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无论是这一世,还是穿越之前,皇帝对自家舅父向来是亲敬有加,这或许与刘协本身从小缺失父爱有关、也与皇帝身边无所依靠有关。如今皇帝发了怒,却是让王斌惊吓大于惧怕,他也知道这是自己的过错在先,只重重稽首,打算先让皇帝消了气,才好再说别的:“灵怀皇后当初即是以良家子选入掖庭,老臣岂敢不敬!”

    王斌机智的提起了皇帝的生母,打出感情牌,饶是皇帝两世为人,此时也不得不一时语塞。

    “哼。”皇帝冷笑一声,展动着宽大的衣袖,重新坐回席上。面色虽然依旧冷淡,但其实已经缓和许多了:“今日若不诏舅父入宫,不知舅父要何时说与我这段亲事”

    “老臣不打算认这门亲事。”王斌毅然决然的说道。

    皇帝的脸上仍旧板得一丝笑容都没有,他问道:“这是何故”

    王斌却在这时候语塞了,支支吾吾的说道:“老臣……麋氏到底是商贾出身,所谓上农除末……”

    “春秋时的范蠡、孝武皇帝时的卜式都是商贾,也未见得有何不耻之处。”皇帝冷冷的说道:“我听说麋氏在东海颇行义举,慷慨好施,麋竺其人也很有清名。别的不谈,你家与之结亲,正是门当户对,再合适不过。”

    &nb




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
    “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后汉书皇后纪序

    穆顺见皇帝兴致有些不高,有心想为皇帝找些趣事排遣烦闷,便在脑子里细细想了想,忽然建议道:“禀国家,奴婢适才想起,今日是长公主在掖庭择选良家女的日子。国家若是此刻无事,不妨移驾一观”

    采选良家女充掖庭,这是长公主去年给皇帝提的要求,今年长公主就要出宫别居,为了不让皇后势大难制,危及宫中安定,所以对给皇后安排竞争者的事情很是上心。

    皇帝正郁闷着,尤其是穆顺还无意中提醒了他:王斌曾有意向请皇帝赐一两个良家女给王端兄弟的。

    如今这个事是办不成了,皇帝也没心思去看选秀,于是冷眼瞧着穆顺,不耐烦的说道:“你出去。”

    “谨诺。”穆顺碰了个钉子后,知道皇帝此时对这个没兴趣,便再不敢进言,怯怯的退下了。

    此时的掖庭云光殿从来没有这样人数热闹过,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中黄门、掖庭署、永巷署的宦官。阶下依次站着一批身着统一宫人服饰的女子,年纪范围大概在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她们都是这次新选进宫来的民间女子,因为家世清白、长壮皎洁,故称良家女、又称采女。

    这些良家女聚在阶下,一时无人管束,又尚未熟悉宫中规矩,有的是初来乍到,觉得掖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叹为观止有的是佯装镇定,实则是在憧憬着未来的荣华富贵也有的是胆怯心惊,这些无家世无野心的新人害怕这座古朴庄重的深宫会吃人。

    大致说来,三辅、弘农等地的适龄良家子,只要是未曾出嫁的,颇有法相的都集中在这里了。朝廷采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尽管诏书煌煌有言,要以德为主,以贤为称,仪容姿貌却在其次,只要资质端丽合乎采选良家女相貌标准的法相就有入选的资格。

    可人们都彼此心照不宣,入选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颜色!

    只是关中灾害连年,吃穿不足,寻常人家有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顾景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五美吟

    掖庭,云光殿。

    永巷令小步趋了进来,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刘姜的身边,小声耳语着什么。

    刘姜微不可察的嗯了一声,手往桌案上堆放着的画卷里翻找了起来,过了一会,她用指尖点了点一副展开的画卷,轻声说道:“宣。”

    那幅图上画着是一名样貌还算清丽的少女,但跟其他人一比起来,总少了许多特色,很容易让人忽视过去。

    站在一侧的长御目力很好,一下子便看清了画卷上是何人物,倏然瞳孔微张,眼底掠过一丝惊异。

    刘姜一直留心着长御的举动,此时心里愈发有了底,只见一名女子身着簇新的宫装,一头青丝柔顺黑亮,鬓角裁的整整齐齐,很有几分成熟妩媚的韵味。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流眄顾盼,仿佛会说话似的,不经意的流露出含情脉脉的眼神,惹人怜爱,或是一瞥秋波,使人内心激奋。

    该女子走到刘姜跟前站定,整一整襟袖,随后盈盈下拜,用一种极清脆、如黄鹂鸣翠般的声音说道:“奴婢邹氏,叩见万年长公主。”

    “你就是邹氏”饶是早有心理准备,刘姜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对方比在场的所有人,甚至是比自己还要美上数倍。刘姜毕竟是心境沉稳,转瞬间便回复了过来,心里已是有了主意。她喝了一口茶,张口问道:“你是哪里人年齿几何”

    “奴婢是弘农郡陕县人,今年十七。”邹氏躬身答应道,她在陕县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绝色,当初牛辅屯兵陕县时便对她有所耳闻,只是未来得及礼聘便身死人亡,后来李傕等人反叛,也由于人人都仓皇忧心性命,又急于聚兵西进,遂使邹氏再度逃过一劫,再加上后来的张晟反叛……几次与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兵论战
    “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念奴娇

    建安元年二月中。

    司空赵温缓步走到承明殿,迎头便遇见侍中荀攸、身后还跟着小黄门穆顺,从殿内出来。见到赵温,荀攸也不急着与他寒暄,直说道:“司空来得正巧,陛下在石渠阁诏你我商议要事,我等同路偕行吧。”

    赵温点点头,连殿门都没进,便转身与荀攸一同走下殿阶。两人肩膀碰着肩膀,很是亲密的样子,穆顺见状,故意在后头吊着距离,看似给人私密的谈话空间,其实是在竖着耳朵偷听。赵温没有什么顾忌,一边走一边问道:“是议伐蜀”

    “嗯。”荀攸的声音不徐不缓,简短应道:“今年气候暖的快,这才二月,北风就不再强劲了。如此看来,今年确有旱蝗,幸而朝廷早做筹备,不然届时可得乱成一片。”

    “所以得在此之前先伐蜀中,不然以后不知何时再能寻觅良机。”赵温轻叹了一声,说道:“得蜀之后,朝廷调派兵马镇守,大可就食当地,以分担部分军需又得尽力从蜀中调拨粮草入关,虽蜀道天险,耗费甚巨,那时也管不了许多了。”

    “还是司空所见甚明。”荀攸在一旁赞许道。

    赵温眉头一抖,不由得往荀攸身边凑近了些,低声问道:“既然要议论伐蜀,那么说领兵人选,已然上意钦定了”

    “石渠阁里还能有哪些人”荀攸笑说道:“若未料错,应该就是他了。”

    “可他虽有些许名望,却从未带过兵,这未免也太……”赵温语气有些急了,话说到一半,又忍不住用眼角余光瞥了下后方的穆顺:“太轻率了!”

    荀攸语气平静,不知道是对皇帝、还是对那个人很有信心,只是话到嘴边,却是说道:“且先看陛下有什么说法吧,若是不成,我等再谏拒也不迟。”

    看荀攸的神情、语气,显然是有所隐瞒了,这让赵温极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抛砖引玉
    “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神光灿

    法正与司马懿是秘书监内少有的知晓兵法的人,彼此私底下的交情尚可,偶尔也会聚在一起讨论兵法。而此时当着皇帝的面推演起来,平常的哪点交情顿时被遗忘在脑后,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皇帝好整以暇的看他二人又开始吵了起来,没有任何出言阻止的意思,反倒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荀攸,似乎想借此引他这块玉出来。

    荀攸知道皇帝的意思,论才智,法正、司马懿等人都是极有天赋的少年,但却在经验、阅历上有所不足,他们作为皇帝身边第二批次的幕僚谋士,紧随在荀攸、贾诩等第一批次的谋臣之后。皇帝在这个时候召集法正这些于兵法有一定天赋的秘书郎参与此项机密,并有意让荀攸在彼等各抒己见后开口总结,未尝不有借此指点培养的意思。

    他并不就此而感到威胁,反而出于另一种角度来说,他很乐于见到皇帝身边的羽翼逐渐壮大。

    “法孝直、司马仲达其言各有所长,秘书监果然颇多高见者。”荀攸轻声说道。

    这些秘书郎们知道荀攸、贾诩二人被皇帝赞为良平,曾为皇帝策划过许多次战役,此次荀攸在场,不仅是一个向皇帝表现的机会,更是难得的一个受教的机会。

    本来就有些跃跃欲试的法正与司马懿,此时更有些坐不住了,只是荀攸这话明显是要等其他两个都说完,故而他们也只好坐看他人答话。

    裴潜赧颜笑道:“所谓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试论伐蜀,在下却是附和孝直的意见,走骆谷入汉中。至于缘由,孝直刚才也都说了,骆谷定为张鲁之所不备,也是我等乘人之所未及。”

    这话虽是引证兵



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险难料
    “夫人心叵测,险於山川,机阱万端,由斯隐伏。”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此句话与其说是评价,倒不如说是一个提醒,让司马懿、裴潜二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法正,诸葛亮心里一紧,隐隐察觉到了什么。法正犹豫了下,像是思虑了一番,开口对皇帝说道:“臣以为,可两方并举,先大造声势,言说朝廷将遣兵入子午谷,实则遣一路数千精兵走骆谷夺兴势、另一路数万人走陈仓。若是陈仓之兵先至,则可谓骆谷分担贼兵,反之亦然,定教张鲁首尾难顾。”

    说完,法正便一脸认真严肃的看着皇帝,像是等待对方的反应。皇帝同样深深的看了法正几眼,忽然一边摇头一边哈哈笑了几声,拊掌说道:“善哉斯言!荀君、”他对荀攸示意道:“你来点评几句”

    荀攸低垂着目光扫视了桌案上的地图,他的眼神流转,从一条条山川谷道上掠过,像是预见到一支支精兵如川流从山道中行过。只听他淡淡说道:“中兴以来,朝廷常用的仅有褒斜、陈仓、子午等三条入蜀山道。根据谍传,斜谷的栈道已为张鲁焚毁断绝,道路不通而子午谷的出口又有黄金戍等壁垒,易守难攻。”

    他简单说了几句后,开始进入正题:“当此之时,朝廷其实也无其他的选择,唯有陈仓道合适行军,至于阳平关等处险隘难越,想入蜀处处皆险,岂有一览无余的而骆谷倒也不失为一道奇兵之策,不妨用之。”

    赵温也自觉要补充什么,他根据自己在益州生活、游历的见闻说道:“张鲁易攻,我出川时曾过阳平,其城下南北山相隔甚远,猝然之间,绝不可守。”

    随后荀攸就刚才司马懿等人所说的一一指点了几句,尽管这些人在以后无不是名重天下的谋臣贤士,此时在成熟而富有经验的荀攸面前,也不过是十来岁的少年,其中最年长的法正也才十七岁。虽然在各方面都很有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运筹定策
    “逎筹画策,自具於章表献可替否,总归於笔札。”史通言语

    石渠阁内,听完皇帝的话,王斌不由莞尔道:“君上才是真正的才情天纵,只有如此,才能驾驭尔曹英杰。若是真的相较起来,彼等秘书郎也并不如何。”

    皇帝摇头一笑,跟着王斌的玩笑往下说道:“驭人、用人,这是我的本事运筹、治民,这是彼等的本事。”他用深沉的目光环顾了剩下的赵温、王斌、荀攸、朱皓四人,说道:“也是尔等的本事。”

    “臣等不敢。”赵温等人连忙避席说道。

    “都说了地方逼仄,此处不比宣室、前殿,就不要再过多拘于礼数了,动不动就避席下拜,说起话来多无趣”皇帝一手把住王斌的胳膊,将其搀扶起来,认真地说道:“你我虽是君臣,我却常视尔等如长辈相交,何须严守君臣关防”

    这里头的四个人,前三个都有资格生受皇帝这句话,唯独根底浅薄的秘书丞朱皓却不能,他也想不出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一颗心从最初便惶恐不安到现在,直到这时才有机会插上话:“列座诸公皆一时名臣、重臣!唯有愚臣一人,何德何能,乃能参与此议得受嘉语今朝南伐,若蒙陛下不弃,愚臣愿以鄙陋之资,引为前驱!”

    “汝南许子将曾言朱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如今亲闻,可知其所言非虚。”皇帝说道:“你大可不必如此,前将军为我汉室立有战功无数,用兵之道可谓精深,你身为他的儿子,自然也有你的一手。这次进军汉中,你以南郑令、领骑都尉的身份随行,沿路若有陈策,可畅所欲言。”

    六百石的南郑令与四百石的秘书丞之间差距不大,从表面上说只是一个小跳跃,尤其是从清贵权重的秘书监外放到地方做一个县令,对于其他人来说无异于贬谪。而朱皓却偏不以为



第一百四十章 实情错落
    “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琵琶记伯喈行路

    长安,北阙甲第。

    裴茂高居席上,对一干假吏说道:“开春未雨,这些天尔等要多走访司隶各县,查明狱案。若有冤屈、可原者,一概上报于我,我再请陛下从轻发落。”

    “谨诺。”底下假吏应道。

    裴茂思忖了会,觉得再没什么好嘱咐的,便让众人都下去了。他在席上又坐了会,便两手撑着有些酸胀的膝盖,缓缓站起身来,闲庭信步的走到后院。裴茂办事一向认真勤勉,有时候一天公事未有办完,他都会吩咐佐吏带到家中继续处理,虽然莅任司隶校尉不过岁余,但却凭靠着勤勤恳恳,不随意招惹是非,在朝臣之中获得了一个不错的能名。

    经过程银、侯选那次大乱以后,如今河东豪强高门只剩下裴氏、凉氏、祝氏等寥寥数家。曾经地位远胜于裴氏的河东卫氏如今已一蹶不振,作为幸存的大姓豪强,裴氏比他郡豪强更有忧患意识。尤其是皇帝将他从侍御史一路提拔到司隶校尉的高位上,虽说有安抚河东人心的意图,但这也是出于皇帝的一片栽培之意。

    裴茂无论是出于自我保全,还是报答皇恩,都该拿出全部的心力,比任何人都要谨慎勤勉才是。

    然而,他的长子却似乎并不知道个人声名与家族荣辱之间的关系。

    裴潜盘着腿坐在临水的轩台边,两条臂膀盘在横栏上,饶有兴致的数着池子里的枯荷生出多少新叶。池水引的是活水,有几条河里的鲤鱼沿着水渠游进了这方池塘,围着裴潜在水中的倒影转悠着。

    “啊呸!”

    一口唾沫突然被吐到了水上,还没飘多久,一条肥大的鲤鱼便误以为是什么东西,立即浮上来一口吃掉了。

    裴潜乐了,他小心的往左右看了看,又继续往里面吐着唾沫喂鱼。

    四周的仆人皆掩面而走,不忍直视。

    一段闲情逸致的时光,世家子悠闲地观鱼看水的景致,瞬间就被人亲自破坏了。

    裴潜在水边自得其乐的吐着口水,全然不知水面上的倒影陡然重叠了一层。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举燧燔
    “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喻巴蜀檄

    轩台之上,父子二人再议了会出兵的事,其中裴潜对于南下入汉中的种种方略,让裴茂耳目一新,不禁感慨道:“未曾料想,你在这上面竟有此等见解,此番伐蜀,你若是能跟随其中,何愁不得佳绩”

    裴潜毫不自矜的笑道:“左右年纪还小,以后有的是时候立功建业,不急于一时。”

    “不骄不躁,这很好。”裴茂难得夸了儿子几句,这个长子自小顽劣,最让他费心,如今见他知晓轻重,又颇受皇帝赏识,于是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他不羁的性格。这样想着,他怕裴潜表面上无所谓,在私底下会多想,故而主动开释道:“朝廷南征看似声势巨大,其实也只是一两场大战而已,顶多在打下汉中之后,再往葭萌关进兵行军而已。有奉先、来敏等人在郕都,只要汉中一下,巴蜀等郡可指麾而定,真论起功来,却是没有多少。”
1...120121122123124...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