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一个领主还没有一个大唐的马夫爱干净,如果说平民是因为贫穷而没法洗澡,那么那些不知道从哪个大山深处跑出来的领主是因为守着教义不洗澡的,基督教认为身体的清洁是对灵魂的亵渎,即便衣服结成硬块了他们也不会洗的,为了掩盖身上的臭味法兰克人运用了香料,那种混合着汗臭味的香味简直让人觉得窒息,理论上是有餐具的,不过只是切肉而已,他们吃饭都是用手抓的,农民吃饭五指齐下,贵族稍微文明点用三根手指,犹太人和都是闪族的,这个民族的人都很爱干净,他们远离那些住在毫无基础设施的城市里的“居民”,数千堆人屎形成的小山能让人将隔夜饭都吐出来,他们也吃手抓饭,不过手是要洗过很多次的,那些“城市居民”则用不知道摸过什么地方的黑爪子直接抓,中国洗衣服用皂角,他们用尿液和草木灰,还不如别他妈洗了。

    只有意大利人稍微文明点,西西里地区的基督徒女性穿着举止都与女性无异,罗马帝国崩溃时罗马人又退回到了罗马,虽然辉煌的众神时代结束了,丰富的香料文化还是留了下来,久不闻其臭之后其实就习惯了,只是用香料做饭是他们的习惯,穷人用本土香料,有钱人用外国香料,胡椒也要分黑白,中国人用的是白胡椒粉,而欧罗巴那边则是用黑胡椒粉,一位尊贵的领主,用餐刀将没烤熟的牛排撒上昂贵的黑胡椒,然后用三根指甲缝里都是黑泥的手指抓起那些血淋淋的肉块放进嘴里,他一边咀嚼一边还放声大笑,那些没嚼碎的肉粘在他一年没洗的大胡子上,跟上个月,甚至是上上个月残留的面包屑成了邻居,因为没有刷牙的习惯他们普遍有龋齿,满嘴都是黑乎乎的牙。

    野蛮、黑暗、愚昧、残暴,领主和领主之间会为了一个矿区的开采权斗殴,欧罗巴本土就是这样的,那些从山里钻出来的野兽哪里懂治国,他们索性把罗马时期的城市废墟给推倒了,继续过着村野人的生活,这种生存环境下要是不发生瘟疫才叫怪事。

    教堂四周布满了贫民窟,甚至有很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睡在门口等待修士的布施,吃了拉屎,然后继续等着下一顿,到处都是腐烂的垃圾,即便阳光明媚街上还是充满了颓废。

    一个商贩按照规矩给了搬运工小费,他还是不肯走,因为他想要更多,这个时候明智的做法是把他赶跑,不然他还会伸手的。

    一个能读会写的男人通常被称为柔弱的人,人们希望他能解决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比如在繁荣的废墟上如何建立起属于他们自以为完美的新世界,又或者自己牙疼了怎么办,如果刚好有一位牙医想靠“科学”帮助他们那他只会招来厌恶,因为他们觉得“科学”是默罕默德与异教徒的诅咒,它既恶毒又没有多大用处,还不如念魔咒管用,除了能直立行走以外他们和动物没什么区别,甚至曾经有段时间他们根本没见过铸造的钱币,商业靠以物易物进行。

    除了丝绸用金币支付以外其他商品都是他们用蜂蜜、鸡蛋和柴火换来的,不过他们也不可能用上百磅的鸡蛋和整车的火腿进行大宗买卖,于是公爵不得不向伦巴徳人要黄金,把那些鸡蛋和火腿换取几百金币,至于那些火腿到哪里了公爵不得而知,也许是到了他厌恶的犹太人的餐桌,又或者是哪个异教徒的酒馆里。

    除了农产品,诸如圣餐杯珠宝商找伦巴徳人借债都是要收取利息的,收取利息违背大多数人的宗教信仰,这种情况在他们眼中就跟中国遇到了天灾和战争,商人居然不捐款一样愤怒并且难以理解,把钱跟有需要的人分享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欧罗巴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乞丐,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向主乞求宽恕,除了沿海商业城市,内地就跟死水一样不仅是商业,连人的思想都停滞了,对畜力的应用也非常有限,路上没有旅社,旅行者要自己携带或者捕猎,人们组成探险小队在野外扎帐篷过夜,城里的旅店还不如野外安全,至少一起旅行的伙伴是可以信赖的,而城里的旅店到处都是小偷、妓女,一些贵族堂而皇之的丢下自己出身高贵的妻子和妓女寻欢作乐,这也是他们看到一个穷人手里拿着奢侈品就觉得它是被偷来的原因。

    都混成这样了他们凭什么看不起不给小费的唐人这不重要,他们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高贵的,盗贼是旅途上的一个危险,那些中小领主和雇佣兵组成了骑士强盗,商人旅行者在促进交流时也被他们骚扰,因此为了吸引商人到自己的城市来经商领主们会给出各种各样的政策。不过商人们更看重的是基础设施,尤其是那狗日的下水道,污浊的空气和硝雾笼罩的城市就像打开了地狱之门,下水管道不通畅至少表明那个城市的领主并不关心自己的百姓,即便是推倒的罗马废墟也是有罗马时期修建的下水道的,基督徒也曾经躲藏在里面,城市内涝在他们眼里是很严重的问题。

    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街上拉屎的年代,商人们却在担心内涝的问题,更多人相信他们是借此考察领主的人品,如果基础设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政策给的再好无法实现他们也是不会去的。尽管人们不能将排洪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下水道中,但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对城市防洪极为重要,谁也不想自己的货泡在脏水里,或者活在爆发瘟疫的危机中,欧罗巴商人对下水道有执念,城市排水代表规划者和维护者的目光长远,这是商人观察官员的方式。

    细节决定成败,唐长安要是发生内涝了绝大多数唐人都不把它当回事,甚至还会当成笑话谈,欧罗巴部分人的意识已经走在了前面,只是他们很倒霉碰上了一群没脑子的官员,他们想要改变已有状况,重新恢复希腊和罗马的辉煌,为了追求这个梦想他们努力工作,积累财富。迷迭香和鼠尾草是常用的药草和厨房香料,斯卡布罗集市是维京人经常登陆苏格兰的定期集市,那是一片滨海的平原,海浪宁静得拍击着嶙峋的山崖,带来了大海的清新和生命的气息,在香料燃烧的香气中女德鲁伊带着花环在集市中自在走过,不用担心会被教会和愚昧的村民抓走。

    没有女神的地区是野蛮的,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处于支配者地位,这种支配是隐形的,主要是文化的支配和主导,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黑暗时代”却




第七百七十三章 寻蒙国恩
    又有人会说,让女人进入国营部门是养了一群寄生虫。寄生虫哪里都有,就连民营的也是一样,儿女的嫁妆聘礼都在中年人的身上,他的负担比刚开始混的年轻人要重得多,偏偏他的视野和经验已经不再合适这个时代,老板想让他走又碍于情面,因为如果让他离开重回竞争激烈的市场他很难再就业,所以老板不管怎么骂他他都点头哈腰,傲气的年轻人受不了这个责难,转身就走了,一个没有人才的店铺是做不走的,大家最后回归的还是人才竞争。

    先不管人才是怎样定义的,要先有人才有才,长了个人形的不一定是人,西北的回回分散居和聚居区,在散居区一般是闹不起来的,一旦打起来就是玩大的,人要是不懂事起来能引起天大的麻烦,不论男的女的不懂冲口而出的话杀伤力有多大。

    一个毡毯作坊里的人吃中午饭,大家都吃肉夹馍,一个小娘子到外面买了来大家分着吃,这伙人里面有一个回回,他没吃肉夹馍,就挑了个白吉馍吃,那个小娘子人好,对他照顾了一点,怕他噎着了给他一壶水,旁边暗地里喜欢她的男人吃醋了,酸了吧唧得说,对他那么好干嘛,还不知道他多想吃肉夹馍呢。

    这就是没事找抽的典型,回回可以装成看不见汉人吃猪肉,可以跟汉人一桌吃饭只吃素不吃荤,甚至可以当着他面讨论猪肉怎么做好吃,绝不能说他想吃猪肉,这就跟汉人在别人家祖坟上撒尿是一个类型的,脾气暴的当场就会打起来,汉人打赢了,回回跑到寺里把这事跟大家伙一说,然后一帮回回哥们儿跟着他杀过去,冲突就闹大了,吃猪肉是回回的忌讳,但有必要闹到这个地步吗对大街上拉屎的欧罗巴人来说在人坟头撒尿也不是大事,汉人怎么看那个欧罗巴人。

    再有就是乱开玩笑的,清真是一点猪油都没有的,在汉地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猪狗油,为了适应环境回回也可以吃非清真的牛羊肉,你不说我不说,心照不宣就行,有个女人就乱开玩笑,把跟她约会的男人吃的牛肉拉面里的肉换成了猪肉,那个回回稀里糊涂得吃了,一尝味道不对,去找厨房理论,刀子都抽出来了,那个女人才把实情告诉他,本来已经到谈婚论嫁的阶段了,这下黄了,转个身人家还在骂现在的女孩接受的是什么教育。

    捉弄自己的男人要有分寸,为了逗女人开心男人丢点脸没什么,可是涉及原则问题就没得谈了,国营部门安插女人进去是夺了别人的饭碗,平时可以嘻嘻哈哈的女人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凭什么啊,凭她能生娃男人不能,从安逸的庙堂一下子回到竞争激烈的凡尘俗世很多人都不习惯,欧罗巴人将匈奴人比喻成上帝之鞭,而匈奴人是被汉人给赶走的,除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外,汉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匈奴人无法接受的,城里人忙忙忙,乡下人排斥外族人,打不赢又融不进去,不迁走怎么办。比上帝之鞭更可怕的是逐利之鞭,最后抽在了汉人自己身上,勤劳是一种美德,谁准你休息的老板娘要存钱买奢侈品,起来干活。

    农奴负责提供粮食,唐人负责提供军费,伟大的阿拉伯帝国就开始扩张了,唐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粟特人正在抵抗,他们迁到东北跟着安禄山混,不给阿拉伯人赚钱养他们的军队了。男人赚钱要养家,还要负责日后儿女成家所需,他在任上就肯定会贪了,女人干活主要是贴补家用,以前养一个人的钱让三个女人干,她们有事做了就不会去贪慕奢侈品了,体制内的要遵守纪律,体制外的才乱来,她轻松一点可以一边带娃一边工作,把孩子带在身边,就算收入不多对她来说也算是理想状态了。

    大多数女人一天之中绝大多数时间出现在两个场合,一个是家里,一个是工作的地方,家里买了奢侈品,吝啬的婆母肯定不高兴,她在工作的地方也不能炫耀了那就更没必要买奢侈品了,谁买个菜还一身珠光宝气,丝绸之路上这种以奢侈品为主的恶性竞争就会被刹住,但不是所有女人都适合进入国营部门,还有诸如医生、翻译的活还是需要女人来负责。

    希腊文、阿拉伯文、拉丁文、波斯文的法典、天文、医药典籍,新罗、倭国的女子也要带着一起上唐人的贼船,藩属国稳了才能有更多的海外登陆补给点,这不叫殖民统治,宗主国是来给大家发福利的,跟着爸爸走,咱们探索世界,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

    新罗不足为惧,倭国就是个不孝子,要把他教孝顺了看当阿耶的本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西晋的李密命不好,才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爹,四岁娘就被舅舅逼着改嫁,是祖母刘氏把他拉扯大的。

    他小的时候经常生病,到九岁都不会走路,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一个孤老太太连个仆僮都没有,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小的时候是祖母照顾孙子,后来是孙子照顾祖母,是个大孝子。三国之后到处百业待兴,司马懿把北边燕国的子民迁到了中原,养出来高句丽那个祸害,蜀国人则对诸葛亮很有思念之心,连带着对诸葛家族也就看重了,晋武帝就希望以孝闻名的李密能出来做官收复民心,避免同为军师出身的诸葛家族再度造成分裂。

    诸葛孔明多大的本事,李密凭什么能服众呢要是放在普通人家,一个寡老太太能把多病的孙子给养大就不容易了,李密不仅博古通今,还精通春秋左传。左传太难了,很多人看不懂,左丘明明面上写的是春秋的历史,实际上写的是民本思想,有很多春秋时期的人生活方式和习俗,李唐科举考试都不考左传,公羊派简单,大一统大复仇,通篇讲的是复仇的故事,谷梁春秋也明了,用问答的方式来讨论怎么劝人择善而从,而左传大体讲的应该是君主要从人民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先人板板,左传到底讲了个啥,李密他就懂,想听他讲课不他晋武帝要他当太子洗马,他当然不是给太子洗马的人了,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太子的家教秘书。

    左传被后人们抬举为先秦文学的顶峰,而洗马在先秦典籍中是为天子先马的人,地位仅次于天子、伯王,汉代选卿都是两千石的家庭里面挑,而魏晋时期也是选的甲族有才望者,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至少也要是个高门子弟,辅佐太子政事,还要给太子开道,病秧子李密怎么混到这么有前途的职位。

    他家已经彻底破落了,连仆人都没有,不过他是诸葛亮挑选出来的尚书郎,曾经几次出使吴国孙权,刘备自称是刘皇叔,巴蜀人以刘汉正统自居,司马家是乱臣贼子,想替刘家人清君侧的人多不胜数,甚至有人认为替司马家干活是失节行为,为了守节宁可饿死也不给他们干活。

    如果李密同意了晋武帝的邀请他就是汉奸,晋武帝也跟刘彻一样,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脾气,宣他进京任职的诏书下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李密不得不写了陈情表,以供养祖母为理由要求暂缓赴任。

    朝廷用怀柔的态度笼络蜀汉旧臣,要是不给晋武帝面子他就干得出将整个巴蜀的人移居到中原的事来。

    六千万汉人最后只有八百万,多的是地方可以安排,李密在陈情表上就说我是个亡国之臣,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再说我才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了,以后我向陛下尽忠尽孝的日子还长着呢,祖母眼看着要断气了,如果没有我的照料她就活不过今天,我的心酸苦楚巴蜀地区的百姓有目共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给祖母养老送终,日后我活着愿意为彼下肝脑涂地,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来世做牛做马也感激不尽。

    话都说道这份上了,晋武帝就只好算了,李密在照顾了祖母一年后她终于撒手人寰,他又上书守孝两年,这个时候朝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晋武帝已经不需要再利用李密来笼络人心了,李密守孝完之后又出仕当官两年,就辞职隐退了。

    古语有云,忠孝难全,李密就两全了,是蜀汉在他困极的时候发现了他,二师之将尚且如此不堪,何况是二朝之臣了,士大夫首重名节,李密躲过了那个风口浪尖,放低了姿态退了一步,他不仅给相濡以沫的祖母送终守孝了,并且没有失节,要是读陈情表只看到了孝,日后也是个愚孝之辈,老师教书育人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无脑背诵,还要注重衣钵传承,陈情表的语言生动,自然纯粹有骈文的整俪之功,但言语却不是精雕细琢后的言不由衷,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表面上是说的刘氏,实际上也是说的蜀汉的命运,国土对汉人来说就是母亲,有的人一边说着爱国,一边有奶就是娘,吃里扒外比白眼狼还要招人恨,国有部门赚再多钱,要是被内部人员自己挥霍了,百姓一分利都得不到,甚至还会因此而遭受更多盘剥,那这种产业还不如直接全部归民营了。

    刘皇叔在巴蜀也盘剥过百姓,但是因为他逼着献帝认了自己当皇叔,他就成了百姓眼中的正统,甚至可以威胁司马家的地位,民为邦本,得人心者得天下,对女人赶尽杀绝实在不是男人的作为,她就找点安全感,民营竞争激烈,她要时刻处于高度紧张中,生个娃还要担心自己的前途,这种眼泪和装出来的眼泪不一样。

    产后抑郁无药可医,那是心病,心病还需要心药医,她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了让她怎么打起精神振作起来。

    哦,男人又不懂了,女人为什么那么多愁善感。

    多愁善感的女人往往善良,她要是不多愁善感个性要强,出个门直接把孩子堕了男人都不知道。

    辛苦了两年多,她终于怀孕了,男的高兴啦,自己要当爹了,女人很不高兴,她不想要这个孩子,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要升职了,怀孕会阻碍她的事业。

    她那是什么事业,不过是从采茶女变成了工头,她要是不争别的女人就会成为工头,从管理层变成被管理的人,差距天差地别,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就很难再升迁了。



第七百七十四章 长鲸吸涧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很多人相信人死后在阴间会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因此对陵墓的地上和地下建筑以及随葬品都非常看重,北魏均田制刚出现的时候规定农民按照人口、官吏按照等级分配无主荒地,是由计口授田制演变而来,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揽流民和豪强大族控制下的农民,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傜役。

    一个大宗族小的可以三五十家为一户,大的近万室为一宗,这中宗族制度影响了按户收税的制度,另外北魏统一中国后南逃的农民相继回乡,自己原本的土地已经被别人耕种,因此产生了很多地权纠纷,不仅耽误农时并且扰乱了社会秩序,李唐以孝持家,原本不允许买卖的土地到了李唐百姓在迁移和无力丧葬的时候准许出卖永业田,这就打开了计算周密的均田制的口子,农民迁入城市之后加快了手工业发展,倾家荡产卖地厚葬父母的人也多不胜数,有人相信找到块风水宝地厚葬长辈会获得祖先的荫庇,事实上这些厚葬的坟墓如果无人看管很快就会被盗墓贼光顾。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西汉贵族的墓几乎都被人盗掘了,盗墓贼将金缕玉衣中的金丝扯出来后就让昔日的贵族全部暴尸荒野,闹成这样谁也不愿意看到,问题是有人不给人留余地,汉人很擅长同归于尽,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教育缺失。

    教育问题很多人都很重视,真正关注于解决之道的人却不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栽培需要投注心血,一个老师的精力有限,他不可能带很多学生,汉武帝临死前杀了钩弋夫人,将刘弗陵的教育责任全部丢给老师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奈何这世上有更加不负责任的娘,汉代对秦朝的前车之鉴非常警惕,不论是宣太后还是赵太后都不是好典范,赢稷执政时因为年幼,芈月与义渠王虚以委蛇是权宜之计,然而不适合实行民粹主义的大汉,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天子守国门的概念,没他妈意识到长安的地理位置有多险要,由公羊派领导的儒家精英不仅大搞天人合一,还强调天地君亲师这种纯压迫人的思想枷锁,即便战败被俘也不可以投降,不然就是通敌叛国,必须以死明志,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完成了大汉崛起,然而遗留的历史问题也是毒害深远的,刘汉走上了军国扩张的路,想在长安住得安稳就必须打通西域,一直以来被游牧民族压迫的农耕民族重新掌握了力量,民间好战的呼声很高。罢黜百家后其他人虽然没法在庙堂上再高谈阔论,不过他们还可以在野讨论,中国人确实想要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但是他们更重视其他东西。比起自己动脑子,百姓更倾向将权力交给知识精英做决策,并不渴望自己在决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罗马人则是反过来的,是政府为我提供服务让我过得更好,如果元老院颁布的法律让他们不舒服了他们会反抗,元老们为了让平民支持自己到处演说,而不是跟中国人一样忍耐,一直忍到无需再忍的情况发生忽然掀翻皇帝这种事。
1...259260261262263...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