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穆顺先是愣了一下,他刚才在外面只听了个模糊的大概,没想到事态会这么严重,宋泓好歹是皇帝最喜欢的宋贵人的父亲,皇帝居然连宋贵人的面子都不给,可见这次是真的出大事了。穆顺不敢怠慢,此时看也不看宋都泫然欲泣的神色,俯首答应了一声,站起来躬身倒退。

    “陛下,陛下!”宋都眼见穆顺将要退出去,慌张失措的跪伏在地,声音哀切“都是妾身的错,求陛下莫要责罚阿翁!”

    “他合该接受教训,不然以后必会变本加厉!”皇帝见宋都在他跟前苦苦哀求着,仍狠下心肠,不肯松口“我这也是为你好!”




第676章 幸有余情
    “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国语晋语二

    宋都从来不敢在皇帝面前大声说话,平日里也是乖巧娇蛮,不过是件求雨的小事,她与她父亲也无甚错处,何必这么发落这使她感到十分的委屈。在爱人与慈父之间,她到底是选择了后者,忽然鼓足勇气,噙着眼泪颤声说道“我父于我有生养之恩,感情深厚,陛下既是知悉,仍要当面严谴,我实在不知是哪里好!”

    皇帝脸色铁青,指着她说道“你、你、你说什么!”

    无论前世今生,他都是被人顺从惯了的,何曾遇见过这等执拗愚黯、不肯相听善言的他胸脯微张,深吸了几口气,到底是存有最后一丝理智,没有对宋都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只愤恨的往原地跺了一脚,转身就要往外走去。

    宋都回想到几年前皇帝有很多时间陪伴着她、会跟她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欢笑,何曾这么厉声厉色过如今闹成这样她心里也是酸楚至极,本是有些故意任性,但一见皇帝转身要走,那决绝的态度让宋都立时悔恨了起来,她伏在地上哀切的挽留道“陛下、陛下!”

    郭采女在门外听见动静,暗道不好,立即抓住一名宫人的手腕,低声嘱咐道“快去鸳鸾殿请伏贵人!”

    宋都被训,皇帝盛怒,这种情况下,除了万年长公主也只有伏贵人能在一旁劝上几句了。

    皇帝听也不听,径直往外头走去,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像是有几十只蜜蜂在庑廊下旋舞不停。殿外头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宫人宦官的惊呼声、慌乱的脚步声,甚至还有人在不远处敲起了锣鼓,像是哪里走水了。

    ‘啪嗒’一物落在身后的桌上,宋都忽然惧怕的惊叫了一声。

    皇帝回过头看去,却见一只手指长的青绿蝗虫不知从何处蹦了进来,趴在水壶的把柄上,轻轻晃动着头上的两根触角,两只闪亮发光的眼睛紧盯着宋都。

    宋都半张着嘴,小脸被吓得煞白,两行泪痕还挂在脸颊上,她直愣愣的瞪着那只蝗虫,一副想放声尖叫又不敢的样子。

    突然,那只蝗虫强健的后腿猛然一蹬,往宋都身上跳了过去。宋都立时‘哎呀!’的叫了一声,连忙一手用手绢遮住脸,另一手仍不停的往前挥打着。

    然而蝗虫并没有跳到自己身上来,宋都只觉身前光线一暗、似乎被什么挡住了。她悄悄将手绢露出一角,向外窥视着,却见皇帝弯着腰站在她身前,做出一副捕捉的姿势,伸出的右手正捏着那只蝗虫的翅膀。

    “好了。”皇帝将蝗虫捏在掌心,此时他那气盛的模样也消失不见,反是怜惜的伸出另一只手摸了摸宋都的发髻,缓和了语气“回头让人将门户都关严实,过会儿就没事了。”

    宋都惊魂甫定,连忙伸手捉住了皇帝的衣襟,楚楚可怜的说道“我怕……”

    “不要怕,一切有我在。”皇帝不得不又好言劝慰了几句,经过这突如其来的一遭,他面上的愤怒之色立时便荡然无存。皇帝脸上浮现温情的笑容,让宋都心安不少,全然未曾注意到皇帝捏着蝗虫的那只手握得紧紧地、将那只蝗虫生生捏死在手里“今天与你说的话,你都要记在心里,这次念你无知,下次可不许这样了。”

    “陛下……”宋都这才回过神来,正想借此机会求个饶、卖个可怜,让皇帝心软、收回早先的成命。

    然而皇帝说完那番话后便直起腰,挣开了宋都牵着他的手,还是转身走了。

    皇帝走后,郭采女才敢急急忙忙的带着人跑进来,一边指使着宫人关窗关门、驱赶跑进殿内的蝗虫;一边小步趋到怅然若失的宋都身边,低声询问着事情的来龙去脉。

    郭采女忍不住叹了口气,当初还以为劝说皇帝求雨只是件轻而易举的小事,没想到皇帝的反应居然那么大。现在细想起来,这里头恐怕是有别的缘故,外间那些大臣劝不动,便将主意打到不知世事的宋都头上——或许还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从旁怂恿好面子的宋泓。

    如今宋泓遭受罢黜倒还算小事,宋都还能不能有以往的恩宠才是她们这些人所关注的大事!

    可是见受到惊吓的宋都在背后苦苦挽留也挽留不住的态势,皇帝恐怕在这一次事情里是真的寒心了。

    ‘诶!’郭采女怀抱着沉默不作声的宋都,不禁在心里埋怨道;‘这真是当得一个好父亲!’

    一边怀里的宋都忽然掩面大哭了起来,原来是她刚才只顾着担惊受怕,此刻心一静下来便回想到事情始末。虽然她仍未觉得这其中哪里做错了——但无论对错,往日素来怜爱她的皇帝却那样冷硬的呵斥她,这让她既是觉得心酸又是觉得委屈,仿佛以前所经历的一切都尽皆破碎了。

    郭采女明白女儿家的心事,却又不知从何劝起,好在过会伏寿从鸳鸾殿姗姗来迟,她适才也是被突然飞进宫里的蝗虫吓了一跳、耽误了些时候。此时甫一进来便看到宋都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立即便心疼了起来,她平日把宋都当妹妹一样看待,自然是接下郭采女、抱着宋都好生安慰了一番。

    期间伏寿还抽空向郭采女问了一番起因,当听见宋都的父亲宋泓送礼物进来、请宋都劝皇帝早在求雨一事上下决定时,伏寿心里便忍不住骂了句‘糊涂’。但碍于对方是宋都的生父,她也不好说人是非,只按捺下来,待听到宋都不明事理、一味的抬杠惹皇帝生气之后,这才开口训斥道“你啊!”

    伏寿伸手拭去了宋都眼角的泪花,半是无奈的说道“你自进宫来便是坦率自然的童稚天性,幸而是陛下喜欢你这样,才容着你继续率真下去……可你今年都十三了,不用人说,也该长大懂事了。以后外间但凡有所求、所请的,一概不要理他……只安安心心的在宫里玩乐,不比关心这些烦恼事要好”

    宋都仍有不解,抽噎着对伏寿说道“如若不是阿翁,我才不想管这些事……我只是伤心,两年前我晚上偷跑去宣室殿,他都没有怪过我,还让我留下来、给我讲故事……如今能见他的日子越来越少,今天还……还……”说着,她又委屈的落下泪来。

    “诶。”伏寿轻轻叹了口气,将下颌抵在宋都的头顶上,怀里抱着宋都,左手在宋都肩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拍打着。说起相思与愁绪,伏寿自己一人的又哪里比宋都的少了这么久以来都是自己默默忍受着,宋都到还能大大方方的向她倾诉,而她自己积攒的愁闷又能倾诉给谁呢



第677章 胁肩低首
    “无味於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送石处士序

    披香殿外。

    郭采女见两人不再说话,与随着伏寿过来的赵采女对视一眼,悄然退至殿外的庑廊之下。

    赵采女是伏寿身边最得力的宫人,性格跟伏寿一样稳重谨慎,但为人却比伏寿多了几分老练世故,也正是有她在伏寿身边,宫里的人才不敢随意糊弄性格好的伏寿。

    据说她家以前是雒阳本地的豪强,因为董卓抄掠河南豪富,家破人亡,被托付给了不其侯伏完。伏完虽然念在与赵氏的旧谊暂且收纳,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候,伏完也时刻担心受到牵连。最后适逢伏寿被选入宫,这才将赵采女一并送进宫中,既能有个照应、又能隐藏行迹。

    赵采女自小受家世熏陶,兼之又年长,所以其城府、眼界比出身民间的郭采女还要深远。伏寿待她不薄,故而两人平时也视若姐妹,对宋都却是不喜欢对方小女儿的秉性,连带着也对宋都身边出身低微的郭采女也看不上眼,平时说话都是爱答不理。

    郭采女是凉州边陲人,家里在很久以前便因羌乱迁居内地,低微的出身让她素来自卑。何况赵采女很有气概,她向来敬畏对方,每每站在一起说话总感觉自己低人一头,此时想着伏寿念着情面赶来劝慰、搭救,心里也有意在对方面前讨个好,联络一下感情,于是讪讪的笑说道“贵人之间真是情谊深厚,这次若非伏贵人,我真不知该如何相劝了。”

    “有情谊的确可贵,但是……”赵采女面色冷漠的转过头看,淡淡的看了郭采女一眼“在这宫中,帮得了一时,谁又能帮得了一世总归还是要靠自己,若是有朝一日被人连累了,这区区情谊又算的了什么”

    郭采女表情僵硬、一时哑口无言,只见赵采女接着说道“我家贵人仁善宽厚,是最重情义的,但这也不是你时刻拿来利用的因由。适才来时若是陛下尚在,盛怒未消,就凭我家贵人不善辞令的性子,又怎能劝解的住到时候一带连累,谁也救不了谁,你就满意了无论你有没有想到这一出,单凭你只顾着你家贵人,而不想想别人,可见你眼里的情谊,也无甚可贵之处。”

    “姐姐误会了。”郭采女暗暗叫苦,连忙解释道“我死也不敢存这般心思!当时确是一时情急,只想着找个分量足、平日还说得上话的人前来劝解几番,以前到还有长公主在,如今长公主远在宫外,来往不便,我想来想去便想到了鸳鸾殿……”她见赵采女面带轻蔑,知道对方是恨自己差点连累到伏寿,又怕这件事会影响到今后宋都与伏寿之间的情谊,语气愈发急了些“姐姐若还不信,我真不知该如何洗这冤屈了。”

    赵采女冷笑一声,她知道郭采女最是精明干练、饶有智计,若说对方想不到那么长远,她是一分也不信的。只是看在伏寿与宋都的面子上,赵采女如何也得保留一线颜面,是以告诫的语气说道“你为你家贵人奔走请援,我如何能怪你只是你要明白,宋贵人自入宫以来便得陛下宠爱,一时口角激恼,何须人劝,过后就好了。可我家贵人……”

    说着她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嘲似得说道“以前的时候就谈不上有多少宠爱,自从皇后来了,便更说不上什么了。她若是受了冷遇,再想恢复,岂不比你家贵人要艰难百倍”

    郭采女此时隐然有些悔意,但并不服气,只是在赵采女面前极力表现得俯首帖耳的恭顺模样,一句话也不敢辩驳。

    赵采女见她此时乖觉,心里的一股气也随之消了去,口中最后叮嘱道“下次再有这事,我可是断不能依的。”

    依不依也由不得你说话。

    郭采女心里不忿的自言自语道,面上却是点头称是,这时一个身着宫装的女子在庑廊下款款走了过来,一头青丝绾在头上,不加钗钿,显得更加柔顺黑亮。这女子生得极美,尤其是那双顾盼生姿的眼睛,纵然郭采女身为女子也是忍不住惊异生奇。

    若不是那女子穿着普通宫人的衣装,郭采女险些就误以为对方是皇帝不知何时收纳的妃嫔了。

    “姐姐。”那女子娉娉婷婷的走过来,先是向赵采女行了一礼,然后再向郭采女招呼道“邹氏见过郭采女。”

    “这是年前选进的采女,是长公主择选给鸳鸾殿的。”赵采女淡淡的解释了一句,语气里有些微得意。

    郭采女心里黯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邹氏不管两人的心事、情结如何,单只笑着说起了来意“贵人说今夜要留在这里膳宿,吩咐让方女去守鸳鸾殿。”

    赵采女想起了什么,绷着的脸忽然抿着唇笑了“方女怕黑,贵人倒是存心会指派人。”

    “谁让她平日只知在廊下打瞌睡,又贪吃,都说她是入宫来享福的,贵人若不申饬一番,我可不依。”邹氏话里虽是带着埋怨,但眉眼之间却满是笑意,可见她与那人感情深厚。

    赵采女无奈的笑着摇摇头,也不再理会一旁的郭采女,径直与邹氏走开安排去了。

    却说皇帝从披香殿出来,登上车驾,径直往清凉殿去,途中又宣诏各大臣。等到了宣室以后,自司空赵温、太尉董承等三公以下,承明殿辅政诸臣尽皆在殿门处等候御驾。

    皇帝大步登上殿阶,往人群中扫视一眼,发觉尚书令杨瓒依旧是告病在家、缺席未至,心里一时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冷笑一声,迈步走进殿内去了。

    众人皆被这一声冷笑弄得不知所措,心里惶恐不安,待依次稽首拜见、各自落座以后,皇帝才将手中一直捏到现在,已然死透了的蝗虫丢在中庭的地砖上,满是黑白浆汁的蝗虫极突兀又碍眼的躺在干净冰冷的地砖之上,深深刺着每个人的心——皇帝心里是有多恨,才会将一只虫子捏到现在

    “真是好一番为国效力!”

    随之而来的这声冷喝让所有人不敢安坐,尽皆拜伏请罪。

    皇帝伸手任由留在殿内的穆顺用绢布给他擦拭手上的秽物,也不叫他们起来,犹自说道“去年便提起过今年恐有旱蝗,有些人不以为意,今年年初我又特下诏书,晓谕关中各郡,务以搜捕虫卵、殄尽螽斯为念。如今半年过去,仍不见地方清宁,倒是这蝗虫都敢飞到宫里来了!如此办事不力,这就是尔等整日里口口声声说的‘以天下计、以万民计’么”

    马日磾等人又羞又愧,



第678章 秉彼蟊贼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诗经小雅大田

    马日磾等人又羞又愧,那句‘为天下计,为万民计’正是前些日他们恳请皇帝出面祈雨时的托辞,如今却被皇帝一字不落的还给了他们。

    见皇帝将责任推到自己这些宰辅的头上,意图借此发作,侍中、平尚书事杨琦心里不忿,直起身来,硬声硬气的说道“陛下容禀!臣等自奉诏以来,不敢懈怠,每日督劝各地搜捕虫卵,数月之间,便烧毁虫卵三四万石。倘或真是地方办事不力,三四月间便将有飞蝗残境,何至于到七月才有蝗群害民”

    太尉董承有意挑拨,故意说道“杨公,你的意思是陛下说错了”

    “臣只是不欲见陛下如此武断,蝗群一日可飞百里,今日在此,明日复在彼,如何说是关中蝗前日钟繇传奏,说是凉州飞蝗如云,风流过境,想来应是西来的蝗群。”杨琦本是刚介强硬的性子,此时有自谓占了理,冷眼看了董承一下,全然无惧“地方不乏良吏,终日为此奔波,劳苦尤甚,陛下所言,未免太让人寒心!”

    董承没想到杨琦还真敢说,一时噎住了,待回过神来,又急忙向皇帝稽首伏下身去,打算就此劾奏。

    皇帝这时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刚才失言,被杨琦抓住话头。他一开始本想趁机斥责一番、掌握主动,将这些人近日里占着有理、意图迫使自己服软的威风气势打尽,孰料杨琦心思敏锐,立即执言发难。这个时候皇帝自然不会说自己错了,他依旧寒着脸,冷笑道“朝廷要求搜捕虫卵的诏书难道就只传给三辅、弘农等郡么那雍凉诸州岂非汉土”

    一番话将杨琦有意混淆的概念重又厘清,朝廷下达给地方的诏书确实是发放给司隶、并、雍、凉等州,但由于目前朝廷的重心是放在关中,旱蝗的主要受灾地也是在关中,所以杨琦才借此有意发挥。若说关中各地郡府都尽心竭力,有效遏制住了蝗群的形成,那么这次蝗群的来源地雍州刺史钟繇岂不是难逃其咎

    杨琦态度软了下来,开脱道“年初朝廷南下讨伐张鲁,兵马军资皆经由雍州,上至刺史、下至郡守,无不为此费心操持,其中有些疏忽也是难免。此外……”他顿了顿,又说道“蝗群源自何处,本无迹可寻,既是自西而来,便是从凉州始发,也犹未可知。”

    “纵然是效力于前方军事,这辖内民政的本分职事,竟也可以凭此耽误了我记得此番大军过诸郡,沿途只叨扰了武都、汉阳这两个雍州郡府吧”董承忽然笑了一下,像是听见什么笑话了一样。

    马日磾也在一旁皱眉说道“别的不谈,单是这次听闻雍凉蝗群飞至,朝廷便另有诏书,责令各地扑灭蝗虫。如今其势不减,竟还愈演愈烈,飞到宫里来了,此事如何也得有个交代。”

    还能有什么交代

    未央宫不比其他地方,政治意义重大,当年孝灵皇帝在温德殿发现一条青蛇都能引起外间众说纷纭,何况是这一群飞蝗入宫

1...163164165166167...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