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而在安于西域的大辽,已经是天禧三十一年了。距离亡国丧钟敲响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整个大辽,也更加动荡不安。
但在巴拉沙衮,此时还是一派平静。春天的气息弥漫,教安坊两旁的胡杨树,也长出了嫩芽。
“大义,少爷还没来信么”,一间售卖波斯商货的铺子里,竹青堵在门前道。
“呃--少爷公务繁忙,可能要多等些时日”,被堵个正着的李大义,有些尴尬的笑着解释道。
在如花产子后,他就回到巴拉沙衮,完成李承绩交代的任务。但没成想,李承绩又来了一封书信,让他留在巴拉沙衮。主要帮着打理教安坊的生意,以及负责李承绩与李府的书信来往。
当然,大辽大朝政之事、官场隐秘,也要时时注意。好叫李承绩多多了解,有备无患。
更有蒙古来的消息,也要通过他的手,进行中转。
虽然他心里很想回到李承绩身边,但李承绩交代的任务,他又必须完成。便安耐着心思,留在巴拉沙衮。
而竹青,则是因李承绩两年未归,心里想念得紧。所以一直督促李大义给李承绩写信,好得到应允,前往蒲华服侍。
尤其是得知李承绩在蒲华,收了几个没娇娘后,更是心急如焚。
李大义是被逼着没办法了,连李府都不敢回。就来教安坊转转,好躲避竹青的追问。
不成想,还是被找到了。
听到他这样说,竹青显然不满意。就颇为不满道:“哼!公务繁忙-公务繁忙--你这几天,总是用这套说辞糊弄于我。”。
李大义立即面带苦色,解释道:“少爷现在是呼罗珊总督了。每日要处理的政务,是数以百计。哪里比得上咱们,清闲至此。”。
但女人若是不讲理起来,是怎么也说不通的。竹青虽知道李大义说得在理,嘴上还是不依不饶道:“那我不管!若再无来信,我就自个人去蒲华走一遭。
假若有个三长两短,那也算在你头上。”。
“哎!这---”,李大义很是为难道。一些围观的行商,则都不明所以。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位李掌柜,可是这教安坊的主事人。所有往来客商,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否则这教安坊,是很难有
第一百七十九章 北方部族
汉人固有的礼法,也随即被西域的强者为尊,武力为上的丛林法则所代替。
因此即使他们李家和和天家结亲,也并不妨碍他取大辽而代之的计划。声誉上,也影响不大。
就是日后的乱局中,受到的注意力,会更大一些。在各方势力眼里,也很容易成为揉捏的对象。
李大义是不知道李承绩的真实想法!所以心里只觉得,李承绩太有先见之明。
就出声道:“此事我定会禀报少爷!”。
正说着,马车突然一停。猝不及防之下,李大义和竹青,都差点栽倒。
马车外,也适时传来喝骂声:“嘿!哪里来的莽汉还长没长眼睛”。显然车夫也气着了,所以扯着嗓子喝问了起来。
跟着砰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摔倒在地。就听车夫呼喊道:“哎呦!你们还敢动手。”。
李大义听见外面打起来了,心下有些急躁。就赶紧掀开车帘,便见一群扎着辫子,部族人打扮的壮汉,正跟总督府的护卫,扭打成一团。
一个面相出众,但穿着略显寒酸,显然是众人头领的男子,则站在一旁。看他一脸笃定的样子,似乎对自己的护卫很有信心。
再视线下移,见地上四处散落的毛皮,李大义马上猜出了因果。就出声道:“这位义士,不若给李某一个面子,化干戈为玉帛如何”。
说话间,那些护卫竟都被这些看似落魄的部族人制服了。
听到这话,那男子并未回话。只弯下腰身,拾捡着地上的毛皮。
由于每年冬季,很多北方部族都会捕杀大量凶兽,用来渡过漫漫寒冬。所以毛皮的存量,也是非常大的。到了春天,便会来到就近的城镇,交换各种想要的东西。
李大义也就暗自以为,这是来贩卖毛皮的部族人。
便将车夫唤来,让其送些第纳尔,算是略表歉意。
这让被揍了一拳的车夫,是很心不甘,情不愿。并小声嘀咕,明明是这些人不长眼。看着马车来了,还要横穿街市。
可是迎上李大义警告的眼神,车夫立即止住嘴巴,默默送钱去了。
果然,接到第纳尔后,这男子向那些护卫使了个眼色。一个个被压制得动弹不得的总督府护卫,也马上恢复了自由。
“李总管!”,被人这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护卫们也觉得丢了总督府的颜面。所以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失落得不行。
“回去各自领罚吧!”,李大义语气不耐道。尽管他面上表现得大度,但总督府的颜面,到底是丢了。所以这些护卫,必须受到惩罚。
而这时候,那男子已领着一群护卫们离开了。
李大义看着他们的背影,目光深邃。
这么回到车内,竹青也没多问。因为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插曲,不值一提。只是那些部族人的武力,倒是隐隐让她有些好奇。
就这样,马车缓缓来到总督府。
“相公!”,车子刚一停下,一大一小两道人影,就来到车前。
“娘子!你怎么来了”,李大气听见声音,马上掀开车帘。就见如花牵着李梦舒的手,快步来到跟前。
当下如花抱着一个长得粉嫩粉嫩的小男孩。那肉嘟嘟的小脸,霎是可爱。眼睛则像核头仁似的,又圆又亮。听到李大气的问话,那小男孩立即扭头看来。
“爹---”,声音稚嫩,听着甜腻腻的,可爱得紧。
“欸!儿
第一百八十章 乃蛮大汗
“呵呵,走就走吧!免得旁人以为,我会吃了她不成。”,见到竹青这副姿态,如花也有些不自然。就懒得理会,将视线转回李大义身上。
虽然李大义还想就李府亲事,与竹青好好说道说道。但是竹青走得太快了,一时也只能作罢。
而在义安坊,一个部族打扮的青年正骑着快马,在斑驳不堪的街面上行进。因速度太快的缘故,使得不少路过的百姓被吓得连连后退。
待来到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前,立即勒住缰绳,跳下马冲进院内。
由于前些年的大火,义安坊的繁华,就如过往云烟。再加上教安坊后来居上,陆续将原属义安坊的商贾,招揽过去。
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义安坊就破落成平民百姓居住的普通住宅区。一座座木屋、草棚、泥屋等简陋的居所,沿着街面两旁而建。
地上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又因建造时,百姓自发而成,缺少规划的缘故。使得建筑物,也颇为杂乱无章。
于是义安坊从之前寸土寸金之地,变成了城中百姓口中,最低贱的地界。
一般有身份的人,是不屑居于此地的。
不过这院子住的显然不是一般人!
不仅门口有人把守,内里的房室,也有人在门边看护。院子里,还有不少孔武有力的壮汉,晾晒着毛皮。
那青年似乎身份不低。冲进院内后,护卫们都没敢阻拦。
这么径直冲进一间布局简陋,正厅模样的房间。内里正有同样部族打扮的壮汉,坐在地上整理着毛皮。
“大汗!大汗!益王府的人联系上了!”,那部族青年冲着一个扎着辫子,背对着自己的族人道。
“什么!”,正整理着毛皮的大汗,马上面带惊色的转过身来。看到青年不像作假,立即面上一喜,连声夸道:“乞瓦!你可为乃蛮,立下了大功!”。
若是李大义在此,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人,就是他在街上撞见的部族首领。
只是他不曾想到,这人的身份不仅不简单,还是乃蛮部的大汗--屈出律。
不过当前,屈出律的处境并不好!确切的说,应该是很不好。就是用丧家之犬来形容,也不为过。
因为在四年前,乃蛮部就被成吉思汗所带领的蒙古部落打败。原有的部族和土地,都被成吉思汗吞并。当时屈出律还是王子,父亲太阳汗就在与蒙古人的战斗中,伤重而亡。
幸而他命大,一路逃窜,得到叔父不欲鲁汗的接济。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两年前,蒙古大军又杀到他叔父的驻地--兀鲁塔山。
因蒙古部族兵强马壮,气势正浓。他的叔父不欲鲁汗也不甘落败,成了俘虏。
好在他又侥幸逃过一劫,来到蔑里乞部所在的石河(额尔齐斯河),得到蔑里乞部族长脱脱的收留。但蒙古大军很快翻过阿来岭(蒙古赛留格木岭乌兰达巴山口),越过按台山。
在不黑都儿麻河(布赫塔尔马河),击败了蔑里乞部。就连他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乃蛮残军,也再次被击溃。
或许是萨满保佑,在脱脱被蒙古人射死的情况下,他又从蒙古人手中逃脱。
这样一路向南,终是来到大辽的境内。一直如影随形的蒙古人,也总算摆脱掉了。
现在躲在这穷酸落魄的地方,也是怕被蒙古细作察觉。
当下名为乞瓦的部族青年听到屈出律的褒奖,十分得意。就面带喜色的笑道:“大汗有所不知!那益王府的管家,颇为势力。见小的部族人打扮,就不愿理会。还是
第一百八十一章 耶律子正
但是他的身份实在令人生疑,所以即使刻意结交,那些把身份看得极重的权贵们,也不会低眼看他。于是送出去的重礼就像扔进水里了一样,连个水花都没有。
经受这一挫折,屈出律并没放弃。而是转换方式,刻意拉拢一些官位不高的中低层官员。再通过他们的关系,和上层官员搭上话儿。
这需要的钱财,自是海量。在变卖了所有的值钱物件后,屈出律只能让跟随自己的护卫们,将冬天穿在身上的动物皮草给卖了。
并且四处狩猎,剥皮卖肉,好贴补一二。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他自出生以来,少有的体验。
但之前南逃过程中,所遭受的饥寒交迫,让他有了不少体会。所以现在的苦日子,倒也不算太难过。
毕竟和如骨附髓的蒙古人相比,现在的处境,实在好上太多了。至少不用露宿野外,担心蒙古游骑的追击。
现在乃蛮复兴大业,总算有了眉目。他一直提在嗓子眼的心神,也终于放松些许。
就命人准备一般,打算带着厚礼登门拜访。
同一时刻,益王府。大辽少有的一字王--益王,掌四帐皇族政教的大惕隐司惕隐--耶律子正。正在自家的花厅里,和数位服饰各异朝官,一起商谈着什么。
作为大辽宗族中,少有的皇族后裔。耶律子正的声望,是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尽管祖上与西迁后的德宗耶律大石,血脉上也算不得亲近。但同出辽太祖一脉,还是算得上宗族中人。
所以在当前皇族后辈凋零、子孙颇少之际,也只能让其担任惕隐一职了。
按道理,依照他的声望。只要在朝堂上不过多干涉朝政,就不会影响到他的地位。
毕竟他的职责,就是打理皇族事宜。朝堂上的事儿,则由南北枢密院协理。各司其职的情况下,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他的心里,显然不想做一个超然世外的活菩萨。尤其是圣上有意和李家结亲的消息传出后,他就更恐慌得不行。
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奢想。那就是凭借自己皇族中人的身分,与圣上亲上加亲。从而在未来的某一天,让自己这一脉,成为大辽正统。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就暗地里,让人在圣上跟前,说些对李世昌不利的言语。并且假意讨好公主,旁敲侧击的透露些嫁入李家后。会因加害李承绩一事,而遭到李家上下的刁难。
当今圣上的耳根子,本就软得很。朝堂上,李世昌为首的派系,又确实一家独大。再加上公主在圣上跟前,不断哭闹。这桩婚事,总算是搅黄了。
并且圣上对李世昌的猜忌,也越发明显。
想到这,他又觉得那个当年在皇帐中,讨要百户长之职的少年,越发顺眼了。
因为没有李世昌的好儿子--李承绩的‘助攻’,圣上对李世昌的猜忌,还不会这么深重。
尽管在他心里,李承绩在河中的所作所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摆不上台面。但为了影响到李世昌在圣上心中的地位,打击李世昌在朝堂中的声势。
所以他还是将李承绩在所做所为,尽往大了说。另一边,在李世昌为李承绩奏请呼罗珊总督的事情上,又大加赞赏。并蛊惑性的,让其以为,圣上对这事儿并不在意。
从而使得君臣心生间隙,提高自己的地位。
这不,就在不久前,圣上还加封他为一字亲王。这个荣誉,可是他求了好久都求不来的。
&nb
第一百八十二章 痴心妄想
投桃报李,耶律子正也答应出面,会阻止南院朝官提出的合并之议。这就使得回回派系的朝官,更团结在耶律子正麾下。
只是当前,为了不引起李世昌的警觉。这些事都是暗地里进行!就连回回派系的朝官拜访王爷府,也是掩人耳目而来。
听到提醒,耶律子正点了点头,应声道:“本王正是有此考虑!才召诸位前来商议!”。虽然他白日里,答应了接见屈出律。但是当前的形势,还是大意不得。
毕竟自前些年耶律阿海出使大辽以来,蒙古和大辽的关系,就相对亲善。尤其是定下通商之议后,更是和睦异常。不少在女真人统治下的契丹部族,就在蒙古的刻意帮衬下,借道北境,来到大辽。
可惜菊尔汗并无重回祖宗疆土的心思,各位朝官,也无复国的宏大抱负。于是那些远道而来的契丹部族,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倒是像难民似的,随意安置在也密里、阿里麻里、益里(伊宁)等州府。
促使不少契丹部族心灰意冷,投效蒙古麾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