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平安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风紧
张宁嗯地回应了一声。她轻轻叹了一声,拿起张宁的大手,慢慢放到自己的胸脯上,小声说道:“你想摸便摸,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他愣了一下,反正以前已是不止一次摸过,便小心地没拒绝她,手掌隔着衣服揉了几下,吞了一口口水悄悄说道:“比以前长大了不少,一只手都盖不过来。”
小妹吐气如兰,在他耳边微微有些喘息,呼出温暖的气息:“哥哥可以把手伸进去。”
张宁遂依言把手从她的衣服下摆向上伸去,小妹的身体绷紧一阵颤|抖,终于“扑哧”笑了出来:“好|痒……你这么轻手轻脚的弄得我好想笑啊。”
他只好实在地按在她的肋骨上,摸索着探到了一处十分软而有弹性的地方,接着手掌便攀爬上去,覆盖在那团美好的地方。有些粗糙而滚热的掌心从她的乳|尖上来回摩挲了几下,马上就明显地感受到它发|硬翘了起来,硌在掌心里与其它柔软的地方分外不同。





平安传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刻也不想离开
兴许是小妹和姚姬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关系,偶尔的小动作中让张宁觉得她有姚姬的影子,确实姚夫人是个很能影响周围的人。
楚王宫的夜里十分安静,静得让人觉得如果别的房间里有人打呼噜这边也几乎可以听见。也不知道几更天了,在古代像这种晚上平常能判断时间的方式就是听守夜人敲梆打更,或是看沙漏,不然突然醒来就不知道离天亮还有多久。
外面的光线十分昏暗,但是看得出来是有路灯灯台的;没有噪音,不过能想象得出周围其实住着很多人……这和南方散居的乡间全然不同,张宁想起了小时候的无数晚上,黑灯瞎火的夜晚,屋子周围有许多野坟荒山,随之而来的莫名害怕在意识深处一直难以忘却。所以他一向还是向往人多聚居的都市生活,就像在这古代武昌城的楚王宫中,有许多人或多或少相互联系着在一起过活。
在这样静谧的时刻,他和张小妹拥在一起,似乎找到了某种慰藉。温和而安宁之中,心里又涌起了一阵躁动。怀里一个快满十八岁了的大姑娘,张宁的手正放在她的衣服里,摩挲着她的身体……不知怎么回事,当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变得非常暧昧了。
“哼嗯……”旁边响起一声娇|吟,慵懒的温柔的,就好像小娘在清晨起来伸懒腰时发出的声音。张小妹的身体自然地向上弓了,脸上也泛出一丝潮|红。那是因为张宁刚刚毫不遮掩地拿手指捻|动她的乳|尖所致。
之前他还只是摸摸,不想做得太过分,但手掌盖在她胸脯上时间稍长,便本能地想进一步……大概正如哲学家说的,事物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
每一件事都在发展,就像男女之间的暧昧,都是从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暗示开始的,然后就会不断地进一步;因为他摸了小妹的乳|房,总不能停留在那里,摸一晚上罢?这种过程会有一个标准性的结束,如果没人终止它的发展,上床无疑是从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到后世艳遇风流的终结点。或许男人不是只为了上床,只不过为了事情的善始善终,总是想有一个目的地,不然不了了之会产生挫败感?
张宁转头看了一眼小妹的脸,散乱的青丝覆盖在白生生的脸上,两腮泛红,她的眼睛闭着,如玉般的鼻子里呼吸有些沉重,就好像是睡着了开始打着轻鼾。她表现得十分安静,自然也没有半点抗拒的意思。
那么这个过程如果要半途终止,只能由张宁自己主动回头了。但是他并不愿意回头,心里的那种躁动自然而然,很轻微细腻,没有什么揪心的纠结和难以控制的欲|望;就好像冬日的早晨醒来,迷恋被窝里的温暖不愿意起来,十分自然,但也不是不能控制。
张小妹身材苗条,但是抱在怀里却觉得身体很软,她的身上泛着一种浅浅的清香,十分好闻,就好像一朵叫人爱不释手的可爱花朵,让人非常喜欢、远观却不能尽兴。他看着张小妹漂亮的脸,饱满的额头,大眼睛就算闭着的时候,那颤动的睫毛也非常漂亮,脸颊上又带着那种娇羞的颜色,确是叫人情难自禁。她的嘴唇形状十分诱人,有着一种青春的光洁,尚未沾染世间的风尘。张宁想亲她,又想起昨夜醉酒没洗漱,恐怕嘴里的气息不太好,便忍住了免得破坏美好的感觉。
想来她又不是亲生的妹子,好像这样做也不是多大的罪恶;张宁总是克制,一时间自省很大程度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政治利益……如果不敢留住,那么或许过分的关爱就反而是她的负担。
这时张宁便将手掌缓缓下移,从她的小腹抚过,已经摸到了肚脐的位置。他突然紧张起来,好像是在偷东西一样,在动一种不该动的东西。小腹部的肌肤软软的,皮肤光滑如缎,手感非常好,再往下就突然触到了一块骨头,那是耻骨的位置,张宁的手指也感觉到了那骨头上毛|茸茸的触觉。
“哥哥……”小妹忽然轻轻按住了他的手,眼睛睁开来。十八岁的小娘当然早已懂事,知道有个地方让别人摸是很严重的事。
他的手便停在那里,既没有违抗她的意愿强行下滑,也没有缩回来的意思。他把嘴凑到她的发鬓旁悄悄说道:“哥哥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太喜欢小妹了,你让我摸一下那里,死了愿意……”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觉得汗颜起来,什么要死要活的话有点急切过分趋于无耻了,好像兽性大发慌不择言一般,原不是他的风格。不过其实刚才太多的杂念、太多的考虑,已经让张宁的欲|望消散得差不多了;或者他从来就没对张小妹兽性大发过,心底还是很大程度上将她当妹妹的,就算她很漂亮、身材很好,**上也从来只是淡淡的想亲近而已。
他之所以这般说话,是因为女子的生物本能更愿意与渴望得到自己的异性发生那种事。他希望小妹在此时觉得,他是渴望得到她的,以便给她刚开始的那种体验产生好的回忆。从心里对她的爱护情绪,让张宁忍不住常常为她作想。
果然张小妹听到这里,手有些松动了,另一只手轻轻捂住他的嘴唇:“我怕你一会儿忍不住了,会把人家弄得很疼,我叫出声音来那不糟糕了?”
“不会的,你把裙子脱下来,让我亲一下。”张宁故意语气急切地说,但口齿十分清楚从容。
张小妹脸变得绯红:“那么多地方你不亲,偏要亲最丑的地方。我这样张开腿来,太臊人,样子也难看了……”
“乖,听我的话,没事的。”张宁轻言细语地哄着,一面缓缓地拉她的裙腰。果然张小妹不再反抗,她对张宁的信任已经达到了很深的地步,四匹马也拉不回来。她将腰向上拱,抬起臀部,便让张宁手里的裙腰轻易地褪到了大腿上。
……
时间并不长,衣衫狼藉的张小妹依偎在张宁的膀子上喘着气,身上软得好像没有骨头了一般,几缕头发被汗水粘在嘴边,脸色苍白可怜楚楚的样子,不过又似乎带上了一丝妩媚。她伸手好奇地摸了摸张宁的嘴,终于又闭上眼睛道:“好累……我要睡了。”
张宁忙摇了摇她的肩膀:“现在你得回自己房去睡,在我的床上睡到天明可不行。”
“一点力气都没有,你抱我回去。”她懒懒地说,“或者我还是趴床边凑合一晚上吧,真的动不了了,为什么哥哥的舌头……羞人,算了不说了。”
张宁道:“我还没怎么着,瞧,床单都被你扯破了,一大块还是湿的,明早收拾床铺的丫头非怀疑是我尿床了不可。”“哎呀别说了!”张小妹娇嗔道。她顿了顿又把头埋进他的怀里小声道:“原来和哥哥在一块儿还可以这样的……”
张宁又好言哄了几句,总算说服她胡乱穿好了衣裙,天还没亮,头发倒也不用梳理的。然后起床掌灯,将她从廊道上送回去。
她住的房间里灯还亮着,门也虚掩着,估计那丫头等着张小妹回去。不过现在里面一点声音都没有,估计人都睡了。张宁对里面扬了一下下巴:“进去罢,明早没事可以懒床。”
张小妹刚挪几步,忽然又转身一把扑进他的怀里撒娇道:“你到我房间里过夜。”没听见张宁的回答,她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便有些失落道,“真是一刻也不想离开哥哥。”
腻歪了一阵,这才让她回房去。
第二天一早,张宁早早起床沐浴更衣,穿上了黄色的袍服、头戴乌沙幞头,一番打扮便去吃早饭,准备今日先去拜见一次建文帝。
这王宫里的美人声色无法过分沉迷,他觉得在外打了胜仗回来,于情于理应该亲自去禀报皇上,以此稍微稳住一下建文帝一干人……等马皇后到了武昌城,姚姬会不会拿一枚血淋淋的头颅给她看?张宁觉得过一阵子了她应该会冷静下来,姚姬一向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是能够足够叫人相信的,她肯定可以想明白此中关节;或许可以再找一个机会劝她一劝。
张宁的头脑不断思索着诸多事端,白天的状态和晚上简直判若两人,光天化日之下他觉得自己又强大起来,精神情绪良好,没人能轻易触动他。腿上的伤最近也渐渐差不多好了,走慢点已是无碍。
只不过早上在饭厅里遇到了同样早起的张小妹,她真是个不容易藏心思的小娘,红着一张脸,时不时含情脉脉地瞧过来一眼,什么都写在脸上。张宁倒有些担忧叫人看出来,可能已经有人看出来了,姚姬似笑非笑的表情好像在说:我什么都知道。
他一时顾不上,只好装作不知。心道:小妹黏自己也是说得通的,上次我不救了她,大家都知道咱们兄妹俩感情很好。




平安传 第三百五十九章 君子朋而不党
张宁去皇恩殿拜见过建文帝后,便在参议部官署内住了下来,此后多日都没再回楚王宫。官署只是朱雀军的中枢机构,是一个公事场所,不过在张宁日常办公的书房内,有见客的茶厅、休息的卧房等几间屋子组成,实际上是个套房;官署内有厨房和当值的杂役,就是住在这里也是衣食不愁,跟酒店似的。
前世他知道有一种人是工作狂,大抵是寄情于工作并在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但张宁不觉得自己是这一类人,他一日不忘查阅公事,只是求一个心安。
就好像一个智力资质凡庸的人在一间顶级学府内求学,只好每日准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以求跟上同窗的脚步,不敢有半点懈怠,如此尽到努力方不至于有懊悔的时候。
也许以前的张宁在读书科举方面是一个天才,但现在的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实在算不上真正的天才,比如之前就在谋略方面被于谦耍得团团转。大明朝廷能人辈出,他不希望因为懈怠在某一天忽然失败时才恍然大悟;唯一的法子,在他的看来,任何事要做好都应该把时间泡在上面,他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尽到最大的努力,就算最终没能成事,那也没什么好后悔的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于是心安。
院子里种着一些樱树,是此间宅院以前的主人种下的。这几天樱花正开得茂盛,素白的花朵一夜间绽放出绚烂的气势,着实很引人注目,难怪东岛人后来将其视为国花,确是十分漂亮。不过据说花期很短,转瞬即逝。
张宁放下笔一时走神,就在这时,只见一个苗条的小娘走了进来,正是徐文君。他穿着圆领青布长袍,头上梳着发髻,没戴帽子,此时的打扮已全然不像一个王府的次妃。徐文君穿着男人的行头,便拱手致礼道:“文君接到王爷的召见就赶过来了。”
她一面行礼一面顺着张宁的视线侧头看窗外的满树樱花。
张宁道:“最近我想在这里办一些事,但此间的东西不希望被别人看到,而且也需要一个助手,想来想去只有找你来了。此后一段时间你就住在这里,钥匙也交给你,不能让任何人进此间来。”
“是。”徐文君顺从地回答了一声。
张宁用手指磕了一下桌子上的纸张:“墨干了的就贴到墙上去,上面标注了分类。”
徐文君没有过多的废话,于是上前来就开始帮手。张宁主要是构思一件事:如何大量扩军。
以前的兵源已经到了极限,唯一的发展方向,就是治下各府的普通百姓青壮,那才是一个战争潜力的巨大源泉。因诸多牵连,张宁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在一张提纲的纸上写着“各府兵源”;然后分成两件事,一件是建文皇帝的名义,第二件是用一些什么人去办?
第二件事推论下来,是设立六部官僚制度。想从从许多地方的城乡征兆兵员,手工业者、贩夫走卒、市井百姓、城厢乡村的自耕农、佃农,不是随便把任务交给几个人就办得下来的,必须要一个完善的统治机器和法令,还得保证这个机器能正常运转。
所以在此之前朱恒早就提过的仿照朝廷六部设立官僚系统,是势力发展至今突破瓶颈的唯一扩张之路。为了这个行政机器的运转良好,阻力较小,张宁觉得应该吸纳在湖广地盘原本效忠宣德朝的官僚士绅,得到他们的支持,办起事来就相当方便了。
张宁在岳州、武昌城多次与地方官绅来往,游岳阳楼游黄鹤楼,吟诗作对,设宴逢场作戏。他从中发现一个不得不重视得问题:在这个时代,马教那一套阶级斗争想法是没有市场的,相反那些所谓被剥削的百姓最信的竟是地方上的士绅,特别是那些地方举人秀才,既是地主却很在意名声,平常还干些修路铺桥的好事,真正的士绅不顾体面明目张胆乒弱小的事反而很少见。
于是一个政权如果得不到士绅的支持,就算武力强盛,舆论上肯定被妖孽化,在人们的心里就是戏里演坏蛋的角色。
张宁写了一张纸:地方士绅。叫徐文君贴在墙上的一处位置作为一个目录。
拉拢这类人有最简单粗暴的路子,授官。而且是真正进入湘王集团统治中枢的官,这些人得到了权力和认可,就会自动地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因为这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像汪煜那样的,本来是朝廷命官,现在立场完全在湘王集团这边。那些在士林有名望影响力的士大夫,人脉关系庞大,家族亲戚、同窗好友、学生、施恩过得人,甚至萍水之交的士绅,就都要受之影响了。
当然官位有限,只能给一部分人授官。但是这也不要紧,只要在士绅中有一派是支持自己的立场,那么有居心叵测之人想要黑自己就会竖敌,但凡有所顾忌的人都会三思而后行。而投靠过来的一派在湖广地盘上有政权和官府的支持,要压制别的士绅显然有绝对的优势。
地方士绅下面的名单暂时空缺,张宁需要此后再做一些事,才能确认添加名单上去;不过稍作思索,便写了两张纸条,汪煜、梁砚。
……但各方势力当然不止地方士绅一党。眼下在地方上活蹦乱跳的士绅,说到底都是永乐以后的臣,名义上是太宗、仁宗及现在宣德朝的门生,和建文余党实则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阂。前仇旧怨太多了,建文这边的余臣在情感上很难接受是人之常情,肯定会排斥。
如果强制推行会有极大的副作用。决策权当然是在张宁手里的,不过有时候臣子和家养的女人有共通之处:明代男人在家里当然是一家之主,但也不乏“妻管严”或者很听妇人话的人,因为一家之主如果老是独断专行不顾她人,家里的气氛就坏了,甚至可能会产生家庭暴|力……家国天下,换做在一个权力圈子里,那种人便是暴|君,很容易和臣民脱离。
如何才能让建文余臣赞成自己的思路?
建文余臣这边也不是铁板一块、大家穿一条裤子的。大的两种分法,一是湘王集团,二是建文忠臣。这两种人是不能完全分开的,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些人之间的联系错综,比如周梦雄,他是湘王集团成员还是建文忠臣?所以张宁才劝说姚姬不要过度刺激建文帝,应以安抚。不然朱雀军中一些武将士卒,难免和还在建文帝那边的人有什么亲戚朋友关系,到头来十分麻烦。
他想到这里,便在卷宗的提纲上,将建文余臣和地方士绅间画了一条双向箭头,意为可以相互制衡。如果地方士绅的势力在湘王集团内成了气候,张宁便可以稍微拜托完全依赖建文余臣的处境,从而让他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不敢有恃无恐的局面。
在湘王集团旧势力中,勉强有四派出身立场不同的人,其中朱恒是汉王府旧臣,汪煜、梁砚、徐子新等是降官,都不成气候;虽然朱恒是幕僚之首,但只是他一个人的权力大,羽翼尚未形成。只有姚家和周梦雄两家的实力最强。
张宁想写下他们两家的名字,但又觉得太过敏|感,怕万一有人瞧见这些字条了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想了想便用“道”与“佛”两个字代替,反正自己看得懂就行。佛代表姚家,因为姚和尚剃了光头;道自然是周家,当然周梦雄是不是信道家,张宁便不得而知了。
这两边的人在朱雀军中的人就太多了,张宁当初起兵靠的就是姚家下面的一众人。而周梦雄出任武昌营指挥使后,又大量吸纳了各地与建文余臣相关的人,常德、长沙等府这些人掌握着军政大权。
张宁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用六部九卿制比较容易叫世人接受,而且和当今朝廷的格局一样,这便与主流接轨,更能显得正式庄重。
目前湘王政权实行的近似军国主力,武备优先,所以各寺卿的职权基本不涉军事,权重就低;可以让追随建文的臣子出任有身份但无兵权的九卿职位,借此也可以拉拢一下人心。六部就比较重要了,直接关系人事、兵马、钱粮、装备等诸多要害环节,需要从各方派系中布置以达到平衡的局面。
张宁感到头疼,拿着参议部的名册卷宗对照墙上的许多纸条想了很久,一些思路要临场记录下来,免得回头就忘了。不到一天工夫,房间里贴的字越来越多。
徐文君沏茶上来,张宁饮茶的时候抬头正看见书架上一本欧阳修撰的《五代史记》,不自觉就想起了他的《朋党论》,大概有“君子朋而不党”的论点。欧阳修这个文学家兼的政治家,张宁觉得他多少还是有些理想主义了,世人的修养如何才能达到朋而不党的地步?如何才能让人们不会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立场勾结在一起?




平安传 第三百六十章 秋天一叶落
君子朋党,君子首先是指士大夫统治者,然后才隐|射道德层面,而贩夫走卒道德再高尚也是小人。大家平素志趣相投,在一起很相处得来,便为朋;有共同的利益而没有根本矛盾,便可结为党相互照应。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分开朋党显然是很不容易的。结党营私,在官场上是一个刺眼的词儿,兴许比骂娘还辱没人,但是全然不这样做的官僚,世间又有几人?只是有些事大家做得、说不得而已。
在扬州行宫,京官中的杨四海和“三杨”之一的兵部尚书杨荣走得越来越近了。
杨四海,南直隶人士,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进士,在二十一年的乡试中和张宁是同一贡院。他得中进士时十分年轻,到现在已经是出仕的第五个年头,年纪只有二十五岁,卸任巡按御史的职务之后现在是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进士五年才做到五品官,但已经很不容易;像当年和他同期的状元郎邢宽,现在还是从六品,而且毫无得到重用的迹象,眼下的前程看来还不如杨四海这个二甲进士。
四海先是得到了宣德皇帝的赏识,曾巡按湖广考察军政,回去之后很快就入了杨荣的法眼。杨荣有心拉拢栽培,四海正需一个像杨荣这样有资历有名望的实权人物,二人一拍即合,迅速走到了一起。因为士林还是很在意风度的,不然大家都信杨,四海直接认杨荣为义父也不是不可。
杨四海出身并非有背景的高门大户,入仕以来是第一次与朝廷重臣走近,这不是劣势,反而是有“清白”的优点。既然得到了杨荣的栽培,以后难免就打上了派别的烙印,轻易背叛是为士林不耻的事。所以杨荣拉拢到这个年轻进士同样欢喜。
……近来皇帝朱瞻基已经视湖广湘王为心腹大患,最精锐的神机营大部在九江覆没,让朱瞻基感受到了新威胁上升的活力和逼人的压力。
朱瞻基已经下诏,大明朝无论任何人,只要取来张宁的首级,便封侯并赏黄金万两。因为“张宁”在血缘上是同族兄弟,按照太祖的传统,兄弟间是应该互助友爱的,当初建文帝对朱棣下免杀令也许就有太祖组制的影响;宣德皇帝这样堂而皇之地通缉杀兄弟自然不太合道义……但是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不承认湘王的身份,宣称此人只是冒充皇室。
皇帝还唆|使文官写了一些考证的文章,将张宁的祖籍履历详加阐述,大白于天下。自称朱文表者,原姓张,背祖弃宗改名换姓,不忠不孝;曾蒙圣恩以举人功名入朝为官,后目无君父,起兵谋反。实为无父无君之小人……这种文章在中国屡见不鲜,骂人骂得颇有文采者比比皆是,本就不奇怪,当年武则天还赞赏过痛骂自己的檄文很有水准。
于是有了这样的说法,通缉诛杀一个欺世冒名的“奸人”也就名正言顺了。至于为何一个冒名顶替的人身边为何能聚集那么多建文遗臣,诸如此类的质疑,说是可以说的,但无法成为官方的言论。
皇帝如此心情,下面的臣子们都明白一个机会就在眼前:如果谁能替皇上分忧,平定湖广的叛乱,必是一个举世奇功,将来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甚至名垂青史。对于武将们来说,在边疆打一百场仗都比不上干一件事一劳永逸,堪比救驾之功,但是救驾机会实在太稀少;而对于文官们,这是可以和拥立之功相提并论的,而拥立之功一辈子能遇到一次也算运气不错了。
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谁有本事都可以抓住这个机遇。
杨荣在行辕和门生幕僚们见面时,开门见山就说了一句话:“咱们在扬州呆了近两年了,兴许不久就会搬到湖广那边去。”便是暗指朝政重心在何处。
他心里也自然会想,如果在这次大事中表现得好,将来成为士林文官界的泰斗领袖人物也不是不可能的。
1...143144145146147...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