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我们太愚笨了,连这个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指条路。”
宋太祖赵匡胤继续叹息说。
“哎,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不如多积聚些金银,多购置些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多养些歌儿舞儿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乐乎~”
石守信等虽然内心极为不满意,面上笑嘻嘻,心里p,可又能说什么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况且赵匡胤还端着酒杯呢,万一摔下去,然后走廊两侧冲出三百刀斧手,那……
所以想了想后,石守信等人只得是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一脸感激地说。
“哎呀,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真是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于是第二日,石守信等人便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赵匡胤自然一一恩准。
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需要说明,酒能成事,酒也能败事。
对有肝无心的人只知道喝酒,往往败事。
对有心有肝的人,酒能成事。
宋太祖赵匡胤用心良苦,借酒宴大臣的机会,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巩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权,成为历史佳话。
当然,这也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发展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是削弱节度使、州郡长官、军队将领、宰相的权利,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
二是地方除必要的经费外,其余全部上缴中央财政。
三是加强京城的武装力量,实行“内外相维”,“强干弱枝”,兵将分离。
赵匡胤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深刻影响着明清两代政治体制,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
可以说赵匡胤对宋代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并且宋朝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前承汉唐之制而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启明清乃至近代社会历史变化的端倪,显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转折的新特点。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比唐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尽管宋代始终处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但北宋初期,励精图治,政权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南宋政权也有一段稳定期,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特别是宋朝的酿酒工业,是在唐朝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
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汴京和临安等大都市空前的繁荣起来,人们对酒的消费,需求量大增。
另一方面,粮食的丰足,酿酒业技术的成熟,使酒类品种增多,酒的质量提高,酒业的生产范围扩大。
宋代的酿酒业,上至宫廷,下至村寨,酿酒作坊,星罗棋布。
分布之广,数量之众,都是空前的。
比如黄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酒种。
而宋朝的黄酒酿造,不但有丰富的实践,而且有系统的理论。
包括我国现代的黄酒酿造,都是继承和发展了宋朝的理论和传统。
在我国古代酿酒著作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酿酒著作是北宋末期成书的《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的作者,是北宋时期浙江吴兴人朱肱。
该书的成书年代没有准确记载。
在朱肱之后,李保曾经作《续北山酒经》。
李保在《续北山酒经》中写道:朱肱先生壮年勇退,著书酿酒,侨居西湖而老焉。
《续北山酒经》写于7年,所以《北山酒经》当在此之前。
北山即杭州西湖旁的北山,说明此书的材料取自于当时浙江杭州一带。
由于当时朝廷对酿酒极为重视,浙江一带正是我国黄酒酿造的主要产地,酿酒作坊比比皆是。
兴旺发达的酿酒业,使《北山酒经》成为当时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
乃至于至今浙江一带也是我国黄酒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与宋朝时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北山酒经》共分三卷,上卷为“经”,总结了历代酿酒的重要理论,对全书酿酒、制曲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中卷论述制曲技术,收集了十几种酒曲的配方和制法。下卷论述酿酒技术。
《北山酒经》对我国黄酒酿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北宋初年实行禁酒的政策,不许私人酿酒。
私自制曲5斤即应判处死刑。
以后放宽到私自制曲5斤判极刑。
随着经济的恢复,生产的发展,对酒的政策越来越放宽。
不过不论北宋还是南宋,酒税都是政府重要的财源。
为了收到足够的酒税,宋朝时对酒的生产和销售管理还是很严格的。
北宋的酒政主要有三种形式:酒的专卖、曲的专卖和税酒。
即对不同的地方,分别实行三种不同的政策:三京地区实行酒曲专卖;州城内则实行酒的专卖;县以下的地方或实行纳税,或实行酒的专卖。
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考虑到地方的特点,有利于国家获取更大的酒利。
酒的专卖,其做法是酒坊归官府所有,生产资料、生产费用、生产原料由官府解决,酒户从官府租来酒坊组织生产,酿成的酒由官府包销。
酒价自然由官府定。
当时的开封,有两种类型的酒店负责推销官酒。
一种叫正店,一种叫脚店。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
还有酒楼,是官府开办的饮酒吃饭的地方。
酒库是官府酒的批发场所,还有被称为“拍户”、“泊户”的零售店。
酒曲是酿造黄酒必须的糖化剂和发酵酒母。
酒曲比较稳定。可以长期存放,所以实行酒曲专卖,官府也能有效地控制酒的税收。
酒曲的专卖主要在三京。
榷曲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官定曲价、划定范围、限额发销等。
北宋时期,官府对酿酒的管理,对酒税的控制,工作很细,在某些方面比现在管得都严。
公元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他实行投降妥协政策,害怕英勇抗金的群众和将领,节节败退,最后迁都杭州,建立南宋政权。
军费的筹措是头等大事。
南宋政权一开始,就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经费紧张,酒税是重要的财政来源。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渡江后,屈于养兵,随时增课,名目杂出。”
南宋的酒政是多样化的,酒的专卖仍是城市的主要形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酒税,官府采取从用米酿酒开始计征酒税。
民众自带米到官府酿酒,但必须交纳酿造费,另外还需要缴纳头子钱。
这种方法,官府无须采购原料,也不必承担酒的销售,只需要出面管理一下,就坐收酒利。
酿造场在官府规定的场所,便于集中管理,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官府按所用之米计收酒税,也预防了逃税。
南宋也实行酒类专卖的政策,集中体现在酒库的设立及运营。
酒库,是官府控制下酿造酒和批发酒的市场,是官府酒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谁掌握了酒库,谁就掌握了酒的丰厚利润。
在南宋,对酒库管理权的争夺便成为焦点。
南宋酒库名目繁多,隶属关系复杂。
有归属中央政权的酒库,有军队的酒库,还有地方上的酒库。&
第二百六十七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
当然,宋朝与酒有关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除此之外,比如还有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丧父,家庭贫寒,他自幼刻苦学习,终于考取了进士。
他为官,清正廉洁,走到哪里,就把善举带到哪里,为民兴利,为民除害。
他不惧权贵,敢于直言,一身正气。
而且范仲淹曾领导“庆历新政”,提出“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等十点主张,志在改变当时积弱积贫的现实。
宋仁宗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议,下诏实行。
可惜只一年的时间,这些新政的措施大部分未来得及实施,就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范仲淹和他的支持者被指责为“朋党”。
范仲淹被离开朝廷。
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变革,是王安石变革的前奏。
范仲淹推行新政失败后,被贬斥到西北边陲。
当时西北方面的西夏国对内地的骚扰日日严重,不但边民不得安宁,还危及内地。
每当西夏军来侵扰时,总是大官派小官去仓促应战,搞得人人怯战。
范仲淹来后,改变以往的作法。
他把1万8千名士卒编成六队,加强训练,无战事的时候就种田,既巩固了边防,积蓄了力量,又节约了国家军饷开支,西夏人也不敢冒犯,于是在1044年两国达成和议。
在这期间,范仲淹写了一首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西北边疆的秋天,和内地不大相同,南飞的大雁也觉得荒凉,没有留意。
四面边声是指:“凉秋九月,塞外草裏,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在重重迭迭的山岭环抱中,在长烟落日下,孤城一座,早早就关门闭了城门。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边塞形势的严峻。
下篇着重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作者自述怀抱,自我感叹~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借一杯浊酒,消万里思乡之愁。但更叫人愁的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用典,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深夜里传来羌笛悠悠,大地铺满了银霜,将军彻夜不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
由于自己想到战士,既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想念妻子、女儿,又肩负着守卫边防的重任,责任重大,没有归期,在矛盾中,只好借助一杯浊酒,来消眼前之愁,来寻眼前之乐。
这首词,表达了边塞将士同甘共苦的英雄气概。
范仲淹的另一首词《苏幕遮》,也写得很豪放,意境广阔。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写出了酒入愁肠愁难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