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第688章 自成困兽
    “臣且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汉书韩安国传

    耿苞知道他们二人之间在说什么,此事重大,他也不敢过分打听,只一笔带过,道:“我等所谋终是小计,明公要在河北立足,首先就要铲除公孙瓒。”

    “张儁乂如今驻兵河间,年纪轻轻,却防住了公孙瓒不下数十战,没有让他闯入渤海、援助田楷,到底是我没看错他。”袁绍轻抚胡须,眼底闪过一丝自得,胸有成竹的说道:“如何攻灭公孙瓒,那天沮公等人已有成算,定下了困兽之计。”

    耿苞在脑中仔细思索了番,发觉是哪天未曾出席,竟是错过了这次决议,他很感兴趣的问道:“沮公、田公等人高才善谋,远胜在下,不知这困兽之计,又是何意”

    “公孙瓒超然自逸,矜其威诈,性情暴虐。在他还是奋武将军、屈居刘虞之下的时候,就自恃兵众,放纵麾下掠夺百姓、豪强,甚至还敢抢刘虞赐给乌桓的礼品。”袁绍缓缓放下手,搁在凭几的扶手上,不屑的说道:“这两年做了幽州牧,起初倒还收敛几分,对州中豪强、大族多加笼络,但时日一长,本性就开始暴露了。如今他几次南下都被张合死守拦住,刘虞给他打下的家底估计也要吃完了,幽州本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公孙瓒无论是要扩充部众、还是搜集粮草,都绕不开本地豪强”

    耿苞眼前一亮,试探的说道:“明公的意思是说”

    “虎困于牢中,总是吃不到肉,是会发狂的。”陈逸淡淡的接口说道。

    耿苞立时了然,难怪这半年袁绍说什么也不愿与公孙瓒决战,只肯让张合等人死守营寨、借助易水复杂的支流,处处设防,让公孙瓒的骑兵无用武之地。原来竟是等着公孙瓒耐不住脾性,耗空粮草军需之后,将火气撒到自己人头上。等到公孙瓒麾下失了人和,军心扰乱,养精蓄锐大半年的袁绍便可带领大军与公孙瓒一决胜负。

    袁绍本人很赞同这个沮授等人提出的计划,这与他一贯喜欢使用的离间敌人内部、策反当地豪强为己用的法子异曲同工,远的是河内张杨、近的则是兖州曹操。士人才是天下安定的基石,当年袁术在南阳割剥富室,结果遁逃淮南,如今曹操、公孙瓒凭恃一时兵强,视士人如无物,就该受到惨重的教训!

    在看到耿苞服膺的神色,袁绍心中一动,面色从容的说道:“光靠幽州豪强还是不够,我军若与公孙瓒决战,还得有另一方助力。”

    耿苞正在糊涂,还是陈逸再次为他解惑道:“阴公奉命出使乌桓、鲜卑等部,也快回来了。”

    冀州,河间国。

    易县是河间国最北的一座县城,本来属于幽州涿郡,几经划分,最终归属于河间。此地处于巨马水与易水交汇之地,北部山势雄浑,地势西高东低,是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有大河交汇,位置极为重要。初平三年的巨马水之战便是发生在此处,那时公孙瓒一举攻破袁绍部将崔巨业,斩获数千,乘胜追击至平原,以田楷为青州刺史,冀州豪强无不慑服,声威赫赫。

    那是公孙瓒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日之一。

    如今公孙瓒却顿兵于此,近半年来多番苦战,皆徒劳无功,这一切,全是因为那袁绍的部将张合,将易县以南不到百里的鄚县变成了他南下的最大阻碍。

    易水河畔,一支疲惫的军队正缓缓的北上。

    公孙瓒身骑白马,一脸不甘的在河岸上眺望着南边若隐若现的鄚县城墙,久久不语。

    长史关靖与从弟公孙范骑马随侍在一旁,面面相觑,一时都不敢上前。

    最后见公孙瓒手下最后一支步骑都要开始乘船过桥到对岸去了,关靖这才无奈的叹了口气,上前劝说道:“君侯!时候不早了,还是速速回师易县,休整之后,再做打算吧。”

    公孙瓒迟迟不语,直到关靖以为对方没有听见,正想再说一遍时,公孙瓒才缓缓开口道:“我起先还以为,袁本初麾下诸将,只有一个麴义我还看得入眼,其余的不过骑尉、都伯之辈!”

    关靖一愣,他听出了对方语气里的不甘心,与公孙范对视一眼后,默契的闭口不言,等对方把感慨发完。

    公孙瓒恍若不觉,接着道:“如今麴义听说被调去了青州,我原想这冀州偌大,无人可敌,没想到袁本初又派来一个张合。现在想起来,我当年在界桥、龙凑是与他见过几次的,不过那时我尽关注麴义去了,倒是没在意到他这个人。若说麴义用兵,首重战阵法度、兵卒进退如一,到底不免死板,倘我有一善于用兵的谋士,或是寻到机会,稍设计谋,便能折了他。”

    作为公孙瓒的长史,关靖不由惭愧的低下了头。

    公孙范看了关靖一眼,帮着说道:“将军不必如此,去年的时候,麴义不还是险些被你冲破了阵营可见他麾下先登也不过是操训得法、兵甲锋利了些,没什么了不起。我军自有了刘公留下的府库,白马义从,也不逊于人!”

    说起这个,公孙瓒脸色虽然缓和了不少,但还是未曾注意到近旁关靖的脸色,而是仍盯着远处的鄚县城墙:“麴义善练兵,为人刻板,只要我掌骑游动,终有可乘之机。但张合却不一样,他会用兵,知道我会先攻那处城墙、知道什么时候劫营、什么时候出城追击他困守城中,用兵居然比我用骑兵还要灵活如此劲敌,岂是麴义可比”

    公孙范觉得公孙瓒这话有些不对劲,疑惑的看了对方一眼,身旁的关靖却忽然说道:“君侯何必长他人志气!张合麾下万人驻守鄚县,几番交战下来,早已成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这回只要在易县修养旬月,待涿郡、广阳、上谷等郡的粮草军械补充齐备,兵精粮足,君侯大可再渡易水,与张合一较高下!”

    “你说得对。”公孙瓒一时颓唐的气势陡然消减无踪,很快振作了起来,道:“田楷等人很久没有讯息了,想是袁绍是将大军派往了青州,青州有吕布、海寇,彼等定然是拖住了他!袁本初被朝廷夺了官职,不敢待在邺城,只要我攻破鄚县,兵围渤海,冀州各处必然惶然自乱,一如当年我率骑南下,各处望风而降!”

    在公孙瓒看来,袁绍公家出身,根本不会用兵,只要将其依仗的张合这些棘手的人物解决掉,再给袁绍十万兵,也不是他的对手。

    想到这里,公孙瓒忽又恼怒道:“涿郡此前筹备粮草一向顺畅,这回如何突然就断了若不是他们在后方疏忽怠慢,致使我军粮草不济,我如何会从鄚县退兵!此番回去,我定要找他们要个说法!”



第689章 己欲施人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野叟曝言

    幽州,涿郡。

    天刚刚擦黑,城中便吹起了一阵凉风,翻翻卷卷的推起山样高的云,把近晚时分灿烂的余晖都吞噬了进去,让原本尚能喘息片刻的夕阳瞬间黯淡。城中黑黢黢的一片,街道、院墙被研得浓稠的墨染成一片,时或有几只狗在街道巷陌里低吠。

    涿县府衙前系着的几匹良马在这一片骤然寒凉中不安的打着寒噤,紧紧靠在一起,时而埋头咀嚼拌好的草料。

    “说法”府衙中,涿郡太守温恕的声音从浓浓的暮色中传了出来,语气中带着不满:“刘使君当年苦心经营,好不容易积攒下的仓廪府库,早已随着公孙将军四处征伐而调度一空,如今秋收未至,涿郡哪里还能筹措出粮草供应大军从事若是不信,大可自去府库里搜,但凡搜出一粒粟,就尽管治我的罪!”

    屋中烛火闪烁了一瞬,幽州从事公孙纪尴尬的笑了一阵,说道:“府君何须动怒,刘公当年留下的财货粮秣究竟有多少,至今所剩几余,我等为君侯秉持州事,心里都清楚。只是这一回君侯从鄚县退兵,皆是粮草不济之故,非战之过,君侯心中恼恨,迁咎州郡属官,也在情理之中。温府君与在下皆为君侯麾下”

    “二十年前,我以孝廉举为郎吏,后擢高第,几经辗转,乃任涿郡太守。涿郡受黄巾荼害甚重,我费尽心力,才堪堪与刘公治成如今这番模样。我心里只知勤于王事、莅政牧民,与公孙将军虽有上下之分,却无君臣之属。”温恕立时打断了公孙纪的话,斜视了对方一眼,道:“像公孙从事这般的,才能称之为麾下,粮草尚能支应多久,在下早已报过,前方在城下迁延持久,撤军而还,岂能怪于我等”

    公孙纪本来是前幽州牧刘虞征辟的从事,虽然与公孙瓒没有亲属关系,但却因为同姓的缘故而被公孙瓒以兄弟相待。刘虞在幽州时,他便多次借职务之便,与公孙瓒互通声气,给予便利,等朝廷将要调走刘虞,他又是第一个向公孙瓒示好的州官。正是因为他这副趋炎附势,背弃旧主的行径,让幽州许多人深以为耻,温恕言语之间,也不禁暗讽了几句。

    “你!”公孙纪顿时恼怒不已,他因为是本地豪强出身,略有声名,所以才被刘虞征辟为从事。跟温恕这些走正经孝廉、茂才入仕路子的人相比,自己总有些上不得台面,只能在一个地方转悠,出了幽州,便少有人会瞧得起他的家世。这些一直是他心中隐痛,近来在背后还听了不少谤讪,没想到当着他的面,温恕都敢如此讥讽他。

    公孙纪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门下正侍立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样貌端正,两道粗厚的剑眉斜飞入鬓那是公孙瓒从易县派来传递信息的亲兵之一。

    他本想借此吆喝那名年轻都伯出面为自己助威,孰料对方柱子一样立在门下,微阖着眼,对什么事都不闻不问的样子。公孙纪见指挥不动对方,只好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压下怒火,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些:“你的意思是,君侯撤兵不怪粮草短缺,而该怪君侯自己不辨形势了”

    “我绝无此意。”温恕沉住气,一字一句的说道:“只是你将退兵的罪责推到我身上,我却是不认的。”

    公孙纪眯了眯眼,忽然说道:“君侯的性子府君也知道,这次他何止是怪了涿郡,就连远些的右北平、代郡他都遣派从事过去了。因着这次退兵,君侯深感粮草为第一要务,等到了月中,君侯将再次南下鄚县。在此之前,为免粮草转运之费,再发生中途短缺的事,幽州所有仓储粮草,除了辽西、上谷等地要留下部分预备胡人以外,其余的都要运往易京,由君侯亲自派人督管。”

    “易京”温恕眉头一紧。

    “就在易县不远,易县城防到底破败已久,不便屯驻大军及粮草,君侯便另择险处,于数年前便开始营缮营垒,建楼数十重。”公孙纪以为对方不知道,颇为自得的解释了一番,只有他背靠的公孙瓒越强大,温恕这些自持矜贵的郡守们才不会小看他。

    公孙瓒当年与刘虞不和,又担心常驻蓟县遭到刘虞算计,所以未雨绸缪,在易县附近修建屯堡,号为京。

    易京就建在涿郡南边,温恕自然知道这段过往,他所疑虑的,却是公孙瓒为何突然要将全部粮草与兵马汇聚一处。但这个疑问公孙纪根本不会回答他,温恕想了一想,又恢复了开始软硬不吃的神色:“适才我已说过,秋收未至,各地府库空虚,便是再如何调度也是没有粮草了。君侯要汇集粮草,今年是不行了,不妨暂免兵戈,勤务农桑,等来年”

    “君侯不日就将全军南下,那等得了这么久本月必须筹到一百万斛,只准多,不准少。”公孙纪冷冷一笑,从席榻上站起身来,伸手掸了掸皱起的衣角,不容对方有任何拒绝或反驳的机会:“当年刘公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幽州百姓连着数年丰登,每石谷价一度只有三十钱。百姓豪强之家皆有余粮,秋收虽然未到,难道就不会另立名目”

    温恕终于忍无可忍,道:“想让我盘剥富室、欺凌下民做梦!不仅是我,幽州各郡府君,但凡有一丝爱民之心,就绝不会听从此令!”

    “是盘剥富室、还是欺凌下民,你自己选吧。总之,月底必须要见到足够的粮草,不然,君侯可不会像刘公那么宽仁治下。”公孙纪看到了温恕恼怒的模样,终于出了一口气。他冷笑着说完,便转身走到门边,打量着那名不知何时睁开眼睛的年轻都伯,慢悠悠的说道:“走吧,回去复命,就说这等职事,温府君已经接下了。”

    温恕涨红了脸,在原地愤恨的踏了几步,竟是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那年轻都伯没有立即跟着公孙纪迈步走出去,而是意味不明的看了温恕一眼,这才转身离开。

    府门外很快传来几声坐骑尖唳的嘶鸣,然后马蹄声在浓浓夜色中逐渐远去。



第690章 绝义安后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温恕呆立在案旁,忽的弯下腰拿起桌案上的一份竹简,大略看了两眼,可眼前居然模糊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他愤恨又无奈的将竹简卷起摔下,垂头顿足道:“这世道竟无仁义立足之处了么!”

    “阿翁。”正感慨间,一个少年从屋后快步走了出来,年纪约在十四五岁之间,清俊儒雅,朗眉星目,疾步走来时仍从容不迫正是温恕之子温恢。

    “你都听到了。”温恕眨眨眼,强忍下眼眶里的热泪,瓮声瓮气的说道:“公孙瓒残忍暴虐,自得幽州以来,日益骄矜,不恤百姓。此时更强令阿翁与他郡府君助桀为虐,为祸一方,所作所为,诚非良主。我今夜就要上奏朝廷,劾奏其不法情事。”

    “公孙瓒秉性如此,当初刘使君在时,便屡次向朝廷进言,称其人狼狈之心,断不能授受大任。”温恢年纪轻轻,并不如其父那般对朝廷有多少尊重,不以为然的说道:“朝廷当时能容下公孙瓒,此时又如何会为了阿翁降罪于彼何况,公孙瓒其人目无朝廷已久,若是封赏则罢,若是谴责,其人未必会受之。”

    “朝廷自有法度。”若是在往常,温恕如何也要好生责备一通,教训君臣大义,可是现在温恕自己心境久久难平,又因温恢的话产生了些许动摇,只好叹了口气,沙哑着说道:“如今天下纷乱,朝廷远在关中,一时还顾不上这里。公孙瓒虽然狂妄,但好歹尊奉诏旨,朝廷此时尚需地方有一强力制衡冀州”

    趁着温恕目光低垂、不注意的功夫,温恢不屑的抿了抿嘴唇,道:“既然如此,阿翁又何必继续委身任事这幽州无论是公孙瓒继续留任,还是袁冀州北上,阿翁都将面临难测的是非。不妨早些弃官而走,回太原老家去,既能远离此间纷争、又能投奔并州刺史刘公。”

    温恕目光一闪,稍一思虑,很快摇了摇头,否决道:“不可,我既为朝廷任命的涿郡太守,就要牧守一方百姓,岂有只顾自己安危,不顾下民的道理”

    “阿翁!”温恢不明白现在这个在关中苟延残喘、强撑着一副颜面,连跋扈的地方大臣都制约不了的朝廷有什么值得尊敬的,他还想在劝,却被温恕挥手打断。

    “你不要说了!”温恕缓缓弯下腰,伸手去捡那卷被他摔在地上的简牍,温恢赶紧抢先一步,将其捡了起来。温恕慢慢摩挲着那卷简牍,目光中流露出回忆的神采,像是在回忆着当年他满怀壮志的踏入雒阳城,与一干太学生纵论天下大事的情景:“上次裴公奉命来燕地,曾言及幼主英睿,有中兴之象明天子在上,将大有作为,我既为汉臣,食君之禄,岂能不忠君之事”

    温恕已暗自下定了决心,要留在此处与公孙瓒周旋,他是孝灵皇帝正式封拜的郡守,公孙瓒再如何暴虐,也不会就算万一,那也不曾枉费了他一片拳拳之心,也能让温恢感激自厉。

    只是他守土护民、职责在身,但儿子温恢却是太原温氏的未来,绝不能跟他一同葬送在幽州,所以得要给他谋算一条后路才是。

    眼下值得温恢投奔的地方不外乎几个方向,辽东是不能考虑的,且不说辽东公孙氏与公孙瓒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说是跑到哪里避难的士人贪图一时偏安,远离中原,很难会有大作为。冀州袁绍徒有其名,其麾下颍川、冀州两派士人相争,温氏一介并州豪强去了也会被人忽视。

    所以温恕一开始就将主意放在了并州或关中。

    并州既是温氏故土,刺史刘虞又曾与温恕有过共事的情谊,温恢去了并州,必然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但这份照顾到底比不上去关中,哪里毕竟是朝廷所在,中枢之地,机会要更多些,可惜温恕在朝中无甚人脉、又曾与王允有牵连,不然的话,去长安就不失为最好的选择温恕忍不住叹了口气,不禁想到,若是裴茂能念在当年在他的带引下去拜访卢植的交情,对儿子多加照拂

    “嗯”温恕脑中犹如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这念头既诱人、又让人心悸,一经出现,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温恢见父亲拿着简牍站在一边思索了半天,忽然手激动的抖了起来,忍不住问道:“阿翁,怎么了”

    “没什么。”温恕猛醒了过来:“我思索对策,不禁湿身了。”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努力用正常的声音说道:“你明日上午替我去一趟范阳县,先去寻容城孙德达”

    两三日后,公孙纪与其他派出的从事、治中等人接连赶至易京,向公孙瓒复命。
1...167168169170171...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