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史书只会记录有明确证据的行为,而不会随意记录毫无根据的东西,就算诸皇子内心都在想着当皇帝,但只要他们不去做这个事情,史书就不能这么写,不论一个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只要他的行为是另外的样子,那么,他给别人的印象也就是另外的样子,内心又有谁能看得透呢?评价一个人都是看他的言行举止的,没听说评价一个人还要看这个人内心的,内心也是外人所看不见摸不着的,窥探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能得知如此消息,李安觉得自己没有白来,也多亏了那一阵微风,若不是那阵风把老杜写的毛笔字吹过来,李安很有可能就要离开了,他才不愿意去打扰老杜的好事呢?
未来的局势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李安也没法确定,这种事情不是他能够左右的,或许以李安的能力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但也有些事情是他改变不了的,比如说诸皇子的野心,这完全不是李安能够改变的,李安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心思,况且,别人也从未把自己的心思说出来,若是过去劝说,反而会遭人白眼。
老子都没说自己难过,你劝我不要难过这不是找骂吗?尽管我心里确实很难过,但我就是不愿意表现出来,外人又凭什么过来劝解,这不是找事儿吗?没有人愿意在别人的面前表现出脆弱的一面,贸然多管闲事就是去揭别人的伤疤,是非常不可取,也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老杜啊!今天我什么也没听说,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发生,我只是过来看春收的,哈哈哈!”
李安非常轻松的说道。
如此是为了让老杜放心,这种事情自己是不会乱说出去的,是不会给老杜添麻烦的,这样的事情说出去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太敏感的事情,李安无论如何都不会乱说。
在春收的时节出来看麦田的景色,这可不是李安的专利,也不是老杜的专利,其实,很多人都出来看过麦田,这种金黄色的麦田非常的美丽,谁看了心情都能好上很多。
在城外的一处麦田,刚刚上位右相不久的杨国忠静静的看着自己家的麦田,尽管他的主要土地都在剑南,可在京城也是有一块地的,面积还不小,足有三五千亩,其中,冬季的时候几乎全部种植小麦,他也不是缺食物的人家,只不过,别人都这么种,自己的土地若是闲置是会被弹劾的,既然是开垦出来的土地,就一定要耕种才是,否则,那就是浪费耕地资源,就是占着茅坑不拉翔,这是一种不能被原谅的事情。
李安看的是老百姓家的麦田,而杨国忠看的却是自己家的麦田,因为只有看着自己家的麦田,他的心情才能真正的舒坦,别人家的麦田丰收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家的麦田丰收才是要紧的事情。
这些年,凭借贵妃的裙带关系,他们杨家可以说是一飞冲天,风光的不能再风光了,这也让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一回,走路都是带着风的。
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再美好的花朵也会有凋谢的一天,强大的帝国都能几百年改朝换代一次,更何况他们杨家是凭借贵妃的缘故一飞冲天的,若是有一天贵妃不在了,或者当今的皇帝不在了,他们杨家还能持续现在的辉煌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家族并没有太高的真才实学,也没有多高的底蕴,完全是走了狗屎运了,一旦皇帝和贵妃有一个不在,他们都很难维持家族的荣耀,甚至会落到很凄惨的境地。
现在贵妃春秋正盛,皇帝的身体也还可以,他们杨家自然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可这样的情况必然是不可持续的,皇帝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了,就算再能活又能活到什么时候,杨国忠自信自己可以死在皇帝后面,而如此一来,等待他的是怎样的一种命运,他真的都不敢想。
皇帝在一天天的老去,他的危机感也在一年年的增加,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突然惊醒,然后一头冷汗的呆坐在卧榻上,回想梦境中出现的可怕一幕,没错,这货虽然表面风光,可时不时的也会做噩梦。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安思危是一个聪明人必备的素质,而能够爬到高位的人,必然是属于聪明人的,太笨太蠢的人,就算给他一个梯子,他也爬不上去,贵妃家族的亲属几百上千还是有的,为什么别人都很普通,而只有杨国忠爬到了右相的高位,他的血缘与贵妃也不是最近的,这自然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可取之处,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他或许有很多不足,但身上必然有很多闪光点,否则,皇帝也不会把右相这个高的官位授予他,宰相之首是帝国最大的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皇帝就算再昏聩,也不会无缘无故让一个蠢货当宰相之首。
后世的普通人理解不了,自然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与皇帝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缘故,他们思考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而皇帝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皇族和自己本身的利益,思考的角度不平,所作出的判断自然也不会相同,所以,才会给人想不通的感觉。
对于自己能够登上右相的高位,杨国忠自然知道是什么原因,除了贵妃的枕边风之外,还与自己的立场和判断力有很大的关系,他虽然在执政能力上不是特别老练和出色,处理具体的事务也不如某些大臣,但他自信对皇帝的了解比任何大臣都要多,应该说他更加的深谙为官之道,尤其是做皇帝身边的大官。
自古以来,想要飞黄腾达做上大官,光靠能力是不够的,很多上级或者说最大的皇帝,他们最看重的并不是你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是你的个人魅力,更不会是你的长相和声音,而是对他们绝对的服从和忠心。
服从和忠心是这些大佬最为看重的品质,只要这个品质足够好,就很容易获得信赖,如此,其它诸如业务能力这些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相反,就算你的能力再高,个人魅力再怎么优秀,若是让大佬感受不到忠心和服从,那就不会受到青睐,甚至还会起疑心,觉得继续成长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从而想办法将其除掉。
服从很好理解,只要领导让你干啥就干啥就行了,但也不能太过于盲目,除了要好好做事之外,还不能把事情做砸了,若是每次都把事情搞砸,那肯定也不行,所以,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好,太蠢的人就算服从和忠心也没用,谁会欣赏一头十足的蠢猪呢?
忠心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一心一意,当决定服从一个领导的时候,就要一心一意的为领导服务,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是不忠心,领导尤其是最大的皇帝,对不忠心的属下是最为痛恨的。
杨国忠非常明白这一点,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能顺利的走到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成为权力仅次于皇帝的宰相之首,这一切来得非常不容易。
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和服从,杨国忠的付出不可谓不大,因为也得罪了不少人,皇帝觉得什么人讨厌,想要惩治一下,自己又不太方便出手,唯一能帮皇帝分忧的就是杨国忠了,他充当了狗腿子的角色。
另外,凡是进入老年的皇帝,心里都会变得敏感,因为皇帝老了之后,朝中的大臣就会有支持下一代,从而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打算,甚至直接武力夺取政权,让老皇帝退位的情况也是经常性的发生。
而这样的情况又很难避免,这就会让很多进入老年的皇帝很是头疼,远的暂且不说,大唐早期的玄武门之变,高祖被逼退位,之后,侯君集也是拥立太子,只是失败了而已,后面就更多了,短短的一百多年,各种叛乱和造反几乎就没有停歇过,过不了多久就要来一下。
正是因为臣子拥立皇子篡位的事情,发生的太普遍了,所以,李隆基心里对此颇为警惕,不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监视自己的皇子,同时,也非常反感与皇子有过多接触的臣子,尤其是心向某位皇子的臣子,更是会招致他的反感,哪怕是他非常信任的臣子也是一样,丝毫情面都不给。
当初李林甫提出让寿王和庆王取代太子的两个建议,都被他硬生生的顶了回去,或许,他心里根本就不希望皇位传承下去,若是能有长生不老药的话,他一定是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皇帝的,哪怕付出所有皇子都死掉的代价。
杨国忠就是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与任何皇子走近,甚至,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帝的绝对忠诚,不惜与太子交恶,从而断了自己的后路,让皇帝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他的忠诚。
与其说他被任命为右相,倒不如说是他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换取了右相的高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皇帝了,如此,皇帝又怎么会不安心呢?又怎么会拒绝把最高的官位授予他,而别的臣子就算能力再出众,却难以做到杨国忠这样的决绝。
朝中有资历有能力有威望的就那些,陈希烈是一个老滑头,是绝对不会为了效忠皇帝而得罪任何一个皇子的,年纪也大了些,韦见素太正直,还给太子说过好话,让他不放心,房琯擅长建筑设计,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与他聊天会很舒服,真的让他当右相,能力还不如杨国忠呢?李安的任务太重,要搞机器的研究,没有时间去搞政治,自然也不合适,还有一些都差不多。
所有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且都不够服从和忠心,更不敢把自己的性命交付到皇帝的手中,而只有杨国忠做到了,这自然让皇帝大为心安,把右相交到杨国忠的手里,他至少是心安的。
至于历史上,由于杨国忠的激进,逼反了安禄山,则根本没在李隆基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当时大唐有十大节度使,京城还有数量不菲的禁卫军,理论上说,任何要给节度使都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只怕就连当初造反的安禄山都不曾想到,自己真的能一路打到长安,将皇帝赶到蜀中。
“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必须要付出代价啊!我这么做难道有错吗?”
杨国忠看着长势喜人的麦田,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尽管内心还有一丝隐忧,可这丝隐忧就是自己飞黄腾达的代价,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轻轻松松的爬上高位,对于他这个能力不是太高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要不然,也不会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一无所有了。
就算有贵妃的帮助,可自己若不能彻底的走入皇帝的心里,让皇帝对自己绝对的信任,那么,这个高位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拿不下来的,毕竟,贵妃的亲戚很多,血缘比自己更近的大有人在,只有孤注一掷的把自己和家族的辉煌全部押在皇帝的身上,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他的确已经如愿以偿了。
“父亲,谁有错?”
远处的杨暄迈步走了过来,由于距离有些远,且杨国忠的声音不大,所以,杨暄并没有听清自己的父亲说了什么,只是听了个大概而已。
见自己的儿子迈着步子走过来,杨国忠的脸上既有欣慰,同时还夹杂着一丝愧疚和不安,欣慰的是自己的儿子长的很高大,颜值不错,已经是朝廷的太常卿,户部侍郎了,虽然他的儿子本身并没有这个能力,是在他的关系下,才取得了这个职位,但这毕竟是他的儿子,亲生的儿子,就算能力再差的儿子,在父亲的眼中,那也都是非常完美的,他们又不是有皇位之争的皇家,亲自关系自然没有那么糟糕。
而不安和愧疚,则是因为他为了自己能够飞黄腾达,爬上更高的位置,将自己和家族,也包括眼前儿子的命运都绑在了皇帝的身上,虽然这也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了足够的好处,让自己这个能力并不高的儿子获得了很高的职位,可一旦皇帝去世,他们全家甚至整个家族会经历什么,他都不敢去细想。
若是他当初心态平和一些,不去争夺更高的权力,就凭贵妃的血缘关系,在剑南弄个六七品的小官还是不难的,如此,也不会让自己和家族有隐忧,可进了京城之后,那么大的官位就摆在那里,而自己又有机会获得,如此,又怎么能控制得住,反正他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颗骚动的内心了,甚至,非常迫不及待的想要爬上那个最高的官位,为此,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有才华的人,或许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爬上高位,而他这个能力明显不够高的人,要想爬上最高的位置,打败所有才华横溢的人,唯一的策略就是孤注一掷,用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来获取皇帝的绝对信任,把自己的所有后路全部堵死,让自己彻底成为皇帝的附庸,皇帝一旦有事自己就跟着陪葬,唯有如此,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杨国忠没有正面回答自己儿子的话,而是开口问道:“大郎,如果有一天,咱们杨家突然衰落了,甚至被流放三千里或者满门抄斩,而造成这一切的缘由,就是我们现在所得到的辉煌,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辉煌这条路吗?你会悔恨和不甘吗?”
说完看向显得有些呆滞的儿子。
杨暄愣了片刻,低声说道:“这是父亲的选择,儿子怎么敢悔恨和不甘呢?”
言外之意就是,你老子都已经这么做了,事情都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我这个儿子悔恨和不甘又有个屁用,这问的不是废话吗?
杨国忠自然能听出儿子语气中的抵触和不满,虽然这个长子已经获得比较高的官位,可心里始终都不太安心,总感觉自己的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了,他老子或许活不了多少年,可他还很年轻,以后就算是被清算,他老子说不定能逃掉,可他是肯定逃不掉了。
虽然声音不卑不亢,可杨国忠还是听出了儿子语气中的不满,他似乎也觉得自己的父亲做事太绝了,为了绝对忠心皇帝,得罪了太多的人,而这也是事实。
杨国忠吁了口气,开口说道:“大郎啊!你有没有想过,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一辈子活在下面,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上面的人,被欺凌了也只能忍着,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让人觉得屈辱吗?若是只能如此也只好认命,可若是有机会往上走,可以达到更高的位置,为什么不去努力呢?就算要付出极高的代价,那也是值得的,一辈子默默无闻岂不是白活了,就算有一天家门真的遭遇不幸,至少……至少,我们杨家曾经辉煌过,就算是史书也会给我们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若一直在蜀中默默无闻,千百年之后,又有谁会记得我们,人活着不过就是为了名利二字而已,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了。”
“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父亲是真的不打算给自己准备后路了吗?父亲的身后可是整个家族啊!”
杨暄蹙眉说道。
虽然暂时他们家族没啥危机,有贵妃和皇帝在,只要他们不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可未雨绸缪总是不会有错的。
人都是非常贪心的,既然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位置,若是家族衰落,哪怕还能继续留在京城,心里的落差也会大的让人受不了的,比如有钱的人,自然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有钱了,甚至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一直富庶下去。
杨暄也是普通人,自然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贪心的一面,他现在的小日子过得非常不错,自然不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好日子会到头,他非常渴望能够一直保持这座优渥的生活,哪怕稍微低些也能接受,只要衣食无忧,娇妻美妾成群就足够让他满意了。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贫穷的人很容易接受优渥的物质生活,而一个富裕的人却很难接受贫穷的生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若是在职场和官场,那就是只能一路升职,而不能降职,否则,至少也要调离原来的位置,要不,就只能自动离开了,职场之中只要是原地降职,基本上都自动离开了,调到另外一个较远的部门说不定还能留下,而古代官员的降职,基本上全都是调离,京官降职就是直接调到州郡去,甚至是距离京城很远的州郡,与原先的下属不会有什么统属关系,否则,原先的上司变下官,下官变上司,那就显得太尴尬了,甚至称呼都要好久才能习惯性的改过来,上升的一方自然春风得意,而被降职的一方就太憋屈和苦闷了,一般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所以说,将官员贬到远方的不毛之地,倒也显得很人性化了,若是贬在原地,那才叫真正的残忍呢?人都是要脸的,尤其是当官的人,更是最看重脸面了,升官了高高兴兴,一旦被贬官,有好多人就会抑郁而终,生命很快就走到尽头了,可见贬官被人打击之大。
杨国忠父子俩一路高歌猛进,自然没有经受过贬官的痛苦,可这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朝廷的斗争很残酷,严重点的会丢掉小命,最轻微的也是贬官,一辈子再难抬头,至少,想要维持目前的荣耀,是极其困难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这是非常现实的事实,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臣子会拥立皇子谋夺皇位了,为的不就是凭借拥立之功而获得更高的地位么。
而杨国忠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有贵妃做依靠,他也只能远皇子,而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捆绑在皇帝的身上,利用讨好贵妃和对皇帝的绝对忠心,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一步步的往上爬。
现如今,杨国忠已经爬到那个梦寐以求的最高位置,家族的子弟也有很多都有官身,甚至与皇家联姻的都很多,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最大的荣耀,他们家族的荣耀已经上升到顶峰了。
而人一旦爬到最高的位置,高的不能再高的时候,就会奢求永远在这最高处,永远都不掉下来,别说满门抄斩,就算是家族衰落都是难以接受的。
杨暄此刻就是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修复与皇子们的关系,尤其是太子的关系,哪怕不是友好,只要说得过去就行,持续敌对只会让怨气越积越深,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那就是死敌,万一皇帝突然意外身亡,等待他们家族的就是灭亡的下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道理连普通老百姓都懂,就更别提已经登上高位的杨暄了,他岂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他自己最近也变得低调了不少,不敢得罪太多的人。以免将来遭到报复,同时,他也在观察朝中的局势,想着如何给自己和家族铺设一条退路,只是,这个谈何容易,甚至,他都找不到突破口。
杨国忠自然也是同样的情况,他也并不是没想过自己和家族的将来,可皇帝现在还是好好的,他若是冒险有所动作,很容易被皇帝发现,如此,不用说以后了,他很有可能马上就要倒霉,给自己铺后路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动手早了要倒霉,晚了同样要倒大霉,甚至判断失误也会倒大霉。
这就好比后世倭寇穷途末路的时候,那些追随倭寇的汉奸军官,心情也同样是非常的纠结,起义早了有可能被倭寇干掉,起义晚了可能会赶不上,然后会被清算,同时选择投诚哪一方也很关键,选择错误同样会让给自己带来灭亡的命运。
总之,到了这个份上,他们的心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选择,一步走错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毁灭,而他们之所以会面临如此境地,还不是当初为了飞黄腾达,能够享受到更舒坦的生活,从而投降了倭寇,成为了倭寇的走狗。
杨国忠看着自己的长子,沉吟了半天,开口说道:“大郎啊!其实父亲真正得罪较多的只有太子一人而已,对其它的皇子,父亲并没有多少逼迫,至于朝中的大臣,得罪一些也是避免不了的,任何人做到了我这个位置,都免不了要得罪人。”
说完看向一脸忧愁的儿子。
杨暄一脸的黑线,淡淡说道:“父亲说的好轻松啊!您得罪的太子,那是将来要继承皇位的人,这还不严重吗?”
对于自己父亲的轻松,杨暄觉得很不可理解。
杨国忠嘴角淡淡的笑了笑,开口说道:“现如今的太子,还想继承皇位,怕是很难了,当然了,为父也不能完全肯定,所以,心里也是有些担忧啊!这就要看陛下与太子,谁能撑的更久了。”
说完继续看向眼前的丰收麦田,感受丰收的喜悦。
杨暄猛然一愣,觉得挺奇怪,开口说道:“父亲什么意思?陛下可足足比太子大了有近三十岁,难道……”
尽管周围并没有外人,杨暄还是不管说下面的死字,这是出于对皇家的忌讳,哪怕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也不行,以免形成习惯,让自己做梦的时候说出来被有心人听到,如此,就真的糟糕透顶了。
杨国忠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张御医曾告诉为父,太子这些年已经抑郁成疾,不过,暂时还不算严重,撑个十年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而陛下的身体也很康建,甚至比太子的情况还要好,说不定能再活二十年,不过,毕竟年纪大了一些,一切都还不好说啊!为父现在就希望陛下能够长命百岁,如此,我们杨家就不用担心衰落了。”
此时的杨国忠也是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了,若皇帝真的还能再活二十年,他也差不多能跟着一起去了,如此,这辈子,他也算是能寿终正寝了,就比如李林甫,不也是寿终正寝么。
杨暄闻言,内心确实比较的吃惊,他没想到年纪远不如皇帝的太子的身体状况,居然还不如年老的皇帝,如此一来,太子真的很有可能早一步归天,如此一来,得罪太子的事情就不算什么了,这对于他们杨家来说,的确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只不过,皇帝就算能再活二十年,也只能保证杨国忠这辈子顺风顺水,而他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还很年轻,他可不想活到四十多岁就死掉,而这意味着他必然要面对下一任皇帝,但至少,在皇帝活着的这些年,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时间还很充足,只要冷静的观察局势,总能给自己的家族找到合适的机会,只要及时抓住下一任帝王,他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杨暄心里已经有主意了,既然自己的父亲抓住了现在的皇帝,做到了最大的官,那么,他就要抓住下一任的皇帝,他会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让自己也能一辈子无忧无虑,他已经下定决心了,不论自己的父亲是否同意,他都会想办法成为下一任皇帝的肱股之臣。
1...660661662663664...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