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待他缓缓抬起头时,见韩遂仍旧是那幅智珠在握的神情。

    “我不担心朝廷。”韩遂最后说道:“我也不想着反叛,我甚至期待着皇帝能早些奋发、早些重开盛世。而我所想要的仅仅只是有一块能让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要朝廷依然能保我富贵、权势,我不介意继续称臣。可朝廷现在根本意不在此,皇帝要的是一劳永逸、要的是永无羌患,可为什么同样的人,马腾、李参可以归顺,我就不可以”

    当年轰轰烈烈、祸延西陲近百年的羌乱,迟早要终结在一代人的手中,他不可能是溪水漫流那般默默无声、而该是如浪拍礁石那般壮烈激昂!所以对于凉州羌乱剩余的头目,有些人可以降服、有些人则不可以降服,而该是注定要被拿来当做百年羌乱的最后一个句号。

    而这个‘降服’的标准,对于韩遂来说并不公平,韩遂也绝不是甘于屈服的性格。对于韩遂的质问,成公英忽然如鲠在喉,几度说不出话来。

    韩遂也没有期待成公英回答的样子,他兀立马上,迎着无边的夜色,顾自说道:“这也很好,我韩文约正好不愿就这么默默一生,我凉州健儿也不是轻易就能狂风蛰伏的。”

    他说完这番慷慨之辞,伸手拍了拍骏马的头,骏马抖了抖脖子上的鬃毛,乖觉的以舒缓的步伐、载着韩遂在夜色里渐渐远去。远处的黑暗中燃着一团熊熊的篝火,篝火发出微弱的火光与温度,遥遥的照在一人一马的身上,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

    这一次成公英没有追上去,他想自己即便跟得再近,也永远不可能真的能像韩遂那样毅然决然。他眼前那个孤独、努力挺拔的背影,正一步步地,仿佛要融入这漆黑的夜色中。




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违将令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四

    次日一早,韩遂麾下将领蒋石、阳逵、麴演、阎行等人便各自带兵突袭了枹罕城。这旬月以来城里城外都相安无事,一场仗也没打过,城中的百姓在发现韩遂没有敌意后逐渐恢复了生活常态,还有胆大的跑出城砍柴打猎、甚至与韩遂的军队做生意。

    就连城里的‘河首平汉王’宋建在接到韩遂的报信后,更是直接对他的那些‘丞相’、‘大将军’们打包票,认为韩遂只是随便应付一下朝廷的差事,再过几天就谎称自己久战不下,然后该回哪回哪去。反正雍凉是韩遂与宋建的势力范围,朝廷就算手眼通天,也打探不到此间的真实情况。

    枹罕城中上至‘君臣’、下至百姓,无不盲目的相信这场战事只是虚张声势,那些杀人夺城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到自己的头上。

    结果就在这个枹罕城中的羌汉贵贱都认为又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清早时分,城外那支前来观光的‘友军’突然撕开了往日温和良善的面具,豺狼脱下了羔羊的毛皮,张舞着獠牙利齿,一边嗷叫着一边搭梯登上这低矮的城墙。

    宋建与城中守军丝毫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仓促之下,蒋石、阎行等人很快就飞也似的杀入了城中。被韩遂压制已久的羌兵在富饶安定多年的枹罕城中彻底暴露了贪婪的本性,他们在城中四处烧杀抢掠,宋建当时就在‘御榻’之上,得闻韩遂派兵入城,当即被吓得滚落在地。

    他也顾不上跳脚骂人,匆匆拿了几样财货、裹着一件衣服就跑向马厩。

    宋建收拾财货耽误了不少功夫,但这个时候却听心腹禀告说韩遂大军仍在城中抢掠,还无人向‘王宫’杀来。这让宋建不由松了口气,他也顾不上琢磨精于计算的韩遂如何会连‘擒贼擒王’的道理都不懂,便只在一队羌人义从的护卫下一路顺着同样无人占领的街道、往南门奔了出去。

    “他们往南门跑了!”个子矮粗壮的蒋石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对街上乱跑的敌兵一路砍杀,全身上下溅满了鲜血。这是一场几乎毫无抵抗的顺风仗,蒋石在其中杀得畅快恣意,渐渐地竟忘了出兵前所受的托付。

    蒋石扬鞭指着宋建等人在南门的影子,冲着左右大声呼喊道:“都给我追!拿他的人头给我!”

    众人轰然应诺,正准备提刀追杀,旁边另一个校尉模样的将领见状,连忙伸手拉住蒋石的胳膊,喝止道:“不可!使君早有军令,说要放他一条生路。”

    蒋石回头看去,只见是一个同样短精悍的汉子,蜡黄的面皮紧紧贴着他高高的颧骨,他上下唇长着短须,显得精明干练。蒋石愣怔了片刻,很快认出了眼前这个人,他怒道:“麴演!你拦我做什么”

    他与麴演是军中旧识,经常互相帮衬,关系匪浅。此次麴演拦住他也是为了他着想,不想看他因为违背韩遂军令而吃苦头,想到这里,蒋石脸色稍缓,顺手将麴演拉近了几分,凑在麴演耳边说道:“朝廷的诏书你没见过里面说了,宋建的人头不仅值千金、还有封侯爵赏!”

    朝廷的诏书麴演自然听说过,但他自认韩遂待他不薄,听奉军令本该是将校职事,像蒋石这样明知故犯,让他乍一开始有些不习惯。

    麴演眉头一皱,张嘴待说,却被蒋石急促的打断:“你说就凭韩遂这老儿,打了半辈子的仗,最后就只落得一个凉州刺史,跟朝廷相比,他还能给我们什么你是西平麴氏出身,家世比我好,没了韩遂,照样收拾部曲做天边的豪强,太守都不敢惹你!可我不行,”蒋石认真的看着眼前这个老兄弟,一字一句的说道:“我没有多少路走。”

    蒋石打定了主意要违反韩遂的军令,私下将宋建截杀。他已经打探好了,这时候代表朝廷的张济就在南边不远处,只要自己杀了宋建,就不回大营,直接往南投奔张济。他带着朝廷钦点的人头、又是主动弃暗投明的将领,朝廷绝不会亏待他,给他的好处势必会比韩遂给他的要多。

    两人对视了一瞬,麴演到底是放开了手,任由蒋石如脱缰的野马,带着一队人急冲冲的奔向南门、奔向他为自己选择的另一条富贵前程。

    蒋石才走没多久,在后方督阵、奉韩遂军令接受府库的阎行便姗姗来迟,他看着蒋石衔尾追击的背景,又看了看站在路边无动于衷的麴演,不由惊道:“他忘记使君的嘱托了么宋建素有威望,杀了他,陇西的羌人该怎么看我等我等今后将何以立足”

    阎行与麴演同为金城郡的豪强大族,只是由于麴氏在二百年前是被王莽贬谪来的‘罪臣’后人,所以其势力一直比不上阎氏这个扎根凉州本地的大族。虽然如今朝廷已将金城郡的一部分划做了西海郡,西平麴氏也因此算作是西海郡人,但两家人的龃龉仍在。

    麴演自然对少年成名的阎行没什么好感,他冷笑一声,看了阎行一眼,然后掉转了马头,作势准备回去。只是在经过阎行的身旁,他又冷言冷语的提醒了一句:“不遵军令的是他,你这话应该去找他说,这会子要想赶上,还来得及。”

    阎行心里大怒,一时也不好当面发作,只得沉住气怒喝一声,而后从麴演身边策马驰走。他狠狠的在麴演身前挥了一下鞭,抽出一道凌厉的劲风,狠狠的刮动了麴演盔上的红缨。

    麴演罔若未闻,看着阎行离去的方向久久注目。他知道自己故意放走蒋石必然会引起韩遂的痛恨,但他并不惧怕,一是自信于西平麴氏的势力能让韩遂足够忌惮、二是自信于蒋石。他这次看似是作为朋友,主动给了蒋石一条出路,其实又何尝不是同时在给自己谋算



第二百六十三章 黄雀在后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凉州军的战马大抵身高体壮,羌胡多为半牧半耕,韩遂军中的骑兵大抵来自于与羌胡的交易。这种骝马体质结实,对高寒、山地等环境适应性强,尽管枹罕城几面环山,河流众多,蒋石所率领的数百骑兵仍一往无前的往南冲去。

    宋建等人由于带着大量财宝,逃走的速度极慢,很快就被后面的蒋石追上。蒋石将自己麾下的骑兵分成了几股,交替出击,互相掩护。宋建一旦试图派人断后拦截,几股游骑就冲了上去,马速不减,纷纷张弓搭箭漫射了一发,几下射翻宋建派出的断后骑兵。

    如此牛皮膏药似得衔尾追击十分有效,半刻钟的功夫,宋建身边只剩十数骑,他再也不敢轻易分兵,两眼紧盯着远处的葱茏的山岭,巴望着尽快躲藏进去。只要他藏进了山里,等风头过去了再出来寻那些与他相交莫逆的羌胡部落,到时卷土重来,尚未可知。

    “我待韩文约不薄,他竟如此无情,连一条生路都不肯予我么!”宋建在马上悲痛欲绝,他这一生重信守诺,无论羌汉他都倾力结交,虽然只有一座枹罕城,但在整个雍凉羌胡中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若不是他信守承诺,始终不曾对外进取,这雍凉哪还有韩遂、马腾发展的机会

    他生平没多少大志,人老雄心丧,只想在枹罕这座古羌族曾经的中心封王建制,然后安度余生。谁知道韩遂背弃诺言,当初说好了只在城下象征性的做一出戏给朝廷看,如今看来,全都是为了麻痹他的谎言!

    “大王!”身旁的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男人在马背上颠簸起伏,一把老骨头便颠散了架,他怀里揣着一个大包袱,看包袱的形状可知里面装的东西不轻。

    这人正是陪伴宋建多年的‘丞相’,只见他嘴角泛起一点白沫,气喘吁吁的说道:“追兵越来越急了,照这样下去,我等迟早会为其追上!不如把金银财货都丢掉,不求退敌,只求拖延几分,我等便可趁机逃入山中!”

    宋建面露几分犹豫之色,丞相知道他不舍,但此时生死攸关,他也不管平日里的那份尊敬了,一把将脖子上挂的包袱、以及送宋建怀中抢过来的包袱取下来往后一抛,上百枚黄灿灿的金饼星星点点的当空落下。蒋石麾下的一伙人见到钱财顿时散乱了队伍,一哄而上,纷纷下马去捡,蒋石以及一干亲兵喝止不停,霎时间被干扰了前进的态势。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宋建顿时与蒋石拉开了距离,等蒋石绕过来的时候,宋建等人已经跑到山前的一处坡上了。

    蒋石震怒,双腿紧夹马腹,准备加速追赶,却见前面的宋建不知如何又散乱了起来,有些个骑兵甚至开始掉头往另一个方向跑,像是在坡的另一边看到了什么似得。

    他惊疑不定的勒住马,只见不远处的坡上突然冲出来十几名骑兵,几乎人人都头戴鹖尾冠,精良的甲胄之下隐约露出纱縠单衣。在蒋石眼中,这些穿的衣冠都是奇装异服,是他见所未见的打扮;但若是韩遂在场,定然能一眼认出这一批人身份——羽林骑!

    这十几人组成的精锐骑兵异军突起,人人手举着兵器,甫一出现便加速前进,即便是下坡仍能很好的控制住马匹,可见骑术精湛。宋建等人前有伏兵后无退路,这时想要掉转逃走已经来不及了,但他手下到底是老兵居多,平日里也没少受宋建的恩遇,慌乱之中依然不离不弃,还抽出了刀剑,高呼着往前冲去。

    对面的羽林骑占据着优势,气势十足,遇到这一伙残兵败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蒋石看到老迈的宋建激起当年勇,高举长刀,迎头撞上对方领头的一员年轻将。尽管是如此危急慌乱是时刻,宋建也没有贸然去寻那些身材高大的对手,反而是挑中了领头人当中、身材最为清瘦颀长、样貌也是最为英俊——一看就不是个武将的对手。

    那年轻将丝毫不惧,看似单薄的身体里似乎蕴藏了惊人的力量,他一手擎起了长槊来格挡住了宋建的攻势。等宋建一刀耗尽了所有的气力之后,这才施施然摆动长槊,荡起槊尾往宋建身上一刺。

    “不——!”蒋石看到这里,突然反应过来对方是与他抱有相同的意图,甚至是来截胡的。他双目怒睁,这时候再催马上前试图补救,却为时已晚,等他带着人跑到坡下的时候,已经眼睁睁的看到宋建死在那名看似弱不禁风的将槊下了。

    自己封侯爵赏期望、自己改换门庭的投名状、自己冒着被韩遂追杀的风险所做的这一切,全都被眼前这股来历不明的骑兵给破坏了。蒋石红着双眼,在这个时候,他最后的理智在为他缜密的计算:此时靠手下这几百名骑兵,能不能彻彻底底的将对方这十几骑给吃掉。

    他一边想着杀人夺功的事,手上却不自觉的做出了动作,身后那些停下来捡金子的骑兵这时也跟了上来,依照蒋石的意图开始慢慢围住这个坡。

    坡上的羽林骑见状,也不再去管那些没来得及杀掉的宋建余众,跟着聚拢起来。此时坡上四处散落着金饼,却无人下马去捡,任由他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刺眼夺目的光芒。

    那些零散的宋建余众见哪里也逃不掉,走投无路之下,见着双方剑拔弩张,似乎不是一起的,遂一个个机智的躲到一边平躺下来,期望一会的冲突不会波及到他们、等真打起来的时候自己也好趁乱跑掉。

    “妈的,不就是仗着马跑得快么!”蒋石看着那一个个穿戴得比他还要好的骑兵,心里更加眼红,骂道:“尔等是谁的麾下敢抢老子的功劳!”

    坡顶的骑兵聚在一起,隐隐以中间的两个年轻人为首。那两个年轻人一个正是适才亲手杀了宋建的那个英俊的将,他身边的另一个人与他年纪差不多大,但身材健壮,皮肤黝黑,他性情似乎有些沉不住气,听见蒋石的喝骂,想立时催马过来冲杀,临了却被那清瘦的将给拦住了。

    蒋石见那两人在坡顶细细碎碎的说了几句,那英俊的年轻人这才居高临下的看了蒋石一眼,远远地回过来一句:

    “我羽林骑的马,就是比你们的快!”



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势突然
    “助顺讨逆,天所福也。悬赏开封,以待忠效。”————————晋书楚王玮传

    “什么羽林骑……”蒋石一时没听懂,忍不住嘟囔了一声,突然间反应了过来。

    他正张口再次确认一下,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阵阵如雷般的马蹄声,蒋石转身看去,只见韩遂身边的亲信阎行冷着一张脸,正带千余骑赶了过来。

    蒋石脸色变了几分,终是一脸不情愿的迎了上去。

    在坡上,两个羽林郎望着底下变化的局势,神情警惕的交头接耳着。

    “周郎,寡难敌众,时下形势不利于我,该当何如,你还得拿个主意才是。”那性格冲动的年轻骑士刚才是看在蒋石手下不过几百人,阵型分散,无法有效围住这个坡,所以才有奋力突围的想法。现在看到对方又来了千余骑,纵然是对己方羽林骑抱有莫大的信心,人数上的差距也让他不敢妄动。

    此人显然不是无脑莽撞之辈,看到这种情况,他不再试图冲下坡去,而是保持克制的向身旁这个英俊的年轻人问计。

    虽然这支队伍一路过来都是以他们两人为首,但无论身世、背景、还是智谋,眼前这个人都远胜他无数倍。而这个被称呼‘公瑾’的年轻人,自然是在两三个月前,被皇帝从长安派到安集将军张济军前效力的殿前羽林郎——周瑜。

    周瑜器宇轩昂的坐在马背上,嘴角带着一丝礼貌客气的微笑,他的眼眸亮如星子,眉目之间意气风发:“仲奕,你是天水旧姓,雍凉之地,未有不知你家名者,我看这时还是由你上前陈情为好。”

    自从那日在渭河边被皇帝用言语开导了一番后,彻底放下的周瑜在皇帝的调派下,与黄门侍郎毌丘兴、带着一队羽林骑以劳军为名,投入张济帐下,实则是为了直接建立皇帝与张济之间的联系,好随时应对雍凉的任何变故。

    张济早早得到了嘱咐,对朝廷派来的周瑜、毌丘兴殷勤备至,几乎将他们供成了监军——尽管周瑜等人根本没有监军的权力。而似乎是在见识到周瑜的智谋以后,张济更是放心大胆的接受周瑜的一应策划,这次张济带兵进入陇西郡腹地,一步步逼韩遂在宋建事件上做决定,给对方不断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正是周瑜的主笔。

    有了张济的支持,又有雍州刺史钟繇的青睐,周瑜迅速得到了雍州军政一系长官僚属的一致认可。许多汉阳、安定等郡的高门大姓都想与周瑜拉好关系,毕竟谁都知道周瑜与毌丘兴被皇帝派来的用意,多半与法正、赵云等人身上肩负的期许相差无几。

    年纪轻轻的姜冏,正是这些日子里与周瑜打好关系的雍凉士人之一,他本身就弓马娴熟、武艺不凡,浑身上下又散发着许多年轻早熟的士人都没有的冲劲与果敢。这种初出茅庐的稚嫩与朝气蓬勃的心志,让周瑜受到感染,很快便互相熟悉,这次更是亲自为周瑜护卫。

    “这……”姜冏犹疑了一下,他倒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另有顾虑,天水姜氏的名头虽然响亮,但也仅局限于天水(汉阳)郡内,若放之整个雍凉,则影响力未必能做到让人闻而慑服。何况韩遂等人是叛军出身,连朝廷都不甚敬服,哪里还会看得上他一个的姜氏

    然而周瑜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姜冏又不能灭自家威风,只好硬着头皮准备拨马下去。一时忽然被周瑜伸手拦住,原来是周瑜看底下局势有异,临了忽然改了主意:“先等等。”

    姜冏没有说什么,乐得继续留在原处往下张望。
1...144145146147148...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