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皇帝答礼完毕,开始朝会议程。最近的几件大事,有分别负责的大臣出班启奏,皇帝一一颌首,做出简约的口谕回答。

    然后,太中大夫郑当时出来奏报了入秋以来的水情。这件事还是比较严重的,皇帝问的很详细,听完之后,心中也很是忧虑。但天象如此,人力也暂时无法可想,只有诏令受灾郡县加紧防范,尤其是几条大河大江,务必组织人手,日夜巡查,以保障黎民生命安全。

    这些事,自然有司会专门奉旨去办。事关苍生国运,没有人敢在这些事情上玩忽职守,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人力所限,别无他法。

    元召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着。其实,皇帝今天特意传召让他来朝会,目的是什么,他心中清清楚楚。

    诸侯王们势力太大了,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的整体。皇帝想要破局,必须要一把锋利的刀,而他选定的,就是自己。

    今天的这第一次较量,如果打不开局面,势必就会陷入僵局,如果由此而再动刀兵,那就糟了。因为现在的形势很严峻,大汉已经与匈奴彻底的翻了脸,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早已经荡然无存。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大战不一定在哪一天就一触即发,所以必须快刀斩乱麻。

    至于各地的雨灾,自己倒是也有点办法,能有效减轻后续灾害。待会儿下朝的时候,可以找机会与太中大夫交流一下。

    他正在想着这些事情,忽听有人厉声高叫道:“陛下,臣有重大冤情上奏!请陛下替臣做主啊!”

    这一声喊,嗓音洪亮,所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循声望去,正是那位来自东海之滨的齐王刘定国。

    皇帝眉间微皱,却并不动声色,端坐御座之上,垂




第二百零五章 自有碧血照丹心
    大汉朝的第一任尚书令元召,终于站起身来。在所有人的注视中,走到大殿中央站立。既然已经参与到这场权力的游戏中,那便好好的演好自己的角色吧。

    “齐王殿下,元召在此,有什么不平之处,我愿意给你一个交代,不需要这么激动,以免打乱了朝堂的秩序。呵呵!”

    他的脸上带着和气的微笑,明亮的眼睛盯着齐王,像是对一个老朋友打招呼。无争强心,无烟火气。然而,落在齐王眼中,他却心中一跳,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离得他远一些。

    虽然知道在这样的场合,元召再大胆包天,也不敢对自己怎么样。但想起那把冷森森的宝剑在身体上游走的滋味,他至今心有余悸。

    “元、元召!你不要太嚣张了,我们之间的帐,今天当着天子面,一定会算清楚的!现在,你先把你那恶徒交出来吧!那个重伤吾儿的凶手,非碎尸万段,难解心头之恨。哼!”

    其余的十几个王爷也随声附和,纷纷对站在对面的元召横眉冷对,而另外那些实力较弱的诸侯王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各怀心事,静观其变。

    天子高坐无语,群臣袖手猜测,元召神色不变。面对着滔天而来的敌意,淡淡一笑,傲然之意俾睨眉间。

    “人在做,天在看,是非曲直,自有公断。今日我之所以身在此间,只是为了报答陛下与老祖宗知遇之恩也!至于尔等碌碌之辈,还不值得我多费口舌!”

    两军对阵,勇者胜。朝堂争辩,锐气为先。少年锋芒毕露,岂是腐朽所堪!

    他竟然一下子变得这么狂傲了!无论敌友,很多人都微微吃了一惊。连皇帝刘彻都有些意外,这不像是他平时的风格啊。

    “你、你真是狂妄自大之徒!好好擦亮你的眼睛,看看我等是谁!你面前所站的,无一不是皇亲贵胄,封疆诸侯。你一个新进的官员,就敢如此藐视高祖子孙,不知天高地厚,等到死无葬身之地的时候,可不要后悔!”

    说话的是楚王,带了愤怒。至于齐王刘定国,早已在旁边气的手哆嗦着大喘粗气了。

    “我等恳请陛下降职,把此顽徒逐出朝堂,以大不敬治罪!……。”

    “陛下啊!……今日与此獠不死不休……!”

    “侮辱高祖后代,其罪当诛……!”

    果然,元召的一句话惹了马蜂窝,诸王群起而攻之。

    汲黯深深的皱起眉头,胸中气闷的紧,他本来就病体未愈,是因为听到某些消息,今日才强撑着来到含元殿,只为了见机而帮助元召一把。

    没想到这小子一点儿都不知道收敛,开头儿就这么狂,惹起众怒,这可如何是好想要帮他全身而退,看来更难了。

    “他,年纪还只是个孩子!出来为国做事,已是拳拳之心,极为难得。你们这些国家亲王,为了一己私利,就要置他于死地吗如此群而攻之,也不知道羞耻二字!……咳咳咳……。”

    虽然年老体弱,耿直的性情却愈老愈辣,汲黯站起身来,须髯飘动,戟指而斥。说的过于激愤,牵动病体,不禁连声咳嗽起来。

    坐在他身边的郑当时连忙扶住老友,以手轻拍他的背部,让他稍安,勿要激动。一直在那儿观战的皇帝也露出关切之情,点手示意侍从,给汲黯赐茶汤,让他注意身体。

    元召走过来,伸手在汲黯的胸肋间穴位推送了几下,气血度宫,立时舒畅。汲黯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到胸间气闷轻快了许多。

    “呵!汲老头,有病就在家好好呆着!这要一口气上不来,有个三长两短的,好好的朝堂上,那多不吉利啊。”

    说话的人阴阳怪气,正是赵王刘均言。汲黯转任主爵都尉,其中就有主管宗室诸王封爵事宜,在不久前,曾经因为琐事得罪了赵王,被他记恨于心,今日却正是一个机会,所以他便忍不住出言讽刺。

    元召手上用力,压住了又欲愤然起身回击的主爵都尉大人,对他灿然一笑。轻轻的说了一句:“放心!今日,我会让他们全部一败涂地的。”

    汲黯愣了愣神,与郑当时对视一眼,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这么足底气。再回头时,却见尚书令整了整新做的朝服,迈步回到原位。

    大汉尚书令,食邑八千户的钦封国侯,刀斩匈奴左贤王的传奇英雄,这样的身份已经足以站立在含元殿上,指点江山了。只是大多数人都被他的年纪所误导,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眼前的这个人,从现在开始,在帝国的天平上,所占的重量将会越来越重……!

    “我说你们是碌碌之辈,是有理由的。想我大汉高祖皇帝,历尽千辛万苦,与诸位先贤打下这锦绣江山。其中的艰难,想必这大殿内外的每一个人,无论有无智识,应该都听自己的祖辈讲述过……。”

    含元殿很空阔,虽然朝会聚集了几百人,但依然显得宽敞。殿外秋



第二百零六章 山海之力幻浮云
    如果要用恼羞成怒来形容一个人的失态,那就是现在齐王刘定国的状态了。而且,不止是他自己,是所有的诸侯王。

    在正式的大朝会上,当面锣对面鼓的发出如此严重的指责,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也无论初衷是什么,元召与诸侯王们之间,已经没有缓和的余地。

    这样的锋芒,令许多人仿佛第一次见到元召一样,瞪大了眼睛,再重新审视他一遍。暗中敬佩者有之,不解惋惜者有之,同仇敌忾者有之,漠然而视者有之……。

    原以为是国之臂助,巩固社稷的基础,却不料逐渐演化成一颗颗毒瘤,蜕变成吸血的寄生虫。这样的结果,高祖皇帝应该从来没有料想的到。

    许多有识之士早就对此忧虑万分。诸侯王之患,乃是大汉的心腹大患,其危害,远远大于四邻邦国、北方匈奴。

    这样的毒瘤,本来是越早清除越好,只是世事多变,文、景二帝都是力不从心,才拖延成了今天的局面。

    如果不是因为还不清楚皇帝的态度,心中有所顾虑,许多大臣听到这里,几乎要忍不住拍掌称赞了。这位小侯爷的斥责几乎说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至于皇帝的态度,很多人在暗中窥探。含元殿御座之上的人,依然在安稳的坐着,面无表情,看不出丝毫的喜怒。

    这就有些玄妙了。联想到皇帝特意选择在今天,把元召推上那个显赫的位置,其中包含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看来今日有可能要摊牌了!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的做出选择。这不是一个人的想法,含元殿内许多人,都在暗中掂量着取舍得失。

    “姓元的小子,你休得在此胡说八道,我皇家子孙如何,还轮不到你来评判!哼!你今日既然铁了心要与我们作对,就不要怪我们对你不客气了。齐国与你势不两立……!”

    齐王刘定国率先表态,其余的部分王爷,紧跟其后,表达着对眼前出言不逊之徒的愤意。急性子的河间王刘君武更是挽起了袖子,准备当场来一场全武行。

    煌煌含元殿,文武分两班,帝国的核心,有一场大剧在上演。一群手握威权的封地王,对阵只影孤单的少年!

    元召轻蔑的瞅着他们的表演,冷冷的笑了一声。

    “呵呵!齐王既然如此恨元召,看来是不死不休了。那就把我们之间的帐算一算吧,先把欠我的还清了。省的一会儿出了殿门,打杀起来,成了一笔糊涂帐,那就算不清了。”

    “什么混蛋!本王又什么时候欠你帐了!你小子在乱说什么啊!”

    齐王跳将起来,身上的肥肉抖动着,唾沫星子乱喷,如果有可能,他恨不得一口把这小子吃掉。

    “长安城外,齐王亲口答应相赠东海之盐,言犹在耳,难道你转眼就忘了吗”元召目视刘定国,神色很认真。

    “哼!你也太小看本王了,不就是答应你送些盐嘛。仇归仇,怨归怨,本王答应过的事,向来说话算话。只要这次过后,你还有命活着,随便儿你去拉几十车都行。”

    说到这些,齐王得意的昂起头。齐王府富甲天下,倚仗的是什么碧波无垠的大东海也!东海之滨,凿池晒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来的是无尽的财富。

    原来他俩人还有这么一出元召这家伙虽然年纪小,倒是知道借机生财,榨取齐王几十车海盐的话,也是一笔横财。这是很多人现在的想法。

    但他们都想岔了!接下来那少年淡淡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齐王殿下,我想你是误会了。你答应相赠的可不是几十车海盐,而是整个东海之盐!所以,如果你听明白了我所说的话,当着皇帝陛下和所有朝臣的面,东海盐政,现在就可以办理交接手续了。”

    少年正处于变声器,尚带了略微的稚音,如果换一个场合儿,对一个封地千里的诸侯王说出这样的话,无疑是一种儿戏。

    但,这是长安未央宫,含元殿。九五至尊的天子就坐在那儿看着,百官面色呆滞。“狮子大开口”也不足以形容元召的这个要求!

    刘彻的眉角一跳,他突然预感到元召想干什么了,一种巨大的惊喜从心底涌起来。如果元卿真的能把这件事办成,那可真是太好了!

    齐王刘定国也有片刻的愣神,他下意识的转头看了看身边的楚王。这位铁哥们儿脸上带着奇怪的神色,复述了一遍元召刚才说的话。

    “……他说你把东海的制盐权都送给他了。齐王兄,这小子是疯了吧哈哈哈,真是好笑!”

    齐王终于明白过来刚才元召的话中之意了。他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对面这家伙根本就是个棒槌。简直是痴人说梦!空口白牙的就想要大东海的财富

    元召没有笑。他的脸色变得很郑重,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朝身后的方向招了招手,加官为尚书常侍的终军离开自己的位置,手中拿了一卷东西走了过来。

    十九岁的终军,手中捧着的,是两份写在帛书上的契约。用小侯爷的话来说,就是一式两份内容相同的“合同”。

    这上面的条款内容,是尚书台的几位年青俊彦根据



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诸侯从此分
    当殿前侍从官奉皇帝令,高声宣读完尚书令元召手中的那份协议后,所有人都明白,木已成舟,刚刚还嘲笑的虚妄,已经变成了现实。

    齐国的盐政,辽阔的东海盐场,从此以后,真的要收归朝廷所有了。因为,在帛书的最后,有当今太子刘琚的亲笔签名,这样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太子,不管年龄大小,一旦确立了这个名分,那就是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齐王刘定国脸色苍白,他万万没有想到,当日在形势危急下,自己为求脱身,随口敷衍答应下的话,竟然会演变成这样的局面。

    如果东海制盐权真的被剥离,从此与齐国没有关系,那齐王府的荣华富贵,还拿什么来保证

    他急怒交加之下,就想直接斥责太子与元召一起作假,企图强夺齐国财富。然而,还没有等到他开口,身后有人使劲拉住了他的衣袖。

    是楚王和赵王等人,对他连使眼色,示意他不可口出悖逆之语。君臣之分,是不可逾越的,否则给你扣上一顶藐视君上的大帽子,那就和谋反没什么区别了。

    可也不能就这样拱手相送啊!那比杀了他还难受。齐王拜伏在御阶前,涕泪横流,请求天子明断,给自己主持公道。

    皇帝这会儿心里那个爽啊,就不用提了。看着文武百官的面上表情,大多数应该都认可了这个协议。有理有据,又有太子作证,齐王自己亲口无偿相送的,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虽然这位肥胖的王叔,趴在那儿有些可怜,但在这样的时刻,身为帝王,绝不能心软。

    “既然是齐王叔曾经亲口所言,那此事就按照你们自己的协议办吧。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朝廷当然也不能袖手旁观。朕会命令驻扎在齐郡的大汉将军帅军全程监督盐政的接收,以保证不流失一点国家财富。齐王叔忠心为国,精神可嘉,堪为天下诸侯表率!朕不日就会有旨褒奖的。众卿家以为这样如何哈哈!”

    一直没有正式表态的皇帝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金口玉言,旗帜鲜明,绝不含糊。

    殿内一片寂静,有人叹了口气。大汉丞相田玢睁开眯着的眼睛,站了起来,躬身而拜。

    “陛下英明。臣,附议!”

    元召往后退了一步,闪开大殿中央的位置。站队的时刻到了,接下来的主角是皇帝陛下。

    “老臣附议!齐王如此深明大义,是社稷之福。陛下得此山海之助,国库必将更加充实,盛世可期。”紧随其后站起来拜贺的是御史大夫公孙弘。

    “臣张汤附议……。”

    “微臣王世杰附议……。”

    “臣,郑当时附议……。”

    皇帝连调动军队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见他对此事的志在必得!如果谁还在这个时候不识趣,那就是傻子了。

    在朝堂上为官,想要得到皇帝的信任,也不过就是看关键时刻的表现而已。什么是关键时候这就是关键时刻!

    随着三公九卿都表了态,后面的官员们就更不用说了。和诸侯王的关系就算再好,也没有自己的前途和身家性命来的重要!

    唯一没有人站出来表态的,是诸侯王们所在的地方。每个人都脸色阴沉,看到齐王的遭遇,难免物伤其类,兔死狐悲。

1...7980818283...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