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司马相如心里一动,隐隐有些预感。果然,他听到元召继续说了下去。

    “哦,我最主要的想法呢,就是想找寻一家可以长期合作的冶炼场所,可以按照我的要求去制作一些东西,并且,有些新实验要做到保密。所以,在这个开始阶段,需要底细熟悉的人来合作才最好。但不知道卓家有没有这个意思呢”

    司马相如还未曾听他说完,已经是心中大喜!他那会儿听元召细细解释过那两种所谓神器物件的作用后,早已经对这孩子更添一层敬重。

    自古文人学士,都素有胸怀天下之心,满腔悲天悯人的情怀,能为芸芸劳苦大众做出一些善事,在他们这些人心中的份量就显得格外的重了。

    如果这两件润泽后世的神器制作最先出自卓家的话,这份荣耀又岂是金银钱财所能衡量的呢!

    话说起来,卓文君的家族卓氏,原先并不是蜀中本地人。他们的祖先本是战国时的赵国人。

    卓氏在赵国世代冶铁,凭着这份祖传手艺,当时也算得上是富裕之家了。可是好景不长,战国末期,秦王统一天下,赵国亡,始皇帝见因为连年征战,秦国人伤亡太多,旧地疲敝千里无人烟,于是下令迁七国富户填充蜀中故地。

    当时,卓氏先祖财产已经被全部没收了。只有夫妻二人,用一辆牛车拉着一点残存的冶炼用品,随着许多各地被迁徙来的人来到蜀中被安置的地方。

    那些




第七十六章 黄沙埋玉骨 草木葬红颜
    岁月沉浮,塞上风烟无数。枉回顾,英雄白发疏,半截黄沙埋忠骨。

    铁蹄金戈,龙旗遮日暮。丹青难绘天涯路,只在断肠处,染红血花一簇簇……!

    在遥远的雁门关外,激烈的战斗过后,断剑、残戈、破碎的旗帜、为国捐躯的士卒、风卷而过的匈奴骑兵,组成一副悲壮的画面。

    而在长安城未央宫内,一身束袍箭袖的青年天子把剑扔给一边的侍卫,顺便接过小宦官用托盘递过来的布巾,擦了擦手上的汗迹。

    剑气舞罢,心气难平!本来最近因为几桩喜事而大好的心情,又有些愤懑起来。

    匈奴人又叩关了!这次直接绕过雁门关,长驱直入,马蹄竟然踏到了右北平城下。几百里平原沃野,数万村庄百姓,都暴露在弯刀铁蹄的威胁下。

    秦时长城早已经残破不堪,挡不住塞外射来的凌厉弓箭,大汉明月冷冷挂在天上,看着那一幕幕杀戮、逃亡、生离死别、人间悲欢……!

    也不能怪戍守北疆的将士们不勇敢,这几年,在与匈奴铁骑的一次次遭遇战中,英勇赴死,慷慨悲壮的汉家战士成百上千、从未畏缩过。

    可是,无济于事!流干的血,死去的英魂,丹心白骨,依然挡不住匈奴人的马蹄。因为,几千里的北疆防线太长了!而且,那些驰骋草原的烈马来去如风,侵略似火,倏然而至,劫掠践踏过后,转瞬又远遁……!

    “如果朕的军中也有那许多战马就好了!”刘彻默默想道。

    他的心中比谁都渴望与北边的宿敌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一雪心中之耻。

    可是,在他的命令下,经过大臣们无数次的推演、评估、实力计算后,结果令人沮丧……现在还打不起这场仗!

    不是打不起来,而是没力气去打啊!大汉综合国力还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国战。

    既然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那么,匈奴人这次提出的条款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了。这是几个重臣统一的意见。

    他一路走一路思考着这些事,穿过几处大殿,沿御阶而上,抬头看了看,&p;“建章宫&p;“几个大字是几年前自己亲笔所书。那时,他与居住在此处那个美丽女子的第一个孩子刚刚出生。

    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他给她取名叫做&p;“素汐&p;“。

    “素汐……!”刘彻默默地念着这个名字,在心中叹了口气,往里面走来的脚步有些沉重。

    卫夫人正在里面绣着一副刺锦,那是准备装饰一件半坎披肩用的,是送给自己的女儿素汐公主的生日礼物。公主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岁生日了,她早就答应过要给她好好的庆祝一下。

    小刘琚在一边作着功课,一边不时的偷眼去看卫夫人手中的活计。娘亲做的可真漂亮!想必大姐儿看到了一定会惊喜的叫起来吧

    他们姐弟三个感情很好,尤其是大姐素汐,从小就懂事,照顾自己和云汐,帮助卫夫人分解了不少忧愁。

    听到父皇的声音,刘琚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刘彻摆了摆手,在案边坐下来,随意问了他几句功课的情况,刘琚一一作答。见父皇今天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他感到有些奇怪,又呆一会儿,就知趣的行了个礼退出去了。

    卫夫人沏了一杯茶过来,见皇帝斜倚在案后软榻上,有些很疲惫的样子。她悄悄地把茶杯放在案边,屈膝在刘彻身后,慢抒柔夷,玉指轻柔,替他按摩着脑际,舒缓疲劳。

    室内麝香与佳人体香糅合,清幽空灵,旖思无限,刘彻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郁闷也减轻了许多。

    “陛下,今日有心事呀为何倦乏如此。”卫夫人暗中猜测着出言相问。

    刘彻把一只手伸过来,握住那只嫩滑如玉的小臂,沉吟片刻却并没立即回答。

    宫女内侍早已经都退了出去,殿内有些寂静。卫夫人看着皇帝那张年轻英俊的面庞上,眉头紧缩,似乎有什么为难的事,不禁感到有些心疼。

    这么辽阔的大汉疆域,天下事多如牛毛,他一定很累了吧她把他的头轻轻揽在自己膝间,手依然轻抚额上,静守这难得的温馨时光。

    “当了这么久的皇帝……都说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可是,到今日朕才理解了先祖高皇帝的无奈啊。”低低的话语,似乎是梦中的呢喃。

    卫夫人只是静静的听着,她是聪明的女子,知道有些时候皇帝只是需要找个人认真的听他诉说而已,并不需要去回答。

    又是长久的沉默,四周依然安静,殿门阶下有秋虫鸣叫 。她的心中突然感觉一阵没来由的发慌,皇帝今天有些反常!

    “子夫,朕……。”刘彻慢慢坐直了身子,握着她的手却没有松开。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卫子夫抬头看着他的眼睛。

    “可恶的匈奴人!……朕,何尝不想一雪这几十年的耻辱啊!可是……需要时间。为了我汉家天下,为了等待最好的开战时机,有些条件不得不暂时答应……。”

    说到这儿,他把她的身子搂在自己怀里,感觉到那具身体的僵硬,他忍了心中的悲伤,微微叹了口气。

    “别的孩子都还太小了,素汐,是唯一一个合适的汉室公主了,所以……。”

    卫子夫的脸色唰的变得惨白,双手抖的厉害,眼中有泪汹涌而出。她很长时间以来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

    刘琚失魂落魄的从殿后门出来,刚才父皇对娘亲说的话,他在帷幕后全都听见了。虽然有些事他还不懂其中的因果必然,但,他听懂了一点,父皇答应了大臣们商议的结果,要把大姐儿送去匈奴和亲了!

    父皇微微的叹息,娘亲压抑的悲伤哭泣……他不知道和谁去说,也不知道怎么办,在后园鱼池边走着,唯一的念头就是,素汐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怎么样呢

    当匈奴使团在安远馆驿接到正式消息的时候,也利胡冷冷的笑了。汉廷拖了这么久时间,终于顶不住了吧?

    &nbs



第七十七章 长安书锦绣 年少已封侯
    《大汉帝国史?元公世家》记载:“建元六年,初冬,有诏封为长乐侯。时公年仅八岁余,民间谓之神候。元公之英雄伟略自此始……!”

    在这一年秋尽冬来之际,汉天子先后颁布了两道册封诏书。在当时不知情的人看来,不过就是两个普通的封号而已。但在熟知其中由来的大臣们心目中,这两个封号的重量却都很重!

    当然,现在还没有人会预知到,因此而引发的对于这个国家几次重大事件的开端。

    建章宫卫夫人之女刘素汐被册封为利安公主。这是当今天子的几个子女中最先被赐予封号的,“利安”二字包涵了深深的福佑之意。

    消息传开,未央宫内有人艳羡,有人嫉恨,有人前来恭贺,有人真心祝福。而懂得这两个字更深一场含义的人,心里就只有对这位小公主的同情与悲伤。

    “利安”,既是祝愿素汐公主本人吉利平安,更有利于汉家天下安宁之意!而此时的这个称号,恐怕就是后者的原因更多一些了。

    当然,和亲之事现在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公主的封号有何意义,跟普通百姓关系不大。

    但另外一个赐封就不同了。一个八岁多点的孩子被天子御旨亲封为长乐侯!而且,据说此人就是不久前坊间盛传的那位神童。一时之间,朝野震动,议论纷纷。

    不得不说,窦太后前期派秀鱼造的势还是很管用的。“天降神童,福佑大汉。献上神器,泽被苍生!”

    大汉开国至今,对爵位的封赐还是要求很严格的。非大功军功者要想封侯,难于登天!而一般人更是非莫大的机缘不可。

    就算是名震天下的老将李广,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侯爵的赏赐。

    这次元召以白衣之身弱冠封侯,可谓是天大的机缘了。而这其中更是包含了窦太后的一片苦心。虽然只不过是一个虚名的侯爵,并没有实际的封地,但这“长乐”二字就足以使人联想很多了……。

    任谁都知道这个封号一定是长乐宫那位老人的意思。不管是对元召今后的道路寄予了怎样的含义,光是这份恩宠,就使人不敢再轻视于他。

    更何况,他本身所做出的一切,已经使这位新晋侯爷在民间有了一定的声望。当日,他在宫中殿上所说的那些话语,经过有心人的故意流传,已经被听到的文士书生们赞叹不已。

    巧的是,长安城内这几个月来正是天下文人聚集之地,因为等待已久的词林苑选贤就要开始了。

    当这些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满腹经纶的人,听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话的时候,心中的触动可想而知。而这就是皇帝最想达到的目的。

    长安城绿柳巷梵雪楼内,每天慕名前来的人的络绎不绝,客满盈座,高谈阔论。但想见试一下长乐侯风采的人,却都失望了,因为元召最近没有时间再一直待在这儿了。

    苏红云等人从来没有想到过,那个在身边朝夕相处了这么久的孩子,会一下子平步青云,短短几日,就升到了那么高的一个高度。大家既替他高兴,又感到有些失落和不舍。

    “元哥儿……还会回来吧他会不会不再理会我们这些人了”候五赵远几个人忧心忡忡。

    钱掌柜看了看自己的这几个生死兄弟,哈哈大笑起来:“放心好了!元哥儿不是那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高兴才是!八岁的侯爷啊……除了那些门第世袭的,历朝历代还没有听说过有谁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呢!哈哈,元哥儿果然不是一般人啊!”

    “是啊!想当初,我和七哥在城外刚见到他的时候,就知道他不简单嘛。呵呵。”这是赵远的声音。

    “那时,他是那么孤单的一个孩子,跟着我们来到了这里,也算是有缘了。”苏红云脸上带了回忆的微笑。而自己的女儿则乖巧的抱着她的臂弯,在痴痴的想着心事。

    小冰儿把手中的短剑用纱布轻轻的擦着,看到一边的崔弘也在发呆,师父已经好几天没有时间教他们东西了呢!

    初冬微寒,说起这些,众人却都心头温暖。也许,明天他就会回来了吧

    元召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忙。此时,他正百无聊赖的在案边用小刀刻着一根竹箫。而对面的书案后,刘琚则在认真的翻动笨重的竹简,默默的背诵着什么。

    这是刚刚建起不久的一处宫殿,装饰与别处不同。虽然也是高大宽阔,却并没有那些豪华金玉饰物,只是素白帷幔,古朴几案,竹编书简倒是堆满了各处。

    这就是皇帝特地为这个最喜欢的皇子琚所建的读书之所&p;“博望苑&p;“了。

    而元召现在被皇帝派予的任务是陪太子读书!呃,忘了,眼前这家伙还不是太子,不过应该也快了吧元召记得从前在史书上看过,刘琚被立为太子好像就是在六七岁的时候,不过,因为自己的到来,这件事会不会有所改变?他现在也无法确定了。

    平白无故捡了个侯爵,元召有时候想起来会暗自好笑。他自然不会知道窦太后对皇帝刘彻说过的那些话,只是觉得凭了一番忽悠,这么轻易就被封了侯,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啊!唉,自己的脸皮还是太薄了些哦。

    他记起“李广难封,冯唐易老”的名句,不禁对不远处老将的身影有些同情。人家大半生的杀敌功劳都还没有得到一个封爵呢,至今仍在未央宫看大门。自己又有什么不满足呢何况还有俸禄可以领。哈哈!

    所以陪着刘琚这家伙读书就读书吧,虽然有些郁闷,那些大部头的笨重竹简自己又看不懂。不过,这几天发现刘琚有些情绪不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七十八章 借我翻云手 为你摘星辰
    谁不想淋漓痛快! 知世间真情难买。

    道却是痴心最苦,我怕执念再重来。

    今日胜它输赢手,天意难料分黑白。

    高山江海云低处,兴衰荣辱凭谁猜?

    建章宫在整个未央皇城建筑群中,地势算是较高的了。前庭开阔,空气清新。这也是皇帝当初把这处绝佳之地赐予宠爱的卫夫人的原因。

    当然比起层层起高的前面几处大殿来,规模那是远远不如的。但在这后宫内,却是最好的一处所在了。

    此刻,暮色阑珊,利安公主素汐趴在木窗边,静静的看着远近假山树影,灯火明灭,在呆呆的出神。

    手中的小陶瓶已经握了很久了,掌心温热,指尖微凉。

    夜渐渐黑如深墨,可是她一点也不想关窗进去。这片深宫看上去的夜空陪伴了她十一年了,明天过后,还能看多久呢

    小瓶中的香露水她一直没太舍得用,只是偶尔的拔开塞子闻闻就已经很满足了。知道妹妹云汐也很喜欢,可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把这东西分享给别人。也许,应该留给她吧。

    素汐正想的出神,忽觉窗边有黑影一闪,一个淡淡的影子立在了窗外横栏上。她大吃一惊,正要叫喊,却听来人低低“咦”了一声,似乎没有想到有人会静静伏在夜色黑影中。

    素汐听的声音有些熟悉,心中惊疑不定。

    “元……元哥儿,是你吗”

    “哦,你怎么在这儿啊呵呵。”果然是元召。

    他……黑灯瞎火的,他怎么会到这儿来的?他想干什么啊!素汐忽然感觉有些慌乱,心儿咚咚的跳起来。

    两个人都压低了声音说话,唯恐被不远处的侍卫发现了。

    “你别乱想啊!我只是现在有时间,想悄悄把东西给你放到窗边就走的。没想到……你就趴在这儿呢。”
1...2627282930...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