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裴潜想了想,点头说道:“阿翁说的是。”

    “巴蜀形势图,多半操之于你手,若非此图,朝廷南征必处处艰难。你有制图之功,事后论起来,不比亲临战阵的功绩要差。”裴茂继而说道:“何况你受国家亲近,国家也不会亏待你。”

    裴潜唯唯称是。

    说完这些话,亭中的气氛一时冷了下来,父子两尴尬的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彼此之间还有什么话好说。裴潜像是觉得这很有意思,对裴茂促狭的眨了眨眼,做足了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的礼教规矩。

    裴茂干咳一声,本想让这小子少装蒜,脑中却忽然转过一个念头,脱口问道:“王伯方的婚事,可曾邀过你”

    伯方是王端的字,这几日传遍长安的王麋两家的婚事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虽然碍于民间既成的舆论,麋氏没有出一分的嫁妆,只是让麋贞着荆钗布裙,与




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拦道
    “氐羌之种,汉世仍存,其居在秦陇之西。”孔颖达疏

    建安元年三月初,裴茂等大军出长安,沿渭水西行,虽然打出的旗号是要与凉州刺史韩遂合作进讨宋建等氐、羌叛军,但其实大军还没走到汉阳郡,便折向改道,走散关入陈仓。

    陈仓道属于秦岭山脉,连绵数百里,在盖顺眼中,其雄山峻岭,丝毫不比当初在河东所见到的太行山逊色几分。一个是截断并、冀二州,一个是隔绝关中与益州,正是这处连绵不绝的山川,将关中与巴蜀一刀两段,天堑雄关,使巴蜀自成一块天地,偏安一方。

    大军前锋才至武都郡河池县不久,提前在此等候的武都太守韦端便送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氐人塞道”射声校尉沮隽轻声说道:“韦府君任职武都已有岁余,远近羌胡,皆慕义而归。何故此时还有氐人聚众塞道,阻我军去路”

    “沮校尉有所不知。”突然出了这个事,作为地方长官的韦端此时也有些颜面无光,他解释道:“彼等羌氐素不轻信于人,这一年来,全赖国家英睿、朝廷勃发,彼等乃敢归附。只是彼等当中,衷心称臣、愿为前驱者有之假意归附、实窥时变者亦有之。听闻朝廷这次诏凉州刺史征讨宋建等叛羌,彼等未尝不有唇亡齿寒之危,担心朝廷会趁此将彼等讨平。”

    朝廷这次名义上所打的旗号还是征讨宋建,而实际上讨伐汉中、益州的战略意图除了朝廷内部以外,地方上也只有雍州刺史钟繇、凉州刺史韩遂、武都太守韦端这寥寥数人知晓。

    沮隽知道对方即便是有意安抚羌氐人心,也不可能将此等机密事务告知于人,既拿不出一个合理的说辞,那就更遑论让武都郡的羌氐们彻底打消疑虑了。沮隽皱着眉思索了会,忍不住问道:“可我等既已来此,所谓图穷匕见,用意已明,府君何不择一些心向朝廷的羌氐胡



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傅干是皇帝身边亲信,又是北地大族,丝毫不容有失,如今为窦茂隔绝在外,沮隽肩头仿佛又多了一道重任。

    因此,沮隽带着五千余人南下,走出了武都郡河池县与下辨之间的盆地,随着陈仓故道前往青泥岭。未行多远,道路就开始变了,起初都还是平地,后来渐渐变成了凹凸不平蜿蜒崎岖的山路。

    青泥岭的山势越走越见险峻,行了十来里地,路径已经扶摇而上,悬在半山丛云之中了。往上看去,两边悬崖几乎合在了一起,像是一柄天斧将一座雄峰砍成两半。

    连山缝里吹来的风都寒彻透骨,等沮隽带人出了栈道之后,得斥候传报前方便是敌营,便吩咐人稍作休息,自己则带着数十个护卫爬到一处高地俯瞰过去。

    只见那一方稍微宽阔的山道上,零零散散的扎着十来个帐篷,帐篷前立着拒马的桩子,闲散的站着几个氐人。

    沮隽望着这样子,心里就有了主意,挥手召来几个人,把计划分配下去,依计而行。

    青泥岭大帐角落里燃着十数支松枝火把,除了火把的噼啪爆响以外,一点声音也无。

    居中而坐的是一位壮年汉子,颔下胡须乱蓬蓬的就像一窝杂草,身材魁梧的他即便身披锦绣的华服,也像是一头森林里走出来的野熊穿上了人的衣服。虽然不伦不类,甚至有些好笑,但座中却无人敢不敬畏他,因为这个汉子是武都郡势力最大的氐王,窦茂。

    “大王!这汉军简直欺人,我等在武都安分已久,虽不曾奉职纳贡,但也未有害过汉民、攻过



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
    “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随着沮隽的连声大喝,分散在两边的三千多名射声士端弩挽弓,将箭矢射了出去。这阵箭雨扑向了前方急速冲来的氐人士兵,凶狠的扎进了这些血肉之躯中。

    不消沮隽再多说什么,训练有素的北军射声营开始了分批射击,不过短短几瞬,第一批猛然冲到伏击阵线的千余氐人就死伤惨重,砍瓜切菜似的倒了一大片。漫天的箭羽瓢泼而下,一地的尸体倒在地上,流淌的鲜血与黄土被人踩成一片污泥。

    强端拿着块厚盾挡在头顶,一阵阵如下雨似得当当当声音在盾牌上发出,箭矢强大而持续的冲击力让强端的左臂不断发麻。刚才那几个叫嚣着冒箭雨冲锋的头目此时要么都被钉死在了地上,要么就不知躲到那边去了。在这山谷之中,冲在前面的想转身往后跑,跟在后面的不明情况,还呆愣着往上冲,两方人混杂在一起,愈发的进退不得。

    有些被射声营的箭雨吓到的人见跑不回去,大喊大叫着先拿着刀将后面跟上来的氐兵砍杀在一起,后续跟上来的氐兵被这么一挤兑,也跟着刺剁砍杀,山谷中各自为战、自相残杀者不知凡几,再加上被射声营用箭雨射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窦茂拿刀杀死了一个状若疯癫、到处砍杀的乱兵,他此时浑身上下血迹斑斑,背后还插着一根箭羽。窦茂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迹,挺腰四望,只见除了身周还算镇定的亲卫以外,余者皆惊号溃散,乱糟糟的早已经没了再战之心,他不停的大声喝着,声如洪钟,试图让这支失控的军队重新聚拢在他身边。

    强端弯腰驼背,小心的拿盾掩饰着自己,正打算弓



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执兵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百战奇略争战

    傅干的面色顿时显得有些尴尬,他其实最初并不是一个为了所谓的朝廷疆土、治内子民而放弃生命的人,因为在他曾经看来,皇帝昏庸无道、贤者不容于朝,这个朝廷并不值得他付出生命去坚守。还不如趁早退居乡里,率厉义徒,等明主出世后再出来兼济天下。

    这个说辞没有被他的父亲傅燮所接纳,反而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他国有乱,人就不该只想着独善其身。

    在傅燮死后,傅干就一直退居乡野,并且因为父亲的死,对汉廷始终抱有仇视,甚至想等着这乱世之中出一个非刘姓的枭雄,自己好去辅佐他匡济天下。可直到皇帝开始追尊英烈,并屡屡下诏征傅干入秘书监,以及皇帝逐渐表现的明主气象,让傅干本是坚如磐石的心稍显动摇。

    后来在得蒙皇帝封拜嘉赏的傅巽、傅睿、傅允等亲族劝说下,傅干这才勉强复命。

    等到他亲自接触到皇帝之后,才明白他父亲当初为何对朝廷是那样的充满信心,为何会在死前慷慨的说出今朝廷不甚殷纣,吾德亦岂绝伯夷这番话来激励他。

    “彦材”沮隽在一边看着傅干两眼无神,久久不语,还以为自己直呼其表字,让人多想了,于是改口道:“傅君”

    “喔。”傅干恍然回过神来,赧然笑道:“适才失仪了,还望勿怪。”

    沮隽是个性子耿直的人,虽然曾在族叔沮授身边学了些算计和兵法,但也没有做到像沮授那些士人一样的心计。他不知道傅干刚才因为他那随口的一句话而想到了很多,跟在一边的朱皓却悄然看得明白,傅燮的死讯传到雒阳的时候,他的父亲朱儁正担任屯骑校尉,作为征羌的后备役,于此知之甚详。

     



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
    “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变则击之,乃利。”百战奇略争战

    自虎贲中郎将以下,其军在以往的编制都是比照郎卫的官职如中郎、侍郎、郎中等,在虎贲军剥离了禁卫系统之后,除了御前虎贲郎仍保有着曾经的编制以外,现在的虎贲军则尽皆仿效军中的职位重新授予。王昌曾经因功被拜为虎贲侍郎,改制之后,被授为都尉。

    虎贲军共有八千五百人,军职不多,所以在召集军议的时候,身为都尉的王昌也有资格参与其中。

    商议军谋,这本是王昌最向往、自豪的事情,现在却是他最感尴尬的地方。

    盖顺在席上冷冷看了王昌一眼,眼神就像一把刀子似得飞快的剜过。王昌不仅曾让他颜面尽失、还让他从此后失去了皇帝对他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宠信,其实他本可以借着职务之便,随便找个错失将王昌贬谪、惩处。可皇帝却暗中警告过他不要耍这种手段,似乎就是要将王昌留在盖顺身边,好让他时刻知道自己这个污点、懂得警醒。

    没办法,盖顺只好捏着鼻子将王昌留在身边,久而久之,他愈加养成了克制隐忍的脾性。

    盖顺挪开了放在王昌身上的目光,径直交代了军令:“裴公有令,阳平关位置紧要,我等当急行赶至,不得有误。但我有话要说在前面,射声营已经立下首功,此番前锋接战,尔等务必得拿出虎贲的果敢锐气来,莫要让北军瞧了笑话!若再有奸猾惫惰等情事,坏我军中风气,休怪我不顾昔日情面!”

    众人听得此言,皆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南北军彼此表面和睦,其实在暗地里皆较着一股劲,都想抢夺一个最为精锐的名头。若不是来时不知道有窦茂带氐人聚众谋乱,他们如何也要在一开始就争夺前锋的机会。这次众人眼见机会已经来了,一个个都憋着气,想要把射声营的风头压下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怀贰
    “其藏机误敌之妙,使之履危蹈险而不觉,诚如投于水火中。”投笔肤谈兵机第八

    汉中,南郑。

    做一副道家打扮,头裹黄巾、身穿褐衣的张鲁此时再也不是最初的那番意气风发,他的脸上仍是一开始从窦茂残部得闻朝廷大军假道灭虢、突至陈仓的消息时的不可置信与恐惧。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张鲁喃喃说着,突然一下子站起来,从朱红色的漆案上一越而过,几步走到骆曜的身前质问道:“朝廷兴兵不是为了讨伐陇西宋建么何故突然来了沮县,不是应当先平陇、复望蜀么天子就不怕凉州羌胡为乱,威胁进军”

    骆曜此刻正坐在次席上,站在他跟前的张鲁正好用腰部对着他,骆曜不消移动目光就能直接看到张鲁腰间挂着的那枚小巧的黄白玉印。少顷,他轻轻侧首,虽然心里同样因为这个突发事件而慌乱失措,但表面上故意做的沉稳功夫却比张鲁要好上许多:“朝廷用兵奇诡,此番突如其来,险些让人无法招架啊。”

    张鲁拂袖不悦道:“你这时候还在摆什么样子!当初信誓旦旦,说朝廷不会南下的是你,这会夸赞朝廷的又是你!”

    他与骆曜彼此知根知底,单论兵法,张鲁还更胜其一筹。此刻张鲁见骆曜装腔作势,便懒得给他搭台子,转身又走了几步,对堂下其余坐着的几人看了过去。

    此间除了骆曜以外,还坐着功曹阎圃,门客李休、李伏、李庶、姜合等人。

    那几个门客都不说话,有的看向骆曜,有的则是看向坐于骆曜对面的阎圃。阎圃好似是天生就长着一副和气的脸,眼睛细小,两颊圆润,胡须修剪得很短,却很整齐。他捻着胡须,没有一点说话的意思,那张圆脸朝向骆曜,就好像是在笑着等对方献上妙计。

    骆曜有些警惕的看了眼对方,阎圃是巴郡士人,机缘巧合之下,被张鲁收入幕府。其人在张鲁的麾下属于一个异类,他并不信五斗米道,也不接受张鲁自



第一百四十八章 无谓之托
    “奸狡并起,陷附者众,君执一心,赖无污耻。”巴郡太守樊敏碑

    南郑,城东。

    骆曜本想早早启程南下,但因为汉中的局势微妙让他难以揣测,尤其是今朝阎圃离去前对他那若有深意的一笑,他深觉得有再留一天,将事情向姜合、李庶等人作个交代的必要,因为在他看来,这两人都是值得托付的自己人。

    因而趁着送行的宴席,骆曜当夜便歇在李庶的家中,并拉下姜合与他作伴。

    其时正是月过中天,清光如水,庭间一丛修竹轻轻摇曳,层层叠叠着许多阴影。

    身为主人家的李庶温了壶酒,在亮堂如昼的庭间铺了几张蔺席,与骆曜、姜合促膝而谈。

    “二位,我明日就将赶赴郕都,临行之前,有句话要交代。”骆曜开口说道:“一是,师君此人有时候温和软弱,好听谏言,我怕他会因为畏惧朝廷大军,而下令开关降敌。是故我想请二位多留心劝说,汉中群山四塞,是一处天赐的险地,若是轻易舍弃,以我等在汉中施教所为,岂能容于朝廷”

    李庶与姜合对视一眼,均是未有说话。

    只听骆曜继续言道:“二是,师君身上常佩的那枚玉印,还请二位替我多多留意。”

    “这且慢说,骆君!”李庶打断了他的话,问道:“五斗米道听奉的是他张师君的号令,而非这枚玉印,你即便得到手中了也是无用。”

    “话不是这么说的,张师君之父亡于光和二年,届时他才十余岁。少不更事,五斗米道的教内事务皆由其母卢夫人与张修执掌。”话说到隐蔽处,骆曜习惯性的适可而止,卢夫人驻颜有术、善于魅惑,她与张修之间曾有段情事。这也导致后来张鲁与张修二人共同领兵入汉中后,寻机杀死张修,除了争夺教权、清除异己以外,与这件丑事也逃不开干系。

    骆曜虽不再



第一百四十九章 内结异心
    “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典略

    城西是南郑县本地的豪强、以及汉中郡部分豪强的聚居之处,比如南郑赵氏,成固李氏、张氏、陈氏等等。

    李伏就是汉中成固人,成固李氏曾出过孝安皇帝时的司空李合、孝冲皇帝时的太尉李固,可以说是汉中郡数一数二的大族,作为李氏族人,他比任何人说话的分量都要重:“昨日阳平传来消息,言说朝廷遣派司隶校尉率军八万讨伐汉中。形势危急,我等如今俱立危房之下,若不早做筹划,岂不要与张鲁等贼偕亡”

    此时裴茂等人已经派氐人义从在阳平城下攻关数日,弄出的动静不小,汉中百姓几乎一日三惊,纷纷害怕朝廷来了之后会对他们这些曾屈服于米贼鬼道的人算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些人已经开始打起别的注意了,比如李伏,直接称张鲁其人为贼,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我等这些天已经劝说张公祺抽调黄金戍的守军,如今黄金戍只余四五千人,军械粮草也被调走大半。只不过……”李伏迟疑问道:“朝廷真会如你所言,分兵走子午道进军”

    他问的是南阳人李休,其为了逃避桑梓战乱,故沿汉水西上,一路来到益州安居。此人颇有智略,知悉战阵,与擅长内政的阎圃彼此合作,是张鲁的左右手。

    李休笑笑说道:“我只是猜测,子午谷离长安最近,道路也不算坏,相较之下,朝廷断不会舍弃近路,而谋求远路。即便是要施假道伐虢之计,行奇兵之效,也不至于将所有的兵力放在一条道上。”

    “那你起先说得这般笃定!”李伏大为诧异。

    “我这也只是那么一猜,朝廷不乏多谋之士,或许另




第一百五十章 难能济事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诗经小雅小旻
1...121122123124125...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