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月照人人变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众秃笔

    众人听得,都应道“是啊!是啊!”

    刘季不说话,又喝了一口酒,说“走吧!走吧!走一程算一程。我身为押役,倒要带头逃跑,成什么体统?”

    又行了一程,雾越来越浓,沼泽地的泥浆也越来越软,眼看不能再行进。适才还模模糊糊看见芒砀山就在沼泽地的尽头,大约不过十来里地,这时候只是一片白雾,茫茫不见百步之景了。

    莫塞轻声问他“缘分至此,还要继续走?”

    刘季忽然跺脚,高声道“如不然,大家也别走怨枉路了。”

    众人不知他说话的意思,都停下来看他,他又说“这一趟差事,横竖也是死了。要逃的人,岂逃了去罢,就是死了,好歹能看见婆媳一眼。”

    他说“与其担着这颗人头到骊山去送死,不如就此逃走!”

    这一行,已走过薛湖、滦湖,眼看就要踏进丰西泽了,过了丰西泽,就到芒砀山。芒砀山过去,沼泽和河流纵横交错,树木郁郁葱葱,虎豹蛇虫出没,所谓前不着村,后不巴店,实在不是什么好去处。

    众人此时虽然有苟活下去的机会,一时也不知往何处走。

    刘季押送他们时,每走一步,每个人的心底下,无不寻思如何逃跑,这一下,刘季忽然叫他们各自逃命时,他们除了惊愕,倒是手足无措起来。

    刘季说罢,弃了正在惊愕的众人,顾自大步朝沼泽地深处走了。

    众人正在不知所从之际,莫塞忽然惊呼“你们看刘亭长那头顶……”

    众人看时,正在沼泽地里奔走的刘季头上,居然有一朵耀眼的紫色光环,而他奔走之处,那紫色光环把浓雾四处驱开,从远处看,好似有一盏明灯,在浓雾里耀着光芒。

    大家一时又被所见的景象惊呆。

    有人说,刘季是神仙,他头顶上有仙光。

    有人说,刘季是妖怪,他头顶上有妖气。

    莫塞大声说“你们都说错了,刘亭长头上那紫色的光,正是瑞祥缭绕的王者之气啊!”






第一百零九章 凤城买酒
    


    众人一下醒悟,秦始皇所说的凤城王气,并非空穴来风,天下果有其人,此人正是泗水郡押送这些劳役的亭长刘季。

    人们想起离开时,妻子儿女呼天抢地的情景,明知这趟骊山之行,必死无疑,与妻子儿女分别时如是生死离别,心灵如坠深渊,踏上路途的第一步开始,每个人怀着无比恐惧的心情,巴不得找个地儿躲藏起来,那心思无时无刻都在策化和寻找逃跑的机会。

    服劳役这种事情,在大秦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几乎每一年都有,或多或少,或远或近,哪一个没有服过劳役呢?

    只是往年去服劳役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比较宽裕,根本不用糟心因为超过期限而被杀头之事。

    今年不知道朝廷怎么和苍天一个意思,雨一直下,不停的下,稻谷就那样腐烂在田头,玉米刚刚打包,就被老鼠和野兽糟蹋得面目全非,朝廷征用劳役偏偏在暴雨如注、道路坍塌,洪水滔天的时候下来,下来也罢,偏偏规定十五日之内到达千里之外的骊山,否则受死!

    要在晴天日好的时候,脚力好的人,十五天也许到达骊山,那足底软的人,就是给他二十天的时间,他也到不了骊山。

    如今看看这些人,部分人已过了壮年,骨枯肉瘦,那些个年轻的心理怀着心事,大家行起路来,多是软塌塌的拖着步子,何况还绕过路塌、洪水之地?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到达骊山去。

    刘季也说了,去,一定误了期限,死罪难免;逃跑也是死,至少可以见家人一面。

    可是,见了家人又如何?

    大秦实行连坐制,十家为伍,有问题要互相纠举揭发,否则连坐。

    如不告奸,腰斩;匿奸与降敌同罪。

    里典和伍老也因其该管范围有人犯罪,未检举而连坐。

    也就是说自己逃回家去,妻子儿女见了,如果不举报,要与自己同罪,而且累及邻近,祸到里典和伍老。

    凡应服徭役并已得到通知而不去报道的叫“逋事”;已经到达服役地点而又逃跑的叫“乏徭”。

    之前逋事和乏徭的处罚也不是很重,为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

    所征发人数已足,应尽速送抵服役处所,如果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可见,逃避劳役根本没有死罪一条。

    但是,胡亥刚刚继位之后,此时徭律中的惩罚就变成了逾期死罪。

    如此,这些人虽得逃跑的机会,却不知跑往何处,回家定然不可。

    现在忽然见刘季头顶之上有光环,知他不是神仙即是救世者,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奋起直追,淘号呼吁,要求刘季停下来庇护他们的性命。

    沼泽泥越来越稀烂,水草茂盛到看不清路了,好在刘季酒壶里已经没酒,脚步停了下来,仰着头,张着嘴巴,举着酒壶,就是抖不出一滴酒来,众人才气喘吁吁的追上他。

    “押役大哥,带我们一起逃走吧!”大家把刘季围住,众口一词要求他,可是,刘季置若罔闻,倒问有人带酒没有。

    由于天雨风冷,又是日夜兼程,大家疲惫不堪,饥寒交迫,谁还有酒给他?

    刘季见众人拿不出酒来,只是道:“如今我尚且不能自保,也不知逃亡何处,怎么能保护大家?都散了去吧!”说着,扔了空酒壶,欲抛下众人自走。

    莫塞上前,对刘季拱手道:“我等明知前去骊山九死一生,却心甘情愿与刘亭长一同前往,看的是刘亭长一路不打不骂,对逃跑的劳役不抓不杀。”

    又道:“我们都知道,刘亭长有一颗与朋友同生共死的侠义之心。如今已是死到临头,大家仍然愿意与刘亭长一同扑汤蹈火,同舟共济,而刘亭长忽然一改常态,抛下众人自己逃生,岂不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刘季醉醺醺的道:“我顾什么一世英名?你们既要同行,岂拿酒给我?”

    莫塞道:“没有酒,可以派人返回凤城打去,半夜便可赶回,刘亭长忍耐一些就是了。若说没了众人,日后刘亭长要喝酒时,哪里去讨来?”

    莫塞指着众人道:“我等之中,自然有会酿酒的人,若说日后寻了个落脚处,开荒种了粮,烧锅酿了酒,那时候也叫刘亭长喝个痛快!”

    刘季笑道:“好个开荒种粮,烧锅酿酒。此谓远水难救近火,谁稀罕等到那个时候?倒是回凤城打酒,这个事情实在一些!”

    于是,莫塞从怀里取了一些钱,派人回凤城打酒,又捡旱地劈草准备野营。





第一百一十章 在下莫塞
    


    这些要去骊山服劳役的人众,见刘季答应和他们一起逃跑,那悬着的心方才落了下来,一边割草搭棚躲雨野营,一边观看刘季头上。

    这时候,哪里见刘季头顶上有什么紫色光环?

    什么王者之气?

    大家都怀疑起来,是不是之前心急眼花的缘故。

    但是又转念一想,不对,秦始皇所说的王者之气,应该属于山脉风水聚会散发的祥瑞之气,蕰发于山脉河流,上升于云端天际,而不会在某个人的头顶上缭绕。

    有人私下与莫塞说了疑问。

    莫塞走到刘季身边,望着他的头顶上空,故意问道:“在下听说刘亭长到过咸阳?”刘季觉得奇怪,之前不是因为押送犄角蛇与莫塞同路,莫塞在沼泽地留下来,自己去的咸阳吗?

    想了想,故意反问莫塞:“兄弟既然问我话来,怎的盯着我头顶看?”

    莫塞笑道:“你且首先回答在下的问题。”

    莫塞放眼看了一下周围的众人,众人也纷纷响应。

    刘季停顿了一下,才说“在当亭长之前,因为服劳役的缘故,到过咸阳数次。”

    “怪不得泗水那些老爷们派刘亭长这一趟掉脑袋的差事,只是因为熟悉去咸阳骊山的路径啊!不知刘亭长到过咸阳,可是见过始皇嬴政?”

    “见过。”

    莫塞笑道:“在下听说帝王头上都有祥瑞之气缭绕,嬴政那头上可否有祥瑞之气?”

    刘季也笑了起来道:“军戈车马陪同,倒是威武庄严,可是,那帝王祥瑞之气,未曾见得。”

    莫塞认真道:“在下曾闻传言,当时刘亭长得见嬴政出巡之时,见他威武庄严,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当如此!”

    刘季沉下脸,小声道:“莫塞兄弟,这事情也可以乱说?”

    莫塞并不理会刘季,继续问:“适才刘亭长弃下众人,自顾走时,可知道众人为何拼命追赶刘押役,而不是分散逃去?”

    “因为我是押役,又是亭长,见过世面,知道怎么逃命?”

    莫塞道:“非也!”

    莫塞便把刘季弃下众人往沼泽深处走时,大家所见景象一一说了。

    刘季脸色一下子苍白如纸,一边责怪莫塞妖言惑众,不顾后果,一边禁不住举头抛眼,望自己头顶上的天空。

    这时候,风停了,雨也住了,头上的天空仍然乌云密布,黑洞洞一片,什么也没有。

    莫塞一不说二不休,他自己说了还不算,还将其他人拉扯来,证明他此言不虚,并非自己要对刘季出言不逊。大家众口一词,都说看见刘季头顶之上确实有一团紫色光环。

    紫色光环能驱散浓雾,像一盏明灯。那紫色光环定然是帝王之气。

    “在什么地方,指给我看看?”刘季责怪他们胡说道。

    “之前看见的,现在没有了。”

    你一言我一语,让刘季辩解不得,只是叫:“那去凤城打酒的可是回来了没有?”

    众人叫刘季忍耐一些,前呼后拥的把他拉进刚搭好的草棚里的草窝坐下。为他燃了火,又用莫塞从草屋拿回来的破锅热了水,为他洗漱,当刘季把裤脚捞起来洗脚时,露出布满了黑痣的左腿,众人惊叫起来。

    莫塞故意高声道:“在下听说刘亭长左腿上,有七十二颗痣,如今所见,果不其然。刘亭长真的是将来的帝王啊!”

    莫塞叫好事者上前要数一数,刘季也不拒绝,倒把腿往前一伸,任由数来,不多不少,正好七十二颗。

    自此,众人更加相信刘季是帝王命运之说,又敬他,拥护他,又害怕他。

    之前在路上有抱怨之言的人,此时吓得面如死灰,一心惭愧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可是,刘季并不以为得意,而是笑道:“人都说,玉无瑕疵,方为上等;又说美人皮肤如玉,洁白如雪。大家如何将无这千疮百孔,不及美人的百分之一,甚至于丑陋得不堪入目的一条左腿,赞誉它为帝王之相了呢?”

    那些人见刘季说笑,这才稍微宽心。

    然后又小心翼翼的侍候他吃干粮。

    可是,因为没有酒,刘季吃了几口,便推辞道:“饱了!饱了!”

    又问那些回凤城打酒的人,会不会被城里的衙官抓去。“万一他们被抓,那酒就吃不成了。”

    莫塞道:“现如今不似往日,有了刘亭长撑腰,着了不怕死的胆子,哪里买不到酒呢?就是抢,就是偷,也要弄上几坛好酒回来。”

    “不要紧,城里那些衙役懒得要死,晚上都躲着喝酒,哪里还出门缉盗?始皇嬴政在凤城泄了王气,城墙四个角落被拆得面目全非,城不成城,镇不成镇,听说到了晚上,家家关门闭户,门都不敢出。更夫都不打更了,那县城一片死寂。”

    “刘亭长忍耐一些,估计夜里三更之前,去凤城打酒的人会平安返回。”

    莫塞见刘季渐渐地的接受了大家的好意,示意大家退出,各人寻找地方休息气去了。他又叫刘季好好休息,毕恭毕敬告辞。

    刘季对莫塞道:“多谢抬爱,兄弟你今天晚上可否与我同卧?”

    “不敢!在下不能与王者同卧。”莫塞故意看着众人回答。

    莫塞又拱手道,“我就不打扰刘亭长休息了。如果刘亭长有什么话对大家说,请允许在下代为转达!”

    之前对刘季称呼兄弟长兄弟短小的莫塞,此时一改常态,在刘季有家不能回,一无是处的情况下,一口一个在下,恭敬的像见了王者一般。





第一百一零二章 人称沛公
    


    莫塞又说到大家的为难之处,恭敬之心;人心所向,唯刘季马首是瞻,愿意紧随其后等等。

    于是,刘季道“你去对大家说,天亮之后,等去凤城打酒的人回来,过了丰西泽沼泽地,一起到芒砀山,在那里躲避官府一阵子,哪怕要开荒种粮,也要在养精蓄锐之后,再做长久打算。”莫塞点头称是,欢欢喜喜领命退出。

    天亮时,去凤城的人果然回来,用瓮抬回一瓮子高粱酒。

    刘季生得额头宽广,鼻子高挺。当他用鼻子闻了闻瓮子,取下草塞子,舀了一瓜瓢酒,从额头上倒下,瀑布一样灌入口中。

    当他大叫“好酒”时,众人都笑了。

    这时天空虽然有黑云,而且很厚实,早上的太阳出来,人眼看不见,以为又是一个下雨天。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呼之欲出。

    待太阳冲出重围时,把黑云和整个天空都染成了金色。

    这是几个月以来,第一次看见的太阳。

    丰西泽的沼泽地,沼泽地上的人们,远处的芒砀山,都成了金灿灿的颜色。
1...2930313233...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