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建造它也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朝会大典
皇宫,马鲁城的中心。
已经回城十余天的李承绩,头一次召开大朝会。但凡三品以上的呼罗珊官员,都要入宫参加朝会。
虽然李承绩并没让人大加修葺宫殿,但作为一国君主起居之地。督作司的官员还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改建。比如黄金大厅加以翻修,装饰更加富丽堂皇。
很多回鹤、东喀喇汗国、花拉子模等国皇宫的稀珍之物,都尽可能的摆在黄金大厅内。还有波斯、古尔、吐蕃、钦察等地的特有之物,也都融入厅内的装饰之中。
更有从宋国来的精美瓷器,为黄金大厅的华贵增色了几分。
今日李承绩在这里举行朝会,也是以示庄重。
身着呼罗珊钦定礼服的呼罗珊官员齐聚一堂,按照文武分列左右。品级从高到底,一直排到了大厅外。
为防止臣子废话连篇,所有臣工都不设座位的。只有李承绩的纯金太师椅摆在上首,成为全厅唯一有资格坐着的人。
当下穆尔果先一步来到厅外,大声道:“国主到!”。
所有人都单膝跪地,恭迎李承绩的驾临。
庄重的乐曲奏起,厅内一派肃穆。
身着白色冕服的李承绩在侍者们的前呼后拥下,缓缓进入厅内。
在呼罗珊,并没有以黄色为贵的传统。带有浓厚宗教印记的回教徒,也并不觉得黄色有什么与众不同。反倒是白色,在李承绩的推崇下,渐渐成了全民都热衷追捧的颜色。
这是呼罗珊的特殊地理条件限制的。
因为终年降水稀少,日照多,紫外线很强。所以白色是所有颜色中,最不易吸热的颜色。后世中东地区常见的白大褂,也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不过李承绩不喜欢服饰单调、统一。所以白色虽被常用,但服装款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只是代表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一律禁止。比如已灭国的花拉子模人服饰,已被呼罗珊下令为禁服。
还有刚并入呼罗珊不久的回鹤服饰,也被禁止穿戴。倒是同一个先祖的东西喀喇汗国,当地人还可以保留他们传统服饰。但呼罗珊国内流行的服饰也多借鉴于他们,所以这两地百姓的服装并不是完全能体现出当地的族群特点。
而古尔、信德、波斯、钦察等地或因文化不兴、或因长期分lie混战的缘故,当地族群间的认同度不高。李承绩在文化上,也不用对他们加以禁止。
毕竟只要确立呼罗珊的统治,再大兴文化,早晚会将他们同化的。
相比上次的礼服,这次李承绩的服饰就少了很多汉人特点。这是李承绩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一来呼罗珊的下步扩张方向,便是两河流域。那是传统的回教区,需要在文化上加以贴近。如此,也方便后续的扩张与统治。
二来中原地区强国林立,蒙古、金国都是没那么容易打败的。又加上文化与宗教都和呼罗珊天差地别,贸然涉足绝非上上之选。
所以李承绩摆正了心态,尽量让呼罗珊国本土化、回教化。好取代早该寿终正寝的阿巴斯帝国,成为一统欧亚非的回教帝国。
如今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时日,但相应的准备工作却是要开始做了。比如李承绩特意让李氏商行出钱,主持波斯之地的清真寺修缮工作。
这对当地虔诚的回教徒来说,可是件福音。
在祷告时,念到李承绩的名字也更加诚心诚意。
当下李承绩坐到上首,说了句:“免礼!”。
诸位大臣才缓缓起身,齐
第五百九十五章 千万人口
而那穆萨阿尔子密是阿依娜的坚定支持者。早前就有意撮合李承绩娶了阿依娜,现在虽还没明媒正娶的嫁给李承绩,但王府的事务,阿依娜已帮着打理了。
此次李承绩大婚,穆萨阿尔子密就奉劝李承绩娶阿依娜为王后。若是真成了事儿,就是张钛铭此生之大憾了!
毕竟他的女儿,曾经距那后位只有一步之遥。
在他想着这些时,宣读圣旨的穆尔果已经话题一转,开始歌颂起了李承绩的文治武功。有大兴文教,在呼罗珊各地修建学堂。又有救万民于水火,替西喀喇汗国与辽国赶走花拉子模与乃蛮人,保他们生命无虞。
最重要的是李承绩的英明决策,使得呼罗珊国力越发昌盛。在中亚的地界,已经成了举足轻重的大帝国。
最后是展望未来,勉励诸位臣子。并感怀为呼罗珊发展壮大而牺牲的将士,让天下百姓都要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各种军人抚恤,也都双倍。
这让帖木儿灭里在内的军将,都不禁眼角酸涩。从前为花拉子模打仗时,将士死了就是死了。别说什么抚恤了,不再加征将士家眷的赋税就是真主保佑了。
现在呼罗珊一改往日各国的惯例!不仅从军待遇从优,还增加各种战死和伤残抚恤。尽管这对户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对千千万万的呼罗珊将士来说,却是他们的买命钱。
所以李承绩也不觉得这钱花得冤。
朝廷的官员也觉得李承绩此举是一大义举。因此置喙者少,褒奖者多。
如此宣布完,六部各司开始禀告政务了。
因朝会在乎呼罗珊威仪,所以禀报的政务都是大喜事。
最先是由户部之首--张钛铭开始!他先向李承绩禀告呼罗珊最新的人口数量。这是李承绩,也是呼罗珊上下都比较关心的。
因为人口是国力的显性指标。尤其是在严重依赖人口作为生产力的十三世纪,人口基数无疑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代表。
“旧岁百姓七百二十七万,今年又并入回鹤、东喀喇汗国、夏国、吐蕃等地部民,人口已有九百一十三万。”,张钛铭笑容满面道。这个数字并不精准,但误差也只会在十到五十万之间。
主要是战乱的缘故,这些新辟之地还有很大数量的逃民。他们不计入户籍,自然也无法统计。还有钦察草原不断纳入呼罗珊统治的部族,每时每刻都有新的钦察部族被人力商行捕获,从而送入呼罗珊内地。
户籍上,也就不断增长。
再就是波斯,随着呼罗珊对当地秩序的重建,百姓也都开始在官府登记户籍。
这也是为了自身利益。
因为呼罗珊是按照户籍分配田地的。如果没有户籍的话,连一捧土豆别想分到。而且即便经商做工,也都是要户籍的。呼罗珊对每个呼罗珊百姓都发放铁质身份铭牌。
上面有个人的基本信息,是呼罗珊百姓在呼罗珊境内耐以生存的根本。
否则的话,官府是会将其当成黑户处理。
那到时候,就是送去古尔、钦察等地做边民了。
这也引得当前呼罗珊国内的户籍登记制度进展极快,户部官员也都全国到处跑,忙得脚不沾地。
当下在场的呼罗珊官员听到呼罗珊已经有了接近千万的人口,都惊叹不已。
倒是李承绩,面色如常,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他早就看过统计数据
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设郡县
不过目前呼罗珊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组建皇家银行的事,只能排在建国大典之后。
说实话,这不是呼罗珊第一次举办建国大典了。但与第一次不同,这次是呼罗珊建立帝国的大典。和之前受大辽册封,成为大辽的附属国相比,规制明显要高上数个档次。
蒙古、夏国、德里苏丹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巴斯帝国等邻国,都派遣了代表祝贺。日期就定在五月初一,算是新的开始。
并且在大典之时,还会举行成婚礼。这是李承绩的喜事,也是呼罗珊百姓的大喜事。毕竟李承绩是一国之主,担得起‘普天同庆’这四个字的分量。
如今已是四月初六,距离五月初一不过一个月。留给礼部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石抹民安身为礼部大狄万,可以主持如此大的盛事,心里是欢喜的。只是时间着实仓促了些,且建国大典与国主大婚就定在一个时间段,繁杂而又马虎不得,叫他心里压力颇大。
但是办好了,又是大功一件。因而他是忧虑而又欢喜的!
而此时张钛铭的禀告还在继续。
“旧岁新辟古尔、信德、锡斯坦三郡外,又接连新设希瓦郡、河中郡、拔汗那郡、河右郡(锡尔河右岸,讹答刺、赛蓝等城)、咸海郡(康里人的传统势力范围)、钦察特别军管区、碎叶郡、阿里马郡、山北郡(回鹤)、山南郡(东喀剌汗国)、甘肃行省、桑麻郡(克什米尔),波斯三郡:起儿漫、马克兰、法尔斯,西波斯特别军官区。”。
和一开始呼罗珊设立的郡县相比,如今新设的郡县都普遍地广人稀。像山北郡,就基本囊括了原回鹤国的疆域,山南郡,则与东喀剌汗国的疆域等同。人口经过外迁和战乱,出现极大的逆增长。尤其是山北郡!因迁移的太过彻底,使得人口成了呼罗珊诸多郡县中,人口最少的郡县。
但要论最特殊的,还是甘肃行省。
它是所有行政区中,唯一的行省。并且有皇室亲王坐镇,是名义上最高的地方统领。与军管区和郡县制的行政模式,有不小的差异。
而地域最广的,则是钦察特别军管区。
从乌拉尔河到伏尔加河以西,都是钦察特别军管区的辖境。而且直到现在,行政面积都随着呼罗珊军队的西进而不断扩大。
听着这些还有些陌生的郡名,在场的官员都心生喜悦。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些郡县的新设代表官员数量的增加。他们家族的后辈,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施展他们的才能了。
但和最早设立的郡县相比,这些新设郡县的经济、人口都是差了一个档次的。就以波斯之地最早设立的刺夷、可疾云、塞姆南三郡来说,经济、人口都是波斯新设郡县的数倍。
可这也意味着机会!
因为随着战事的结束,这些地方的民生定会逐步恢复。像古尔、信德两郡,得益于人口的暴增和商路的兴盛,现在的赋税收入已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这为呼罗珊国库,可是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而且卡拉奇港口的建成,直接促成了呼罗珊海贸的兴盛。比如宋国的茶叶、瓷器、丝绸,南洋的香料、珍珠、玛瑙等稀珍,都开始大批量的涌入呼罗珊各地。
特别是经济发展程度高,百姓安居乐业的马鲁、也里、蒲华、图斯等郡,各大商行经常有相关商货的售卖。并且种类多样,不再那么奇货可居。
更有相当数量的瓷器、香料销往地中海沿岸,让呼罗珊商贾赚得盆盘满钵。
只要当地的施政者不走弯路,按照呼罗珊的既定政策走。当地经济民生的恢复,是可以预见的。
李承绩听着呼罗珊已经拥有这么多郡县了,想着是否改革行政体制。毕竟郡县是一种三级行政体制,由中央--郡--县三个行政等级组成。
现在地盘扩展了数倍,各个地方的经济、人口因地理条件的限制,
第四百九十七章 军队人数
?
排在第三名的也里郡赋税收入不如蒲华,人口也不如马鲁。而且差距,还将近一倍。与第四名图斯郡的赋税收入相当,差距不大。
到底马鲁与蒲华两郡地位特殊,磁吸效应显著。所以有足够的资格和条件,成为超大型城市。现在随着呼罗珊疆域的扩大,更多有区位优势的城市被纳入呼罗珊的统治。
像河中郡的寻斯干,作为老牌国都。即便现在已被降级为郡,也依然不可小视。这从人口上,就能体现出来。像现在,经过战乱到平定,民生已恢复得差不多了。登记在册的百姓,多达七十一万。虽是囊括了河中郡多座县城的人口,但寻斯干城的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六成。
再凭着寻斯干积累的雄厚历史资本,像宜居的生活环境,可观的消费市场,以及城里富商大贾颇多。假日时日,百业兴隆,人丁兴旺,是板上钉钉的。
呼罗珊高层已经商量给河中郡提高行政等级了!
只是眼下建国大典要紧,才不得不压后。
如此等张钛铭禀告完,厅内的文武百官已对呼罗珊的民生状况有了清晰的认知。
随后便是户部主官李大气禀报今年的军事成就。
各种战事的胜利众人都清楚,但具体死了多少人,伤亡多少人,却很少有人知晓。现在是对近些年战事的系统汇报,战损的数据也都统计了出来。
李大气保持着一惯的神情肃然,出声道:“禀国主。呼罗珊经古尔开伯尔河之战、花拉子模苦盏之战、大辽巴拉沙衮收复战、波斯刺夷之战,夏国甘州之战,杀敌八万五千二百八十三人,俘虏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七人。”,这些都是决定性的战役,关系到呼罗珊在战场上的决定性优势。还有一些次要战,因时间紧要的缘故,并没说出来。
在这个冷兵器为主场的时代,杀敌八万五,已经是个极高的数字了。这还只是第一时间被击杀的死亡人数,后续因受伤而造成感染死亡的,并没统计在册。
相信后者的数量,并不比前者少。
至于俘虏的敌军,数字也并不准确。因为统计的结果是在夏国肃州之战结束之前。此后的钦察草原西征战,并不在统计之列。并且战场上,还有为数不少的逃兵。
他们当时虽免于沦为俘虏,但后来有不少人还是被抓了出来。另外幸运些的,趁着兵荒马乱,逃到偏僻的地方隐姓埋名。等风头过了,就换个身份成为呼罗珊的良善百姓。
所以这个近五十万的数字,也仅仅是部分而已。
这些人经过呼罗珊的整编,六成换了个门庭,给呼罗珊当兵吃粮。三成被送到边远之地,成了新移民。另有一成是犯了罪的,成了工部的廉价劳力。
而呼罗珊的兵力也经过这番暴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李大气说出来时,在场的人还不免倒吸冷气。
“我军战死二万四千一百二十六人,伤残退伍者一万零六百二十四人,被俘三千三百九十一人。”,和杀死、俘获的敌军相比,呼罗珊的损失可是很小了。但是战死和伤残有三万多人,还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这里面雄鹰、赤炎、苍穹三大军团的死伤只有一到两千!和全部的死伤人数相比,似乎不多。但三大军团可是精锐,死伤一百就令人痛心了,何况是一到两千。
相当于一个千户队,直接丧失了战斗力。
而被整编不久的仆从军、各部队临时集结的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