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其有已印卖者,责书坊日下缴纳,当官毁坏。从之。”
江程地理图籍中所记载的山川形势、道路走向、风土人情等本就是间谍所需窃取的情报内容之一,如果让此类图书流传于世,那么外国间谍将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重要的战略情报。
举人程文之中多有对时政的议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当朝的一些弊病,将举人程文公开发行无异于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在敌人面前。
而当代史本就是记载当代之事,其中关于国家政事的纪录极多,传到境外,必定不利于国家安全。
总体来说,宋朝政府在限制边防机要图书的发行与流通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措施。
第一,限制图书的传布与刊行。
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的图书不准写录传布,国史、实录和诸戏亵之文一律禁止雕印;第二,加强边境稽查和防范的力度。
对私贩边机图书者处以严惩,以切断情报向外传播的中间环节。
第三,加大审查与打击力度,从根本上杜绝有关边政机要文字的刊印。
在书籍印行刊布之前,必须由专门人员进行审查,详究有无事干军机政务情报机要文字,只有审查通过,才可以刊行。
而除了这些防范措施外,还有就是细细的讥察奸细。
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抵御敌人的侵略并讥察奸细,防止国家机密外泄,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国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大家都知道,宋朝边患迟延不息,所以此项任务尤其显得重要和必要。
宋朝时为了严防敌方奸细进入宋境刺探情报,多次下诏命令边关讥察、捕捉,并严立刑赏,让沿边军民时刻提高警惕。
像是宝元元年(1038年),诏有能捕元昊所遣刺探事者,赏钱十万。
庆历六年(1046年)十二月,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抚使夏竦言。
“河北沿边安抚司乞沿边捕盗官吏,如北界贼人深入近里,即便收捉。”
“今相度如有外界人入来界内,守把巡拦人辄敢取财物不捉送官,从违制论,若收捉时器伏斗敌,即许御捍。”从之。
皇祐二年(1050年),诏河北转运司,沿边四榷场,有能察捕得北界刺事者,当重赏之。
皇祐三年(1051年),管勾国信所言:“自今通事殿侍与契丹私相贸易及漏泄机密事者,请以军法论。在驿诸色人犯者,配流海岛。”
治平三年七月,诏令沿边居民三家至五家合为一保,不得舍匿奸细及亡背之人,如敢隐藏或同谋该诱过致资给,并听保中捕告。
应外奸人,若获一人赏钱三百千,内奸出告一人,书生举子,依外奸给赏钱,仍补茶酒班殿侍。
其余告获皆赏钱百千,即保内知情不告,减罪人一等,配千里外牢城。
余保人不觉察,亦行严断。
熙宁七年(1074年),诏:“五路缘边州军及大城寨居人,依乡村法团社立保甲,更不教阅,专令觉察奸细,告获一人,赏钱三百千,事理重者取旨酬奖。令监司点校、司农寺详定条约以闻。”
崇宁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诏:“京师从来西北细人甚多,伺察本朝事端。今后如有能用心缉捕、勘鞫得实,支赏钱三千贯,白身更与补三班奉职,官员并与改转。”
“令降空名度牒一百付府,并行货易,其钱桩管,止充上项酬赏。”
同年七月三日,枢密院言。
“访闻河北、陕西、河东路日近甚有外界奸细之人伺察本朝事端。”
“访河北、陕西、河东诸司辖下州军城寨应干巡捕官司及巡防把截使臣等。”
“如能用心缉获,勘鞠得实闻奏,支赏钱一千贯文,白身更与三班借职,官员、将校比类迁转。”
“其知情藏匿过致资给之人,如能告捕得获,与免罪外,亦依此推恩。”
以及加强自身的保密防范措施。
宋朝长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峙的现状,使得宋廷特别关注有关边防军机的保密问题。
为了防止外国间谍的窃密,上至朝廷下至沿边州军,均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条例。
宋政府规定,臣僚奏言,凡事关“要速机密”,一律“实封其公文”;“诸军马粮草数,及事干机密应行文书”均须实封,否则,“杖一百”。
并且,宋朝的“赦书、德音,州以黄纸印给县、镇、寨、乡、村晓示,非外界所宜闻,而在缘边者,并密行下”。
对于沿边上报的相关机要要求“本州实封,呈诸官员,若事涉机密,不为遍示”。
政和七年(1117年),进一步规定“边防谍报,至重至密,动系机要,间不容发。
近闻沿边每有探报,不论轻重虚实,互相关报,诸司喧传誉播,增缘百出,显有泄露,实于边防有害。
自今探报,除闻奏外,更不得报诸司。
谓如转运、提刑、提举、廉访等司之类,如有著令,并行冲改,或擅辄取索,及违者,论如违御笔法”。
崇宁五年(1106年)七月十四日,臣僚言。
“近者帅臣上通封表疏,有言及边防机要者,显言哗众略无顾忌,万一或有散落,所系重大。”
“伏望圣慈严赐戒勑,今后应干边事自非实封陈奏,不得妄有称述,所贵朝廷机事增密,人之所谨。”从之。
宣和七年(1125年)殿中侍御史胡舜陟言。
“三省枢密院腾播于天下大书文移处处有之,安知其无奸细传达于敌庭,凡有措画动辄知之,彼必死所以应之之道,我能制胜乎”
“臣愿陛下密诏将帅严防武备,勿为所误。”
&nbs
第二百六十六章 疯和尚爱喝酒
客店里,抛去一众暴跳如雷,吵着闹着去开封府告状的文举生不提,一众武举生也是心急如焚,对着老神在在坐在那里吃早餐的疯和尚急不可耐的催促道。
“靠,疯和尚,都什么时候了,吃吃吃,你还吃,吃什么吃啊,快别吃了,赶快带着我们去拿人啊。”
“对啊,别磨蹭了,都快急死我们了啊,早一天拿住那华云龙,就早一天证明小郎君的清白你知道吗”
“对,你不知道,现在那群文举生都快疯了,就跟掀了他们祖坟一样,一个个红着眼跑去开封府告状,在不搞快点,小郎君真的性命难保啊。”
“没错,你就别吃了,赶快启程吧,我们这么多人一起,绝对可以尽快抓获那华云龙的,到时抓住那该死的家伙,救出小郎君之后,你就是我们所有武举生的大恩人,到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在汴梁城内我们武举生保着你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行了吧”
“对对,讲的对……”
可听得一众武举生心急如焚的催问,疯和尚却并不着急,依旧是在那慢悠悠的吃着喝着还玩着,脏兮兮的手里抓着一条油乎乎的大海参,吧唧吧唧的,玩的不亦乐乎,是不满的嘟囔道。
“急……急什么,真……真是和尚不急太监急,放……放心吧,那小子福……福大命大,没……没那么容易出事的。”
“而……而且这是他……他命中必……必不可少的一难,小……小场面而已,以后还……还有更惊心动魄的事情等……等着他呢,所以别……别急,坐下跟和尚我一起吃……吃饱喝足后咱们再……再上路抓人,知……知道吗”
听得这疯和尚如此说,鲁达贾斯文等人却是更加焦急了,是气吼吼的骂道。
“靠,疯和尚,你胡说八道什么呢,我们能不急吗都快急死我们了啊。”
“就是,你不知道小郎君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现在就是我们所有武举生的主心骨啊,是我们武举生可以和文举生抗衡的唯一资本,我们人可以倒下,但唯独主心骨不能倒下,你知道吗”
“对,所以不管如何,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小郎君的,这不光是为了我们,也是为了现在包括将来天下所有的武人,算我们求你了。”
“是啊,疯和尚,真的算我们求你了,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掌握在你手上,你就别在这吃吃喝喝了,赶快带着我们动身吧,只要抓到那该死的华云龙,我们保证,你想要吃什么喝什么,我们一定都全力满足你,行吗”
“……”
听得一众武举生那充满渴求和急迫的眼神,疯和尚也是无奈,气呼呼的将手中油乎乎的海参往桌上一拍,拍的油水飞溅,是不满的嘟囔道。
“哎,行吧……行吧,真……真是的,就知道催……催……催,算和尚我服……服了你们了,这没……没吃饱哪有力气抓人啊。”
见得疯和尚的抱怨,不过总算松口了,同意这就去拿人,一众武举生也是大喜,急忙道。
“没事没事,疯和尚,没吃饱不妨事,咱们可以打包路上吃。”
“没错没错,小二,还愣着干什么,赶快将你们这最好的葱爆海参给我们打包几份,留着疯和尚……咳咳,高僧路上吃,没听见吗”
“是是是,可以,你稍等,我们这就去这就去。”
见得一众武举生如此热情的表现,疯和尚才稍满意的点了点头,赞许的看了他们一眼,慢慢悠悠道。
“这……这还差不多……”
说着,就是举起手中的的酒葫芦,美滋滋的闭上眼,送到嘴边,准备狠狠的灌一大口酒,解解闷。
可在嘴边举了半天,酒水都没下来,疯和尚也是一愣,急忙睁开眼,睁一只闭一只凑到葫芦嘴往里一看,然后满脸郁闷的惊呼道。
“哎呀,没……没酒了。”
说着,疯和尚就是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满脸郁闷道。
“真是抱歉哈,没……没酒了,和尚我要去打……打酒,还得再耽搁一下,抱……抱歉哈。”
见状,一众武举生也是急了,没想到刚解决一个人麻烦,他又闹出一个幺蛾子,只能是满脸陪笑道。
“没事没事,疯和尚,这客店里有酒,我们去给你打我们去给你打。”
“对,你要喝什么酒,都包在我们身上,眨眼就跟你打来。”
“嗯嗯嗯,只求你别再闹出什么幺蛾子就行了,成吗”
可疯和尚这次却是坚定的摇头拒绝道。
“那……那不行,你们知……知道什么,这家客店的酒不……不正宗,和尚我……我一般只喝朱雀街的杏……杏花酒,别的酒喝不惯,所以别……别拦着我,我自己去。”
听得这疯和尚如此说,真的又闹出一个幺蛾子,一众武举生急的真的是想要骂娘的心情都有了,是快要抓狂的道。
“靠,疯和尚,你丫有必要这么挑剔吗,都什么时候了,就不能将就一点吗”
“就是啊,算我们求你了,什么酒不是酒,现在是非常时期,随便喝点什么不就行了,大不了抓获了那华云龙后,你想喝什么酒我们就请你喝什么酒成吗”
可任凭这群武举生好说歹说,这次疯和尚都是不为所动的道。
“都……都说了,不……不行,这饭……饭可以不吃,但酒不能不喝,和尚我就……就指着个活着了,俗话说得好,酒是铁,饭……饭是钢,一……一顿不喝渴……渴的慌,所以必须要杏花酒,一……一定要。”
说着,疯和尚是根本不在理会一众武举生的劝说,让他们在这等着,然后在一众武举生气到双眼喷火,快要打人的目光中,屁颠屁颠的跑去打酒去了。
也很正常,这疯和尚就是一个怪人,一个无拘无束,嗜酒如命的怪人。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整个宋朝,都有很多这样的怪人,特别是嗜酒如命,可以说整个宋朝其实就是一个全民爱喝酒的王国。
君不见水浒传里,出现的最多的道具就是酒吗出现的最多的台词也是‘小二,拿酒来’。
不管是民间百姓,还是绿林好汉,亦或是官府差役,都是无比的爱喝酒,可见宋朝酒文化之丰富多彩。
的确,可以说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且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
同时宋朝还有无数多关于酒文化的典故,其中最出名,大家都听说过的,想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
故事很简单,并不复杂,宋太祖赵匡胤坐上皇帝后,不断地有节度使起来反叛,虽然都被赵匡胤镇压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国家局势如此不稳定,使他终日闷闷不乐,渐渐的甚至成了他的心病。
有一次,赵匡胤向他的宰相赵普说出了他的心事。
赵普就说:“国家混乱,政权不稳定,原因在于藩镇权利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
接着赵普指出禁军将领石守信等,所掌握的兵权太大,又没有统帅才能,很容易酿成祸患。
赵匡胤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于是过了几天,宋太祖赵匡胤趁晚朝的时候,请石守信等几个兵权在握的老将喝酒,又是和酒……
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就忽然开口道。
“要不是你们大力相助,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坐了天子,总觉得远不如作节度使时快乐,从来就没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当即顿首曰。
“哎呀,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
宋太祖赵匡胤故作叹息说。
“哎,人谁不想富贵,一旦有人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又怎么能脱身呢~”
石守信等人谢罪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