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你就是香卿”王守善上下打量着她,尤其看了看她的手,并不细嫩光滑,甚至有点粗糙,没有留指甲,一看就是做事的手。

    “唯。”

    “朱汉良人呢”

    “朱老师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在屋里休息。”香卿的眼睫就跟蝴蝶一样轻颤。

    “带我去看看。”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朱汉良偏巧在这个时候病了,他上哪儿去找人照顾这些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食物,还有爱和关怀,自己的儿女到了别人的家里万一被虐待了呢,有不少人家,一开始没有自己的子嗣,后来过继了一个旁嗣,那对夫妇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后就对原来领养的那个不闻不问,甚至直接遗弃的,那些养子就跟猫猫狗狗差不多,没孩子的时候能给他们取乐,陪他们度过寂寞的时光,有了孩子这个替代品之后那些宠物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还认为它们会对亲生孩子造成威胁。

    贺兰敏之传说中强奸了太平公主的侍女,但也有传说他强奸的就是公主本人,而且他还把内定的太子妃强奸了,没有血缘关系真的会妨碍成为一家人么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主张“仁礼治国”,空有理论是不行的,他需要活生生的事例进行佐证,于是乎就有了尧舜禅让的“美妙故事”。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舜即位之后,非常利落的除掉了共工、欢兜等一些尧在位期间的重臣,使得天下臣服,这些老部将很可能是威胁到了舜的地位稳固,所以他才如此迫切的排挤掉这些人,“大禹治水”的故事人尽皆知,而大禹治水却是从他的父亲被杀开始,帝尧的晚年天下发了一场大洪水,当时的天子帝尧求访天下能够治理洪水的人,大家都推荐了鲧,也就是大禹的父亲去治理洪水。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用了整整九年,用的是堵的方法,这种堵的方法很难收到大的成效,因为它堵住了东边,洪水无非就是被赶到了西边,他堵住南边,洪水无非就是被赶到了北边,那些因为鲧拥堵洪水而遭受了水淹的地方的人,对鲧就很有怨言,同时史书上记载,鲧是一个为人很严厉的人,在这九年的治水过程中,鲧得罪了很多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应当治罪,但是帝尧却没有这么做,他把这个难题交给继承者舜。后来舜巡狩到羽山的时候,也就是鲧治水的地方,当众宣布了鲧的罪状,杀掉了鲧。同时宣布任用鲧的儿子禹来继续治水,在血亲复仇被视为普遍正义的时候,按照通常的用人思路,杀掉了他的父亲,那无论如何不能够再启用他的家族中人,因为要防止对方来报复。而且古时候治水就意味着有权调动天下的人力财力物力,郑国就打算修郑国渠拖垮秦国,舜是大禹的杀父仇人,舜与其说是南巡不如说是被禹给逼着放逐了,孔子编的故事华夏人信了一千多年,并且还当成真的,统治者都不是纯洁的好人,而儒家却教世人在大争之势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要学会无条件地谦让。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明明是他们做了不对的事,但到头来搞得好像是揭发他们的人才是坏人,因为那个人是教大家不要那么善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个唱衰儒家的人一定别有居心,有人为了标榜自己号召大家不要听他的,儒家并非奴化教育,他们只是勾勒出一个跟其他宗教里天堂一样美好的世界,让人活着的时候就为之奋斗,而不是死后,不是那么完美的君主被儒生美化了,相反不尊儒或者违背了儒家教义的君主就成了他们污蔑的对象,先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隋炀帝血溅屏风,一个不听他们的话恢复分封制,一个不孝顺父母,在以人治人的时代,民愚则易治,儒家提倡智民,实际上儒生自己都被孔子善意的谎言骗了,明明自己一身绿毛却说别人是妖怪,中国人千年来一直在被外儒内法的愚民思想掌控,为了肚子就不长脑袋,浑浑噩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阴着愚民比法家明摆了说要愚民要卑鄙无耻得多。

    法家是论迹不论心,你不犯法就不会管你想什么,圣人是连想都不允许想,由此以来所有与性有关的东西全部都是淫秽的了,连儿子问耶娘自己是怎么来的都支支吾吾,撒谎说是捡来的敷衍,这种错误的认知会造成家庭生活不稳定,极度性压抑会造成严重后果,欧罗巴在圣光普照下已经在玩了,懂得性知识的夫妻从中得到的不只是个人的享受,更紧要的是由此可以保持一个家庭的稳定。而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的一其稳定度如何,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稳定程度,孩子对生理不了解会导致很多没必要的悲剧发生,幸好这次铁柱即时阻止,可是别的地方的孩子有没有那么走运就不知道了。

    朱汉良是个启蒙老师,他教孩子们除了认字还有背诗歌,和玊玉在时不一样,这些娃看起来都没什么朝气,看到莫言回来了才恢复了一点精气神,可是一看到王守善他们的眼神就变成了敌视。

    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为啥这帮孩子讨厌他,他来了一个多月孤儿们家没了,娘也没了,又变成了浮浪人,他们想玊玉,王守善自己也想啊,家里没个女人就是不行,王守善觉得自己跟个鳏夫似的,他不是圣人,也不是圣母,要不是看在老婆的面子上凭什么要养一大群跟自己没血缘关系的娃,女人是家庭的温度,一家人过得幸福不幸福全由女人决定,家里乱成一团肯定是女主人不顾家,问题是玊玉不顾家也不是她自己愿意的,一般旺夫的女人都孝敬长辈对小孩好,问题是谁来心疼心疼他呢。

    &nbs




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足为奇
    如果武则天不做那个皇帝,当为国家承前启后安安稳稳发展的太后其实没什么不好,要说掌权,她已经掌控天下,做个掌实权的太后也挺好,不会那么伤筋动骨,最后她也是被赶下台的,这一正一反耗费太多资源,也为日后大动乱埋下祸根。

    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人身上要阴阳平衡才算是最好的一种命格,但是事实上却很少会有人真正是阴阳平衡,有一种人最为危险,那就是阴气过重的人,这种人性格不开朗,敏感,多疑,容易受别人一句话影响想半天,阳气重的人则反过来,性格开朗,不把别人对自己的讽刺和恶意放在心上很久,声音洪亮,中气足,什么都不怕,女人读书如果是为了让自己“才华横溢”,为嫁入豪门做准备,这种行为和无知妇人为了引人注意而打扮自己是一样的,读书是为了洗尽铅华,锻炼心境,琢颜如玉,不论自己身处何境地时刻保持淡定从容,最起码要知道如果丈夫背叛了自己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要怎么下毒药死他。

    麻油很香,蓖麻油却是有剧毒的,只需要一点点蓖麻油就足以致命,蓖麻叶有着亮丽鲜艳的外表,下部生雄花,下部生雌花,通常生长在树林和河流区域,蓖麻虽然有毒,但是它也有很高的价值,叶子可以消肿止痛,被蚊子咬了将蓖麻叶捣碎还能止痒,自古以来蓖麻就是大夫们常备的药物之一,在朱汉良的住处门外有一曲活水,水边就种有蓖麻,在农村的房前屋后它很常见,越是有毒的东西越是鲜艳,这种植物繁殖能力超强,只要有水的地方即便是西域也可以成活,耐高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存活率很高,在孩子经常出没的地方看到蓖麻可不是个好事,小孩子的天性,不论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里塞。

    “你知道那是什么吗”王守善指着那一丛植物问香卿。

    “蓖麻。”香卿有些胆怯得说“夏天快到了,我留着它做防蚊水,驸马要是觉得危险我马上把它铲了。”

    “用不着,你知道那是什么就行了。”王守善不再多看那株蓖麻一眼“这东西有毒,少给孩子们用。”

    “唯。”香卿跟在后面轻身细语得说。

    黑木耳是一种美食,但是野木耳许多是有毒的,樵夫上山砍柴的时候就导致树桩变多,长短不一的木段横躺竖卧,各种杂草也是长了很多,加上山里的温度及条件适宜所以时间一长这种野生的木耳就出现了,黑木耳泡久了尤其是过夜的有毒,生在于杨树,榕树,槐树,栎树上的黑木耳可以吃,松树,杉木,柏树,樟树等有香味的树上的木耳是有毒的,食用很可能当场毙命,不过野生的黑木耳味道很好,巧妇们可以用它作出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

    黑木耳经常吃有滋阴润肺的功效,而且能补肾,通血管,王守善的亲爹就经常吃这个,据说能软化血管养心,他长那么胖都没有心脑血管病据说跟他爱吃黑木耳粥有关,每次有客人来了他都要嘚瑟,不少胡商也从他那里学来了这一招,也开始吃黑木耳粥,他借此机会赚了个盆满钵盈,对外宣称自己卖的木耳是从巴蜀进的野生菌,实际上是他找了个阴气重的房子自己人工栽培的,他还是按照从原产地运过来的原价卖出去,银耳北方人叫桑鹅,豪贵之家常食用称为“玉鼎芝”,他的亲爹知道在桑树上种黑木耳,却不知道在桑树上种“玉鼎芝”,还有燕窝那个东西,据说是燕子的口水,王守善是实在无法理解为啥汉人吃得下去,那玩意据说还是皇宫贵族享用的奢侈食物,尤其是血燕,是燕窝之中的极品,这燕子吐痰都吐到呕血了,为啥还说它是极品呢“玉鼎芝”有他的份,燕窝就没他吃的资格了,老实说他还觉得很庆幸,这种宫廷贡品敬谢不敏,结婚那天请客就摆了一桌牡丹燕菜,据说当年给武则天做燕菜的御厨是因为没燕窝了才用萝卜丝代替,那玩意珍惜到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想起来就觉得愧对良心,找个机会他要补办一个。

    好东西自然是有人争着要了,在这个到处都是美男子的长安他的竞争对手太多,先把名份昭告天下再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至于那些没有仁德表面守礼的伪君子要怎么对付以后再说,法律并不是制止你做某些事,而是告诉你你做了某些事并且被抓住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起的是警示作用,杀人应该偿命,儒生认为血亲复仇不该偿命就是乱法,这一次王守善是站在张九龄那一边的,按照血亲复仇无罪的判决对那些无法无天的人来说可以起警示作用,即便如杨汪一般有亲戚身兼要职,认为自己可以凌驾法律之上的权贵一样会遭到制裁,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有人能永远逍遥法外。

    不用劳烦法律和侩子手的大驾,老百姓可以自己动手,不伤人是一种教养,官员占着位置不作为就是在纵容那帮没教养的人为非作歹,他们先不讲教养就不能怪老百姓也没叫杨乐,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千古民变之始也,昔日魏征跟从李密谋反,到了贞观成了一代贤良,瓦岗寨也从山贼变成了义军,前线吃紧伤师失地,后方紧吃醉生梦死是我大天朝的一个特色,蛀虫一样的官员隐藏在人群之中,不注意的话将发现不了他们的存在,本来它一直藏得严严实实就没人知道,如今它们蹦出来了,再不处理当然老百姓就不服气了。衙内打死人不偿命,若打死一个人如同捏杀一个苍蝇相似,一般来说民是不与官斗的,民要打算与官斗了就是民变,跟城里的衙内有仇的平头百姓多得是,丧门浪子以前是闻着名就觉得脑壳痛,如今大家是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到这副田地谁都不想,问题是以前有机会的时候不作为,事态就闹得不可收拾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没读过什么书的下民可不会跟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呆子一样被人打了只会站着挨打任人宰割,无条件得忍让,爱憎分明的人对自己爱的人有好感,对伤害他们的人会回击,谁他妈说的当彍骑不用拼命地和平病也是一种病,明明身处天子守国门的地方却感觉自己离战争很远,战时警备状态是要宵禁的,每天晚上夜禁不是为了给住在城里的人麻烦,而是形成一种紧迫感,结果全白瞎,住在围城里的人太吵闹,只听得到歌功颂德、靡靡之音,听不见大树即将要倒下时发出的垂死呻吟,只有心够安静的城外人才听得到,大树倒下是轰得一声,让人猝不及防,又无力回天,既然削尖了脑袋,花了几代人的钱要住进这个营盘里,那么扶起那颗要倒的大树要靠城里人其齐心协力,临着危机来了又打算跑,危机过了又想仗着亲戚关系占便宜,世上有那么便宜的事。

    长安稀奇事多,黄鼠狼居然还会给鸡拜年,朱汉良生病了断不会让香卿一个女人来照顾,但王守善怎么都没想到,居然是李三亩在照顾他。

    昔日守洛阳丽景门的“门夫”居然给人熬药喝,例竟门虽然不是诏狱,但那里不论是春夏秋冬杀人不断,一个屠夫再怎么见多了血腥也不会对剥人皮一点芥蒂都没有,此刻他见到王守善居然有畏惧之色,被一个老人作揖行礼王守善坦然受了,只不过他觉得浑身鸡皮疙瘩都立了起来,在他身上有股说不出来的臭味,又腥又酸,让人闻了就觉得恶心。

    “朱老师睡了吗”

    “还没有,刚睡下。”

    “你怎么跑到



第八百二十二章 天一生水
    古之赎罪者,皆用铜,汉始改用黄金,犯了法就要赎罪,按照律法的规定坐牢、流放乃至拿命去偿,唐长安曾经出过一个案子,青楼的艺妓是卖艺不卖身的,但有时为了助兴会被请去府上表演,其中有一个擅长古琴的女子柳氏,长号倩云,小字娇娇,开元四年生人,她的父亲是乐工,母亲是教坊的老师,因此一出生就是乐籍,按照这年月会弹奏乐器和吟诗作赋就称为有才的标准来看,娇娇也是真的有点才华,二八年华便已经出落得如碧落凡尘、面如牡丹,遭到高适、王维等名人的追捧,她也因此越发不把那些寻常商户看在眼里,一心一意只想嫁给五陵少年。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有一少年郎,姓范名鸿飞,乃晋国范氏之后,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连续十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虽然已经过去千年,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范鸿飞就是这等名门之后,他居住惠帝陵附近,时常到胭脂坡边的虾蟆陵玩耍,一来二去范鸿飞便与娇娇暗生情愫,有一日就请她到自己位于长安的别院中表演。

    娇娇一门心思想嫁入豪门,按照楼中规矩,娘子出行必然要有一个持伞人为其防身,那天出去的姑娘多,楼里居然没有一个男子,于是娇娇就拉上了一个小姐妹充数。

    后来嘛,男人喝大了就会有失体统,当时一起赴宴的一共七个人,最后全部都无罪开释了,歌妓,舞妓是清倌人,可是清倌人迟早有天也会成为家妓的,再者教坊里还有卖妻的五奴,出事之后柳倩云就如愿以偿得成了范鸿飞的妾了,而她的那个小姐妹则跳入了洛阳的月陂香消玉殒了。

    本来这事是你情我愿,付了钱之后也有娼妓愿意接一对多的戏码,让所有百姓不满的是范鸿飞的娘芳伯的态度,她儿子做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她到了长安大牢头一件是就是把她的儿子给提出来,因为他“没参与那件事”,并大言不惭得说“什么都可以用钱和权摆平”,高门大户的贵妇人习惯语带呵责,不记得正常跟人说话该是个啥态度了,既然要被判死刑,为什么那些王孙公子不用判刑,穷苦人就一定要抵命呢他们那个级别的家庭有能力保护他们,即便是死刑用一百二十斤铜就可以免罪了,当时报案的是柳娇娇的那个小姐妹,说好的两个人一起同甘共苦的,结果柳娇娇到了大堂上改了口供,她撤诉了,底层老百姓是有是非观的,那个跳河的女子名字被避讳了,摇铃的时候就唱柳倩云的名字,这个案子最恶心的地方就是犯案的是禽兽不如的男人,可是为他们开脱的却是女人,直诉要一级一级往上走,长安县距离大理寺才多远点距离,可是大理寺就是不受理,案子拖了一年多时间皇帝迁都到了洛阳,想越诉告状的人和被告都要被打一顿再说,以前武则天还有个铜柜,可以告御状,这个铜柜内分四个小箱,分别对应着四个开口,而每个小箱对应着自己的功能分区:铜柜东面为“延恩箱”,为绿色的专门接收歌功颂德的文章以及当官的请求;铜柜南面为“招谏箱”,为红色的,专门接收批评政府的奏疏;铜柜西面为“申冤箱”,为白色的,专门接收要求申冤的诉状;铜柜北面为“通玄箱”,为黑色的,专门接收天象灾变的分析以及奇思妙计,后来因为滥用职权,它被撤走了,老百姓连个给自己讨公道的路都没有,那个告状的小娘子据说死前朝着上阳宫叩拜,而将她的尸体捞起来的黄河捞尸人说她是“站”在水里的,总而言之社会上的戾气越来越重,人的思想也越来越极端,直言造反是开元八年权梁山,开元二十三年刘普会和开元二十四年刘志诚闹事只被称为“作乱”,老百姓单个是肯定闹不成事的,问题是有人领着就不一样了,匹夫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一个人事业上的优秀,在家里面并不一定幸福,因为家里面是讲情的,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那些嘴上口口声声说着事业心的人其实往往家庭不幸福,杨广杀了他的父亲和兄弟,最后剩下寡人一个,这天下绝大多数人都是成了家的,他们没有伟大到为了皇帝的事业抛妻弃子的地步,炀帝在任期间几乎就没有消停过,先是大运河,然后是高句丽,然后是修洛阳,再然后打突厥,他很忙很忙,想要在有生之年完成很多事,这些事也确实都是要干的,唯一的不足之处是他太着急了,当皇帝又没有任期限制,一样是修大工程,张九龄就选老百姓农闲的时候干,种粮修路两不耽误,炀帝是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征调百万民夫,君忙臣闲国必衰,臣忙君闲国必兴,杨广要是会享受生活就没那么多事,他的一生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就跟秦始皇赢政一样,扶苏适合维护内部团结,不适合对外扩张,他偏偏将扶苏安排在对外战争的最前线,杀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受伤,这种伤不在于表皮,也不在肌理,而在于心,有些创伤即便身体好了,心还是在痛,这世上刁民有很多,但官府关于刁民的理解又是什么呢哦,贵族为非作歹不犯法,老百姓偷了贵族的墓就要绞刑,就算原本不是刁民的人也会变成刁民,芳伯说范鸿飞本质善良、忠义,热爱学习,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怎么干得出如此禽兽不如的事来呢更让人无法原谅的是那个中途改主意的柳娇娇,立案是无供不录案,在那个案子里受害人有两个,原告甲的供词里有乙存在,而乙不提供口供支持甲的供词,那么这种案子是立不了的,如果两人确是自愿不构成犯罪,只有在违背女方意志才构成犯罪,推官断案一要察情,二要据证,周礼中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要通过五听制度来判断当事人供词真伪,既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是“察其颜色,不直则赧”;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是“观其聆听,不直则惑”;目听是“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凡察狱之官,先备五听。据证更是以口供为主,在确认了口供真实性之后才会再搜集其他证据,这口供不仅是要描述犯案过程,还要案件相关责任人、利害关系人和证人的陈述,大体分为被告人招供、原告诉供和证人证供,被告人招供是重心,如果被告反供了,那么原告就要被“诬告反坐”,通过刑讯的方式核实供词是否属实,武则天之后官员对于诬告深恶痛绝,证人的证供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是柳娇娇不提供口供,那个小娘子被人害了,进了官府告状还被人打了一顿,反而被污了是要讹诈钱财,没当时就发疯自尽已经是很坚强了,后来她想告到京兆府,一样不立案,听说东都留守崔隐甫是个大清官,他曾经是御史大夫,又是刑部尚书,为政严肃,甚为人吏之所叹服,然而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人证物证都难以寻觅,而她的耶娘也不支持她继续告下去,周围的悠悠之口已经将他们一家逼得没有活路,最后她留下一封绝书,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世人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但那又有什么用呢,人都已经死了。
1...278279280281282...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