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陈纪久久不发一言,直到现在,他才算是真的认同陈群的决定:“此事,当尽
快禀明国家。”
“阿翁说的是。”陈群接口说道:“前将军就在河南,毗邻陈留,时刻关注着该
处的任何动静。高干潜行归乡,与朱灵等人接触的事情,早已为前将军所探听得
知,如今,当已呈报陛下。”
陈纪侧过半边身,若有所思的看向陈群:“这么说来,曹操是想借此向朝廷做
个表率了不、”他又摇了摇头,再度转过身去,否定道:“大体还是为了强大势力。”
曹操亲自拦腰阻截在二袁之间,不使两家同气连枝,虽是对朝廷最大的示好、
间接表示了忠诚与立场。只是这一立场并不坚定,其表现也不如陈纪的意,甚至在
陈纪看来其中满是自私的精打细算。曹操打算图谋徐州,主要还是为了让自己坐拥
二州,壮大自身,那时无论是袁氏还是朝廷,都不得小觑于他,摇摆于二者之间,
向左向右,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样算起来,曹操无疑就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也不知荀彧与戏志才他们是否看
清了这点,或是早有相应的防备。
“袁氏岂是容人之辈”陈群听了陈纪的疑虑,自信的笑道:“若袁绍当真信重
曹将军而不疑,并予以重用,彼等早已是兖州牧了,又如何会是今日这般受田芬辖
制的景况”
陈纪忽然想起,兖州刺史田芬虽为朝廷所委派,却是属于袁绍阵营,皇帝若要
笼络曹操,早就该罢免田芬,署其接任。之所以迟迟不与,多半还是皇帝深知曹操
为人,所以在商议合作的过程中,才不肯主动的、过早的授予‘名位’。
朝廷与曹操之间定然要有一人先做出表率,而先做出行动的人定然会陷入被
动、成为有求于人的那一方,谈论利益时就会落入下风。互相憎恨的袁氏兄弟不可
能在一朝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朝廷有足够的实力和机会将其各个击破,不借助
任何外力相助——虽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相比之下,最该着急的人是曹操,他没有别的选择,要么跟随袁氏做个深受
彼等忌惮的乱臣贼子、要么就做朝廷的治世能臣。只是朝廷不可能主动放低姿态去
笼络曹操,两者之间又缺乏必要的互信与利害关系——如同去年孙氏与朝廷之间的互
信,完全建立在周瑜等人的费心斡旋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陈群此番随陈纪入朝,正是肩负了这样的使命。
只要曹操还是心向朝廷、只要荀彧等人能设法把他的立场转过来,陈纪倒也不
再排斥接受此人,想清了这一番原委,他说道:“你说的都在理,家里的事,以后
可以都由你来拿主意了。”
陈群不禁动容,连连谦抑了几句。
“致君唐虞,为君桩柱。”陈纪摆了摆手,示意儿子走上坡来,嘴里说道:“为
人臣者,皆当如是。不过,王子师覆辙在前,尔等引为殷鉴,时刻自省才对。”
虽不知陈纪是在提醒他要以王允的‘刚愎’为戒、还是以王允的‘忤逆’为戒,陈
群都未尝放在心上。且不说他的性格向来是出了名的温和从容,就说是王允的行
径,他也不会去学:“谢阿翁教诲,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王公当初便
是居功骄妄,由此失道,渐变为孤寡之身。如今荀氏、钟氏、郭氏皆为我等同谋,
相助者多矣,必不复王公故事。”
王允身败的原因在陈纪等人看来无非就那么几点,而陈群无论是性情,还是彼
等的才智,都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
他暗自放宽了心,打算从此由得他们这些小辈们施为,自己在一旁看护着就好了。
陈群这时已走到坡上,站在陈纪的身边,放眼远处,瞧见了陈纪刚才一直张望
着的景象;茫茫一片的农田,成片连块的顺着河流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
这些农田分为不同的主人,有的是当地豪强所有,他们占据着灞水两岸最好的
田地,用着最省力、方便的水排、水车等物,只消派几个精壮汉子在上面轮流踩
动,便有源源
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
“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盐铁论贫富】
荀攸三月初便随军南下,出于隐秘,未肯告诉荀彧等人详情。所以陈群只好自
己在里头胡乱猜测,他看着远处有几个衣着破烂、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精壮农人
试图到一处临近的水渠引水,却忽然被守候在此的几名衣着光鲜的人拦住。陈纪耳
朵不管用,听不出在争执什么,回头问了陈群。
陈群静静地听了下,说道:“这是本地人家私开的沟渠,不是官府所修,所以
这些人不许他人引水。”
这类事情放眼天下都不鲜见,陈纪眉头皱得更深了,问道:“朝廷大兴河工,
各地想是皆有河渠,彼等何不从官府修的水渠里引水”
陈群细细的听着,像是听到了什么,脸色顿时显出几分怒色:“说是用水不
足,被人堵了。”
“放肆,这是哪家狂妄的人物”陈纪被气得不轻。
普通黎庶的生路一断,少不得四处借贷,或是卖儿卖田,最后便宜的还是那些
底蕴不深、急需积累产业的小豪强。当今许多高门大族都是这么一路走来的,只不
过是在华丽转身成为经学传家、不需要靠土地产出维持社会地位的士族之后,像这
种肮脏下作的手段不仅不屑一顾,反而会大力抵制以划清界限。
陈群也是不喜这等行径,他看到刚才接待他们的枳道亭长此时已走到田间,亲
自参与说和,很快,那名身着华衣的管家似得人物便不情愿的让人开渠,允许农人
自行引水。
那几个农人一脸感激的对亭长跪下叩首,千恩万谢。
陈纪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几许,说道:“这个亭长倒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物。”
“枳道亭地近灞桥,是长安以东人烟最为辐辏、百姓安乐的乡亭。东西往来皆
过于此,不选个正直能干的人,长安令王凌的脸上也不好看。”陈群接口说道。
“不论如何,此事绝非特例,当此之时,朝廷断然不可轻忽。”陈纪重重的点了
点头,心里已打定了主意,说道:“等入朝正式受职以后,我定要上奏此事,大局
所关,当防患于未萌。”
于是陈纪便与陈群走回了歇息的雅室,桌上茶壶里的热水早已变得温凉,陈纪
也不介意,径直拿来一杯饮尽。随后又与闻讯赶来的亭长说了几句,这回,陈纪对
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亭长好感倍增,不再冷眼看待了,反而很仔细的问了姓字、家
世、学问,让亭长受宠若惊。
待问道适才的情形时,亭长不疑有他,径直说道:“朝廷在各地确实主持建了
不少河渠,不说别的,就说是这附近的河渠陂池,在下也是亲自督过工的。但是,
太常公睿鉴,河里水就那么多,沟渠挖得多了,水也就分得多。而且这连着一个月
没见场雨,天气又热,水干得快,往往流到地里的水也没有多少,所以才会有争水
这种事情。”
“这么说来,纵然出现大旱,只要河中水少,这沟渠也是无用了”陈纪忧心说道。
亭长连连摆手:“这倒不是,朝廷除了修整沟渠,还挖了不少陂池蓄水,别的
不说,单是这上林苑的昆明池——那叫一个大,听说能装下一整个县城,只要将里头
的水放出来,要缓解三辅的旱情倒不好说,但至少能保住京兆。”
他从未去过上林,只是人云亦云、调优加醋的形容着,而且嘴上说的有板有
眼,其实自己也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把昆明池里的水放干了,皇帝上哪儿避暑
游乐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纪倒是深觉可行,他与陈群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里
都有了谱。既然已入朝为官,如何也要一鸣惊人,做出一番功绩出来,不然如何引
起世人的瞩目、成全声名
于是陈纪父子二人休息了会,便不顾亭长的再三挽留,趁着日头当空,轻车赶
赴长安。
陈氏在颍川的家业早在几年前被李傕、郭汜率军劫掠一空,纵然后来有他人献
金相助,此行来时也未事先在长安购置房产。好在依汉制,朝廷会给为官者按照不
同的品秩,免费分配不同等级的住宅,陈氏父子也不愁没地方住。只不过他们在入
住时被事先告知,如果陈纪因为调动或者离任退休,到时候还要将官舍退还给朝廷。
这倒是与以往的规矩不同,陈群好奇的打听了一下,得知这是皇帝认为免费分
房、永久居住这个福利不太可取,长安城如今虽然地方空阔,居民少,但难保日后
不会发展成大都市,届时定然会造成‘官多房少’、‘无房可分’的局面。所以干脆将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张施帷幙
“对园囿而不窥,下帷幕而论属。”————————【撰征赋】
赵俨没有将陈纪带入宣室、或是清凉殿,而是将其带到了未央宫前殿附近的沧
池边上。
离钓台还有近百步的距离,赵俨等人便被侍卫御前的羽林郎拦了下来,待见过
凭证后,方准入内。陈纪注意到,以钓台为中心的百步范围内,除了垂首立在檐下
的一个小黄门以外,一个闲杂人等都没有,而钓台又近乎三面临水、四面透光,完
全保证了议政的私密性。
沧池凉风吹来,让陈纪的心情都爽快了几分。
站在檐下的小黄门穆顺见了赵俨与陈纪,立即小步走上前来,对陈纪说道:
“陛下正在与承明殿的诸公一同议事,陈公在荫凉处稍待,容我先去通禀。”
于是赵俨轻车熟路的带着陈纪来到一侧的小轩内,一边吹着风,一边等待召见。
陈纪在栏杆边放眼眺望,只见沧池中央的有一座孤洲浮在天水之间、缥缈隐没
在波浪之中,孤洲之上有数座楼阁建筑,古朴庄重,像是遗落人世的仙岛。他静静
地看着这一切,听着耳旁的水浪声,就像是来到了东海之滨,光是一个未央宫沧池
便有如此壮阔,那传说中的昆明池岂不真的能容下一城
想起来时已准备好了的措辞,陈纪愈发觉得可行,他漫无边际的想着,这时在
水榭中如白雾浮动的轻纱之中,隐隐约约传来几人说话的声音。声音有老有少、有
低沉者、有沙哑者、有尖锐者,其中唯有一人的声音响亮无比,每一个字的字音都
是最标准的洛阳雅言,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带着若有若无的一股威势,可听嗓音,
却像个还没变完声的孩子:
“有御史劾奏右扶风傅睿,不思蓄水防旱,反擅开沟渠陂池,致使蒸腾无计,
祸及百姓。而傅睿又有奏称,说杜阳、陈仓、雍县等地于本年四月以来,滴水未
落,此一带之百姓田亩,多遭伤损。调度用水之事,只得即行即令,今年朝廷大军
要伐蜀,运粮尽在扶风转运,黎庶辛劳。傅睿体恤彼等,本是爱民之念,如何又为
御史所劾奏”
这语调明显就是皇帝了,陈纪微微颔首,继续听了下去:
“御史所奏,确有实情,如今旱情未盛,灾情不明,徒然放水,只会使洼处受
涝,而高处仍旱不得解。陛下曾有言说,何处需用水,何处不需用水、何处用水
多,何处用水少,都应一如商贾买卖,精打细算,合理调配,使水真正流入所需之
地才是。”这人的声音浑厚,说出的话却让陈纪忽然联想到了什么,不禁微微皱了
下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