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西方人喜欢闹事,中国人不闹则算了,一闹就翻天覆地,就跟那个宣称自己有灭世十世兵器的狂人一样,西方人叫嚣得厉害,真正要付诸实施的时候会因为各种牵制付诸东流,中国人平时被人打、骂、羞辱,真的是好惨,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说同归于尽就同归于尽,同样是经历了灭国之乱,欧罗巴的基础设施全毁了,穷人跟马、鸡这些牲口同住,一辈子就洗三次澡,中国经过五胡乱华北方几乎绝种的危机后市政又建了起来,不过重建起来只是外部形态,内部的精神还是没有重建。
王莽改制的时候将刘彻的上林苑给拆了修太学,他广招学生入学,乍看好像是重视教育,实际上是违背了教育规律,一个老师要带上三百多个学生,他根本没有那个精力去挨个指导,大多数来太学读书的人都是混日子、排队等着当官的,教育没搞上去,房价倒是涨上去了,人数太多,年龄、学识差距很大,管理起来很困难,要老师对每个学生花费同等精力是不可能的,因此出现了老师讲大课,好学生带差生,代替老师讲课、允许学生自学及向校外专家求教这种灵活的管理办法。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宽进宽出的方式比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轻松多了,这种教育方式下就出现了无所事事,抽时间再学的好玩派,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踏实派。
元始二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年来贵族豪强不断煎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老百姓饿到活不下去,最后都闹起来了。
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自己以身作则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一带头贵族、大臣也只好跟着一起捐钱,矛盾得到了缓解,太皇太后就打算把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赐给王莽。
王莽推辞了,他还派出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个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并且将王莽不接受封地多事到处宣扬,土地兼并受害最大的其实不是农民,而是中小地主,他是地主阶级不被农民接纳,他的钱又不足与豪强抗衡,失去土地之后他们不想坐吃山空只好去经商,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环境下自己是受害者还受尽白眼,一听到王莽练封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好人,这些新生的商人阶级成了王莽改制时的中坚力量,也正是他们被王莽安排到太学里去读书了。
精英教育摊派到了平民,平民觉得自己得到了实惠,实际上却将用于培养精英的师资力量给耗费了,让王莽登上帝位的是百姓,将他从那个位置上扯下来的也是他们,土地兼并最大赢家是大豪强,他们非常有钱,当王莽进行货币改革的时候他们还在铸五铢钱,一个国家施行多种货币会涉及换算问题,老百姓在交易过程中吃亏就觉得王莽的政策不行,百姓好义重利,拿了他们的钱他们就觉得皇帝失义,过去种种好事全部被推翻,那个昔日被他们认为是真命天子的明君就成了无道昏君。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用儒家教出来的好义重利的子民就是向善的小人,有钱人捐钱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的,让他们自己捐钱就舍不得了,只是碍于情面意思意思交一点,书呆子一心想着攘夷,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六国是如何统一的。
军事上打服了接下来的是吞并,欧罗巴的联姻只在上层,下层百姓还是同种族之间结婚,因此才会出现蓝眼睛、金头发这种纯种,而中国是杂婚,通婚之后秦楚都成了一家人,种早就混到分不清了,一问你是哪里人,都会报上郡名和族望,自称是汉人,儿子常被自己的娘逗着玩,是娘好还是爹好,傻儿子老实交代,是爹好,因为他每次回家都要给儿子买玩具,娘不准他这样不准他那样,娘就不高兴了,同样娘是秦国人,爹是楚国人,儿子报上哪个国民都不对,在对外交往时就称呼国号了。匈奴的女人少,男人多,舍不得女儿套不着狼,北方通过胡汉通婚来实现民族融合,当时北方人口是南方人口的三倍,南方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将那些愿意与汉女结婚的匈奴家庭以授田为诱饵,让他迁徙到南方农耕,而南方的百越人则迁徙到北方,新到一个地方会混乱一段时间,习惯了山林的百越人在一马平川的西北没法继续使用祖祖辈辈多年的生存技艺,这个时候他们就是任人摆布的肉,想让他成农耕民族就教他种地,想让他成为游牧民族就让他骑马,再施以王道教化和普法教育,过个三四代他就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
适应新的环境需要让步妥协,回回都可以吃不那么清真的牛羊肉了,匈奴人还有一半夏朝的血,都是华夏民族的干嘛分得那么清,欧罗巴吃个饼都要讨论发酵不发酵,较真不利于团结,匈奴人再怎么能打奉行男权他到了南方瘴气横生的地方就要移风随俗,被女人管教揪耳朵,他们信的是腾格里,不过自己的媳妇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他管的着么她还能言之凿凿得说这是驱鬼,端午节还有粽子吃,吃的问题解决了匈奴人就没那么穷凶极恶了,狼是自然造就的,狗曾经也是狼,只是狗不用跟狼一样觅食才变成了如此驯服得模样,在南方开垦种粮,用南方的粮食救北方的旱灾蝗灾,交粮大户受爵当官,一个管理机制就建立起来了。
比起发展军国,王莽应该更关注朝野的吏治,儒家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没有恐惧的人什么都敢做,有畏惧的对象就会收敛自己的言行,墨家是最适合担当监察的学派,他们的私欲已经降得很低了,同时他们是亲民的学派,有很好的民众基础,可以通过他们普及被儒家曲解的鬼神信仰。
世上有很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一味以迷信斥责就是形成了新的迷信,对这个领域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空白的,别的民族不信耶稣是应感而孕的,基督徒却坚持,既然如此汉人就说“对,我们女娲和伏羲也是应感而孕生的”即便他们觉得中国人无比可笑,也比和拜火教徒可爱,坐在那里讨论神神鬼鬼的东西也比讨论用什么兵器杀死有趣。
犹太人的逆向思维形成与他们所信奉的逆生生命树有关,他们所崇拜的耶和华位于卡巴拉树之上,是犹太神秘主义的范畴,那也是少数精英才能接受的教育,非犹太教的卡巴拉称为隐世卡巴拉,是用来探讨宇宙和人类本质、存在目的,这个东西一样不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就算开课给普通大众宣讲也没有,理解不了还不如节省一点口水保养牙齿。
诸子百家儒墨二家是显学,普通人对轻重说知之甚少,桑弘羊就利用轻重说完成了国有垄断,在民族振兴这个大义面前所有个人利益都排在第二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边疆的同胞正在接受匈奴的骚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原本在内地种田的老少爷们儿就开赴前线了,这个时候刘彻到底是真的认为民为贵还是民为轻呢如果真的是民贵为什么让十几万人在大漠里兜圈子,不探明情报后再进行行动如果他一点都不在乎百姓,他何以宁可背负被百姓厌恶、甚至是后世子孙唾骂的骂名也要将实行黄老之学而变得软绵绵的民风硬生生得掰过来,让大汉雄风威震四海
刘彻之错错在过激,不过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是没办法的,就跟冉闵的杀胡令一样,汉人不论男女老少,甚至鼻梁高点的人一律斩首处死,汉人没将杀胡令当成荣耀是没人去宣传,却将汉武帝当成了偶像,这就是文笔能造成的影响,能将一种意识形态传承一代又一代人,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是不知轻重的,同时知道轻重的人也不能胡说,没人会承认自己被愚弄了,一旦知道了那么失去理智的人造成的破坏力难以想象,愤怒的人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如果真的要讲华夷之辨,佛教徒怎么算他们宁可守着杀戒也不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军,他们也没纳税,尼姑不结婚,那佛教徒就都该杀死吗
里面也有温和的比如苏菲派的修士,汉人自己里面也有到处树敌惹祸,以为有钱有势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败家子,以人种、肤色、国籍以及宗教信仰来判断一个人好坏的都是一种肤浅的识人方式,中国缺失的是精英教育。
左传之中春秋霸主进行盟约二百多次,不是全部
第七百七十五章 白日做梦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落叶归根,当树梢的叶子褪去了绿色,变成了黄色就会落下来,和成千上万片叶子一起回归大地。
如果说犹太人是在寻觅至高的耶和华,华夏人则是在寻觅自己的根。对一般人来说最终的归处就是家,可是要是自己没有守护家的力量的话人就会变得无处可去,天大地大哪里都能去,只是在内心深处还是能感觉得到,自己是在漂泊。
一个来求学的人,他的主要目的是来读书的,可是高昂的房租和房价让他不得不在读书之余担心自己住宿的问题,人人都知道一心不能二用,哄抬房价的人到底是存着怎样的目的。
汉人一点都没注意到自己到处玩乱花钱不是给别的地方创造财富,而是打扰别人的生活。
老师收束脩收得越来越多,甚至用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代替了,“十条腊肉”也不是了不得的厚礼,即使一般穷苦人家稍作努力,还是拿得出这个挚礼,有教无类,平寒子弟不见得比贵族子弟勤奋,也不见得贵族青年天分比平民青年差,好胜是人的天性,太过争抢好胜就惹人厌了,花那么多钱求学,排挤真心求学的学生,为了在名师座下一个位置斗法,就为了冠上自己是某位大家的关门弟子,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试一试那位老师的本事有多少。这世上浪得虚名之辈那么多焉知自己是不是碰上了,国子监里也有庸师,有的老师会误人子弟,只是因为他有名就聚拢过去会误了孩子一生,坐而论道,女人都糊弄不了的人还不如娘子带回去自己教,老师为什么不可以面试女人需要识人之能,没有识人之能就算将和氏璧放在面前也不认识,有眼不识金镶玉,西汉流传到王莽这里的和氏璧是假的,谁叫刘邦没有文化,老百姓更没见过和氏璧了,王莽之后的传国玺更假,父辈付出自己一生换来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却不珍惜,珍惜了也没学到个啥,花大钱去学糟粕跟坏家教的孩子学一身毛病还不如把这个钱存起来给他娶媳妇用,自己还能活得轻松点。
王道虽然好像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对待不知来历的人要王霸互补,我不会对你一味仁慈,你也别想占我便宜,你摊上事了,我也摊上事了,老子不图你知恩图报,别惦记着老子的地就行,汉朝时期因为战败,一批匈奴难民逃亡进了汉朝境内,汉朝满心欢喜,因为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为汉朝的雇佣兵,以夷制夷令他们去攻打北方的匈奴同胞。最开始这批降人尽心竭力为汉朝做贡献,帮助汉朝打败了北匈奴。可是因为汉朝未能在北匈奴灭亡之后及时将这些匈奴释放,于是他们在汉朝境内肆意作乱,三国时期的南匈奴甚至毁灭了西晋王朝,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时期的来临。
能狠下心自己人杀自己人的会是什么好人,部落和部落之间也存在世仇,这种情况是可以让胡将去打的,能杀自己恩人的就是白眼狼,他迟早也会背叛汉人,对待不知底线的人就要全面警惕,绝不能让他们到内地来,没有降服野马的本事就不要羁靡了,下马当步兵一样可以稳扎稳打,要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言胜。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西北正好缺人垦荒,什么时候自己家里仗打完了什么时候难民还是要回去。哦,不在城市里就业就不人道了,脑壳有病就去吃药,荒地垦出来他们可以自己自足,不用汉人自己贴钱救济他们,自己培养的人才也有可以练手的机会,回了老家他们还能继续把他们沙漠化的家园重新变成绿洲,唐人是在教他们本事,我们自己也在植树造林,砍掉的树还要种上,等他们走了以后汉人还能迁到那座城里继续耕种,我不吃亏,你也没占便宜,大家各走各的大道,以后要打仗也是在战场上见。
那些废弃的鬼城不能给他们住,万一还有遗民就会引起纠纷,一个人活着需要什么水和食物,自己勤劳就可以开辟出更多的土地,至于医药和其他领域需要合作,反正地是不会让给他们的,军队驻扎在那里就是必要的时候将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赶走,爸爸们在战国时期就玩过飞地了,有了落脚点就可以扩张,那是中国人玩剩下的东西,逃难可以理解,可是少年长大成人后就要担当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让自己的国土不再陷入战乱,中国国籍是全世界最难拿的,而且不承认双重国籍,逼人走的时候就可以敲诈勒索,把大马士革刀的锻造和助情花的提炼办法这种绝密给交出来就可以继续留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家双赢。
升米恩,斗米仇,发达国家就是这样的,除了生活水平高以外文明程度、国民的素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都要比落后地区高,有些人来了就不想走,中国自古以来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从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期的战乱之后就逐渐发展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并且把该思想成功地融入儒家思想里面,成为中国千年以来最成功的哲学思想之一,论语子路篇幅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一个到处都是朋友的国家肯定比到处都是敌人的国家好做生意,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无需向失败者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接受难民给口饭吃不难,就怕雀占鸠巢赖着不走,人性有多黑暗呢平康坊里的娼妓还不知道那些追捧她们的男人将她们当成了,她们的身份就是贱籍,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妻子,可是她们还是希望有人爱上自己给她赎身,离开那个男人的天堂。
唐人和阿拉伯人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这就是男权的世界,阿拉伯人也要教女奴诗歌、乐器、舞蹈,肚皮舞本来是祈祷生产的,如今也变成了迷情的东西了,人性的堕落是自己看不见的,卡巴拉最底层就是物质世界,也就是距离神最远,距离地狱最近的王国,塔罗牌是西方的占卜工具,是针对人、事、物进行分析、预测和提供建议,在王国里面有大阿尔克命运之轮和审判,命运之轮代表代表了任谁也无法抵抗的命运变化,审判代表轮回或者新的循环,从天而降的使者吹奏着警醒世人的号角,他是来了结人们的恩怨情仇的,有些人苦苦追寻的探险旅行就在眼前,不过就跟叶公好龙一样,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罢了,当强国要靠强人,面对棘手情况束手无策只会一味抵制的人焉能说自己强。
两万贯买一条能跟狼搏杀的敖犬却不支持探险队到吐蕃旅行,该交奢侈税的时候偷奸耍滑,遇到真正考验的时候全部现原形,善良的面具下面藏着各种嘴脸,王八之道就是缩阳,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谓缩入腹内,不治的记载,就跟乌龟的头一样缩回肚子里去,一个文明要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失道了,汉人是追寻天道的民族,犹太人的树被人连根拔起,他们也就能空想一个乌托邦来安慰自己,只要根还在即便树被砍了它还能重生,都江堰鱼嘴分出来的水流形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那也是天人合一,不过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和董仲舒提倡的不一样,都江堰旁边就是青城山,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当失去了国家的羁绊,一个人就是自然之中的小一,自然就是无数小一组成的大一,树不会叫唤它就不是条命么任何生物活着就要汲取营养,落叶迟早会变成腐土,它不只会滋养大树,还会滋养小草和鲜花,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没问题,前提是这种竞争不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不然天罚就会降下来。动物对生气走向很
第七百七十六章 愚人食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印度将“零”这个概念传入中国之前,一之前的这个数字被称为金元数字,指的是万物初始之时的混沌状态,它既是指的什么都没有,也可以指的包罗万象,在混沌中是没有秩序可言的,因为有了总规律后根据这个总规律又分支出了很多不同的枝桠,就跟树一样,由简单到复杂,由枯枝到繁茂,寻道就是找的这个总规则,天人合一就是整个国学文化思想之归宿处,犹太教卡巴拉过度注重神性和灵魂起源,那是不符合东方人思维习惯的,相由心生,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状态下对同一件事物的观感是不同的,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王莽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心急,好像要一辈子把八辈子要干的事全部弄完,事情要一件一件得来,墨家人代替儒家一枝独大后也开始抓瞎,太贤能的人管钱要出问题,当时负责铸钱开模的人叫褒,在江湖上行走的时候墨家人不会连名带姓得报,从入派开始家族、家人就已经没了,你只是一个人,没有亲戚朋友,只有一个统一的姓氏,男弟子姓墨,女弟子姓离,男子要时刻记得自己任侠趋义,女子要时刻提醒自己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要将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丢弃,只是这样一来又会惹出新的麻烦,墨家分为三家,楚墨最为大胆,每次到战乱地方帮助守城的人就是他们,齐墨最具有创造力,同时也是最难管教的,秦墨最听话也最天真,他们那么卖力干活还不是因为心里有梦想,这个梦和钱以及利益没有关系,维护世界和平,早点结束战争,大家安居乐业追寻更高层次的追求,他做着最无聊枯燥工作却是为了最伟大的事业做贡献,每到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勉励自己,他的内心丰富多彩,即便生活艰苦依旧觉得日子过得很幸福。
太纯所以很容易被利用,从墨楚到墨囟的这一百多年里,墨家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第十八代巨子墨殇统治期间由于叛徒出卖,墨家隐世的地方被人发现,大批墨家子弟因此被捕,经历了历代皇帝贵族修大墓杀工匠,愿意从事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了,少府属官的考工室掌造兵器弓弩刀铠,兼主织绶诸杂工,占用场地颇大,除此之外还有东织、西织、东园匠、尚方和御府这些作室,到汉成帝的时候就织布的地方还是满的,其他的作室只有寥寥几人,大多数人都散布在民间,他诏书刚下的时候还没什么反应,后来加了奖金加上墨家的宣传工匠们才开始向长安汇集。
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关系到国运兴衰,一些在盛世碌碌无为之人不一定是真的没有本事,楚汉战争时的兵仙韩信就是例子,他饿到吃不起饭,却还是不肯放弃手里的剑,同样以苏秦的口才他完全可以去当商人,可是他宁可背着纵横家的头衔到处寻找能赏识他的国君也不肯屈就,这就是残酷的事实,人选和天选的标准不一样,选拔合格的人才不能只靠一条单一的途径,墨家认为即便是老农和小手工业者也有出色的人才,刘备原本也只是个卖草鞋的,刘邦也是个亭长,吕不韦曾经说过,不肖之人适合理财,一个人如果太正值慷慨就会“仗义疏财“,这样反而是不利于积累财富的,那个自称会飞的人也许不是当工匠的料,他可以去作其他的,人家来考工不合格王莽就直接淘汰,呆子就是呆子,如果是刘彻他就会把那个人留下,别的不干,哄他开心就行,这种想象力丰富又有冒险精神的人能打破僵化思维另辟蹊径,桑弘羊除了将民间资产收了上来还将币制改革了,有贤名的王莽去干就没把币制的事给办好。
一个心肠够黑的人,他跟官府的人勾结,官府的人不是要抓黑帮的人么,他就作诱饵去借高利贷,借了之后不还,债主肯定要找上门了,一般都是黑帮的人去,他就把官差给引来,官差抓到了黑帮的人,保护了良好市民,他自己政绩有了,那个当诱饵的人得了钱财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比如在田价飙升的时候赚差价,江湖是条不归路,黑白通吃不是长久之计,当个老实顺民能平安存钱,只是最后失去土地的就是自己了,吕相邦看人很有一套,只是他这套江湖套路用在庙堂上就不一定适合了,尤其是秦国那个的朝廷,跟钱打交道很少有人能一尘不染,蒙恬每次带兵都要找赢政要一笔巨额赏金,就跟萧何一样,他要是不表现得贪财反而皇帝要担心他的用心了,秦孝公和商鞅这样的君臣实在世间少有,天子就是负责任人的,国策和国纲不同,秦国的国纲是大一统,百里奚用儒家内修国政和商鞅变法一个修的是心一个修的是形,百里奚的风格就是平易近人,秦国的普法官员全部都是这个风格,看似温情脉脉的儒家其实最无情,看起来最无情的法家其实是最有情的,法家断理讲求论事而不诛心,儒家是其心可诛,儒墨同宗,都是用自己理想国的标准来批评现实,法家是站在现实生活中,不批判现实,不批判统治者,根据各个发展阶段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政策和措施,所以法家是最适合东方人思维习惯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