去瞧瞧,看看究竟有什么热闹。”
“是。”钱海无声地一挥手,步辇再一次被抬起来,忽忽悠悠地朝寿康宫去了。
寿康宫。
太后坐在暖垫上,双手擎着一只小巧的白色瓷杯,双眼微闭,紧抿着嘴品了品,忽地一睁眼,大声赞道:“怪不得你们巴巴地赶过来献宝,还别说,这茶还真就是香啊!”
静淑皇后跪坐在暖垫上,听到太后称赞,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难得太后喜欢,这茶是林贵妃进献的,我可不敢居功,只是想到了太后一向好茶,所以便同两位贵妃一起来了。”林贵妃和吴贵妃听了,也笑着点了点头。
吴贵妃也伸出一双玉手,擎着一个白瓷小杯,此时温言道:“太后说得甚是,这茶入口毫无酸涩之感,馨香清远,历久回甘,妾在未入宫时也曾饮过不少名茶,现下想来,倒真未曾有如此茶者。”
听了二人之言,太后抿着嘴笑了几声,瞟了她们一眼,随后把眼转向林贵妃:“有她们两个这番赞语,你这茶可就算没白拿出来。”太后又啜了一口,抿着唇慢慢品了一会儿,说道:“嗯……确实是好茶,若是真的比较起来,似乎比每年江南送上来的贡茶,也差不了多少。可现下是隆冬时节,这茶明显却是新茶,这……”太后歪着头看着小杯子里的茶汁,一时有些疑惑不解。
皇后在旁边笑道:“太后,方才我也是这般想,问了林贵妃才知,原来这茶非是寻常,产于江南的寺庙,乃是罕见的冬茶。”
“哦……”太后闻言仔细瞧了瞧,笑道:“怪不得总觉得有些不同呢,原来是冬茶。这可是个稀罕物呢!”太后又品了一口,忽地想起什么来,看着皇后说道:“这茶还有多少?”说着,太后笑了:“可不是哀家嘴馋,想一股脑地包圆,哀家是怕你们一心想着哀家,东西都送到了这儿,自己倒没留什么,呵呵!”
皇后直起身来盈盈一礼:“多谢太后体恤,呵呵,这茶虽然不多,但我和吴贵妃也留了一些预备着,只是当时只顾想着来给太后献茶,倒是忘了问林贵妃,这茶还有多少……既然太后喜欢,若是能常年供上来,那可是一件美事。”
“嗯……”太后眼神微微闪了一下,看了看皇后,口中嗯了一声,随后转脸看向林贵妃。林贵妃跪坐在暖垫上,见三双眼睛都看着自己,忙对着太后拜了下去:“启禀太后,这茶仅产于江南云禅寺,别处是没有的,寺内僧众称之为‘菩提茶’。冬茶本就产出数量极少,这菩提茶更甚。因妾胞弟在江南为官,与云禅寺的方丈有交,所以才偶然间得了一些。这次回京,便直接打发人送到了宫里……”
林贵妃说着,脸上现出为难神色,微微有些犹豫。皇后在旁边见了,不由得笑道:“既然都送到了你这儿,想必还有一些吧?”
林贵妃见皇后动问,微一低头,小声说道:“原本这茶有斤半之数,妾前日着人给皇上送去了一半儿,给皇后匀了四两,吴贵妃二两,剩下的六两……”林贵妃头似乎埋得更低了:“剩下的六两,便都拿来给太后了……”
林贵妃话一说完,太后这边愣了一下,说道:“哎哟,这么说起来,你岂不是一点儿也没留?”
太后看了看皇后和吴贵妃,皇后此时住了嘴,面上又是惊又是慌,强笑道:“嗨呀,你看看,这是怎么说的。先前我问你时,你还说留了些,唉,多亏我这一问,不然大家还都被蒙在鼓里了。”吴贵妃在旁边没有说话,只是面上神色露出些感怀。
太后看了看林贵妃,叹了口气,把手中的茶杯放到了盘里。“唉……你这孩子,孝心是有的,可有时候也得想想自己。今儿若是不问,这事儿成了什么了?”太后微微皱着眉头看着林贵妃,摇头一叹:“你呀,这茶虽然有滋有味,可你叫我怎么喝得下去啊!”
太后话音刚落,外面忽然传来启元帝的声音:“哎哟,这是怎么了?谁惹母后生气了?”
青云记 第三章 办法
第三章 办法
启元帝从外面走了进来,皇后和两位贵妃连忙拜了。
启元帝走到太后身前,俯身一拜:“母后今天可好?”
“好,好!”太后满脸是笑,忙往旁边侧了侧身子,启元帝挨着太后坐了下来,往旁边扫了一眼,笑道:“如此的排场,母后莫非是要开茶宴不成?”
太后乐了,说道:“皇上来得正好,这茶是林贵妃有心献上来的,倒确实不同凡俗,据说给你那也送去了一些,想必你还没工夫尝尝吧?”
“哦?”启元帝闻言看看林贵妃,点了点头:“这几日事情多,一时还没想起来。”说着一笑:“既然今日母亲这里开茶宴,儿臣也就讨母亲的光,顺便尝上一尝。”太后闻言,嗔怪地瞟了他一眼,同时,旁边跪坐的皇后已经双手奉上了一杯茶。
“嗯……”启元帝浅浅地啜了一口,双眼微闭,嘴唇用力抿紧,细细地品着,过了好一会儿,微微把眼睁开。太后在旁边看着,问道:“怎么样?”
“果然好茶!”启元帝大赞一声。“馨香沁脾,口齿生津,回味甘甜,好茶!”
“嘿嘿!”太后得意地笑了几声。“我就说嘛,这茶你若喝了准会喜欢!既然你喜欢,就多喝几杯!”几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家常。太后微微眯着眼睛,看了看林贵妃,说道:“林贵妃是个有心的,这年前年后,吃了半个多月的荤腥儿了,虽然变着花样儿来,可也有些腻了。这个时候泡上一壶好茶,既能去油治荤,又甘爽怡人,大冷的天儿里,暖心暖肺呀!”
“母后说的是,如此好茶,暖心暖肺!”启元帝端着茶杯,似无意地扫了一眼林贵妃,神色微微有些得意。“咦?不对呀!”启元帝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放下茶杯说道:“既是如此好茶,那……方才朕进来之前,怎么好像听到太后说……喝不下去?”
“呃?”太后闻言愣了一下,随后笑了起来,佯装惋惜说道:“是啊,皇上没听错,茶虽是好茶,可就这么一点儿,喝上几次怕就没了,唉……”
启元帝闻言也是一愣,转头朝林贵妃看去,目光中似乎带着审视之意。太后瞧见了,心中微感满意,口中却道:“看什么看,人家自己一点没留,给你拿去了一半,剩下的都给我们几个分了!”太后停了一停,说道:“你说说,知道了这个,哀家还怎么喝得下去?”
“呵呵,呵呵!”启元帝一笑:“原来是因为这个呀!”他看看林贵妃,笑道:“既然是这样,母后也无需挂怀,左右朕那里还有许多,分一些给她就是了。嘿嘿,若是母亲还嫌不够,说不得,儿臣也不敢留了,便效仿林贵妃,一并孝敬了母后便是了……”
启元帝这么一说,吴贵妃在旁边说道:“妾的分子虽然不多,只有二两,但也愿意一并献与太后,以尽孝心。”
皇后自然也不甘落后,在旁边说道:“这么说来,我倒是落在后边了。呵呵,我这里有四两,民间有云,夫唱妇随,我也随了皇上去,呵呵!”
“哼,皇上说得好大方。”太后假意生气,撇着嘴说道:“只怕真的要送的时候,心下又有些舍不得了吧!”启元帝连称不敢,太后笑道:“哀家的儿子自己会不知道?呵呵,别的脾性或许不像哀家,可这爱茶的癖好,你可是半点不差呀!”
太后转头看看皇后和吴贵妃,说道:“罢了,别二两四两的了,说得好像哀家成了收租子的了。这茶虽好,终究是身外之物,哀家虽然好茶,可也不是缺了这东西就不行。哀家已经尝过了,你们也算尽了孝心,回头剩下的,你们拿去分了吧。”太后停了一停,正色说道:“居高位者,须时时刻刻省察自身,不可贪恋放纵。若是爱一样东西超过了限度,那可不是件好事儿,轻则迷失本性,重则影响社稷。”最后一句话语声平淡,可颇具威严,便是启元帝听了也是心头一醒,忙俯身拜谢母后教诲。
说完了这些,太后又端起了杯子:“行了,既然说了就尝这一次,那就得可这劲儿地品一品,不然日后想起来,这心里都亏得慌。”说罢端着茶杯,一杯一杯地慢慢品了起来。
启元帝喝着茶,道:“说起来,这茶好像是林武从江南带回来的吧?”
林贵妃在旁边应道:“是。”
“嗯,林武倒是有心,这几年他在昌宁府干得不错,只是朕还不知道,原来他也不光是正事上能干哪!”启元帝脸上带着笑,可这话听到林贵妃耳朵里,却无论如何不敢接茬儿。
“呵呵,想一想,你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府看望老夫人了吧?”启元帝看看林贵妃,温言道:“总呆在宫里,不如出去走走。这次大年,人聚得也齐些,找个时间,回去看一看吧!再过几天,怕又都得走了……”林贵妃闻言低头应了。
听得皇上这般交代,太后倒没有怎么着,皇后和吴贵妃则神色各异。吴贵妃看了看林贵妃,又看了看皇上,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微一犹豫,又把头低了下来。
“嗯……”启元帝看在眼里,心下暗笑,装作不经意地说道:“我听说你那个侄儿,好像这次也来京了?”林贵妃抬头看了看启元帝,眼神中闪过一丝讶异之色,应道:“是,前次听府上来人说起过,好像是大半年前来的,皇上……如何得知的?”
皇后在旁边好奇问道:“侄儿?皇上怎么……识得的么?”
“呵呵!我倒是没有见过。”启元帝哈哈一笑,说道:“不过呀,有些人天天在耳朵边念叨,这名字都快背熟了。”说着看了看吴贵妃:“明德这几天,也没少在你那唠叨吧?”
吴贵妃闻言面色一红,说道:“倒还好,就是……就是老吵着憋闷。”
“哼,憋闷!”太后在旁边哼了一声。“这么大的皇宫,怎么就憋闷着了?这孩子,小的时候还好,这两年越来越不安分,总想着出宫去,前次回来挨的训斥,这才多少日子,看样子是又忘了!”太后想了想,又叹了口气:“唉,哀家可是真怕了,一想起来几年前的事儿,心就止不住地跳……”
启元帝见状忙安慰道:“母后且放心,日后儿臣定会严加管束,不会让母后担心的。”
“管束,怎么管束?孩子渐渐大了,总不能真的一直整日里把他关起来吧?”
“嘿嘿,母后放心,儿臣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行不行……”
青云记 第四章 超迁
第四章 超迁
“什么办法?”太后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明德自小便机灵,只是因着前几年的事儿,才有点变了性子……不然,也不会晚了两年才安排他读书。谁知道先前这孩子还有些沉默寡言,这两年却活泼了许多,看着他言笑晏晏的模样,哀家这心里也好多了。”
启元帝说道:“是,儿臣先前也一直担心,不过现下倒慢慢释怀了。只是……这孩子现在玩心太重,课上却有些坐不住,先前安排的几个伴读,倒是被他折腾得不轻。前几天我听钱海说,他那两个伴读又称病了。”
“哼!称病?称什么病!”太后哼了一声,说道:“明德一个小小的孩儿,又能做出什么来?称病……哼!那几个人家,当哀家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么?莫不是怕陪了明德读书,便耽误了自己孩子的前程不成?想想明仁那时候,他们巴不得往宫里塞人呢!”太后越说越恼,到嘴边的好茶,也喝不下去了。启元帝闻言微微笑了笑,可想想太后说的话,脸上的笑意慢慢地变得有些深沉……
“小孩子之间的事儿,倒也说不准的。”启元帝说道:“依着他的性子,若是喜欢的人,整天呆在一起也不嫌烦,可不喜欢的……若是他真的做出点什么,恐怕也不出奇……”
“行了,想一想哀家就有气。”太后说道:“既然是这样,就赶紧把他们撵出宫去吧,三天两头地称病,这叫什么伴读?趁早换两个顺眼的了事!”
启元帝听了面上带笑,点点头:“既然母后如此说了,明日找个由头说了就是了。说起来,若是换个伴读,儿臣这里倒有一个人选。”
太后闻言问道:“哦?莫非皇上早就安排人物色过了?”
启元帝道:“倒不是儿臣物色的,刚才不是说有人整天在儿臣耳朵边念叨么,嘿嘿,这人是明德自己看中的。”启元帝话音未落,除了吴贵妃之外,其余几人都面露惊讶之色,看着启元帝。
太后问道:“明德亲自挑选的?呵呵,这……到底是哪家的少年才俊,竟能入我们明德的眼?”太后话说得暧昧,连启元帝听了都觉得有些别扭,但满屋子的人却没一个敢露出异状的。
启元帝听得太后问了,慢慢将脸转向林贵妃,微笑说道:“也不是别人家的,正是林贵妃的侄儿,名叫林南的那个。”
“哦,林贵妃的侄儿……嗯?”太后忽地回过神来,问道:“林南,可是上次……上次那个……”太后话没有说完,启元帝已经知道她的意思,忙点点头:“正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