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卫青悄悄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说刘琚和素汐本来也非要来的,是卫夫人怕人多眼杂,多有不便,所以才没让他们来。不过,过后一定会过来的。还有,这是夫人让带给你的,关于素汐的事,感恩不尽!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塞给了他。
卫青自从上次被陷害差点送命,已是格外小心。那次皇帝从上林苑回来后,立即就给他加了一个建章宫
第八十一章 豪情将进酒 红袖玉温柔
《大汉帝国史?文苑志?元公轶事》记载:“元公天赋卓绝,文骨清奇,平生所作所写,或豪迈,或飘逸,或婉约……,皆神来之笔,不似人间文字。公弱冠封侯,开府之日,曾作《将近酒》篇,开一代文风先河,传遍天下,为翰林文苑之冠!帝曾笑问元公,师从为何?公笑而不答,以他言避之。世人皆谓,元公之,乃天授也!”
新封长乐侯元召,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感觉头有些涨晕。昨夜饮酒过量了,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醉酒。
放纵身心,畅意满怀。他后来不记得喝了多少杯了,反正最后与云猛又喝光一坛的时候,那个眼神直勾勾、摇摆着身子的大汉终于再也支撑不住,扑倒在地,嘴里喃喃自语,不知所云。
而此前,与他一一拼过酒的人早已都东倒西歪,醉态百出了。
除了醉卧的这些家伙不时发出几句呓语外,四周变得有些安静,记得当时自己还感觉奇怪呢,苏夫人她们为什么都在呆呆看着这边不说话还有家里的那些新仆人们,在堂下像些木头一样,眼神发光的只管看,也不知道来帮忙收拾啊!
“呃,不管了,先睡一觉再说吧!头好晕……。”这是元召最后模糊的记忆,然后,他也卧倒毡席,就此不知了。
元召懵懂中像是做了好多支离破碎的梦,梦中情形看不清楚,一会儿回到从前,继续与战友执行那些血与火的任务,杀戮、呐喊、生死狙击……。一下又掉落深渊,无尽漆黑,恐惧、孤独、挣扎无助!
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要把他吸入未知寒冷的黑洞,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挣不脱!正在绝望的时候, 有一种温暖蓦然包裹了他,那种感觉熟悉又陌生,熨帖又疏离。元召如同溺水的生命抓住了稻草,又如同婴儿找到了母亲的怀抱,一下子抱得紧紧的,手和嘴贪婪的享受着柔软和安全,然后渐渐安静下来,渐渐又睡去了……。
此时醒来,元召有些发呆,梦中的某些荒唐画面竟然逐渐清晰起来。他摇了摇头,暗暗笑骂自己的这个灵魂单身日久,想入非非,这里哪有那些荒唐事可以发生啊!只是,昨晚不记得脱衣服睡觉的啊怎么会……他看了看被子里的身体,有些疑惑。
忽然,耳边听到有些轻微的响声和蹑手蹑脚的走动,门口帘幕被轻轻挑起,光线倾泻进来,一个轻巧的身影随之而入。
元召不经意间抬头看时,不禁大吃一惊!他连忙拉起被子盖住的上身。
“你,你是谁怎么会到我房间里来的。”
绿萝衣裙,长佻身形的女子没有想到他会在这时候醒来,慌得差点把怀里抱着的衣服扔到地上。
“啊!小侯爷,你……你醒了”声音里带了一丝怯意。
“嗯,你认识我?可是,我不曾记得见过你啊”元召定了定神,平静下来。
“我就是这府中的人啊,昨天在内院中都见过的呢!”声音中隐含了某种淡淡的失望。
“呃,抱歉抱歉!昨天实在是太匆忙了,难免遗漏……那个,小姐姐,你叫什么名字”
元召这时已经看清,面前站着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女,身形苗条,肌肤如雪,弯眉眼秀,长得十分惹人喜爱。
“我的名字叫泠霜,是老……啊,就是这府中的侍女了,小侯爷叫我名字就好,小姐姐的称呼却是不敢当的。”泠霜听的元召竟然用那么亲切的语气叫自己,心里终究是有些喜欢的,差点脱口把“是老祖宗派来照顾你的”这句话说出来。
“那,好吧!泠霜,你手上的衣服是我的吗可以给我了吧”
元召这时已经大约猜的明白,昨夜自己醉酒后,一定是眼前名叫泠霜的少女照顾自己来着,脏了的衣服拿去清洗整理过了,这会儿正好送了过来。
没想到,听他提起衣服,泠霜似乎刚想起一些什么事情似得,白玉般的脸上蓦然一片嫣红,羞得低下头,不敢再看元召一眼,把怀中衣物放到他面前,懦懦的说了句“都洗干净了的”。然后转身出门跑掉了。
元召揉了揉额头,不明白这妞为什么会这么害羞的,自己还是小孩子的身体嘛,有什么好怕的呢!真是的。
却不知道,在庭院拐角无人的地方,少女泠霜停下慌乱的脚步,手扶胸口,勉强平静着砰砰的心跳。又想起昨夜那小侯爷对待自己的情形,羞得已是不可抑制。
原来,昨夜众人大多尽兴而醉。到后来,更是放浪形骸,纵歌作赋,更有终军严安几公子即席舞剑助兴,府中上下人等都聚集在厅堂四周,一睹这难道的聚会场面。
再后来忘了是怎么引起的,司马相如抚琴吟唱那首不久前元召所作的《侠客行》后,众人一起喝彩,大声叫好!纷纷要求元召今晚必须再来一首,方不负此盛事。
元召也是今天高兴,酒意上来,有词句随口而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四周寂然,人人屏息静气,倾耳听来,一字一句,心底波澜大起!
主父偃、司马相如、姚尚等人早就知道元召胸中丘壑非同一般,此时酒意填膺之际,蓦然听到如此诗句,只觉胸中豪气陡生,恨不得跳将起来,手舞之、足蹈之,大吼大叫一番,方才人生惬意!
其余诸人也尽皆感怀,一对双姝姐妹痴痴瞪着美丽的眼眸,再看向那个举杯而立的身影,真如谪仙飘逸!
&nbs
第八十二章 万字平戎策 一语定兴衰
小公子刘琚今天有些心不在焉,不时的探头探脑向门口张望,教授他的博士已经轻咳提醒他好几次了,可他依然如故,不由得有些无奈。
博望苑内的几位师傅都是博学之士,是皇帝亲自选定的。对于这位皇子的要求很严格,平时讲经释义,从不懈怠。而刘琚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聪明好学 ,举一反三,倒是让几位师傅感觉很满意。
博望苑大殿内外的初冬显得有些萧瑟。一如刘琚这几天的心情。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元哥儿了呢,他的长乐侯府自己还一次也没有去过,听卫青舅舅说他很忙,可是……唉!好怀念他在宫中的那些日子。
今天听说元召进宫了,本来满心期待他会来看自己的,可是父皇又把他诏去了,都快到中午了,也还没有来,小皇子心里有些焦急。
未央宫偏殿内,元召已经口干舌燥的讲了快两个时辰了。天子刘彻在御座后稳稳坐着,偶尔插言询问几句,不急不躁。
阶下却并没有其他大臣,只有丞相窦婴和太中大夫郑当时在此,两人跪坐于几案后,捻须髯仔细倾听。
有太常寺的书记官在一边铺开竹简笔墨,从头详细的整理记录下来。当时还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次普通召见的意义,即便是当朝宰辅重臣也不曾预料到这些话的重量。
当在几年之后,这次偏殿对答被史官命名为《伐匈奴策》,公开宣扬于天下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两国之战早在当日就已决胜于庙堂矣!
而那时,赫赫大汉铁骑已经踏出雁门关外,在千里塞上,追亡逐北,与匈奴帝国展开最后的较量了!
元召今天是来兑现承诺的。为了救人家的女儿不去跳火坑,而要给人家出谋划策想点子,还要劳心劳力……!元召用眼角瞥了瞥微笑着安坐于高处的那个男人,有一种被坑了的感觉。
“君子一诺,千金不悔!”没办法,既然答应了的事,总是要去做的,何况面对的是一个帝王,更是反悔不得。
“献赋、开市、公主和亲……!这种种屈辱,朕心中岂无感触?”良久之后,身为天子的刘彻开了口。
“只是,匈奴之患,自高祖皇帝以来,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啊!这些年,朕的汉家士卒不可谓不勇敢,将军不可谓不忠烈,可是,北疆的侵略却越演越烈,匈奴人狼子野心也越来越大了!此为何故?”
窦婴看了眼郑当时,叹息一声 ,两国情势如此,不是只凭了忠勇就可以的啊!正要接口作答。
“元召,你来说!朕今天要听听你的说法。”刘彻摆手,示意窦婴不要说话,目光炯炯的盯着元召。
元召从坐案后爬起来,整了整袍角压起的褶皱,话说这套袍服还是苏红云给他赶制的。
“做了侯爷,就要有个侯爷的样子,虽然你年纪小,还没有什么官位,但也不能被人看低了去!”这是她的原话,哦,还是很有几分道理的。因为窦婴那老头现在看自己的眼光就有些不屑嘛!
“陛下,小子年幼,学识尚浅,原本不该在这些国家大事上妄言,但既然有过承诺,无论对错,即便陛下不问,小子还是要把有些话说出来的。些微见识,有的是曾经听家师说过而记在心里的,有的就只是小子所思所想。呃,如果有什么失言的地方,先请陛下恕罪!”
高高在上的刘彻点了点头。而窦婴和郑当时就暗骂这小子滑头,还没说什么呢,就预先打下这些埋伏。
“小子曾听家师讲解过《司马法》,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此言一出,刘彻和窦婴、郑当时都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这话正是安邦治国的大道理。
“所以,兵者凶器也!而战争就是两国交往最后解决问题的手段了。没有必胜的把握 前,就不要轻易的去用这把凶器。因为,这把凶器本性难定,有可能杀敌,也有可能伤己。”
他这种说法却是新鲜,几人大感兴趣,正容以待,静心倾听起来。
“家师闲暇之余,曾经讲史给小子听过。昔日秦始皇帝统一六国,挟天下之余威,欲攻打匈奴,以除后患。当时的丞相李斯极力反对,说以国家现在的形势,很难以战而尽全功。”
“哦?是吗!小子,你能不能详细的说说李斯当年的进谏之语呢”
这段史事因为秦末战乱,档案消亡,很少有人知道,此时听元召说来,连刘彻都有些惊奇于他所知的渊博了。
又叫我小子!元召暗中翻了个白眼,以示对某人的鄙视。
“陛下,当时李斯说,匈奴人没有城郭,没有定居之所,没有钱粮库府。在几千里草原荒漠之中,行动如同鸟兽迁徙,如同飓风来去,很难捕捉到他们的踪迹。而如果兴兵攻伐的话,轻骑深入呢,粮草跟不上,重兵团大举挺进呢 ,行动又不灵活,根本寻不到决战时机。这是与匈奴骑兵交战的不利之处。”
君臣点头,大赞有理。就算是现在也还是有同样的问题困扰,与那时并无不同。元召缓了缓,继续说下去。
“而且,就算是取得几场战事的胜利又能怎么样呢占据那些深草丛生的土地有害无利,俘虏那些狼子野心的异族也只是留下祸端而已。又不能随便杀戮他们,那不是我们礼仪之邦的作风,如果养着他们,又徒劳的耗费国家财力!所以,想要尽快的用武力征服匈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国策。”
“可是,据老夫所知,始皇帝终究还是派大将蒙恬引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画界,建立了赫赫功勋啊!这不也算是对天下的一大功劳吗”窦婴终究是军伍出身,对这些掌故还是有所耳闻的。
“是啊,蒙恬是领着大秦最精锐的军队打败了匈奴,把他们撵得退后了几百里。可是,据家师的评价,强秦只所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迅速灭亡,有一半的原因就是在这儿了!”
“此话怎讲?难
第八十三章 未央琉璃瓦 长乐宫闱深
皇家威仪,宫禁深深,长乐宫中,元召又仔细的给窦太后眼睛检查了一次,与料想的一样,恢复的很好,已无大碍。
他是刚出偏殿不久就被秀鱼带来的,老宦官冷着脸,责怪他这么久也不来看看老祖宗,亏得老祖宗还整天念叨你!
元召连忙把最近忙的事解释一番,秀鱼这才脸上转晴。元召心里对这外冷内热的老宦官是存了几分感激的,虽然说自己的事情都是因了窦太后的恩典,但他在其中付出的一片心意,元召自然能感觉的到。
装作没有看到躲在一边栏杆后杀鸡抹猴般对他使眼色的刘琚,随了两鬓飘白的老宦官往长乐宫而来,留下那小公子一地怨念深深。
几个太医院的御医都已经年纪很大了。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医术领域的佼佼者,长久以来更是内宫皇室健康的保证者。而此刻,他们都恭恭敬敬侍立一旁,用看神迹一般的眼神注视着眼前的一幕。
自神农氏尝百草,创造活人济世之术,至今几千年过去。草木药石,煎熬搭配,消病退灾,去疾保身……在世人眼中,这就是神医之术了。
可是,这次不同,元召给他们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只有太医院这些毕生研究病理的白发老者才知道,一种新的治病方法的出现是多么可贵的事。
“追根溯源,探索病灶,以利刃根除之,譬如犁庭扫穴,荡寇熬兵,迅雷一击尔!”
元召把自己医治窦太后眼睛的原理和方法详细的讲解给了这几个求知若渴的老医官,最后用这句话做了总结。
太医院的人把这句话仔细的记录了下来,作为一句铭言,很多年后会镌刻在新太医院的门柱上,以纪念某种新医学领域的启蒙。
而现在最让他们欣喜若狂的是,元召答应把上次医治窦太后时所用麻药的配方送给了他们。
那次仅剩的一点被带回太医院后,这种施用给病人片刻后就痛觉全失、神志不清的药剂已经被称为了神药!他们已经研究过很多次,可是弄不明白这其中的神奇。
老太医激动的浑身发抖,这种被小侯爷叫做麻药的东西,在治病救人时所起的作用真是太重要了!这其中的巨大意义,一点也不逊色于先前赐给天下农夫的耧车、纺室内妇人的织布机。
这堪称是济世救人的一剂神药啊!而眼前这个弱冠未成年的人就这么拱手献给了世人,在这几个崇尚医德的太医院供奉心中,就是再赐封一个侯爷给元召也一点都不为过!
向窦太后告退,又对元召大礼拜谢后,太医院的老供奉如对圣物一般捧着放有麻药配方的锦盘走了。
元召待他们走远,才直起回礼的身子。之所以对这些太医院的人这么客气,一方面是因为出于对这个时代的行医者的尊敬,他们都是真正怀有一颗济世救人的仁心的人。而另一方面,元召也有自己的打算。在他下一步的计划中,培养一批精通药理的人是很重要的一环,而这就需要太医院的大力配合与帮助了。因此,利用这个机会提早结下渊源,就很有必要了。
“唉!你这孩子,我果然没有看错。”一直在锦案后笑眯眯看着的窦太后轻声赞叹了一句。
“还不是托了太后老奶奶的洪福,才让小子研制出了一点有用的药物。正应该推广天下,救治世人,使芸芸众生都沾沾太后老奶奶的福泽!这样才不辜负了此药的由来。”元召转过身,认认真真的说道。
“哎吆!你们看看这孩子的一张嘴,可是越来越会哄老人家的开心了啊,呵呵!”
窦太后被逗得甚是开怀,满脸笑意,合不拢嘴。室内宫女内侍都跟着笑起来。
“老祖宗,您现在开心的时候可是越来越多了呢!”秀鱼躬了躬身子,一张冷脸也带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欣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