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李义很真诚的笑了:“那我得为你道贺了,功名、女人,一下子都有了,恐怕连鲍文才都没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他没料到的事情多了去了。”严干漫不经心的说道:“他、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也是,像咱们这样的人物,的确不该知道那么多。”

    “你在说什么”李义一句也没有听明白,他知道严干虽然外表木讷不爱说话,但其实是个深谋远虑的人物,这从他从一开始就塑造出重情好『色』、易为人蛊『惑』的形象就可以看出来。即便如此,李义在此之前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他一直认为论城府自己是远胜于严干的,可没想到严干这句话似乎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严干声音很轻,轻的能让李义听见庭院里若有若无的虫鸣,他喃喃自语道:“是为了查清范先等河东豪强是否谋反叛『乱』”

    “不,我们明知他们会叛『乱』,并且早已做好了防备,可却偏偏还要派我们来查探牵涉到哪些人物、谋划到什么地步。”严干转过头来看向李义,轻声说道:“你应该也明白我们这么做有些多此一举吧”

    李义脱口道:“此事我也问过鲍文才,他说没有实据,光是『逼』供范先一人,最后也会难以服众,只诛首恶,反倒让会其他人逃脱追究。”说完,李义又迟疑道:“难道不是这样”

    “当然不是。”严干说道:“观王府君这些天的动作,想必对方早就有能力和手段制服范先等豪族,但那么做仅仅只是制服而已,朝廷杀了一批不法之人,此事便可就此揭过,大可不必拖延到这个时候,可事情却偏偏拖到这个时候。无论是河东、还是范先,他们的意图早有为人所知,之所以迟迟不下决断,你以为真是没有实据么真是笑话,从何时开始,就连造反都要讲求实据了古往今来,谁不是宁错杀,毋错过”

    严干一口气说完,复又表情凝重看向李义,虽然在黑暗中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李义却能感受到对方犹如实质的目光:“范先不过是个诱饵,用来『迷』『惑』对方,让他们自以为得计的诱饵。”

    “诱饵”这是李义与鲍出一直捉『摸』不透的一件事,没想到却被貌不惊人的严干一语道破。李义思路打开,仿佛捕捉到了什么:“王府君在河东大政上故意示弱,是有意助长范先等人矫狂之气,但盐铁等事的确限制了他们往日的经营,光是王府君的让步还不能让他们满意。既然不能制止盐铁大政,就只有兴兵坏政,而王府君又刚好‘软弱无为’。这让他们自以为反叛大有胜算,也让旁人如此以为……”

    “朝廷这是在明知范先将叛,有意拿他们做局,意图诓骗比范先更大的人物下水”李义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的说出了自己的推测。他面『露』惊骇之『色』,像是生平第一次认清严干隐藏的真实城府。

    “将计就计、欲擒故纵,接下来恐怕就是诱敌深入、然后一网打尽了,这才是真正的庙算千里啊。”严干淡淡的说道,虽是感慨,情绪却没有半点波动:“跟朝廷里面的一些宰相公卿比起来,咱们这点智谋又算得了什么他们怎么吩咐,我们就怎么做吧。”

    李义犹自深吸了一口气,直到现在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可谓无知自傲到了极点,还以为朝中公卿也不过如此,没想到自己才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朝廷真正要图谋的不是范先,其实是……”他没说话,用手指了指东边冀州的方向。

    “听说袁冀州正在上党附近追击黑山余寇,而青徐之间发生动『荡』,导致各路方伯深陷其中,无暇他顾。”严干点了点头,说道:“朝廷左右不过是这两天就要动手了,袁冀州既然开始入局,那么范先等人就该提




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弃捐
    “鯸鮧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乖崖集】

    到了第二天,严干与一众宾客在门口送别了范先,在亲眼看见范先的队伍远去后,严干便与一旁静立的李义对视一眼,开始准备分头行事。

    严干小心避开众人,独自往一处僻静的地方走去,旁人看到他,或是友好、或是恭敬的对他打招呼。坞堡里的人谁都知道严干刚被赏赐了美貌的女婢,是范先身边新晋的红人,别人看到严干往后面园子里走,心里都是以为严干这是要去与郭昱幽会,于是心照不宣的互相交换了眼神后,便识趣的避开了。

    时或有几个胆子大的走过去搭讪,问严干准备干什么去,严干这时就会挑起眉『毛』,『露』出男人都懂的笑来:“你说呢”

    这样就更没人在意严干的去向了。

    郭昱所说的那间书房正在庄园的西北角,当严干走过去的时候,屋舍外的走廊上有七八个人在巡逻看守,虽然都是便装,但是他们腰间所佩的刀剑却很轻易的暴『露』了身份。他们都是范先手下精锐的部曲,会盘查任何一个试图靠近书房的可疑人物,他们威严的在这里来回走着,就连奴婢们都宁愿绕远路也不敢往这附近走动。

    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响动,接着便是一道极快的身影从众人眼前掠过。

    “什么人!”部曲首领低喝道。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调虎离山的伎俩,一个个接连去追那道身影。

    没过多久那道身影又独自回来了,身形轻快的严干不知用什么方法甩开了追捕,他悠悠然走到书房门口,伸手一推,吱呀一声打开了房门。

    房内静谧无声。

    几株大桑树投下的阴影将庭院的地面遮的严严实实,偶尔有几阵和风吹来,夏蝉躲在树上嘈杂的叫嚷着。

    河东太守王邑手里捧着碗茶,他对卫固等豪强从来都是温言细语的老好人模样,可如今脸上的神『色』却让人很是琢磨不透,像是骤然间变了个人似得、又像是撕下了伪装,让坐在底下的郡丞卫固战战兢兢。

    卫固抬眼望向对面坐着的好友、郡督邮杜畿,寄望于能从对方的脸上看出什么来。然而杜畿始终保持着低眉垂首的姿态,根本没有理会卫固紧张探询的目光。

    “范先还没到”

    “典农校尉住在城外自家的田庄里,来回有几里路,这恐怕是在路上遇到什么事耽误了。”卫固下意识的接话道。

    “喔。”王邑轻轻应了一声,看了看卫固、张时,又看了看杜畿、杨沛、刘琬等人,旋即将茶碗放在桌上:“那就一边说一边等吧,我们先谈谈卫君你的事。”

    卫固脸『色』沉了沉,强作镇静的说道:“我的事”

    “卫侍郎已经把他所知道的事情,都向国家坦白了,只是有些细微之处尚不得而知,所以还得劳烦卫君你了。”

    屋子里顿时安静的只有心跳声,院子里的蝉陡然之间叫的更响亮了。

    平整宽阔的道路上,一行车马正缓缓前行着,范先与祝奥两人端坐在车内,祝奥抬声说道:“按这速度,我等恐怕要晚至了。”

    “晚就晚些,还真把他王邑当做一郡主君了若不是这次郡朝,我还真不会给他面子。”范先扯了扯领口,坐在车内的他只觉得胸口发闷,情绪没来由的有些急躁:“这天怎么这么热!”

    汉代去先秦未远,虽然制度变更,但许多政治规矩依然有着其强大的惯『性』、流传至今。比如太守为一郡长官,不仅可以自行征辟僚属,与僚属达成‘君臣之义’,而且还能在特定的时日召集属官、举办朝会,宣布政事,类比封国之君。虽然历代皇帝都有裁减削弱这些政治沿袭的动作,但大都没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强有力的政策,所以皇帝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打算在河东了结之后再准备着手处理。

    范先这回要去参加的就是郡里朝会,但他有意摆出一副不把王邑放在眼里的高傲姿态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有意让人慢些走。可这一路上本来并不太热,范先心里却总是觉得空落落的,烦躁莫名,像是一



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
    “汝窃据太原,称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谋逆不轨。”————————【杨家将演义第二回】

    卫固垂眸看着那碗极为苦涩的茶水,这种在长安逐渐风靡、甚至在士族中间隐隐有代替酒水趋势的新式饮品,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褐『色』的茶水将他的眸『色』染得幽深,他缓缓抬起头来:“府君这是什么意思”

    王邑摆了摆手,胸有成竹的笑道:“就是劝你弃恶从善的意思。”

    杜畿此时在一旁说道:“仲坚,你可知这些天我与府君巡游诸县,有多少人曾告到我这里说你奉诏减免黎庶赋税,却将数十家豪族计入了免税之列,此外又与范先、程银等家四处侵占田地、放贷钱货,让朝廷失信于河东。就连你重整道路,增设驿亭,也只是为了自家与豪商方便,如此种种,卫君难道还不知错么”

    卫固尚未接话,只见决曹杨沛阴阳怪气的说道:“这算什么,河东豪族历来同声共气,若不是有卫君从中『操』持,朝廷下达的屡次大政举措,未必能如此通畅贯行。”

    这几人一唱一和,言辞直白『露』骨,卫固的脸『色』越来越沉,看来今天会很难善终了。

    功曹张时不敢怠慢,忙起身说道:“诸君这是说哪里的话,我等无不是先审度法理而后方敢行事,岂有谋私……”

    “够了!”杨沛突然变脸,拍案喝道:“尔等谋图叛『乱』,其罪当诛,若是还不肯如实坦白,小心身死族灭!”

    场面一时僵了下来,王邑端坐主位,淡然的笑看着底下众人青红不一的神『色』,像是在看一出好戏。

    卫固心里顿时一沉,他怎么也没想到千算万算,最后主动泄密、出卖他们的人竟然是自家人!亏他曾经以为筹划周详,无论是串通弘农部分小姓还是与袁绍派来的代表商榷机要,在场参与的都是自家最亲最信的自己人。

    他本还想着有卫觊在朝中做黄门侍郎,代为通传朝中时况,交结大臣,等袁绍带着他们大功告成之后,卫觊代表河东卫氏登临中台简直轻而易举,那时候就连主谋范先所得的利益也比不上他。

    卫觊本来是他们安排在朝中的耳目,以为万无一失,谁料到竟然是卫觊第一个背叛泄密。究竟是从一开始就借此演戏、以骗取范先等人的信任;还是突然察觉了什么危机、主动坦白以求宽待,这些在眼下都已不重要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卫固的抉择,虽然他的抉择已经改变不了家族的命运,但却能改变自己的命。看着王邑波澜不兴的温和面孔、以及面无表情的杜畿,卫固沉默了片刻,方才从席上站起,走到中庭行大礼跪伏,掷地有声的说道:“卫固有罪,勾结外镇谋图作『乱』,今已悔恨愧甚,愿将详情如实相告,请府君降罪!”

    王邑并不接话,一时间场面静默了下来,他伸手将茶碗拿在手上,轻轻看了早已呆若木鸡的张时一眼。

    “咳。”虽然鄙夷张时与卫固的图谋作『乱』的秉『性』与人品,杜畿好歹念彼此往日好友的份上,故意提醒了一下。

    张时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走到卫固身边,诚惶诚恐的展袖跪下:“张时亦有同谋之罪,愿将详情如实相告!”

    杨沛与刘琬忍不住对视一眼,他们俩这些天与卫固等人斗智斗勇,在对方施加的压力下苦心维持,谁也不能理解他们二人对这些豪强的怨恨。如今好不容易旗开得胜,这时是再难保持风度,终于志得意满的笑了起来。

    王邑淡然一笑,点了点头,刚要说话,只见主簿凉则步履匆匆的从门外走来,在中庭



第一百一十一章 祸机殃流
    “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论吕惠卿】

    初平四年七月初。

    长安城西,上林苑。

    皇帝有半年没有来上林苑了,上半年由于正是生灵哺育、万物生长的春季,故而皇帝为了以身作则,暂时放弃了甘之如饴的游猎活动。好不容易捱到盛夏,皇帝总算可以在上林尽情策马驰骋,肆意发泄着年轻人身上整日被礼制束缚压抑、无处可发泄的活力与精力。

    十三岁,是古人所谓的舞勺之年,雄才伟略的孝武皇帝在这个年纪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太子、王霸道杂之的孝宣皇帝还是个斗鸡走马的游侠、而作为中兴之祖的光武皇帝这时候还在南阳乡下放牛。

    如今的皇帝已经十三岁了,名义上掌握着整个汉家天下,实际上牢牢把控着上至朝廷、下至关中等地权柄,在经过一年的勾心斗角与政治倾轧之后,他终于成功遏止了自孝章皇帝以来君权逐渐旁落、式微的趋势,使权不下移,事不寝废。在同一个年龄段,皇帝的成就已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列祖列宗,虽然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足以让前辈们汗颜了。

    太阳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天上,湖上泛着碎金一样的颜『色』,湖畔的草地、灌木、行宫尽皆被染成了一片黄灿灿的景象。

    微风从湖上吹拂而来,带着些微的凉气,在炽热的阳光下愈加清爽。

    与其他正值青春的少年一样,皇帝也很喜欢这样灿烂、热烈的阳光,他微仰起脸,半眯着眼享受般的晒着阳光。这时候他在马上再怎么大幅度的展臂扩胸,也不会有人要求他保持仪态,毕竟这里不是未央宫,而是皇帝视为最让人放松身心、无拘无束的上林苑。

    这里没有烦人的赞礼官对他的一言一行都提出规定、也没有前呼后拥的宦官近侍时刻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上林苑可谓是最不用守规矩的地方,也难怪孝武皇帝喜欢上林苑,甚至在此修建了恢宏无比,规模直追未央的建章宫。

    他身下骑着的是一匹白马,这马是武都太守韦端代氐族人敬献的神骏,高大雄壮、威武不凡,浑身纯白就如高山上的初雪,『性』情也被驯服得极为温顺,最适合做皇帝的御驾。

    刚一见到这马时,皇帝便一见倾心,被压抑了一整个春天的游猎之心也忍不住发作起来,当即招呼羽林、虎贲等郎入上林开始了本年的第一次游猎。

    皇帝舒展双臂,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头看见瓦蓝瓦蓝的天空,一片流云正在半空慢悠悠的飘着。他顿时清醒了许多,轻轻用手指梳理着马鬓,低头看向身边人说道:“在未央宫里待久了,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而现在一出来就灵台清明,看来还是得多出来走走啊。”

    “唯。”贾诩永远是第一个准确领悟上意的人,他低声应道:“这天下之大,八方寰宇,盛景美物数不胜数,人若是只囿于一处,岂不是辜负了天地造化何况,臣也未见身居一处,狭于眼界,而得有旷世之大功名者。”

    荀攸也在一旁难得的附和道:“虽然君子应以养心修德为重,但也不该忘了『射』、御等技艺。陛下正值年少,的确该多活动筋骨,以康健身体。”

    皇帝乐得一笑,拊掌说道:“说的是啊!都说身为天子,享有四海,可我自打出生以来,从未有外出游历过,当初从雒阳迁都长安,一路上也只是匆匆一瞥。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以后天下太平、四海无事了,我什么也得回东都,或者去关东看看。”

    “陛下说的是。”贾诩接着皇帝的话头往下说道:“眼下不就有个‘行万里路’的机会么”

    荀攸怔了怔,向贾诩看去,贾诩低垂着目光,似乎感觉到什么一样,几乎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荀攸心里这才有了底。

    看来河东已经传来消息了。

    &nbs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亲临兵革
    “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尚书郎臣巽叩见陛下!”傅巽容貌瑰伟,看上去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身形却十分干脆利落,他翻身下马,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只不过他来的匆忙,此时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在地上冲皇帝稽首说道:“陛下,大事不好!”

    “先起来说话。”皇帝把马鞭移到左手上拿着,空着右手对傅巽做了个托起的动作,由于有名臣傅燮为国牺牲的壮烈之举,皇帝对傅氏一族一直是宠命优渥。

    虽然目前傅氏最高只有一个右扶风傅睿是二千石,但所有人都知道,简在帝心的傅氏在未来将会不可限量。

    “做任何事,都要处事不惊,这才是大臣风范。你这么慌『乱』的样子像什么话”皇帝笑盈盈的说道,那副成竹在胸的气度让本有些慌张的傅巽顿时镇静了下来。
1...7980818283...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