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二女皆取夏后(夏朝王后)之名。蔡少师之意,不言而喻。
蓟王羡仙。
蓟国长安令甄逸小女,取名“宓”。乃洛水女神之名,亦见良苦用心。
先前,巫山神女降为试儿之礼。董骠骑并何车骑,同登玉堂殿。见武夫雄壮,遂闻其名。得知“胡车儿”,嗟叹“毁于儿名”。亦可作证,时下名字的重要性。
言归正传。
二宫太皇,送嫁北巡。
长信、永乐宫人,进出有度,一如先前。此亦佐证,并无宫变传闻。何后神来一笔。截下王美人贵子。除少帝心头大患。少帝投桃报李,释放何车骑并满门家小及幕府属吏。又擢升董卓为光禄勋,以为安抚。
何苗获释,闭门不出。亦知避嫌。少帝心领神会,必是太后授意。
一场宫变风波,消弭于无形。于少帝及整个洛阳朝堂而言,皆是重大利好。背后赢家,非何后莫属。
蓟国,临乡城。王宫,灵辉殿。
自陈寔亡故,紫渊王子馆便少一大贤。蔡少师等联名上疏劝谏,请蓟王另择大儒,补文范先生身后之缺。
蓟王于是专开朝议。问计群臣:海内大儒,何人可继文范先生之位。
便是奉国守孝的博士祭酒陈纪,亦素服出席。
蓟王话音刚落,百官齐看陈纪。
陈纪起身奏报:“禀主公,臣,窃以为,慈明先生可继之。”
闻此言,百官嗟叹。
刘备心中一动:“可是无双慈明?”
门下祭酒司马徽答曰:“正是颍川荀爽。”
荀爽一名谞,字慈明。经学大家,出身“颍川荀氏”,名士荀淑第六子。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桓帝延熹九年,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上书请进孝道,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讲礼制,“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书报禁中,遂弃官而走。
为避二次党锢,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黄巾乱后,党禁解除,相继为三公五府所举,皆未应命。
刘备遂看向幕丞荀攸:“公达以为如何?”
“臣,亦如此想。”荀攸答曰。
幕丞荀攸,曾举家门,荀悦,荀衍,荀谌,荀表,荀棐,荀祈,叔侄六人,一同出仕。震动天下。
叔侄六人,分授文安六城之长。安置数十万黑山众。不出月余,政通人和,气象一新。“五尹之南”陈群,曾赞:“荀氏七贤,当今无对(无双)。”
颍川荀氏,出仕蓟国,几成惯例。
刘备又看向侧席女官之首:“仆射以为如何?”荀爽乃中书仆射荀采之父。
荀采起身答曰:“臣,并无异议。”
刘备欣然点头:“如此,当安车蒲轮,请来慈明先生。”
“臣,遵命。”门下祭酒司马徽,起身领命。
凡徵辟敕令,皆门下署操办。门下督郑泰,数月前远赴西域,至今未归。主簿孙乾,资历尚浅。此去徵辟颍川硕儒,唯司马徽亲自出面,不至失礼。
关东群雄,阻断交通。所幸蓟国海市往来不断。大江之上,更有幕府水衡都尉,巡弋舰队。此去当无惊无险。
事不宜迟。散朝后,门下祭酒司马徽,这便携蓟王诏命,远赴汉滨,征辟硕儒荀爽。
博士祭酒陈纪,举荐有功。擢升为门大夫。循例,宫职为加官。若官秩不及,当于宫职比同。博士祭酒为千石俸。擢升门大夫,则领双二千石俸。
除去举荐有功,蓟王亦念文范先生旧情。厚赐其子,以为哀荣:“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蓟王行事,有礼有节,有凭有据。
群臣叹服。
二宫太皇之事,主记蒋干,已先行奏报。不料稍后又得黄门令左丰密报。言,王美人贵子,被何后所劫。
待群臣出殿。蓟王又留一众肱股重臣,商讨对策。
“可惜未尽全功。”中丞贾诩,一声叹息。
荀攸言道:“此乃天意。”
王傅黄忠言道:“骤失贵子,董太皇即便身怀先帝《起居遗诏》,亦无从废长立幼。诚如右丞所言,或天意如此。”
蓟都尹娄圭言道:“如此,二宫太皇北巡,便无大碍。主公无需南下避嫌。”
刘备轻轻颔首:“南征势在必行。一为安抚南蛮百夷,二为扬我天威。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三来,孤亦想巡视海外荒洲,为大汉辟土开疆。”
市舶令田骅奏曰:“待稻作毕,主公可乘‘冬初信风(注①)’南下。日南四季不冻,冬暖如夏。当不误战事。”
“如此,甚好。”刘备言道:“初定立冬后,挥师南下。”
“喏。”
1.32 洁身守道
蓟西郡,长安县。
城中西域五十五国邸。
北上游历的罗马皇后鲁琪拉一行,亦从《朝闻日报》上,悉知送嫁船队及二宫太皇北巡诸事。对罗马皇后而言,蓟国造纸术,足可与营城术、机关术、航海术、造船术等,诸多先进技艺并列。左伯纸的出现,正迅速取代书简及帛书。其书写性,更远超二者。同样“读书破万卷”。破竹简一万卷,与破纸书一万卷。“下笔”当不可同日而语。
稍后又发现。每期一日一报,版面、字迹,皆如出一辙。问过方知,此乃“活字印刷术”排版。于是参观门下报馆。
终在印字坊内,见到实物。
活字印报机。由畜力驱动“左伯纸卷”与“油墨滚筒”,可不间断印刷。各城报亭林立及国人读报风潮,助推《朝闻日报》不断破发。今已日印万份。
窥一斑而知全豹。
日报如此,蓟书又当如何。
蓟国适龄儿童的读书率,几近完满。甚是偏远的蛮荒之地,亦有蓟国船校,随海市停驻。最近各港船坞,又在力造医船。船上分设太医寺良医,寻医问药,治病救人,接生分娩,除虫防疫。不一而足。另设各科病舍百余间。
读书育人,恩同再造。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再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想而知,蓟王威天下,因何不以兵革之利。然,蓟国兵戈之无往不利。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蓟国正焚尽蛮荒,薪尽火传。
自入绿洲,一路东行。罗马皇后鲁琪拉,心中震撼,可谓天翻地覆。最近忽生忧扰,整日患得患失。大汉之强盛,远超心理承受。
尤其蓟国自由民到爵民的身份蜕变。让曾经执政罗马多年的鲁琪拉,深受震动。乃至恐惧。
爵民这个新兴阶层,是封建时代发展到顶峰的高级产物。
一个爵民家庭,拥有编户齐民不可企及的:权力、地位、财富、知识、人口、技艺、乃至情操,远见卓识,及政治抱负。其子嗣,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亦远超同龄人。
以家庭为单位的层级蜕变。古往今来,绝无仅有。蓟国,或许成功避免了大家族盘根错节,垄断江山的门阀危机。
分户不析产的《圩田制》,及与之相匹配的一切新政。居功至伟。
“蓟国纵千里沃土,然终归有分完的一天。”圣火女祭阿奇丽娅,心中存疑:“那时,又当如何?”
不等鲁琪拉开口。黑夜女王英妮娜已先答:“焚尽蛮荒,辟土开疆。”
“原来如此。”阿奇丽娅幡然醒悟:“蓟王立江表十港,辟海外荒洲。便是为长远打算。”
鲁琪拉忽笑:“蓟王素来洁身守道,从不纵欲滥情。却不做区分,独与三百东迁亚马逊,诞下众多子嗣。何也?”
阿奇丽娅言道:“亚马逊万里东迁,历经百战。族中勇士,十不存一。能够平安抵达绿洲,皆是‘天选之女’。蓟王应运而生,麒麟天降。善辨物识人。曾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想而知,与亚马逊所诞子嗣,必然不凡。待长成,率蓟国无敌舰队,纵横七海。待子再有子,如此代代相传。当真‘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日月所照,皆为汉民’。”
黑夜女王英妮娜又补充道:“蓟王令,凡王子满五岁,必入王子馆。学满十年。”
“血脉相连,学识相通。即便数代之后,亲疏不同,然还有同窗之谊,挚友之情。蓟王深谋远虑,当真可怕。”鲁琪拉的惊慌,溢于言表。
“不能分庭抗礼,便同舟共济。”英妮娜言简意赅。
“如何共济?”鲁琪拉心结在此。
“先同舟。”英妮娜一语惊醒梦中人。
鲁琪拉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与蓟王南下!”
阿奇丽娅不禁慨叹:“先同舟,再共济。汉人成语,当真精辟至极。”
事不宜迟。鲁琪拉即刻照会守邸丞,呈递国书。言,欲同下日南,一览徼外风情。
有道是“添客不添菜,加人加双筷”。
不过分船宫一间华室栖身,而已。料想,蓟王当不会拒绝。
蓟王宫,北宫瑞阁。
宋贵人,士贵人,领蓟王宫妃,整理往来书报。马贵人即将分娩,不宜操劳。不然,亦是合适之选。南宫少府已与北宫瑞麟阁,职能完全分离。朝政府政,由少府女官先做区分。无需蓟王亲阅,则分门别类,呈送各个署寺,并督促办理。
若兹事体大,需蓟王亲定。则由中书令赵娥,早中晚,三次往来瑞阁呈送。少府女官,除中书令赵娥,并中书仆射荀采。无人可擅离职守。尤其北宫,太妃更下严令。不得擅入。
太妃更多年未募采女入宫。宫人多出随嫁媵妾。饶是如此,宋贵人亦精挑细选,精益求精。更多则安居长安行宫。勤学苦练汉宫仪,已求早日选中。
妃嫔宫官,媵妾婢女,总计竟不满千人。比起蓟国大汉一藩,千里国土,千万国民,孝弟力田千余,大小吏员二万余,实不值一提。
故有军师祭酒戏志才,趁酒兴,说门下督郑泰,将西域大使馆中滞留丝路公主,悉数带回。以充后宫。
门下督郑泰,亦言听计从。足见人心向背。
话说,军师祭酒,位列六大谋主。岂会放浪形骸,只为取悦主公。只因丝路公主背后沿线诸国,对蓟王西征,作用重大。
一言蔽之。结亲如结盟,“歃血而定从”;破壁或生子,早晚要见红。
一旦血脉相连,盟约自成。
罗马太远。先定三南。
宋贵人遂将五十五国邸呈报,大秦皇后国书,转呈蓟王当面。
“大秦皇后欲同往。”刘备略作思量这便言道:“可也。”
将夫君并未多想,宋贵人于是谏言:“大秦皇后此来,绝非纵情山水。夫君需早做决断。”
“不急。”刘备已会其意:“大秦远在海西。待平定三南,开辟南下丝路。与沿岸诸国,签订通商条约,互设大使馆,租赁贸易港津。如此水陆并进,何愁不能纵马西陆。”
见夫君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宋贵人一时目眩神迷。
得夫如此,妇亦何求。
1.33 代父上疏
少顷,士贵人捧书来见:“旄牛夷王女,美人朱提氏;摩沙夷王女,美人冬氏;昆弥夷王女,美人卤氏;槃木夷王女,美人槃氏;白狼夷王女,美人唐氏;楼薄夷王女,美人唐氏;哀牢夷王女,美人柳氏;邛都夷王女,美人任氏;笮都夷王女,美人笮氏;卷夷大牛王女,美人封氏。十夷王女,联名上疏(注①)。”
刘备笑问:“鸳鸯美人,有何要事,竟不肯说于为夫当面。”
士贵人言道:“必是国事。”
刘备亦想到:“当是‘代父上疏’,欲同赴日南。”
这便取来一观。果不其然:“旄牛,摩沙,昆弥。此三部,皆为西南夷大部。种落繁炽,据守三郡要冲:旄牛夷扼‘旄牛道’,摩沙夷据‘西夷道’,昆弥夷守‘永昌道’。三道皆为‘蜀身毒道’居中路段。而余下槃木夷、白狼夷、楼薄夷、哀牢夷、邛都夷、笮都夷、卷夷大牛王部,亦皆散落蜀身毒道沿线,据险设关,大发其财。今见海上贸易,利润丰厚。水衡都尉,又率麾下船队,逆进西南腹地。通渠筑港,海市往来。尤其容渠船闸,沟通诸水。将内外水路,连成大回环。三南之地,无需换船,便可直通江海。如此大利,西南夷王及徼外蛮夷,焉能不垂涎。”
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便是国人亦不能免俗。僦船出海已是常态。许多蓟商,自发组建庞大船队,依附海市,抵达蓟国南部港津,再顺风而下,往来海外诸国。赚得盆盈钵满。
扼控海上贸易航线的蓟王,自看不上商人们的小打小闹。
此次南下,先灭林邑立威。而后重金结好徼外诸国。立大使馆,辟通商港津。效仿三韩半岛,择内河入海口,兴建港津。如珠串递进,连通身毒。终将抵达大秦。
如此宏图伟业,穷尽刘备一生,恐难完成。不怕。还有三百子嗣。古有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有其父,必有其子。丈量世界的雄心,蓟王一门,当前赴后继,无有例外。
士贵人言道:“西南夷与徼外蛮夷,多有往来。相互结亲,亦是常情。论对徼外山水地形之熟络,非蜀身毒道西南夷王莫属。”
“贵人言之有理。”蜀身毒道,乃交通中南半岛之贸易通道。先前西南夷王及本地豪强大姓,不愿与汉人分享。若非刘备遣水衡都尉,凿穿水路,荡平天险,沟通内外水系,西南夷王焉肯俯首称臣。
如今海市深入三南腹地。蓟国名产纷至沓来。西南珍物亦源源不断,贩运海北天南。单市租与关税所得,便远超蜀身毒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