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纵横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午夜清风
男女相处如果不采取措施自然是要怀孕,王强是初经人事,只贪图享乐想不到这一层,丽妃也从没有避孕方面的任何知识,恣意忘情之间竟然也忽略了这条儿,男贪女爱的厮混了一个多月,自然会生根发芽了!
皇帝的后妃出了这等事情,不仅自己遭剐,还要连累家里满门抄斩,身后还得留下**材儿的千古骂名,丽妃顿时觉得好象有一座大山压在了自己身上,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呆呆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脑子里一片空白,想不成事情。良久,她回过一点神来,皱着眉头思量着该怎么办,找王强拿主意不行,他只不过是个小太监,担当不起这么大的事情;彩铃儿她只是个小丫头,也不行;看来只能找容太妃去想办法了!
容太妃是先皇的妃子,也是丽妃的亲姨娘,先皇驾崩以后,就陪着太后寡居在宫里,身份也成了太妃。丽妃想到容太妃长年生活在宫中,经的事情多,人头也熟络,而且平时待自己亲厚,断没有出卖自己的道理。她如同溺水中抓到了船帮一般,看到了希望,立即起身去寻容太妃。
容太妃的住处在慈宁宫旁边的一处偏殿,丽妃到那里时容太妃正和几个老宫人在玩纸牌,荣太妃见丽妃满腹心事的样子,知道她遇到了难题,忙挥手支开了几个宫人,独自带着丽妃来到里屋,两人并肩坐在床榻上,荣太妃拉着丽妃的手柔声问道:“怎么了这是,跟丢了魂儿似的,难不成这皇宫里头还能有谁给你委屈受了”
丽妃踟躇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姨娘,我,我好象是有了。”
“哦,你,你怀了孩子了”太妃轻声的问道,然后疑惑的望着丽妃,从丽妃的表情里,她感觉到事情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又故意试探的说道:“怀了皇子,这可是件好事呀!”
丽妃一下子紧紧抓住太妃的手颤抖着说道:“可,可,可皇上已经有半年没有到我那里去了!”
太妃眯起眼睛,淡淡的问道:“这么说,这孩子不是皇上的”
丽妃扑通一声跪在了太妃面前,双手扶着太妃的膝头,惶急的说道:“都怪我一时贪欢,姨娘,您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您一直是最疼我的,您一定要帮我这一回。呜呜呜!”说着哭了起来。
太妃扶起丽妃,缓缓说道:“先别急,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这么回事儿”丽妃一五一十毫不隐瞒的将自己和王强之间的事情详细的说了,然后用一双泪眼期盼的望着太妃。那容太妃寡居多年,深知在皇宫中做女人的苦楚,对丽妃的事情既担心,又有一丝莫名的嫉妒。听完丽妃的叙述,太妃微闭双目,缓缓的摇着扇子,思量着对策。宫中嫔妃因为难耐空闺的寂寞,与其他男人私通,怀了孩子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并不希奇,遇到这样的事情无外乎有三策,一个是在最近几天被皇帝招幸,这样怀的孩子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子,生产的日子前后错个几天也是常事,再将同自己私通的男人私下处置掉,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丑事掩过,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安享荣华了,这是上策;中策是悄悄找医生开打胎药,将腹中的孩子打掉,但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毕竟是在宫中,人多眼杂,打胎需要开方、抓药、煎药等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漏,后果都不堪设想;下策就是找个因由自行将自己了断,虽丢了性命,但可以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家人不被牵累。丽妃刚刚怀孕,事机还未败露,当然要争取上策,但容太妃知道,崇祯皇帝忙于政务,清心寡欲,很少回后宫,要他近期临幸丽妃并不容易,该怎生想个法子叫皇帝到钟粹宫去呢默思良久,容太妃睁开双目,问道:“你说的那个小太监叫什么来着”
&nb
第七章 连升三级
第二天下午,睡过了午觉,太后就领着太妃、皇后和宫里的几个得用的太监、宫女一大帮子人到了钟粹宫,丽妃已经得了旨意,早早的就在宫门口候着了。一行人进了钟粹宫,将太后直接让到了炕上安坐,太妃和皇后坐在旁边事先预备好的软椅上,丽妃也坐在皇后下手的一张椅子上,一干太监宫女们则在各自的主子身后站立着伺候。王强站在丽妃的身后,偷眼看着太后、皇后等人,心里盘算着自己待会的表演。因为事先已经做了准备,只一会儿,各种精巧的点心、新鲜的瓜果就端了上来,摆满了几个客人面前的小桌。因崇祯皇帝还没有到,太后等人一边磕着瓜子,一边闲聊。
过了一会,一个小太监快步走进钟粹宫,在慈宁宫的总管太监刘海耳边嘀咕了一句,刘海赶忙冲太后躬身说道:“禀太后,皇上就快到了。”
太后闻听,微笑着点头说道:“好,难得皇上能疏散一会儿,你们几个迎迎去吧。”皇后、丽妃等人赶忙起身,迎到钟粹宫门口,只听一个太监高声的叫道:“皇上驾临钟粹宫!”
话音刚落,崇祯皇帝的身影就出现在宫门口,除太后、皇后外,丽妃以及宫里宫外的太监、宫女们一起跪倒,齐呼万岁。王强也随众人跪在地上,偷眼去看皇帝,只见崇祯皇帝高挑的个子,面颊消瘦,穿一件明黄缎子的锦袍,绣着滚龙金边,腰上系着一条黄缎子丝绦,上面还挂着一块玉佩,脚下是一双平底儿的快靴,手里拿着一把折扇,玉树临风一般,别具风采。这是王强入宫以后头一次看到崇祯皇帝,眼前崇祯的样子与在他脑子里那个在煤山上吊的无能昏君的形象大相径庭,心下暗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崇祯皇帝还真有点君王的气度,比自己可帅多了。相比之下,他有点自惭形秽的感觉,想到自己居然给皇帝戴了一顶绿帽子,又不免有些揣揣不安。
皇帝微笑着给太后请了安,又同皇后、丽妃等人见了礼,才在炕上的落座,太后抚掌高兴的说道:“皇帝呀,今天难得你能得空陪我们大伙儿一块乐乐,前头就再有多少事,都先放一放,那些个事情处理起来没个头,该休闲还是要休闲,身子骨要紧。”
崇祯微笑着冲太后说道:“是,平日里太忙,早该陪陪您,尽尽孝心,这不,昨天听了您的信儿,我上午加了个点,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了,而且今天早上得到红旗捷报,洪承畴他们在前线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在潼关将闯匪李自成打得七零八落的,我也正高兴,巴不得赶紧来告诉您呢。”
“哎呦,打了胜仗啦,这可是好事,赶巧着今天安排这个乐子,可不是跟预见好了似的。”太后高兴的说着,听到前方打了胜仗,其他人也都感到一阵欣喜。
太后冲丽妃一仰头,说道:“我说丽妃呀,我看就开始吧。”
丽妃答应一声,冲王强一点头,王强从丽妃身后走出来,跪倒在地,说道:“奴婢小多子,叩见皇上,叩见太后、皇后。”
“起来吧。”太后微笑着说道。
“谢太后。”王强起身。
太后打量着王强,见他身型俊朗眉清目秀的样子,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听说你很会讲故事,今天预备给我们讲什么呀”
“回太后话,我准备讲西游记里头的故事,就讲猪八戒背媳妇一节。”王强答道。
听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太后就觉得有意思,笑着说道:“是个背媳妇的故事,想必是好听的,你放开了讲,不要拘着,使劲巴结讲好了,我这里有赏。”
“谢太后。”王强打躬说道,然后他退后两步,站在场子中央,开始讲故事。昨天丽妃告诉他今天太后和皇帝要来听故事以后,他就精心的做了准备,根据给珠儿她们讲《西游记》故事的经验,一讲到猪八戒她们就会笑,所以他将西游记里面关于猪八戒搞笑的内容穿插着编在一块儿,将猪八戒背媳妇、吃西瓜、吃人参果等几个故事串在了一起。王强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表演,而且个个都是尊贵无比的人物,初始还是有点紧张,但是随着故事展开,见众人听的入神,也就放开了胆子,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把个猪八戒的憨愚的形象学了个惟妙惟肖,搞笑的包袱一个接一个的抖出来,众人也就跟着一次又一次的笑得前仰后合,到了后来,王强只要一提到猪八戒,众人就笑成一片。
丽妃虽也随着大伙儿一起在笑,但只是表面上装装样子,她心里存着事,巴巴的盼着皇帝能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以及所有家人的平安。
崇祯皇帝也非常开心,近几年来,国内烽烟四起,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弄得他焦头烂额,一直没有好心情。今天前方传来捷报,西北剿匪进展顺利,李自成几十万农民军被击溃,他总算松了一口气,心里也清净了一些,放松了心情听着王强讲故事,一会儿就听了进去。由于做皇帝一贯的尊严,开始他还绷着劲不好意思大笑,到了后来,他也渐渐进入到了故事里,同大伙儿一块笑的不亦乐乎。太后难得看到皇帝如此开心,感到很是安慰,她一闪眼看到丽妃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劲儿的在皇帝身上瞄着,心里不由的一动,她是过来人,如何不知道嫔妃们的这点儿心思!看来这个丽妃为了讨皇帝的开心还真是动了脑筋了,不由得打定主意要遂了丽妃的愿。
众人中只有一人不喜,那就是钟粹宫的首领太监张无用,他见王强短短的时间里就得到丽妃的宠信本已嫉恨了,如今看到王强又在太后、皇后、皇帝面前露脸,就更加的嫉恨难当,深悔自己当初听信了彩铃儿的花言巧语,将这个小太监弄到了内宫。
王强滔滔不绝,唾沫星子翻飞的一直讲了二个多小时才结束,他自己讲的口干舌燥,众人也笑的肚子都疼了。讲完,王强跪倒在地,向上叩头说道:“太后、皇上,奴婢讲完了。”
“哈哈哈哈,你个小崽子,肚里居然存了这么许多的笑料,真是难为了你,皇上觉得今天开心吗我看该赏点什么吧”太后笑着冲崇祯问道。
崇祯皇帝含笑冲王强说道:“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入的宫呀,起来说话吧。”
“是,奴婢原名叫王强,到了宫里叫小多子,大前年入的宫。”王强说道,关于“小多子”的背景资料王强已经打听过了,所以没有迟疑的就说了出来。
“小多子,哈哈哈哈,这个名字有意思。”崇祯被逗笑了,他接着问道:“你现在是什么职分呀”
“回万岁话,我现在钟粹宫做管事太监。”考虑到自己同丽妃已经不清不白的关系,王强没敢直接说自己是内侍太监,所以含糊着答道。
“恩。”见王强对答得体,崇祯很是满意,正琢磨着该赏点什么,忽然他脑子里念头一闪,这个小太监讲故事如此生动流畅,八成是读过书的,这岂不是坏了宫里的规矩吗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将一个读过书的人弄到内宫里来当太监的这还了得!想到这儿,崇祯的脸一下子阴沉下来,突然怒喝道:“小多子,你知罪吗!”
王强一听,以为自己和丽妃娘娘私通的事情被皇帝知道了,脑袋顿时翁的一声涨大了,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口中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了。丽妃也惊的花容失色,大张着嘴望着皇帝,心口狂跳不止。
太后和皇后不知道崇祯为什么突然发作,不好插口干涉,只疑惑的看着皇帝,崇祯用威压的口吻对王强说道:“说,你是哪里人氏你到底是怎么进的宫是谁派你进来的目的何在”
王强瘫倒在地上,吓的浑身瑟瑟发抖,双手抠着地缝,朦朦胧胧的听到皇帝的问话,心念一转,哦原来说的不是我和丽妃的事情!他心神稍定,略一思索,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看来是怀疑我读过书,或者是被派到宫里当探子的,想明白了,他也就有了说辞,王强伏地叩头,口中带着哭腔说道:“皇上恕罪,奴婢冤枉啊。我本是凤阳人,母亲生下我以后就难产死了,我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娶了后妻,不想后母不喜欢我,对我百般凌辱打骂,让我吃猪食,睡柴房,寒冬腊月的穿着单衣裳,我父亲看不过去,同她理论,不想她却与一官绅私通,霸占了我家的田产,将我和父亲赶出家门,父亲带着我四处流浪,没有其他本事,只好以说书为生,混口饭吃,一路吃冷饭,睡破庙,受尽了盗匪恶霸的欺辱,才辗转来到京城,后来父亲染病去世,我只好卖身葬父,在一个小店里当了伙计抵债,不成想,自己也身染时疫,被狠心的店主扔到了乱坟岗子上等死,幸好被宫里的高公公好心救下,这才进了宫里,开始在外宫做杂役,后来内宫里缺人,张公公见我伶俐,才转到内宫当差。我进宫实在是无人指示,但求温饱活命,并无其他目的呀,我的万岁爷呀!呜呜呜呜。”这王强进宫几个月来编故事的能力大有长进,如今为了搏取同情,自然是把自己的身世编的凄惨无比,再加上他说的活灵活现,如同真的一般,后来自己都被自己编的瞎话给触动了,竟伏地失声痛哭起来。
王强一番话将刚才那点儿欢乐轻松的气氛冲得一干二净,屋里一时间没有人说话,气氛一下子变的压抑沉闷起来,旁边几个宫女太监也想起自家的身世,被触动肝肠,竟忍不住轻声的啜泣。太后、太妃、皇后等人也被王强悲惨的身世感动得直抹眼角儿。
&n
第八章 谀谏
调王强到南书房的旨意救了他的性命,也解了丽妃的心结。丽妃靠王强讲故事,吸引皇帝临幸,渡过了难关,按照容太妃的意思,下一步必须将王强处置掉,可丽妃是个善性人,与王强恩爱生情,心里如何舍得,正彷徨无计之中,见皇上宣调王强,她正好借机解脱了,只担心王强到了皇帝身边暴露了假太监的行藏。在王强上任的前一天晚上,丽妃特意的将王强召到寝宫,殷殷叮嘱,曲意温存了一番,甚是不舍,她还亲手缝制了两个小荷包,里面放了几种香料,用红线给王强系在腋下,这样王强身上的味道就带着一丝淡淡的香气,将身上男人的体味儿遮住。她见王强唇间和下颌已经长出稀疏的绒毛,考虑到他的胡子是迟早要长的,还教给王强一法,就是用太医特殊配置的一种药膏糊在下巴上面,将毛发根泡软,然后用粘布将胡须粘扯下来,虽有些疼,却能不伤皮肤,宫里汗毛重些的嫔妃都是用这个办法去汗毛的。对丽妃的关照王强自是感激不已。
接到旨意后的第三天,王强就走马上任了。他越过首领太监的层级直接做到了副总管,待遇也就大幅度的提高了,宫里给他拨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儿,还配了专门伺候他的小太监;他还有了一块腰牌,可以到紫禁城外传旨办事。
持钺太监的职责很简单,就是随在皇帝身边,随时听候派遣到各处去传达皇帝的旨意,这个职位品级虽不显赫,但位置却非常关键,因为整天陪着皇帝接见大臣、批阅奏折,可以直接了解到皇帝对人、对事的很多心思想法和内幕消息,这些信息对于那些整天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们来说都是非常紧要的,崇祯皇帝也是了解到王强的身世,知道他同内外臣工没有任何的瓜葛才同意他来补这个缺。
虽然升了官,但王强却不满意这个职位,以前他在钟翠宫,白天休息闲逛,晚上有美人在怀,闲时还可以和彩铃儿珠儿侃大山,何等逍遥自在,可如今他整天陪在皇帝身边规规矩矩的站着,不能乱说乱动,还得时刻警醒着,不能走神儿,怕一旦皇上有什么吩咐,自己没听见,那就是罪过儿,真是难受之极。偏崇祯又是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一大早儿的就起来办公,中午小睡一会以后又接着见人批折子,往往要熬到深夜才歇息,从来不知疲倦。而且崇祯夜间一般都睡在南书房,作为南书房的副总管,王强还得陪着,一点自由的时间也没有,暗自叫苦不迭。
每日下朝后,崇祯都来南书房办公,每当批折子批累了的时候,他就会招呼王强给他讲一段故事,放松放松。王强颇有心计,他知道对于崇祯来说,如果一味的讲神话和搞笑的故事早晚会听腻的,必须得给他讲点有用的东西,所以他搜肠刮肚,将自己知识进行整理编排,最后决定给崇祯讲三国演义,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积攒的记忆最丰富,最详实,而且觉得这个书应该对崇祯有帮助。崇祯知道三国演义这本书,但是没有看过,只是通过戏文了解里面的一些内容,所以听王强讲三国,觉得挺有意思,偶尔还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每天都要听一段,有时还趁大臣们在的时候,邀请他们一起听,并借题发挥的训导臣下,一时间,满朝文武纷纷开始研读三国,大明上下形成了一股三国热,王强会讲三国故事的名声也就此传了出去。
这一天下午,崇祯皇帝在南书房和几个大臣会议,商讨一批地方官员的任免,参加会议的大臣有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内阁副总理)温体仁、周延儒、陈绍良、吏部尚书杨光照、礼部尚书张秉昆。杨光照先将几个职缺的情况和候选人的情况逐一汇报,几名大学士参酌意见,再由皇上定夺。
在讨论到苏州知府人选的时候,几个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吏部提出的人选是张晓东,此人原任苏州市舶司的主官,任上几年政绩卓然,深的民望,但他不是正牌子进士出身,起初是花钱捐的官,后来由于政绩突出,才被逐步馔升到四品的市舶司主官,此人能力很强,擅长治理经济,在当地民间呼声很高,但由于是捐官出身,一直没能再往上升迁。这次,苏州知府出缺,这个张晓东觉得是个机会,他先是暗中鼓动地方的乡绅联名向朝廷保举自己,又派人进京疏通关系,给杨光照等吏部官员送了厚礼,所以吏部就顺理成章的将张晓东举荐了上来。
杨光照这个提议受到了周延儒的坚决反对。周延儒是东林党的首脑之一,东林党是天下仕子和读书人的代表,当年曾受到魏忠贤的迫害打压,后来周延儒、温体仁等配合崇祯剿灭了阉党,两人也借势进入了内阁,成为权倾一时的宰辅。周延儒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张晓东不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如果重用他,就意味着朝廷鼓励花钱捐官,会伤了仕林士子之心。而温体仁不是东林党这个派系的,而且与周延儒暗中角力内阁首辅的职位,所以支持吏部的意见,跟周延儒唱对台戏。陈绍良、张秉昆则是莫衷一是,不想搅进两个宰辅的争端之中。他们几个人翻来覆去的辩论,崇祯皇帝听得头昏脑涨,一时也没有定见,想了想,干脆休息一会儿,听听故事吧。他招呼王强道:“小多子。”
王强正用心听几个大臣争论,听到崇祯召唤,赶忙上前答道:“奴婢在。”
“我们歇一会儿,你给我们讲一段故事吧。”崇祯吩咐道。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