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武则天是被李治给逼疯的,其他学她的女人是自己发疯,男子图谋天子的位置多艰险,女人以为撒撒娇这权力就让给她了么裹儿就死得很惨很难看,连温柔的李家人都容不下她,放肆又没家教的女人也想当皇太女,阿韦跟武三思私通还想跟中宗合葬,最后魂归无处,韦家祖坟被毁,李家逼着他们将韦后安葬在他们的墓园里,她带给李家的屈辱李家一样不剩,全还给他们了。
每个人都可以评理,阿韦惹了那么大的祸,让皇帝血洗本家,她是不是该被除名,是不是不能埋进祖坟,只看着红妆政客嚣张的模样,不知道她们下场有多凄凉,设计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然后不计后果得盲目努力,一个家庭要是由这种女人领导男人一辈子都别想好过,住在兴化坊的都是富裕人家,因此即便粮食的价格六十文一斗他们还是买了很多,粮车将四个门口都给塞满了,大家谁都不让谁,堵在坊外的粮车
第八百三十一章 鹤知夜半
基本知识的累积与巩固是从生活中获取,而不是从书中获取,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是娘来负责教的,这个技术在城市里好像没什么用处,到了野外或者遇险的时候能救孩子一条命。无人区没有旅店,也没有食肆,只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虫子,如果一个士兵拥有在野外觅食的能力,那么他生还的可能就要大一些。捉生将需要潜入荒漠,在各种潜伏的危险之中将舌头抓回来,安禄山和史思明是过命的交情,军旅生涯让人毕生难忘,男人喜欢军营女人喜欢皇宫,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怎么沟通。
道家和儒家都是中国本土产的,不过儒家和道家是截然两种不同的思想,时下人科举考试基本上读的都是儒家,不过道教是国教,修道的人也有很多,李白在家修行黄老和列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舍弃了对入仕的执着后,李白变得更洒脱狂放了,他之所以会对入仕如此执着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因为孟浩然。
孟子公孙丑篇说,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剩着,非义袭而取之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浩然之气是一种心气,是多种优秀品质的综合,宋人拔苗助长,结果禾苗全死了,天下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的少之又少,但是让孩子过早得开始成长不但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甚至还会让他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抗拒之心,浩然气也是一样的,提倡“施义”有可能会做出鲁莽的举动,这世上不是什么人都值得救的,东郭先生遇上了中山狼,城市里中山狼难觅,白眼狼倒是不少,他们混迹在人群之中,平时看不出来,出现了突发事件就会现原形,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不知深浅的少年郎听从孔孟之道去施以援手,结果被反咬一口,一个人他老了不一定有德行,有句话叫好人不长命,祸害留千年,少年去救一个祸害自己就不长命了,然而一个人不该去救需要帮助的人么一件小事也是一种试炼,考验的是人的综合能力,如果吟诗作赋能唤起那个人的良知,那么就可以救他,如果那个人只想活下去,那他就是个择人而噬的禽兽,守株待兔的故事很蠢,为啥第一只兔子要往树上撞呢因为那只兔子遭到了驱赶,结果慌不择路得撞上去了,在和平情况下兔子是不会傻到往树上撞的,人因为平时接受的教育是要助人为乐,这个无形的教条驱赶着人不管不顾得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施以援手,那个时候人就变成了傻兔子,对对直直得超着中山狼的嘴里撞,你没那个能力做不到就不要干能力之外的事情,王守善很想知道那个窝藏刘据卖草鞋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他是不是后来转世成了卖草鞋的刘皇叔。命运无常,孟浩然本名孟浩,四十岁游历长安时和王维一起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人,跟陶渊明一样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一生不像李白那么跌宕起伏,属于种田流,偶尔出去旅游,写一些行旅诗,和李白奢艳浪漫,侠骨存香的诗歌比起来,孟浩然的诗就是淡,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激烈的情绪流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鹿门山是隐士所住的地方,但孟浩然跑到鹿门山却不是去隐居的,他是躲难去的,早年他有志用世,到处干谒,诗人都是这么起家的,以求进身机会,一直反响平平,他就去鹿门山旅游,碰到了张子容,两个人一起隐修了一段时间,后来张子容进京赶考去了,他就又出来干谒,依旧反响平平,而孟温礼当时任职京兆尹,孟浩然就想用他的关系跑跑官,谁能想到权梁山会造反呢孟温礼平定谋反还整得不怎么样,宋璟代替他之后到处抓人,那情景看起来贼可怕,溜了溜了,他又跑鹿门山去了。
隐居了一阵子,差不多太平了,他又从深山里出来,到处旅行,四十岁时又游历长安,孟温礼已经不在任上了,他就考科举,结果没考上,跑到太学准备复试,愤世嫉俗的诗歌写了一堆,给公卿拍马屁的诗也写了不少,其中就包括张九龄写干谒,结果张宰相不喜欢这种干谒的人,他郁闷啊,无奈啊,既认识了王维这般诗人朋友,也认识了韩思复这等往年之交,那个时候他就名动京城了,可惜在洛阳呆了三年一无所获,他就坐船去了扬州。
开元十四年李白刚刚仗剑去国离开蜀山,当时李白被海吓病了,又加上水土不服差点死在扬州,病好之后就在汝州遇上了爱结交名士的李北海李邕,那个时候李隆基刚封禅完,李北海自己是个书法家,不过做诗不怎么样,不过没关系,他认识愿意鬻文获金的诗人很多,大家帮他写好了李北海自己抄写好献给皇帝也是一样的,李邕照做了,李隆基看了之后称赞他写得好啊,他就飘飘然了,大明宫金銮殿翰林成堆,远看山有色,近听无水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不仅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人长得也好看,不过那个时候御前第一宠臣是中书令张说,李邕觉得自己的才华应该是金銮殿上第一位,张说大怒,找来监察御史,开始翻他的旧账,结果翻出李邕在陈州挪用公款的事,罪当处死,当时有个叫孔璋的许州人,他从来没有见过李邕,只是仰慕他的为人甘愿自己流放岭南乞求皇帝开恩免了李邕死罪,结果李隆基还真答应了,李北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贬到遵化当县尉,赴任路上遇到了李白。
李白喜欢侠客,幽州那帮活土匪他也喜欢,幽州人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啊,他在山东是混得风生水起,不过在去山东之前他要见一见李北海,在益州的时候他就久仰李邕的大名了,当时有一奇女子,她的丈夫被山贼谋害,为了替丈夫报仇她拜在东海越女剑山门下,学艺数载后单刀杀入那人府中,一个女人把那个已经金盆洗手的贼寇给杀了,那个人是当地有名的善人,谁能想到他居然曾经是拦路抢劫的山贼,按照王法女子必须抵命,可是李邕却挺身而出上书朝廷保全她的性命,女剑侠很稀有却不代表没有,那个孔璋也是因为此事甘愿为李北海受过的,李白听说了此事后还专门跑到益州干谒,学剑越处子,超腾如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过身,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那位奇女子后来归隐山中,成了蜀山剑门一员,专门保护过往商队游人,通过李邕李白认识了孟浩然。
孟浩然最大的爱好就是吃,李白是苦游型的,专走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孟浩然是逛吃型的,一路逛一路吃,在汝州短暂停留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了,孟浩然继续在扬州逛吃,李白跟着李邕去了江夏,在李北海的撮合下李白“嫁进”许宰相家,之后在安陆一带定居。开元十五年秋天,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朝廷下诏民间有文武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孟浩然就从江南往回赶,李白结束新婚燕尔到江夏游玩,在黄鹤楼吃饭的时候偶遇孟浩然。
孟浩然比他大十一岁,常在吴、越、湘、闽地区漫游,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是修了来训练水师的,在楼上可以观望洞庭湖全景,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被封为腾王谷称为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所著滕王阁序而享誉天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鹤楼则是因为崔颢写下的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享誉天下。黄鹤楼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江夏城三大名胜,跟岳阳楼一样曾经也是用于操练水军的,随着晋灭东吴之后三国统一,黄鹤楼就失去了军事价值,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景楼,当时恰逢吐蕃入侵,二人对时局痛骂一番,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成了忘年交,孟浩然决定不再做干谒,通过科举的方式晋升,可惜没有中,只好又开始干谒,此时的御前第一宠臣已经成了王维,孟浩然大王维十二岁,不过年龄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王维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推荐孟浩然。
做生意的必然是图个热闹、喜庆,贼你妈,崔颢的那首诗怎么听怎么悲,这是在黄鹤楼吃一顿饭就要“驾鹤西归”怎么的老板就一直想换一首诗当门脸,开元十八年,恰巧孟浩然因为仕途不顺回乡了,可是他可是京城有名的和王维并称的大诗人,当时李白只是个没名声的小人物,老板就想让王孟之一的大诗人给写一首诗,不管写得好不好统统免
第八百三十二章 来历不正
中国人好吃、爱吃,吃饭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个传统大概是从万世师表孔子开始的,在论语乡党篇中明明白白列了十二条规矩,只要犯了其中一样他就不吃。
粮食超过了应有的保存期不吃;鱼肉变质不吃;颜色难看的不吃;闻起来味道怪的不吃;祭祀用的三牲是要吃的,但是祭品要摆放在祭坛上的第二天才可以拿下来,如果这些肉摆放了朝过三天他就不吃了;在街市上买的酒和熟肉不吃;食物火候不足或者火候太大叫失饪,这种他也不吃;不和时令的不吃;肉虽然多,但如果肉多过主食了他不吃;孔子爱吃姜,每次饭后都要嚼一嚼,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谚语,孔子吃饭不放姜就觉得这菜没法下咽,放多了对身体不利;炖肉的时候要放酱,酱料放得不对他不吃;不同的菜要用不同地方的肉,比如要用里脊的地方用腿肉孔子也不吃;吃饭的时候絮絮叨叨或者大声喧哗都是不文雅的,而且嘴里有东西就说话饭菜渣滓要喷得到处都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不该在吃饭的时候说太多话,如果当耶娘的按照孔子的饮食习惯去教,自己的儿女不成为那种挑食的小淘气才叫怪事。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父母,要追着给孩子喂饭,为了让他吃一口饭,几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他小人家赏脸才吃那么一口,在孟家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孟温礼家分为主院、正院和偏院,正院是给族人住的,偏院是给仆人住的,偏院旁边就是便于车、马出入的马厩廊屋,族人吃饭都是在正院里吃,李白和孟浩然是借住在孟温礼的主院里,现在没到吃饭时间,别的人还在耕读他们却在吃饭,考虑到他们远道而来孟温礼忍了。
吃饭不在桌子上吃,就跟不到饭点吃饭一样不和规矩,一般人是一日三餐,孟浩然却是四餐,孟浩然在孟家就跟那个要追着喂饭的小孩一样格格不入,他就像是个乡绅,或者说是小有家产的富家翁,孟子是很激进的,他能直接骂墨翟杨朱是无父无君的禽兽,其他人不敢嘛,孟家家训仁义修身,忠孝处世,严教育,敦亲睦,和闾里,以耕读为传家之本,别人家花园养的是花,他们家花园就种各种各样的蔬菜、粮食,人人都是农人的打扮,一般的农人看到孟浩然这么不和规矩已经开始骂了,孟家人不会随便骂人,但一路走来王守善都能感觉到那种如若实质的视线,他浑身上下都觉得不自在。
难怪孟浩然要住在王维家了,亚圣家规矩多,他头一次来孟家的时候一群娃跪在地上,用毛笔沾水练字,现在是自由放课时间,他们就跑到地里来看大人种地。布衣暖,菜根香,读诗书,滋味长,读一日,启心智,读一生,真本事,子年幼,母相伴,品与行,多濡染,百姓事,天下事,母与子,共知悉,孩子放课了男人们也放下锄头,开始跟跟纺纱的妇女、儿童一起聊天,不远处还有女子清唱这首孟母教子经。孟母三迁才养出来孟轲,孟家对女子齐家很看重,孟子是正统儒家,老子崇尚道法自然,庄子就曾经批判过儒家的仁义礼智台牵强造作,孟子在稷下学宫辩论的时候吸取了老子自然无为的观点,对“不讲礼数”的道士并不是很偏激排斥,孟子主张天人合一,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道士呢又普遍喜欢画符驱鬼,可是每家都有那么一两个败家子,孟浩然公然和一个道士交朋友也是没了谁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喜欢假山石的,看到这一垄菜地就觉得俗气,同是长安城里人,有人在学好,有人却在学坏,你爱你的牡丹,我爱我的白菜,俗人之乐雅人是不屑于顾的,俗人也高攀不起,隔壁李守礼的女儿是没有贞洁名声的,李守礼现在靠欠债度日,等他一死就留下一屁股的债,那些宗室女子嫁不出去又没有谋生能力,她们将来可怎么办
“邠王家闹成这样就没人提醒他吗”孟浩然设宴在二楼,也就是孟温礼书房的隔壁,客套一番落座后,王守善问坐在旁边的李白,孟浩然没那么多讲究,大家围坐在一张方桌边等着开饭,孟温礼没出来待客,孟浩然就自己组织仆人上菜。
“有啊,他说有陛下在不用担心没人为他安葬。”
“那他的儿女呢”
“爵位肯定是嫡长子李承宁继承,金城公主嫁出去之后他的女儿们都封了县主,除了那几个艳名远播的都外嫁了,去年建宁县主嫁给了庞玉的玄孙庞坚,已经跟着丈夫到颍川赴任了,其余人就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了。”
“他有多少个孩子”
李白比了一个六。
“六十”
“孙子辈的还没统计,反正他家一直在扩建,男男女女都在赌钱,每次谁家开个堂会都会有邠王家的人到场,不过却极少看到他家人打猎,他家的司马叫潘好礼,进京之后每次邠王要打猎他就直接躺在驾前,说王爷要打猎,就从他身上踩过去吧,这个人官声极佳,年少时曾经和孟温礼,杨茂谦维挚友,那年陛下不是要立武惠妃为皇后吗他因为邠王举荐成了监察御史,庭争的时候他就引用了春秋,一开口就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上说做子女的不为父母报仇枉为人子,陛下如果立武氏为后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武惠妃的三叔武三思、叔父武延秀都曾犯下扰乱朝纲、破坏伦常的大罪,被天下人所憎恨,平民娶妻尚且要考察,何况是天子呢,古代圣人都要嫡庶之分,地位稳了,那么夺嫡的野心也就被压制了,如今的太子非武惠妃所生,而武惠妃生了儿子,一旦册立她为皇后太子将不安’,而且他当时将无以妾为妻说了三次,要不是他的话邠王家里还要更乱,不过他过于勤俭甚至苛刻,让一些下属不胜其烦,经常在背后说他的坏话。”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王守善惊讶得嘴都合不上了。
“操,他那么说了还活着”
“潘好礼活着,姜皎死了,后来他也没当监察御史了,又重新回王府当司马,他以前还有个长吏名叫源乾耀,源乾耀你认识吗”
“他怎么跟宰相一个名字”
“不是跟宰相一个名,是宰相给邠王当长吏,开元八年的时候他拜相,曾经建言说权贵子弟多留任京师,使得贤才被远放京外,要将他两个儿子外放,陛下下诏褒扬他,两年后他跟张嘉贞一起食实封三百户,开创了宰相享有封邑的先河,你知道这是啥意思不”
还能是啥意思,李隆基在跟李守礼演戏呗,王守善冷笑出声,武落蘅吵着要当皇后,李隆基就让老兄弟找个不怕死的直谏,都他妈的说到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了这皇后还怎么封,至于源乾耀更直白,权贵的儿子各位当家长的不要再想办法把他们安排留京了,要外放出去,宰相带头了就给他实封食邑,其他人照做一样有好处,这种不方便说置喙的事就用李守礼这个不学无术的人来带头说,反正他已经烂透了,索性就豁出去了。
这种戏码就跟老公犯了错,却找个外人来当顶锅是一样的,“不是我要喝醉,是兄弟们不放我走啊”,在老婆眼里自己的老公还是个好人,他只是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而已,以后管好他不让他跟那些人接触就行了,实际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聚在一起喝酒的都是混蛋,他们也会用同样的借口骗各自的老婆,在兄弟聚会喝酒变成兄弟聚会喝
第八百三十三章 贵圈真乱
开元二十一年太仓一口气放了两百万石粮食出来赈济灾民,所以粮价才涨到三十文左右就开始回落了,这一次情况不同,李隆基不在长安,他不在就没人敢开太仓放粮,因此粮价才一直往上涨,涨到六十文还没有回落的态势,没主心骨在,人这心啊,就扑通扑通得跳,着急得火急火燎的时候最容易六神无主,做出不理智的决断。西京怀德坊南门之东有个富商叫邹凤炽,因为长了驼背,外号邹骆驼,他在天下到处都有很多邸店和带园林的宅子,就连他的仆人都是锦衣玉食。他家姑娘出嫁的时候邀请了很多权贵和官员参加,当时给客人歇脚的帐篷都是画了画的,里面的装饰更是华丽到了极点,等新娘被恭送出来的时候,有几百个同样盛装打扮、珠翠绫罗的女子簇拥着她,以至于客人都不知道哪个是新娘了,喧宾夺主被时人讥也。
后来他被流放到了瓜洲,回来之后整个家族就不行了,他得势的时候曾经拜见高宗,请求买终南山中的树,一棵树一匹绢,高宗就问他你要买多少树呢邹骆驼说:“有多少买多少,山上的树卖光了我的绢也不会光。”如此高调炫富自然名满天下,有人说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数,跟古时候的猗白一样富有,一开始他也是个穷苦人,在胜业坊卖蒸饼起家,那个时候坊中有一片伏砖,他的小推车一触碰到那块砖扬起的灰尘就会弄脏他的蒸饼,邹骆驼就想办法自己来休整这条路,结果翻开砖块一看,底下藏满了黄金,大概有五斛那么多,比他自己的体重还重。邹骆驼有了这个钱没去花天酒地,而是开起了货栈。在高宗时期土地兼并没那么严重,人也相对朴实,大家玩土地兼并是假借修墓的名头,什么活人墓、死人墓、夫妻墓、祖坟,邹骆驼开货栈是为客商提供存货、歇脚的地方,存货肯定要仓库嘛,旅客歇脚肯定要给他们的马草料嘛,如此一来邹骆驼就开始土地兼并了,他与权贵相交,到处拿地建房,也开起了丝绸做坊,此君就成了敢和皇帝比有钱的天下首富了,后来武则天上台,后宫需要丝绸做衣服,前线需要丝绸付军费,国家欠了他不少债务,也就对邹凤炽默许了,而邹骆驼也就成了“地王”,兼天下第一富豪。
以前太宗、高宗在长安的时候对粮食需求没那么大,每年从东都运来一、二十万石粟完全足够了,之所以会变成如今这样一年三百万石都捉襟见肘主要是禄米变多了,高薪未必养廉,低薪必然养贪,朝廷那种偷一匹绢就杀头的治贪办法已经失去效用了,武三思除了给皇帝带绿头巾他还是个巨贪,粮食是用来吃的,房子是拿来住的,如今这两样东西都变味了,李唐官员的俸禄主要分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四种,月俸按月给铜钱,国家不是正在闹钱慌么这部分钱就变成禄米发放了,外官不如京官,除了不能见天颜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俸禄存在差距,一品低五十石,二品三品低三十石,再有一个就是禄力问题,色役就是到官府出力,去了就不用到边疆服兵役了,一个一品官配随从九十六人,二品官员七十二人,九品就两个人,公主的随从规定八十人,到了武则天时期上调了品官员的待遇,主要是随从人员,也就是胥吏的人数,品哪怕是增加一个人,基于这种底层官员人数众多,那也是上万人了。上次大刀阔斧裁员,除了有职称的,没职称的一起裁了不少,科举考试每年选了那么多进士进来,不一定每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滥竽充数的人越来越多,毕竟卷子是不遮名字的。邹骆驼和当时如日中天的武三思勾结,在商场上是如鱼得水,不过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还通过武三思买了个少府的职位当当,可惜武三思一倒邹骆驼也因此被牵连流放,一直到开元十三年才回来,他的儿子们都不成器,有钱的时候烧得慌,他的儿子邹昉和襄城公主的孙子萧佺常在一起厮混,成了酒肉朋友,当时有人摇铃,萧佺驸马子,邹昉骆驼儿,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按照规矩,公主出嫁后不能住在夫家,要另外新建公主府,襄城公主却以儿媳要侍奉公婆、晨昏定省为由整修了一下萧瑀府的门楣,改为门列双戟就住了进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