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拿着!”吕布语气坚定,不容拒绝的说道:“算我吕奉先交你一个朋友!”
太史慈这才半是无奈半是感慨的收下了布包,郑重其事的对吕布抱拳行礼,然后调转马头,带着等候已久的队伍沿着残破的道路、往西边迤逦而去。
队伍已经逐渐远去,吕布仍旧骑着马,在潍河边上注目凝神的翘首望着,那神态分明像是在等候什么人。他心里隐隐有些期待,期待太史慈能回心转意,掉头来与他在齐鲁大地上并肩作战;可同时他又有些期待太史慈别回来,甚至希望太史慈能一直秉持着他恪守的信义,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毕竟那是太史慈能做到,而吕布却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
西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群山,在山前那一条蜿蜒的道路上行走着一批将要看不见的队伍,模糊的人群中,吕布却一眼能看到那人高马大的身躯,吕布忽然觉得,他这一去就是永别了。
“府君,他们走远了。”董昭驱马过来,在吕布身后低声说道。
吕布久视不语,直到片刻之后,方才开口说道:“公仁,你知道我为何要留太史子义”
董昭长着一副马脸,整体的相貌不算是有多出众,但那双眼睛黝黑发亮、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子精明。他听完吕布的问话后,不假思索的说道:“此人乃义士,无论是武略、胆识、还是智谋都样样不凡。若是能收入府君麾下,可为我军一大助力,扫平青州也愈加轻易。”
跟着吕布转战千里的姻亲魏续此时也『插』话道:“太史慈一身胆略,不能为君侯所用,实在是可惜了。”
“是啊,太可惜了。”吕布回头看去,眼神意味不明的盯着董昭:“公仁也觉得很可惜么为我而可惜”
“自然是为府君而感到可惜了。”董昭坦坦『荡』『荡』的与吕布对视,眼睛里是一片赤诚:“袁绍与张邈情谊断绝,我又因舍弟在张邈手下任职而饱受猜忌,若不是有府君一路庇护,我恐怕早已被袁绍治罪了。”
“我本还以为袁氏兄弟何等英才,临了也不过如此。”吕布听了,不由哂笑道:“你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董昭是袁绍手下参军、钜鹿太守,可谓是亲信腹心,仅仅是因为袁绍听信谗言、为人构陷就跑到吕布这里来,而且离开袁绍的借口还是帮助吕布安定北海。
这让吕布怎么放心他
如今吕布看似虎踞北海,其实手下的兵大都是袁绍给的,很难保证对他的忠诚。何况袁绍又是上赶着送兵送粮,请他去青州赴任,这里面的用意谁都看得出来。
可吕布不接受也没办法,若是不接受,他就只能屈居人下,难有出头之日;还不如暂且忍耐下,等到了青州,拥有独立的事权,再慢慢排挤掉身边袁绍的势力。
这就是吕布为什么要留太史慈的原因之一,敬佩对方的信义
第一百零一章 兵连祸结
“若真能学者,如明镜在悬,凡物之来,妍媸立辨,岂为彼物所移,何能坏人心术”————————【朱舜水集答安东守约问八条】
魏续的话根本没有将所谓的名士、豪强放在眼里,甚至隐隐怂恿吕布杀人立威。
吕布心里同样对彼等假义逐利的豪强看不上眼,但他到底比魏续多了份理智,知道如今正是依靠豪强的时候,断不能与其交恶。他在心里已想好了说辞,但仍有余暇转过头去观察董昭的神情。
董昭在马身躬着背,平静的目视前方,脸上波澜不惊,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只是拿着马缰的手却难以察觉的攥紧了。
“少在这里『乱』放厥词!彼等名士不愿投我,是我自己无德,不能与其结纳,又与他们何干”吕布作『色』斥道:“你以后不得再有这样冒犯人家的想法,否则我决不轻饶!”
当着董昭的面,吕布有必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只是魏续好歹是他的姻亲,心腹中的心腹,这话说出来其实有点过了。
吕布是什么『性』子他再清楚不过了,刚才吕布惺惺作态为太史慈的离去而感到惋惜的时候,魏续心里就已经在发笑了,若真是敬慕信义,当初张辽、高顺二人受诏拜官的时候怎么不见吕布出言挽留反而一副巴不得他们走的样子,如今对着一个才认识没几天的太史慈就知道舍不得了
魏续假意唯唯连声,不再答话,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凡事只要有利可图,吕布哪里还会管他什么背景、什么信义。如今只是利益驱使,需要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伪装来邀好豪强;等哪一天不需要了,该杀该打,吕布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董昭略微舒展眉眼,朗声说道:“徐干不慕名利,为人清高,不愿委身俗务,倒也合乎其志。青州各郡吏民即便饱受残虐,但志士贤才亦不在少数,除徐干以外,尚有他人可为府君驱使。”
由于豪强自作清高,跟吕布一介鄙夫没什么好说的,故而这些天一直都是董昭出面替他招待豪强,招抚各县。此时听董昭说起,吕布来了兴趣,追问道:“还有谁”
“剧县滕胄、滕耽兄弟博学善属文,可堪效命。”董昭如数家珍,将本地有哪些可以结纳的豪强士人都说了个清楚,话里话外都是一副为吕布打算的样子:“还有左承祖、刘义逊等人,此皆清隽之士。本为孔公府中掾属,孔公受征入朝,彼等便留于此地,府君正好亲近笼络。”
吕布点点头,不假思索的就全盘接受了董昭提出的人选,表示出了极大的信任,像极了一个从善如流的、合格的主公,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此外,他又像是不经意的问道:“我记得大儒郑公就是北海高密人,现今正在徐州避难,如今北海即将安定,不如遣人相邀,壮我声名”
董昭仍旧是不紧不慢的说道:“还是府君想的周全,在下正要说起此事,听闻黄巾蛾贼中也不乏尊贤之士,仰慕郑公大德,故而约束部众,自觉回避。高密县乃郑公桑梓所在,竟从未受过黄巾抄掠,可见郑公德望。府君不若先使人修葺郑公故居,待克平北海之后,再派人敦请,如此可全府君之名。”
一百个徐干投靠吕布,都比不上一个郑玄接受吕布的礼遇。
滕胄、左承祖等本地士人投靠吕布,也不过是帮助吕布快速扎稳脚跟,立足北海而已。但郑玄若是能接受吕布的厚待,那以郑玄的声名及其门下上千学子所组成的庞大政治资源,都将让吕布混入以郑玄为代表的士人圈子,他的势力与声望也将因此而发生质变、上升到一个现在看来遥不可及的台阶。
就连吕布都能看出郑玄对他的重要『性』,董昭难道还看不出来么
如果董昭真是为吕布着想,就不会只将目光放在北海徐氏、滕氏等小豪强的身上、更不会对郑玄这么重要的人物视之不见。
可如今对方虽然没有主动提及,但却是顺着吕布的话头、支持他礼遇郑玄。这就让吕布有些捉『摸』不透董昭的真实想法了,他看着董昭一脸诚恳,心里犹疑不定,难道对方只是来不及说
 
第一百章 本心初试
“若真能学者,如明镜在悬,凡物之来,妍媸立辨,岂为彼物所移,何能坏人心术”————————【朱舜水集答安东守约问八条】
魏续的话根本没有将所谓的名士、豪强放在眼里,甚至隐隐怂恿吕布杀人立威。
吕布心里同样对彼等假义逐利的豪强看不上眼,但他到底比魏续多了份理智,知道如今正是依靠豪强的时候,断不能与其交恶。他在心里已想好了说辞,但仍有余暇转过头去观察董昭的神情。
董昭在马身躬着背,平静的目视前方,脸上波澜不惊,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只是拿着马缰的手却难以察觉的攥紧了。
“少在这里『乱』放厥词!彼等名士不愿投我,是我自己无德,不能与其结纳,又与他们何干”吕布作『色』斥道:“你以后不得再有这样冒犯人家的想法,否则我决不轻饶!”
当着董昭的面,吕布有必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只是魏续好歹是他的姻亲,心腹中的心腹,这话说出来其实有点过了。
吕布是什么『性』子他再清楚不过了,刚才吕布惺惺作态为太史慈的离去而感到惋惜的时候,魏续心里就已经在发笑了,若真是敬慕信义,当初张辽、高顺二人受诏拜官的时候怎么不见吕布出言挽留反而一副巴不得他们走的样子,如今对着一个才认识没几天的太史慈就知道舍不得了
魏续假意唯唯连声,不再答话,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凡事只要有利可图,吕布哪里还会管他什么背景、什么信义。如今只是利益驱使,需要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伪装来邀好豪强;等哪一天不需要了,该杀该打,吕布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董昭略微舒展眉眼,朗声说道:“徐干不慕名利,为人清高,不愿委身俗务,倒也合乎其志。青州各郡吏民即便饱受残虐,但志士贤才亦不在少数,除徐干以外,尚有他人可为府君驱使。”
由于豪强自作清高,跟吕布一介鄙夫没什么好说的,故而这些天一直都是董昭出面替他招待豪强,招抚各县。此时听董昭说起,吕布来了兴趣,追问道:“还有谁”
“剧县滕胄、滕耽兄弟博学善属文,可堪效命。”董昭如数家珍,将本地有哪些可以结纳的豪强士人都说了个清楚,话里话外都是一副为吕布打算的样子:“还有左承祖、刘义逊等人,此皆清隽之士。本为孔公府中掾属,孔公受征入朝,彼等便留于此地,府君正好亲近笼络。”
吕布点点头,不假思索的就全盘接受了董昭提出的人选,表示出了极大的信任,像极了一个从善如流的、合格的主公,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此外,他又像是不经意的问道:“我记得大儒郑公就是北海高密人,现今正在徐州避难,如今北海即将安定,不如遣人相邀,壮我声名”
董昭仍旧是不紧不慢的说道:“还是府君想的周全,在下正要说起此事,听闻黄巾蛾贼中也不乏尊贤之士,仰慕郑公大德,故而约束部众,自觉回避。高密县乃郑公桑梓所在,竟从未受过黄巾抄掠,可见郑公德望。府君不若先使人修葺郑公故居,待克平北海之后,再派人敦请,如此可全府君之名。”
一百个徐干投靠吕布,都比不上一个郑玄接受吕布的礼遇。
滕胄、左承祖等本地士人投靠吕布,也不过是帮助吕布快速扎稳脚跟,立足北海而已。但郑玄若是能接受吕布的厚待,那以郑玄的声名及其门下上千学子所组成的庞大政治资源,都将让吕布混入以郑玄为代表的士人圈子,他的势力与声望也将因此而发生质变、上升到一个现在看来遥不可及的台阶。
就连吕布都能看出郑玄对他的重要『性』,董昭难道还看不出来么
如果董昭真是为吕布着想,就不会只将目光放在北海徐氏、滕氏等小豪强的身上、更不会对郑玄这么重要的人物视之不见。
可如今对方虽然没有主动提及,但却是顺着吕布的话头、支持他礼遇郑玄。这就让吕布有些捉『摸』不透董昭的真实想法了,他看着董昭一脸诚恳,心里犹疑不定,难道对方只是来不及说
 
第一百零二章 燕处危巢
“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惜春三月】
公孙瓒虽然听过吕布的武勇,但并没有与其实际接触,而且吕布初来乍到、实力算不上有多雄厚,所以他丝毫不担心吕布会给他造成多大的威胁。
真正让他为难的却是徐州的陶谦。
随着田楷一同传来的消息除了吕布袭击齐国以外,还有说是身为盟友的徐州牧陶谦为了响应公孙瓒在青州的军事行动,与下邳贼阙宣私下合谋,怂恿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并主动借道给阙宣,使祸水东引,让阙宣北上攻打兖州泰山郡,又西进攻略任城国,替公孙瓒牵制平东将军曹『操』可能带来的威胁。
陶谦的举动是公孙瓒在南下的时候就彼此提前沟通好了的,本来是一出精心策划的团战,但公孙瓒此时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自从知道袁绍主力西进,冀州空虚后,公孙瓒便萌生了改变既定战略的想法。只是他眼下最大的顾虑就是,自己若是调兵跑冀州去了,那么青州、徐州的部队与盟友将孤掌难鸣,而自己也未必能在冀州取得较大的战果。
此时一朝预判失误,导致公孙瓒困于得失、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啃平原这块硬骨头,以期能早日与田楷等人合兵击退吕布,待稳固青州、联通幽青徐三州之地后再做打算了。
初平四年七月初六。
兖州泰山郡,费县,祊亭。
祊亭历史悠久,在周代被称作祊邑,是天子赐予郑国用来祭祀泰山汤沐邑。而如今的祊亭位于泰山郡费县东南,是靠近琅邪国的最大的一处驿亭,其西接武水、东连临沂,水陆交通便捷,在太平年间是两地商旅南来北往的必经要道。
如今虽然灾祸连年,祊亭也受到波及,即便如此,祊亭还是因为他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保持着不小的规模。
连日大雨,使得亭外原本缓缓流淌的武水陡然汹涌澎湃起来,河水水量暴涨,登时淹没了低洼处的滩地、甚至要漫过年久失修的河堤。
暴雨如注,夜『色』如漆。
一阵大风吹来,豆大的雨珠细细密密的从天而降,像是有人打翻了一盘珍珠,一气儿滚落在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在这狂风暴雨中,祊亭后面用来招待贵客的庭院里隐隐约约传来丝竹管弦的声音,时或还有女儿家的娇笑声穿透雨幕。
无数水花在院子里盛满水的两只大缸上溅起跳跃,黄『色』的烛光映照在水珠上,像是一颗颗璀璨的金珠。雨珠垂直的打在屋顶和院子中的石墁地上,檐下与石缝里很快就有了细而急的水流。
堂内的歌舞仍在继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身着极为华丽的衣衫,一脸富态的坐在正中。他怀里正抱着一个丰腴的侍妾,一只手隐入侍妾衣衫的高耸处,不知在做些什么动作,让侍妾娇羞不已。
这老人手里玩着、怀里抱着,却还不满足,犹目不转睛的盯着堂下轻歌曼舞的婢女们。
下首坐着的一个年轻人有些不自在,轻轻挪了挪身子,对那老人说道:“阿翁,我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招摇了又是舞婢、又是奴仆,这一路上光是家资就有上百辆辎车随行,如今我等不是该尽快回家么理当轻车简从才是啊。”
“这些财货是我家几代经营,按你的意思,难道是要全部丢弃了真是不肖。”老人不悦的说道:“我们不是逃难,是返乡。吾儿孟德现为平东将军、督兖州军事,威震中原,只要打出旗号,路上有几个贼匪会不开眼何况现在已到了泰山郡界,郡守应君早先得了吾儿的信,过两日就会带兵来迎。我等只需待在祊亭静候即可,你还想那些没用的事做什么。”
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
“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闻耳!””————————【后汉书张纲传】
祊亭门前,曹德独自一人,长身而立。他是曹嵩侍妾所生,与曹『操』同父异母,不仅是年纪、就连样貌、身材都与其大为迥异。二十来岁的曹德长得颇为英朗,浑身上下散发着年轻人独有的朝气与锐气,跟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曹『操』比起来,这也是曹嵩更喜欢曹德、从而舍不得让曹德随曹『操』上战场的原因。
曹德站在门前,眼望着前方黑漆漆的一片夜『色』,透着沉重的雨幕,他仿佛听见了由远及近的雨声、风声,乃至于隐隐约约的人声、呼吼声、马蹄声,天地间仿佛无数嘈杂的声音同时交织在一处,吵吵嚷嚷,让人心烦意『乱』。
他‘铮’的一声拔出长剑,一道闪电也在此时划破长空,照亮了无边的夜『色』,照得他手中的长剑发出凛冽的寒光,照得前方道路上突显一片熠熠生辉的刀光。
敌袭!
那短短的一瞬间,曹德看不清雨夜中有多少骑兵,或许上百、或许上千,总之是来者不善。如果他现在有十数骑,那么出其不意的突入敌阵,杀伤几十个而后从容撤退还是有把握的……
马蹄声越来越近了,曹德双手持剑,手心尽是冷汗。他活了二十多年,养在父母膝下,从未上过一次战阵,虽然他时刻准备着这一天,但还是不可避免的犯了新兵的『毛』病。这一次若能全身而退,应该能让父兄改观,允许自己领兵征战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