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霸春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忆枕中梦

    原本重耳犹豫不定,贾佗和颠颉为防万一还加强了戒备。

    后来重耳决定出奔,二人忙前忙后,而且由于已经是准备出奔了,蒲邑的防守自然就松懈了下来。

    然后,勃鞮几乎是毫不费力的就攻进了蒲城。

    此时,勃鞮正亲自率人攻打重耳的公子府。

    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勃鞮就攻进了重耳的公子府中。

    一时间,整个公子府中鸡飞狗跳,乱作一团。

    本来公子府的小臣、皂隶正忙着帮他们的公子收拾东西,谁能想到绛城的军队毫无任何征兆的就到了。

    重耳也没想到,绛城的军队这么快就攻到了府中。

    他前脚刚接到勃鞮攻城的消息,人手还没召集齐,后脚勃鞮就攻到了他的府中。

    没办法,事已至此,还有什么东西可收拾的,逃命要紧!

    于是,他在胥臣、贾佗和颠颉及一干侍卫扈从的保护下,着急忙慌的向公子府后门赶去。

    没想到还没赶到后门,勃鞮已经率人追了上来。

    “重耳,哪里走”勃鞮在重耳身后大喝一声。

    重耳不答,依旧快速往后门赶。

    勃鞮见状,知道重耳是准备顽抗到底了!

    既然如此,他也不再多言,命人加速将重耳等人包围起来。

    两相遭遇,一场战斗自然是避无可避!

    重耳身边的扈从虽然不似勃鞮身边的士卒多,但是重耳这些年来在蒲邑广施恩义,身边之人个个愿意为他效死,故而极为勇猛。

    一时间却也能和勃鞮等人杀的难分难解。

    胥臣三人保护着重耳且战且走。

    待到后门,才发现后门紧闭,十几名士卒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原来勃鞮在包围他们的时候,又偷偷分派人手把后门堵住了。

    欲进无路,欲退不得,不仅是重耳,胥臣三人也是心急如焚。

    贾佗再次刺死一人,借着空档,朝前看去,忽然注意到后门的墙垣矮小,将近一米来高的样子,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后门虽然被堵,却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只要跃垣而出,未必不可逃脱。

    心中已有计较,贾佗开始故意带着重耳等人往后门左侧的墙垣处且战且走。

    待到墙角,重耳的扈从将四人围在身后。

    “公子,走!”贾佗招呼一声,当先翻越到垣外,他先翻而出,其实是为了要帮重耳探路。

    重耳见状,也明白了贾佗的意思。

    当即便要紧随着贾佗翻越墙垣。

    不过,勃鞮怎么可能就这么让重耳给逃脱了

    见到重耳马上就要逃脱,勃鞮也是急了,带着士卒猛攻重耳的侍卫扈从。

    你还别说,真还让他撕开了一个口子。

    勃鞮借着这个口子闪身而入,一把抓住了重耳的衣袖。

    &nbs




第15章 渡河前夕
    夜晚,原本寂静的茅津突然从远方传来一阵马蹄声。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借着月光,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一支有些散乱的队伍。

    队伍最前面,一马当先的是一位年轻的贵公子,年龄不是太大,二十五六岁上下,一张俊朗清秀的脸孔,两道剑眉斜插入鬓,一双凤目顾盼生威,鼻梁高挺,薄唇紧闭。

    没错,这人就是申生!

    在甩掉了二五之后,他又绕回了茅津。

    这次他确确实实是为了渡河而来!

    机不可失啊!

    他兜了这么大一圈子,不就是为让了二五以为他之前到茅津是**阵,风陵津才是他的真实意图吗

    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成功的调开了二五,此时不渡河,更待何时

    若是等二五两人反应过来,率兵赶来,那他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况且,不止是他,士卒也快要撑不下去。

    茅津和风陵津相距一百多公里。

    这几天,他和手底下的士卒每日的行军路程都在六七十里左右,多则一天**十里。

    这个速度虽然比不了无敌军队一日奔袭二百四十里的记录,但在此时来说,也已经是相当了不得了!

    《汉书?陈汤传》中说,重装日行三十里,轻装日行五十里。

    《武经总要》中则称,平常日行三十里,快速时日行六十里。如果因战事需要,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可以增加数倍,一天一夜骑兵疾驰二、三百里,在战争中并不少见。

    《三国志》与《晋书》的相关记载,孟达在新城起事,司马懿从南阳(即宛)出征,新城与南阳相距千二百里,司马懿仅用八天时间就兵临城下,平均每天行军百五十里(司马懿的部队是步兵)。

    另外,《荀子》一书中记载,魏武卒身负武器、甲以及三日军粮,半天能走“百里”(相当于现代的六十里)。

    就拿这一点来说,魏武卒不愧是战国时代特种兵一样的存在。

    申生率领的这一支曲沃军队虽然不弱,但是,显然还比不上魏武卒!

    能连续几天,日行六七十里,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连续不停的疾行,考验的不止是人的体力,更是耐力!

    像东关五为什么宁愿冒险去风陵津阻截,也不愿再在申生后面打转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耐力比不过申生这一行人。

    其实,申生等人不也是没办法吗

    就像你身后有两条疯狗疯狂的追着你跑,你稍微露出一点疲态,两条疯狗就会跳上来咬断你的脖子。

    面临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就是爆发出比这更大的潜力,也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人类向来是一种潜力无穷的生物!

    也得亏他手底下的这群士卒,都是羊舌突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青壮,不然,如此巨大的体力耐力消耗,不知有多少人要倒在行军的路上了。

    还好他们这一行人总算是熬了过来。

    守得云开见月明啊!

    只要渡过黄河,他们这一行人就算是跳出晋国这个大漩涡了!

    从此山高路远。

    不过,会有再相见的时候的……

    另一边,梁五还在率军疾行。

    不是前往风陵津,而是返回茅津。

    白天他接到东关五的传信,言申生其实是想在风陵津渡河,而非茅津。

    东关五命他率军离开茅津去追。

    而东关五则率军先一步返回风陵津等候。

    他不知道东关五是怎么得知申生是想在风陵津渡河的

    虽然有些犹疑,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东关五。

    于是,他率军沿西北而行,还没到中条山,他就已经发现不对劲了。

    一路上却没有发现任何的行军痕迹,彼时,天已经快黑了。

    他心中的警惕之心不由大起。

    但凡行军,多多少少是会留下一些行军痕迹的。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他派人四处探查,什么也没查到,就好像申生的军队从来没出现在这里一样!

    &nbs



第16章 渡河前夕(续)
    茅津历史悠久,据说在商朝时期已经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

    因茅戎曾占据此地,故称为茅津。

    申生一行抵达茅津后,立刻派人前去寻找向导,为渡河作准备。

    此时乃是一月份,天寒地冻,夜晚气温骤降,黄河早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

    事实上,这段时间,黄河河面上的冰层就未曾完全融化过。

    现在不像后世的大工业时代,全球气温变暖。

    一般来说,古代的冬天是很冷的,尤其是在北方,黄河连续个把月结冰,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此时还相对好一点。

    因为按照后世地质学家的测定,春秋时代刚从所谓的小冰河期中走出来,气温回暖。

    在周穆王二年,中国进入了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小冰河期,前后持续二百三十多年,到平王东迁时大致结束。

    根据《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幽王九年,秋九月,桃杏实!”

    中原地区,桃杏成熟的季节一般是在夏季,而周幽王时竟然推迟到了秋季九月。

    可见,当时的天气可不是一般的寒冷!

    如果这么说还不够直观的话。

    举个反例,《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北伐匈奴时,“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西汉前期还没有进入第二个小冰河期。

    没进入小冰河期,遇到天气冷的时候,都能冻掉人的手指,更别谈小冰河期了!

    申生其实是应该庆幸的,庆幸自己天生公卿。

    虽然被迫流亡,但是,他至少不会因为天气寒冷而担心生存的问题。

    若他此时重生在一个贫寒呢小民家庭,能不能捱过这个冬天,都要打个问号

    “太子,人找来了!”

    没过多久,羊舍突带着两个人来到申生面前。

    一老一少。

    老的留着一捋发白的山羊胡须,背微驼,拄着拐杖。

    年轻人面容黝黑,看起来似乎在二十岁上下,搀扶着老者。

    “申生见过长者!”申生首先对老人作揖行礼。

    老者同样作揖回礼。

    “贵人要渡河”

    老者丝毫没有因为羊舌突的那声太子,而吓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倒是年轻人搀扶老者的手抖了一抖,旋即又强自镇定下来。

    “然也!”

    申生虽然不知道这位老人究竟是国人还是野人,但是他却不敢有丝毫的轻视和怠慢之心。

    概因为在此时,无论是国人,还是野人,都不是好惹的主!

    国人自不必说,连国君都要想方设法的讨好国人!

    比如,申生的老父晋献公为了能够收买国人之心,巩固桓叔一脉在晋国的统治,允许国人上书议论国政。

    绛城东郊村民祖朝就曾经上书给晋献公,询问国政。

    然后,这位叫做祖朝的国人,大道理还讲的头头是道,搞的晋献公亲自召见,据说两人在一起谈论了三天,最后的结果是晋献公师事祖朝。

    这事是不是自导自演

    申生不知道,反正此时的国人就是这么牛叉!

    同样地,野人其实也不差!

    就拿重耳来说,历史上重耳流亡期间,经过卫国五鹿这个地方的时候,弹尽粮绝,饿的眼冒绿光。

    于是,向野人乞食(要饭),然后《左传》上是这样说的“野人与之块!”,意思就是野人给了重耳土块!

    要知道此时的贵族和平民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

    贵族佩剑,长袖大袍。

    重耳即便是流亡,那也是贵族。

    更别提还有一大帮人跟随着。

    但是,野人就是这么牛叉,敢直接硬怼!

    当然了,这只是个例。

    但万一碰见了呢

    自找麻烦,实在没必要!

    况且,申生接受的是平等年代的尊老爱幼教育,没有什么太深的等级观念!

    “长者可愿意助我等渡河”申生问

    “贵人既然有请,老朽不敢辞!”

    “善!”申生大喜。

    虽然他早就知道,这俩人肯定是愿意帮助他们渡河的。

    &



第17章 巧渡黄河
    “快,再快一点!”

    梁五不断的催促着士卒加快行军速度。

    他们已经快到了茅津了!

    距离茅津越近,申生一行留下行军的痕迹就越多。

    梁五觉得他果然没有猜错,申生从一开始就是准备在茅津渡河。
1...45678...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