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然而现在,他瞅瞅旁边这位小侯爷的蓬勃朝气,再看看自己的一把白胡子,心中无限感慨!一个是青春少年,一个是老朽将至,他突然感到意兴萧索,有些淡然无味……。
元召却不知道这位老人家的失落,听到刘彻询问,他早已胸有成竹,不慌不忙的说到:“陛下放心,小臣却有一策,不用调动别处一兵一卒,可解南疆危机也!”
含元殿内,静悄悄的,议论声都沉寂下来。皇帝脸上浮现出莫名的神采,群臣表情各异。
“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听人说过一个道理,叫作‘疥癣之疾,足以毙命!&039;不用小臣多说,我想陛下和诸位大人也应该明白其中的意思吧”
元召稍一停顿,并没有等别人搭话,就继续说下去。
“我大汉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与北方宿敌结怨已深,已经到了非血战不能平息的地步。既然明知道早晚会有一场波澜壮阔的国战,就不能不早做准备。一旦汉匈开战,必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因此,必须集中全部的兵力,方有胜算的把握。”
自从大汉开国这么多年来,匈奴人究竟有什么样的实力,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平心而论,现在全面开战的话,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因此,听到元召的话,纷纷颌首点头,表示赞同。
“现在陛下问的是南疆的动
第一百六十五章 愿请长缨 手缚苍龙
未央宫含元殿外,风吹过盛夏,有繁花似锦,开了又落。恰似人间朝暮,日月无常,正得意处,转眼成殇。
殿内御座上,皇帝刘彻目光有些呆滞,看着下面的群臣,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一帮侍读、学士、侍卫等人也都呆看着,好好的一场商讨军国大事的朝会,这会儿变成了菜市场!
事情是从长乐侯元召跟廷尉张汤的赌注开始的。然后,愤怒的汲黯拍案怒斥张汤以老欺小,随后与张汤为朋党的大臣赵禹、李固之辈又指责汲黯君前无理,见此情况,太中大夫郑当时等一帮忠正之臣也不得不出来声援元召与汲黯了。互相指责,各不相让。再加上丞相田玢阴阳怪气的在旁边添上几句,于是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意气之争。
皇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用手指了指下面:“你们、你们……尔等还有一点儿朝堂大臣的样子吗如此作为,成何体统!”
听到他发声了,底下稍微安静了一下,田玢这会儿也缓过劲儿来了,朝上拱了拱手:“陛下, 休要怪臣子们失礼啊,实在是忍受不了这黄口孺子在此胡说八道,如果听信此人之言,贻误了军机大事,到时候就悔之晚矣了!”
“哦?我的谋划还并没有说出来,丞相大人你又怎么知道我在胡说八道呢莫非你是铁口直断的神棍?呵呵!”
没等皇帝再表示什么,元召接过了田玢的话头,却没有理会别人,只是转向田玢,静静的盯着他。
看到元召撇向自己的不屑眼神,又勾起了心中被皇帝打压后刚忍下去的羞愤,田玢的怒火再也无法压抑,陡然涌起杀机。
他从来都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一点儿小怨小恨也必加倍报复,何况今日的这般大失颜面!
“元召,今日在这含元殿上,你既然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口说无凭,立字为据!来人,马上写下文书,让他签字画押!留作凭证。哼哼!”
没想到元召一点儿都不慌张,眼珠一转:“看来田丞相与廷尉一样,对我一点儿信心都没有哇!唉,张廷尉倒是有气魄,敢拿出一半儿的家产来赌小子的无知,却不知道丞相大人……?呵呵!”
“哈哈!元召小儿,这有什么。老夫为了这大汉天下的安危,说不得也要与你赌一把。如果你能凭着那万余人马,解了南国危机,本丞相愿与廷尉一样,心甘情愿把一半家产奉送给你。但如果你只是大言不惭,逞口舌之利,拿着如此大事开玩笑的话,老夫岂能容你,那就该下廷尉府问罪了!”
说到后来,已经是声色俱厉。所有人心中吃惊,下廷尉府?进了那个地方就是进了阎王殿!还没听说过有几个人能活着走出来的呢。田玢这是要致长乐侯于死地呀!
刘彻坐在那里听的明白,心中对田玢今日所为有些不满,正要出言阻止,却见元召那小子仿佛迫不及待一般,提起笔来,刷刷刷一挥而就,然后签字画押,就递到了田玢与张汤的面前。
汲黯、郑当时、石宽以及与元召交好的东方朔、司马相如等人大惊,欲要阻拦,却已来不及了。这可是生死状!一旦签就,谁也救不了。
张汤那容他再反悔,一把就抄在了手中,略微看了几眼,上面所写正合己意,与田玢对视一眼,呵呵而笑,再看向元召的时候,已经如同看一个死人。
皇帝刘彻阴沉着脸,瞅了一眼内侍呈上来放在御案上的那份军令状,再抬头看了看下面表情各异的几个人。他想不明白,元召那么聪明的一个小子,为什么做事这么鲁莽,做事情不留点余地,把自己放到一个危险的位置,到时候一旦有个闪失,朕都没法子帮忙。
“好了,丞相和廷尉大人既然这么慷慨,小子的计划便又想的更周全了些。陛下,现在可以听小臣给您详细的解说一下了。”
元召声音爽朗,一改刚才的模样 ,众人心中一震,刘彻眉头微动,坐正了身子,开始认真倾听。
“小臣为陛下策划的就是,欲解南疆之危,可兵分两路,一路派会稽郡驻军出兵东瓯,自正面挡住东越兵锋,不要求他们立下多大功,只要能拖住东越军队就行。而另派使臣奔赴南越,说动南越王发兵,袭击东越后方,如此南北夹击,东越可破,从此可为我大汉去除一大患也!”
元召说完以后,含元殿上有片刻的宁静。刘彻没有去看臣子们的表情,他忍住了想要站起来的冲动。
“元卿,南越王如果不肯发兵怎么办”
听到皇帝的疑问,元召淡淡的笑了,朝廷相关部门的反应太迟钝了,难道连南越王赵佗已经死去的消息,到现在都没报给皇帝知道吗
“陛下,如果是放在从前,南越是否肯出兵,还值得怀疑。但在现在这个档口上嘛,与大汉合作,灭掉东越,平分其国土,对于他们来说,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南越王赵佗恐怕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吧”这次发问的是大行令,他曾经出使过南边的这几个国家,知道那南越国王素来是个守成之君。
“呵呵!赵佗已经死啦,就在上个月,现在的南越王是他的儿子,年仅二十一岁的赵子胡,新君即位,正是需要大展雄心的时候,我们给他创造的机会,他会不牢牢的抓住吗”
“好!太好了!此事应当可行。元卿,如此说来 ,只需要从长安派出两个使臣去就可以了?”
皇帝暂时没有去追究自己为什么不知道南越王更换的消息,他的语气中带了兴奋,这一刻觉得元召分析的太有道理了。
“不错,正是如此!陛下只需要挑选两位得力的使臣,持节出长安,分别去会稽郡和南越,把陛下谕旨宣示明白,这两处起兵之日,就是东越败亡之时,如此,大事可成! ”
含元殿内所有人听到这里,心中震惊的同时,竟然不约而同涌上一个念头:现在,还会有人怀疑这位小侯爷是信口开河吗
不管心中是什么情绪,这会儿,反正没有人敢去看田玢和张汤的脸色。这两位一个丞相,一个廷尉,位高权重,却都不是有胸襟的人,要是被他们发现自己在背后幸灾乐祸,以后还会有好果子吃吗!
刘彻也没有去看那两张开始哭丧的脸 ,反而朝御案上的那份军令状努了努嘴,示意旁边的内侍把它好好收起来,元召为自己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当然应该好好的奖励。你们两个人出点儿血,也算是帮朕的忙了,不就是点儿钱财嘛,哈哈!
但凡能走进含元殿参加这种朝会的人,也都算是朝廷的重臣了,无论贤愚,“决胜于庙堂之上”这个道理还是都懂的。
元召的一番话,虽然还没有看到最终结果,其中的变数,不可预知的意外,当然也还会有。但,仔细预测的话,胜算已是占了八成,这是谁都可以想明白的事实。
“会稽郡与南越,分别派谁可去众卿家可有推荐的人选?”
皇帝非常满意,在他看来,元召此计绝对可行,剩下的就只不过是找两个使臣的事而已。南部边郡与长安相隔几千里,如果去南越,还要出海,一帮上了年纪的老臣是去不了的,必须要年轻些的后进之辈,方可担此重任。
然而,他问过之后,半晌并无人应答,不禁感到有些奇怪。按说,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应该是好多人争着抢着去才是,有想让子弟后辈上进的臣子,赶快抓住机会啊!
可是,很诡异,没有人接旨推荐。郑当时与汲黯对视一眼,又彼此垂下了眼帘,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元召,但他们不想让他再去冒险了。
元召不动声色的看了看,见许多大臣本来是想说话的,但在目光瞄过那两位瘟神的脸色后,又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冷冷一笑,心下了然,如此正好,就别怨这个机会自己要利用一下了。
“陛下,且容小臣再说两句,如何”
刘彻本来见群臣大多在低头沉思状,心中正觉得纳闷儿呢,见元召又有话说,随即对他点了点头。
“如果小臣记得没错的话,陛下继位至今,求贤若渴,已经发布过好几道招贤令了吧,可见陛下对有才之士的看重。所以,对于今日选派使臣,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请陛下不要局限于荐举之人是何等身份,也不要管他有无资格担任这个使节,而要看他有没有勇气和这个能力!唯才是举,方为公平。”
说完,元召退后一步,目光有意无意的扫过侍立于御案旁边的几个侍读身上时,稍作停留,发现有人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他无声的笑了。
刘彻听到元召这样说,稍微的愣了一下神,随机点了点头,“无论身份,唯才是举”!这样的事虽然于朝廷传下来的规矩不合,但他是谁他是大汉当今天子,他的偶像是秦始皇!他心中
第一百六十六章 义烈传说 此间英雄
元召曾经听人说过一番道理,从前不懂得那么多,但现在他似乎已经了解透彻。
据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战争的开始。战争与政治,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政治是和平时期的战争,而战争则是流血的政治。把政治的某些方面与战争结合起来,实在是有其内在根据的。
据元召所知,自古以来,在中华五千年漫长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惊艳绝伦的人物,做出过许多政治军事的惊人预言。
这些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好像能上知一千年,下知五百载似得,实际上他们也是平凡普通人,只不过善于根据社会形式、人情世故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展罢了。
所以,胸襟开阔,高瞻远瞩就成了这些优秀人物必不可少的素质。这种智慧和勇气,因人而异,并无规律可循,故而此类人物被称为奇才!
在中国历史上,元召的内心中,有两个非常敬慕的少年英雄,他们本来是有希望成为这样的人物的,只是很可惜……他们都同样的少年成名,英姿勃发,慷慨侠气,令人折服。又同样的英年早逝,如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璀璨的一瞥,令人扼腕唏嘘。
这两个人,一个是明朝末年抗击满清鞑子的夏完淳,以“神童”之誉,慷慨救国,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流芳百世风。
年华未足满二九,引刀成快负英雄!
死时年仅十七岁,英名灼灼,彪炳青史。
而另一个就是眼前的终军了。“愿请长缨,万里缚苍龙!”能做此语者,也是真英雄也!
元召看着比自己大了五六岁年纪的终军,白衣素袍,却是翩翩美男子!他知道后人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终童”。这个名字有两重意思,一个是说他自幼聪明有神童之名,而另一个意思是哀叹他那么年轻就死去了……。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这一次南越之行,既是他辉煌的顶点,也将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程。
史书中记载,终军出使南越,成功说服了南越王,内附大汉,成为汉朝的附属国,然而不久之后,心怀不轨的南越国相吕嘉发动政变,杀死了南越王赵子胡,国人暴乱,终军就是在此时遇害的。
时光逆转千年,有君子之风,温润如玉,今天既然自己已经站在了这里,难道还会允许悲剧重演吗元召咬了咬嘴唇,心志在这一刻无比坚定,即便是天意注定,这一次,老天,你也要给我让步!
朝会终于结束了,本来在后半段时间,还要讨论如何去平息西南夷叛乱的,但肚子已经饿坏的长乐侯已经等不及了,简单粗暴,他直接就接下了这个活儿!
长乐侯元召正式向皇帝奏请,西南夷平叛,依旧不用朝廷出动一兵一卒,他保举翰林学士司马相如为钦差使节,请皇帝授予全权委托之责,只此一人,足矣!
皇帝刘彻答应了元召的请求,当庭命三人出列,钦受节钺,以示郑重!
看着站立在大殿当中的几个人,元召、终军、严助、司马相如,蓬勃朝气,神采飞扬!大臣们都感到心中有些异样,心中想法虽然不同,但所有人都有一种直觉,这是一股新生的力量,如果这次能够大获全功,以后的朝堂上,也许政治格局将会与从前大不不同。
皇帝刘彻比谁都感到高兴,这才是他想要的朝堂,这才是他心中贤臣的模样。
因此,退朝以后,他哪个美人那里都没有去,而是兴冲冲的去了长乐宫,他要把自己破局的喜悦,去告诉老祖宗知道,那个最先教会他如何当朝理政的老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应该会很欣慰吧!这一刻,他心情像个要去讨大人喜欢的孩子。
见皇帝今日没有什么召唤,东方朔换过衣服,略微休息了一下,然后吩咐随从备马,直奔长乐侯府而来。
他猜想的一点儿都没有错,长乐侯府里,已是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今日的大朝会成了长乐侯一个人的主场,这个消息,在退朝后不久,就传到了许多人的耳中。
得知详细情况的人,有的为他高兴,有的为他担心,有的羡慕嫉妒恨,有的磨刀霍霍想杀人……!
元召这半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长乐塬上了,因为那边的许多建设,正处在关键时候,处处离不开他。因此,回到长安城中的时候很少,偶尔有事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很少能见到他。
因此,听到他回府的消息,该来的人便都来了。宽敞的客厅里满满当当,座无虚席。
不知不觉,长乐侯府中的人口也已经有五六百之多了,这里面包括当初窦太后赐给他这座府邸时,连带着从宫中送过来的人。还有蜀中卓家赠送的几百奴仆,再后来,陆陆续续沾亲带故的又进来一部分,现在也是有模有样的贵族之家了。
元召看着这些需要自己费心养活的人,有时感到有些头大,他倒不是怕拖累,而是感到责任重大啊!
每当看到自家侯爷脸上的这种神情,管家元一就会在旁边笑眯眯的说:“侯爷,怎么能嫌家里人多呢!要知道,哪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家里没有个几千人口呢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繁华气象,有人气才有一切!呵呵!”
既然这忠心的管家都这样说了,自己还能再说什么?何况,里里外外的,不管什么事,管家元一和泠霜泠雪两姐妹都替自己打点的妥妥当当,什么都不用操心。自己要做的,只不过是赚钱养活他们而已,不就是钱嘛,那对自己来说算是个事吗
不说宫中时不时的赏赐,也不说窦婴那帮勋贵们经常以各种名义送的财物,更不用说长乐塬上那些产业运转起来后即将到来的巨额财富。话说田玢和张汤这次跟自己打赌,他们两人的那一半儿家业,眼瞅着就要归自己了,到时候可别忘了,对待这些看着不爽的人,元召从不手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