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真是实习医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请叫我医生

    张天阳心里一乐,感觉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毕竟腰穿包里有利器也有污染物,还得分开仍,其实挺麻烦的。

    自顾自的洗了个手,他的眼神在已经拉开了窗帘的窗户上一扫而过。

    当真是人头攒动。

    窗子不大,两片玻璃统共可能有一米五那么宽,一米那么高。

    整个b区有三个窗口。

    窗前挤的都是人。

    毕竟,对于在icu病房里的患者的家属来说,这是每天仅有的探视时间。

    而且只能遥遥相望。

    张天阳的眼神在攒动的人群中扫过,然后在最左边那扇窗的最左边的角落里停顿了一下。

    76床的家属,那个老头在那里。

    相比于其他家属争先恐后的往前挤,想要找到最佳视角的样子,他显得很淡定。

    至始至终只是安安静静的站在原地,身子被旁边的人挤得左右摆动,但只要能够看到老太太的病床,他就满足了。

    但是张天阳看到了他的眼睛。

    看到了他眼睛里微微升起的光,和那一层薄薄的水雾。

    于是张天阳也顺着老头的目光看去,看到了那个静静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老太太。

    看到了她血色的脑脊液。

    也仿佛看到了她睁开眼睛的那一天。

    “放心吧。”

    张天阳的声音很轻。

    “腰穿做出来了,她会慢慢好起来的。”

    “你抄的笔记,不会白费。”

    ......

    早上的icu病房,和下午探视时间的icu病房,一点也不一样。

    张天阳早上在宋长空的带领下巡视过一次,那时候他感受到的是跟急诊抢救室里,大门不开的时候差不多的气氛。

    大环境是安静的。

    只有病人们的监护仪在滴滴作响。

    而现在,从a区走到e区,虽然只是拉开了几个窗帘,可总让人觉得喧嚣。

    属于宋长空的病人除了76床的老太太之外,目前还有两个。

    张天阳终于找到了时间去熟悉病情,和熟悉病人。

    三张病床,分别是76.78.80。

    76床的老太太在最严重的b区。

    78和80床都在c区,换句话说,都是耐药菌感染。

    张天阳踱步到了c区门口。

    再往里面踏一步,就是78号病床。

    78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27岁青年男性。

    张天阳早上查房的时候站在人群后面仔细观察过他。

    大脸盘子,双下巴,五官看起来有点凶,光头。

    身材偏胖偏壮,胳膊上还有青色的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图案的纹身。

    有可能是在他还瘦的时候纹的,现在变了样。

    他的左臂屈曲,几根钢管穿透皮肤,连接着外支架,固定住他的骨骼。

    看病历,是因为打架斗殴入院的。

    不仅断了左臂,还有颅内感染。

    住院日42天。

    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这期间,送他来医院的狐朋狗友们一个都没有再出现。

    但张天阳用病床旁边的电脑登上医生工作站,调出他的病历。

    按照以往的经验,病人的诊疗卡里不会放太多的预存金。

    一方面是因为住院部的押金只支持现金,另一方面,用不完还得退。

    所以大部分时候,他打开病历,看到的余额大多在几百到一两千浮动。

    能超过五千的,张天阳都会在心里默默给他下一个“土豪”的标签。

    可78床的这个病人,他的账户里有七万多的余额。

    张天阳特意调出他的住院费用,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里,他已经使用了十七万。

    而且现在,他躺在床上,从来没有清醒过一次,也没有对外界的刺激做出过反应,却还在源源不断的花钱。

    给他交钱的那个人,显然没有放弃他。

    小护士正穿着隔离衣,在穿头给他撤掉雾化吸入的管子。

    然后又把一个套着塑料手套的手机,轻轻放在了他的耳边。

    张天阳看着那个手机愣了一下。

    扭过头,看向窗外。

    正对着这张床的窗户后面,站着一个跟床上的病人眉眼相似的中年男人。

    他正好也举着手机,贴在耳边,嘴巴一张一合,正在说着什么。

    “别看啦,那是他老爸。”

    小护士撤掉了雾化吸入的机器,一边继续忙忙碌碌,一边顺口解决了张天阳的疑惑。

    “那个手机也是他老爸递进来的。”

    “每天探视的时候家属虽然不能进,但是手机这种东西还是可以让我们帮忙带进来的。”

    “他老爸每天都会跟他聊天,其实他也听不到。”

    “对了,你是刚来的实习生吗?”

    张天阳冲她点点头以示回应。

    “别聊天了!过来帮忙吸个痰!”

    护士长的召唤从远处传来,小护士无奈的眨眨眼。

    “可以帮我解一下后面系的带子吗?”

    小护士在张天阳的帮助下脱下属于78床的隔离衣,重新把白色的隔离衣叠好,挂回床尾,然后手脚麻利的去另外的病床帮忙去了。

    张天阳也就把视线重新看向窗外。

    中年男人的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还有不符合他年龄的暮气。

    鬓角已经有了白发。

    张天阳的眼神好,甚至能够看到那些白发其实是发根白,然后在某一刻突然变黑,并没有灰色的渐变。

    想来,中年男人以前也是会染发的,只是最近顾不得了。

    他的衣服是深色系的,带着岁月摩擦的痕迹。

    还有那两部手机。

    放在78床病人耳边的,似乎是苹果手机,款式应该挺新的。

    可是病房外那个中年男人手里抓着的,似乎是老款的红米手机,统共要不了一千块的那种。

    而且手机机身上已经有了磕磕碰碰的划痕,屏幕上似乎也有了裂纹。

    张天阳看着中年男人,想着78床诊疗卡里的余额,一时间有些默然。

    可即便张天阳这样盯着看了,哪怕他就站在病床边,中年男人却始终没有注意到他。

    中年男人的目光至始至终都只落在病床上。

    在每天这可以看到儿子的宝贵的半个小时里,他的眼里再也容不下别的东西。

    张天阳于是也把目光落在了78床的青年男性身上。

    他不知道病人的前27年是怎么过的。

    他不知道病人在胳膊上纹身,更换了新款的手机,然后跟狐朋狗友胡吃海喝,最后因为不知道什么矛盾大打出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他只看得到病床上的他紧闭双眼,浑身震颤。

    他只看得到窗外的中年男人饱经沧桑。

    他不知道病人最后到底会不会醒。

    他也不知道,醒来之后,他会不会后悔。

    人世间的那些事,不外如是。

    十分钟后,探视结束。

    张天阳亲手拿起了78床耳边的手机,也亲手拉上了那厚重的窗帘。

    icu病房里,再次回复了平静。




一点感想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一个好的故事,它的初衷应该是一种想要表达的**。

    作者心里有了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了想要倾诉的东西,这才有了文字。

    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自己都没搞清楚我到底想写什么。

    想写日记吗?

    想写装逼吗?

    还是就像我上架感言的时候说的那样,只是因为我娘不想听我的吐槽,就找个地方偷偷写下来。

    我自己都搞不清楚。

    很多老作者跟我说,写书想出成绩必须要写大纲,要不然就会死的很惨。

    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大纲,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其实写了这么久,我一直在思考。

    我知道我是想要表达一些东西的,隐隐约约我有那个想法。

    但是总觉得像是一层窗户纸,就是捅不破。

    然后不久前我在朋友的读者群里看到他们在聊大纲的事情,说一本书就是:

    “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因为什么事情,突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拿到了什么筹码,有了一个新的目标,经过什么样的努力,最终蜕变成为什么样子的新人生。”

    他们说这是一个标准化可以套用的公式。

    然后我好像突然就懂了。

    这个公式,放到我刚刚写下这本书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填不出来。

    放到上架三十万字的时候,我还是填不出来。

    但是放到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可以填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主角好像成长了。

    不是因为我是个作者,我“让”他成长的。

    而是因为他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看到了那么多他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东西,想了一些他以前不会去想的问题,自然而然的成长,蜕变了。

    其实好像每个人都是这样,因为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所以现在的我们才是我们。

    我确实是想要去记录一些东西的。

    这本书里的情节,除了几个比较出名的事情之外,大部分都是真实事例。

    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它们值得被记录下来。

    但是当我把这些事情安排给主角,看着他一点点客服困难,看着他心态转变,看着他走到现在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很奇妙的事情。

    主角就像是另一个我一样,他经历了我经历过的东西,然后告诉我,一些我当局者迷看不清的道理。

    这种很玄乎的感觉就像是,传说中的“自省”?

    然后我突然看清楚了我一直以来想要的东西。

    我想当一个“记录者”。

    也当一个“呐喊者”。

    我不会放弃当医生,不仅仅为了治病救人,还有你们说的养家糊口。

    还为了去“看”。

    然后记录下来。

    然后让我的主角成长,让自己成长。

    也让这些事情,可以成为能看到这本书的你们的经历。

    也希望这些事情,可以成为你们人生路上的一部分。

    我初中高中的时候,其实很讨厌鲁迅先生。

    不仅因为他的文章要学要背要理解,我还觉得他很矫情。

    可是现在我懂了。

    他真的不是矫情,他只是会去思考很多的事情,去想很多普通人懒得想,想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

    然后当一个记录者,当一个弘扬者,当一个呐喊者。

    在这里引用他的一段话吧。

    给老张,给我自己,也给很耐心的看到这里的你们。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

    然后,推几本书吧。
1...148149150151152...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