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打捞流民。洗漱更衣,驱寒保暖。服下汤药白粥,终见转圜。重症亦无妨。送往海市医船。自有良医诊治。
万艘舟船,如万箭齐发。五船一伍,十舟一什。列队成串,往来巡弋。待前舟舱满,遂上报航道,自行折返。自有后船接力。如此次第有序,拯救万千流民。
经停孤岛、危楼,皆如实记录,上报汇总。凡南阳境内。大小城邑,乡村野聚,皆有详尽安排。且在渤海湾中,演练多次。务必万无一失。
蓟王对恩师言,十之**。绝非夸大其词。
且蓟王从不白用人。僦船一里一钱。来回数千乃至万里。蓟王足额支付僦费。
百万南阳流民,何方归宿。
多此一问。自是蓟国无疑。
便是宛城中居民,新帝亦默许放行。
水衡都尉周晖,游艇入城,好言相劝。然新帝却不愿离去。
此战,胜负已分。南阳尽毁,根基全无。即便举家逃往蓟国,新帝亦难东山再起。洛阳少帝,许已稳坐江山。成王败寇,亘古不变之真理。
“不能为帝,与死何异?”新帝言尽于此。
知苦劝无用,留下粮草辎重,周晖只身返回游麟号。
从目瞪口呆的四方将军营,接走最后一批流民。水衡都尉舰并海市,拔锚起航,返回蓟国。
如何安置流民,蓟国官吏,驾轻就熟。
先入各处大营,调养隔离。再分批迁入各城安居。各城大建遂已完毕,然营城筑楼,从未止息。与先前一片白泽之中,万丈高楼平地起,迥异。四百城港,均摊不过二千五百人。实不值一提。
南阳帝乡,人杰地灵。尤其出能工巧匠。大利匠人城,如获至宝。
天下先是惊闻南阳倒灌,基业尽毁。本以为必是饿殍遍地,万民饥流。忽又悉知蓟国万舟齐发,将百万性命救回。
一惊一喜,短叹长吁。
少帝为制胜一击,无所不用其极。蓟王亡羊补牢,救百万黎庶于洪水。
若说,先前大汉国祚,还云山雾罩,扑朔迷离。
时至今日,蓟王已天下归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然能信以为真者。普天之下又有几人。
稍后统计。知救回百万有余。饶是恩师,亦不禁泪目。多日忧心,一朝冰释。
获救南阳百姓,更是感激涕零。皆呼“(蓟)王(尚)父”。
“东谒王父,西谒王母”。言指“东王父”也。亦称“东父”。“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又曰:““东王父者,清阳之气也,万神之先,治东方。”
蓟王如何被顶礼膜拜,南阳百姓如何死里逃生。少帝皆无暇顾及。
知新帝困守孤城,并未逃脱。连下诏命,催促四方将军,速战速决。定要毕其功于一役。
恰逢漫长雨季。南阳大水未退,千里泽国。洛阳天使泛舟而至,入坂上行营,草草颁诏。
后将军董卓,见天使面露不悦,恐进谗言。遂与诸将军商议,于中军大帐设宴。为洛阳天使,接风洗尘。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久历朝堂,自当心领神会。
宴请乃其一,笼络乃其二。
话说,熹平六年,护羌校尉田晏,因事获罪。恰逢鲜卑连年寇边,于是贿赂中常侍王甫,怂恿先帝北伐鲜卑。对接人待物,人前人后之事,自当心知肚明。
这便命麾下军士,尽心操办。
见董卓等人,颇知进退。洛阳天使,亦多欣慰。舟车劳顿,终归不枉此行。
洗漱更衣,入大帐与众将校欢饮。
席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借离席敬酒,众将礼单悄然入天使囊中。遮袖细观,天使顿时眼笑眉开。众将窥见,亦暗自松气。
操劳多日,难得欢聚。你来我往,皆有醉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便在此时,但见董卓手捧耳杯。
徐徐直立。
122 养虎成患
自后将军董卓,将手中耳杯重掷在地。
洛阳天使,便意识涣散,目光游离。独自捧杯,端坐榻上。任由残肢断臂,血肉迸溅。数百刀斧手,一拥而入。将帐中将校,悉数剁翻在地。
刀砍斧劈,鬼哭狼嚎,血气冲天。
目光所及。顺着白面无须,滴落杯中的血珠,正扩散成一朵猩红的血花。
麻木入口,竟有一丝甘美的腥甜。
待将杯中血酒饮尽。杀戮忽止,嘈杂皆歇。
耳畔忽闻一声长吁。浓烈的酒气刮面而过,直灌耳鼻。
毛骨悚然,受此一激。
洛阳天使,当场便溺。
刀锯余人,本就受损。惊惧之下,如何能忍。淅淅沥沥,时缓时急。
“上使安坐。”董卓吐气开声:“某乃奉命行事,并无二心。帐内一干人等,妇人之仁,抗命不遵。故杀之以谢陛下。”
“咕咚!”洛阳天使费劲吞咽,却未能出声。
便有中郎将牛辅,将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三人首级,依次陈列在案。
“卑下幸不辱命。叛将皆已授首!”
董卓遂取少帝诏书:“天子诏书在此,劳烦上使出帐宣诏。”
“奴婢,奴婢……”闻天子诏书,洛阳天使猛然回魂。然挣扎数次,却浑身无力,断难下榻。再开口,已是哭腔:“不胜酒力,无力行走。”
“无妨。”董卓龇牙一笑:“抬上使出帐。”
“喏。”刀斧手一拥而上,将洛阳天使,连人带榻,抬出帐外。
大营制霸丘脊,四面环水,孤立无援。董卓有心算无备。骤然发难,臧旻等人猝不及防。与一众心腹,皆身首异处。
更有洛阳天使,出帐宣天子诏。
各系人马,群龙无首,又置之死地。不得已,纷纷俯首听命。亦有抗命不遵者,怒急而起,捉刀与袍泽对峙。然,待见臧旻三人首级,遂面如死灰,弃刀乞降不提。
稳坐大帐。
牛辅等人,捷报频传。三日后,数路人马,皆被董卓所并。
得精兵数万。若连留守兵卒,不下十万之众。
董卓大喜。
一声令下,精锐尽出。乘舟船围攻宛都。
“陛下,陛下!”宫中人等,早已如鸟兽散。许多更混入城中流民,远赴蓟国避难。唯剩袁术、黄纲等心腹,留守至今。
“何事惊慌。”数日不见,新帝竟两鬓斑白,未老先衰。足见心气饱受摧残。
“大事不好!”袁术急报:“后将军董卓,摔杯为号。将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一并砍成肉泥。今已并其部,率大小舟船数百,齐攻宛都而来。”
“董卓?”新帝微微一顿,忽笑道:“妙极,妙极。”
“大祸临头,陛下何故发笑。”袁术亦顾不得许多。
“吾侄养虎成患。四方将军,已去其三。待攻灭南阳,朝堂上下必为董卓所胁。”
“闻董卓乃奉诏行事。未见有二心。”袁术言道。
“天下粗定,兵强马壮。西奉大驾,居拥八关。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新帝言道:“便是蓟王,亦投鼠忌器。轻易不与其争。”
“原来如此。”袁术猛然醒悟:“大水没城,城垣多处损毁。城内守军,亦散去大半。只剩我等寥寥数人,如何与敌。何不,何不……”
“如何?”新帝反问。
灵光一现,袁术言道:“何不重返合肥,再谋复起。”
新帝轻轻颔首:“尚有合肥,一席之地。”
“然也。”袁术苦劝:“国中尚有数千兵马可用。南阳已成死地,陛下正值盛年,且后继有人。焉能坐以待毙。”
“如此,且回合肥暂避。”比起先前意冷心灰,斗志全无。闻袁术一席话,尤其尚有封国、子嗣,可以为继。新帝忽起求生之欲。
“陛下明见!”袁术已备好快舟,皇后袁氏、贵人程氏,并襁褓幼子,已先行登船。待袁术并新帝登船。众人稍得心安。
见船舱甚是逼仄。新帝问道:“此船不堪大用,恐难逃脱。”
“陛下且安心。”袁术言道:“此船名唤‘青雀舫’。乃南阳良工仿蓟国鹢首龙舟所造。轻便如雀,迅捷如飞。断难追上。”
“可惜南阳百万之众。”新帝一声叹息,不再言语。
不等董卓大兵压境,一艘快船已载满新帝家眷,悄然逃离。
洛阳,南宫,玉堂殿。
“报,南阳大捷!”
少帝霍然站起:“速速呈来。”
黄门令左丰不敢怠慢,急忙转呈少帝座前。
“哈哈!”少帝大笑三声。待细看,又不由嗟叹:“合肥侯弃城而逃,不知所踪。可惜,可惜!”
史夫人乘机进言:“后将军此战,颇有功勋。宜当重赏。”
“嗯。”少帝深看养母一眼:“阿母所言极是。”
“水淹南阳,根基尽毁。关东群龙无首,当乘胜击之。”史夫人又道。
“淮泗大雨,南阳倒灌。”少帝转而言道:“群臣上表。皆言,反常则妖。朕当如何,堵悠悠众口。”
“此事易耳。”史夫人笑答:“先前,陛下已治水有功,拜南阳樊陵为太尉。今南阳大水,宜当罢免之。”
“樊陵为太尉,不过一月。何其急也。”少帝斟酌言道。
“事急从权。若被天下所知,乃樊陵穿渠筑堤,引水倒灌。悔之及也。”史夫人劝其当断则断。
“也好。”少帝当机立断。
“报——”便在此时,又有军情送达。
由史夫人转呈少帝当面。
拆封视之,少帝面色微变:“假接风宴,后将军摔杯为号,诛杀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等,将校百余。”
闻此言,殿中无不屏气。
少帝颓然瘫坐。少顷,又问道:“四方将军麾下,有多少兵马。”
“每部数万不等。”史夫人亦莫名惊惧。
“换言之,后将军已握精兵十万。”少帝乐极生悲。
“恐,只多不少。”便是黄门令左丰,亦知事大。
“后将军人在何处!”少帝厉声呵问。
不及答话。再有信使,殿前通禀:“报,后将军先锋,已入伊阙关!”
“何其急也。”少帝惊呼。
123 呼之欲出
南阳郡,秦置。
前汉分天下十三州,南阳归荆州,时辖三十六县。今汉仍属荆州,郡治宛都,领县三十七。封南都,尊帝乡。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多达十一人出自南阳。户五十二万八千(528551)口二百四十三万(2439618)。
历经战乱,仍余过半。
本以为黄巾乱后,天下始安。岂料飞来横祸,家园尽毁。
便是安贵人汤沐邑之淯阳县,亦同毁于大水,片瓦无存。蓟国南阳官吏众多。前有郦城令阴修,三举乡党。王傅黄忠,亦出南阳行伍世家。
出仕蓟国,家人虽举族北上。宗亲四邻,仍遗留众多。
得蓟王万舟齐发,悉数运抵国中。虽被分置各处大营,仍想方设法,托言投帖。求广开方便之门。
书报门下署。由门下属吏,逐次答复。好言相劝,以安其心。
如前所说,南阳乃帝乡。贵胄众多。逃难时积财无从携带。急切间,唯有将一两件传家宝从密室抢出,随身带来。
入营方知,一切花销全免。汤药白粥,足量供应。确无隐疾,便会分户各城。户户得田一顷,宅院一座。
举族来投,亦无妨。不欲散居亦可。
自蓟王大兴稻作始,蓟国年年皆有新民落户。尤其东部安北、辽海二郡,乃屯民重区。知南阳百万之众,无家可归。安北守阎柔、辽海守郭芝,先后上疏。欲迁南阳民众,入治下安居。
安北郡,先得扶余四加四十万众,后又陆续迁入十万众,再加汉民十万,船民十万。夕阳、昌城、骊城、絫县,计有七十万众。无论通渠圩田,筑路营城,皆不短人手。
然辽海郡,沓氏、金州、海阳、临渝,四县地广人稀,人口之和,远不及国中一县。先前虽将二十万高句丽,分置海阳、临渝二县。然沓氏、金州二县,一直苦无充足人手可用。多为国中青壮,短期客庸。
宜将二郡人口,填满百万。
取三十万迁入安北。汉人占比,亦足有半数。再取六十万,填入辽海。开发半岛。剩下十万匠人,入籍大利城。数万贵胄,分置楼桑、南广阳等,通都大邑。权且栖身。待南阳水退,再重返故土不迟。
至于普通民众,当此生无望。唯有久居蓟国。试想,户户美田一顷,稻鱼二季。蓟王轻徭薄赋,足可安居。
新得百万南阳民众,蓟国二十七县,终得圆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