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也是当时各个主官们,都已提前得信逃走。一些消息灵通的小官,则都放弃官身,躲了起来。只有他这种消息不太灵通,反应也不快的小官。
被阿里席尔瓦德的军将,给依照书册上的官身,从家里逼了出来。
后来清点完府库,城里又被封锁。他们被堵着,哪里也去不得。
再到李承绩领着护教军入城,命拉比拉西寻来记载户籍和赋税的册子。他在一众小官中,又官位最高。所以被拉比拉西抓壮丁,领了过来。
现在被李承绩问询,他是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听到他的解释,李承绩也有些哭笑不得。
拉比拉西则脸色有些难看,不满的盯着扎合伊尔。
原本他的胆子就不大!
这下,腰背躬得更低了。额头的汗珠,也像下雨似的,不断往
第一百七十四章 军中工匠
时间很快,忙忙碌碌中,护教军已在阿母城待了两天。
期间因大雪的缘故,护教军并没有大的动作。只在城中显眼的地方,张贴安民的告示。并在每日午时,放开禁令。准许百姓们走出家门,上街买卖衣食。
也是城中有近两万户城民,五万余人口。每天吃吃喝喝,都是一个大的消耗。所以必须放开一段时间,准许他们买卖。否则的话,断了他们的活路,势必激起他们的抵触心理。
李承绩可是打算将阿母城据为己有!
因此不能将城中百姓,往死里得罪。
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民心不稳,再稳固的政权,也会崩溃。
好在这时代,百姓都比较朴实。只要有条活路,就没有大的念想。所以李承绩很好的把握住底线,知道百姓哪里能忍,哪里不能忍。
像这准许上街买卖之事,就很好的化解了百姓们心中的怨气。
另一边,他也派出护教军。暂时联合阿母城旧有的官吏,清查阿母城的田地、商铺等户籍事宜。因原阿母城的上层官吏、达官显贵匆匆撤走后的烂摊子,也逐一修复。
比如一些关系到百姓生活的粮铺、布行以及薪柴行,都要重新开张。内里空缺的物资,也要想办法补充过来。
便特意让人冒着大雪,去蒲华城调取物资。
若不是为避免夜长梦多,他当时一定让阿里席尔瓦德将搬空的府库,给还回来。
不然现在,也不会急着解决城中的民生事宜。
不过收获也不是没有的。
像很多无主的商铺、田地、宅邸等物,都被收入总督府名下。
虽总的来说,数量不大。与蒲华城的收入相比,那更不是一个量级。但因撤走的,几乎都是上层人物。所以留下的田地、宅邸、商铺等价值,还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这两天,总督府上下,都是忙得脚不沾地。其中李大气,最为繁忙。城中的军民之事,几乎全交给他了。
李承绩这个头头,则整天神龙不见尾,清闲得很。
只是这是在不知内情的旁人眼里。
像李大气,就知道李承绩是在关注一件关系到护教军发展的大事。
说到这,还要说到前些天扎合伊尔前往军帐的事儿。
当时扎合伊尔说出自己的身份后,虽被突然闯入的李大气打断。但事后李承绩并没落下他!就让其留下来,一番详谈。不仅了解了蒲华的匠户情况,还旁敲侧击的,推测出花拉子模的兵器制造水平。
这还不过瘾!
谈完后,还让扎合伊尔带着自己,亲自参观阿母城的匠户作坊。
那是一个大院子,就设在军附近。也幸好是附近,不然前些日子的大火,一定将其烧毁殆尽。
不过内里并没有什么做工完好的兵器!
早在阿里席尔瓦德率领王军入城时,就将前任总督积存下来的兵器,全部搬空。
因此作坊里除了一些半成品和破损后需要修补的铠甲、刀具等物,就再没有其他。
好在地位低下的匠户都留了下来!
也是当初撤离的时间太短!为避免出了乱子,又需要封锁消息。所以很多匠户,都被迫留了下来。
对于李承绩来说,这些匠户才是最宝贵的。
因为他很早之前,就有搜罗匠人的心思。尤其是占领蒲华城后,就彻底付诸于行动。
可是蒲华的匠户虽不少!
但大多数,都偏于民事。
所以在兵器制造方面,并不算强。让事务司去搜罗,又耗时又耗力。
毕竟各国对匠户,都管控得非常严厉。不仅限制住处范围,还对出行,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其后代子孙,也一样受到控制。
&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争霸之势
史料中,蒙古人就是占领中亚后,得到了回回炮。从而在攻宋之战中,事半功倍。
所以他决定早日将其弄出来,好在将来面对蒙古铁蹄时,出奇制胜。
不过当前,这想得还有些远的。
因此还是好好研究一下火油的用途,从而提高其威力。
到底在这个以拳头为大的时代,武力永远都是最好、最大的话语权。特别是像现在,区域大国--大辽帝国,正在菊尔汗的统治下,迅速衰落。气势汹汹的花拉子模,又在前任苏丹的努力下,迅速崛起。再加上摩诃末也算明主,更是国势滔天。
而先前还三足鼎立的古尔国,又因苏丹的骤然遇刺,迅速陷入分崩离析的危局。
引得各方势力,都在暗暗存了大干一场的心思。
虽说稍远一些的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大蒙古帝国。可是相隔甚远的缘故,使得各方势力,都只注意到了当前的可趁之机。
所以一场牵动各方势力的大变局,一场关系到中亚霸主的争夺战,已经在隐隐酝酿中。即使花拉子模无疑拔得头筹,但这并不妨碍,各方势力扩充自己的地盘。
就算日后被花拉子模兼并,也会因当前在这场变局中占据的优势,而受到更多的优待。
李承绩也清楚,当前自己,还是和花拉子模不能比的。就是和稍近的西喀喇汗国,也不是一个量级。
但是他并不气馁!
一来是他知道,他还有时间。尽管算起来,其实并不长。但三五年,显然已经够了。虽不可能让他建立一个傲视群雄的势力,但用来自保,还是可以的。
二来大辽的气数,还没那么容易耗空。即使已经日暮,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衰落,也需要一个过程。
何况大辽在前任国主建立的国威,促使大辽有傲视群雄的底气。像之前花拉子模的大败,就证明了大辽的底蕴。
因此只要大辽还存在,那他就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各方势力的目光,也依旧紧盯在大辽身上。
用通俗的话来讲,他这叫上不了台面。
所以在各方势力的眼里,完全算不了什么。
虽说听起来是不怎么好听!可这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好处。只要默默发展,就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在他想着这些时,阿母城的清真寺。
一个教徒跪在清真寺内的门边,哀求道:“求求你们,让我出去吧!让我出去吧!”,声音有气无力,面色也冻得青紫。抱着双臂,身子依旧在瑟瑟发抖。
在他身旁,则斜剌剌的跪倒着几个教徒。精神萎靡,像极了风中的残烛。而在他身后,则躺倒了一大片教徒。也不知是冻死,还是昏睡。
不过以当前极低的温度,冻死的可能性更高。即使还有活着的,也估计是出气多进气少了。
可惜的是,大口吃肉,烤着炭火的护教军。像是没听见一番,不理不睬,依旧吃喝。
在这封锁的两天时间里,寺内的教徒为了活命,组织了好几次冲锋。也是又冷又饿,是个人都受不了。
但护教军不是吃素的!
在接到李大气的命令后,就坚决执行不许一人踏出寺外的命令。以致任凭教徒们如何拼死一搏,都没能冲出护教军的封锁。倒是寺外的尸体,又增加了上百具。
这种情况下,教徒们也绝望的认命了。就绝望的守在门边,一眼不眨的瞧着外面的世界。即使视线里,全都是纷纷扬扬的雪花。但落在他们眼里,却是一种触不可及的念想。
或许是上天也对他们起了怜悯之心吧!雪花总算有所减弱!从鹅毛大雪,慢慢蜕变成细沙。可呼啸的寒风,却又强盛起来。将不少雪
第一百七十六章 年末尾声
时下正是寒冬腊月!入眼之处,尽是银装素裹,遍地雪白。好在天空并未下雪,只是酷寒之下,积雪很难融化。
像这种情况,行军是极不适宜的。所以当蒙古骑兵到来时,西夏边境,竟平静得有些诡异。
这也是前来的骑兵不多!
斜剌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两三百余人。在盯梢的西夏守军眼里,这就是蒙古派来打草谷的游骑。
毕竟自夏桓宗天庆十二(1205)年,蒙古首领--铁木真率领大军攻入夏国河西州府,大破力吉里寨(宁夏中卫市),纵兵劫掠瓜、沙、凉州以来。
夏国之地,就成了蒙古人想来便来,想走便走的后花园。
那漫长的北方边境,也形同虚设般,丝毫阻拦不了蒙古人的脚步。
于是平日里,蒙古人袭扰西夏边境,屠杀边民之事,就如家常便饭般,经常上演。到了冬季,更因气候寒冷,牲畜无以为食。而促使蒙古边民,屡次劫掠西夏边民衣食。
使得不少边民,都惧蒙古人的威势,而纷纷内迁。
长此以往,西夏守军也就见怪不怪了。
至于出兵还击,西夏守军是既不愿也不敢的。
因为蒙古人异常英勇!即使是边民,也非常善战。更何况这些边民,并不是普通的边民。而是蒙古人出于练兵的目的,刻意派驻此地的新兵。
若是兵力少了,很可能就被这些蒙古新兵给吃干抹净。若是兵力多了,调动起来又需要层层通报,十分麻烦。
一般情况下,当西夏军将通过一步步恩准,领兵还击时。那些劫掠的蒙古新兵,早就逃之夭夭了。
这么一来,领兵的将领,反而少不了一番斥责。所以渐渐地,西夏守军对蒙古人袭扰边民之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当下这群蒙古游骑十分轻快的越过西夏边境,踏雪而行。待前方出现巍峨的城墙时,才稍稍放缓行速。
“三殿下!这便是兀剌海(巴彦卓尔北)了。”。一个戴着毡帽,穿着蒙古服饰。但面相偏瘦,明显与蒙古人圆脸不同的中年人,姿态谦卑的说道。
这是西壁讹答!就在三个月以前,他还是西夏兀剌海守将。但在应天二年(1207)秋,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发兵攻打西夏后,他就改换门庭。
也是旧岁,西夏镇夷郡王安全,联同罗太后费主自立。使得西夏国内,政局不稳。成吉思汗得知此事后,就趁此时机,发兵攻打西夏。
作为紧邻蒙古草原的重要关城,黑山威福军司驻地,兀剌海便成了抵挡蒙古大军的第一城。
由于蒙古大军骁勇善战,兀剌海又兵备废弛。所以围城数天后,西壁讹答就摄于蒙古人的兵锋,献城投降。
虽然保住了性命,得到了些许优待。但城中的百姓,却都成了蒙古人的奴仆。算是用全城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安稳富贵。
对于这些,西壁讹答自不会心生愧疚!
所以在投入蒙古人麾下后,他就一心想着,如何爬上高位,受到重用。
这三殿下,便成了他当前最热衷的人。
因为这是蒙古大汗的第三子-窝阔台,由正宫皇后孛儿帖弘吉剌氏所生。虽然年岁不大,只有十八。但有勇有谋,多次随父出征。
如今掌五千部民,领亦鲁该、迭该等部千户长。并掌军四千,领亦鲁该、亦剌黑秃阿、答亦儿千夫长。
尽管和大殿下术赤分民九千、二殿下分民八千比起来,要逊色不少。但能被其驱使,西壁讹答依然觉得十分荣幸。
到底他的身份太尴尬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利商之策
在投降蒙古后,成吉思汗并没给予他显赫的官职。便只摄封了一个千户那颜,解除兵权。手上除了一千户牧民,便再无其他。所以实际上,已很难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当下听着护卫的言语,他面色有些尴尬。也是不能显露出不满,因此只能假笑的迎合着。
却不知他这番姿态,倒更叫蒙古人看不起。
对于这等人,窝阔台是无心理会的。就面色淡然的看着城墙上的守军越来越多,不为所动。
没多久,城门就被合上。城墙上的守军,也都严阵以待。
不过除此之外,却再没有别的动作。
也是这两年,夏军在蒙古人手上,吃了不少败仗。所以一看到蒙古人,就不免有些发憷。
此时看到数百蒙古骑兵兵临城下时,也不敢随意迎战。
窝阔台就这么等着,城墙上的西夏守军,依旧没有半分动静。这让他也觉得甚是没趣,就拉起弯弓,射出一箭后,迅速领着护卫离去。
等过些年,他再来时。整个西夏,都会在蒙古人膝下乞命。
时光很快,转眼就冬去春来,草长莺飞。1208年的脚步,也悄然而至。
中原大地,偏居一隅的大宋正是嘉定元年。北方日暮沉沉的雄主大金,则是泰和八年。距离开禧北伐,已经过去了两个年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