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运的苏拉

    接着皇帝取来一看,笑容变得有点尴尬,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似乎都是高卿的朋友呢.....”

    “陛下!”高岳当即大声回答,理直气壮,“举贤不避亲,正是因这些人是岳平日里熟悉的,深知他们是有才学的,自信可为陛下竭诚尽职。若岳推举其他大臣家的子弟,来博取大臣们的欢心,岂不是有结党之嫌,用陛下的公器,来赢岳的私利何况他人如何,岳又不知,届时若有所抵牾,互不相协,贻害的可是国家。”

    “高卿所言极是。”皇帝也只能说好。

    在高岳的举荐名单上,赫然列着:城固县县令,为现监察御史李桀;西县县令(勉县),为进士出身的黄顺;为褒城县县令,为进士出身的解善集;金牛县的县令,高岳举荐了叔岳父崔宽的儿子崔遐;最后,兴元府理所所在的南郑县县令,高岳则举荐了三川行营长史杜黄裳的女婿,二十二岁的进士出身,时任右拾遗的韦执谊。

    问对快要结束时,高岳极力劝说皇帝,光复京师后,必须要合淮西招讨使李勉、三南行营曹王皋、三川行营贾耽这三大行营之力,在灭河中李怀光后,再灭淮西李希烈,如此朝廷方可获安。

    “李怀光可谓腹心之患,不可不除。然则朕若要平淮西的话,淄青平卢军及河朔三镇若是发难,又该如何”

    皇帝的意思是,淄青李纳,河朔的王武俊、朱滔、田悦等,是不会坐视淮西灭亡的,因为那样会打破他们和朝廷间的力量均衡。

    “杀李希烈不可拖延,可平淮西未必急于一时,请陛下用臣信臣,未来如幸假臣五年,臣愿手挚申光蔡四境之地,还于朝廷!”

    皇帝听到这话也很沸腾,但接下来又小小愕然了下——朕记得高三本来说的是三年平蔡,怎么现在又变成五年了

    不过要是真的能平定淮西的话,神策右行营再成,随后我唐由东返西,真的可反攻河陇,重开安西北庭了吧......

    结束召对后,高岳步行返归了自己的宅院,再次准备收拾行李,回兴元府入三川行营履事。

    走前,他也就是掩了下门罢了,因为家中除去蒲席、茶具、屏风和一些器皿外,也没有额外的东西,完全没必要防盗。

    此时已是入夏季节,庭院里草丛滋长,庭树新阴,丝丝的蝉声当中,高岳立在那棵枇杷树下,看着枝头上的果子,“被摘掉不少啊!”

    他不由得想起那日,他刚刚来到奉天城,因疲倦万分,黄昏时就在中堂里睡去。

    结果第二天醒来时,绯衫盖在自己身上,身旁多了几颗枇杷,堂内握槊盘上,子儿走了一手。

    而后高岳还从自己的绯衫上,嗅到淡淡的香粉味。

    “不知是哪位调皮的女子,摘了我院中的枇杷果,不过倒也对我有心,怕我着凉,偷偷为我盖衣。”

    莫不是薛炼师

    昔日她在京师时,也会在至德女冠处挖春笋的。

    那日我为了避嫌,就在轩廊上悬了自己的衣衫和鱼符。

    至于为什么不锁门,那是害怕薛炼师回此宅走动时被拒之门外,伤她的心意。

    “唉,我都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呀!”高岳这时哑然失笑。

    “逸崧!”这时,在门外传来位男子的声音。

    &n




1.观无量寿经
    碧溪留我武关东,

    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

    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

    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

    戍旗长卷夕阳中。

    —————————————杜牧《题武关》

    +++++++++++++++++++++++++++++++++++++++++++++

    越过括箭岭和武亭川,便走入了好畤地界,该地多是神策行营的屯田地带,阡陌纵横。当高岳在此的驿站停留一夜后,便继续策马越过好畤后,往西北方向入灵台旧县。

    啊,灵台直到百里城,顺着达溪川一路往西,军屯里的麦田、粟田、荞麦地不断望着天际延长着,整个规模比起神策军的军屯还要更胜一筹,其中冬麦已基本收割完毕,还没来得及入仓的麦捆,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醉人光辉,炎热的天气下,泾州的民户、田士家眷们都在汗落如雨地忙碌着,有的已经开始在收割完毕的麦田当中种下绿肥作物,孩子们头顶着各种罐子,正往田头送食物,田野间的炊烟,四处飘荡。

    高岳也擦擦脖子上的汗水,眯着眼睛,看着悬在正头上的太阳,明晃晃地,把四周翻滚的白云,透射得更加稀薄,远处的草和田,都在蒸腾的热浪当中扭动变形了。

    但他的心情却从原本泥淖里拔出,变得有些开朗起来,毕竟这里的屯田都是他一手组织起来的。

    阿兰陀寺标志性的大水硙,在日暮时分出现在高岳的视野当中。

    隆隆的声音里,高岳步入了寺院的明堂处,发觉屋檐和林木的阴凉处,端坐着数十善男信女,蕃汉族皆有,都是来自于泾州、凤翔地界的,这群人无不虔诚合掌,而明玄法师则身披缁衣,坐于堂上蒲团,正解说着《观无量寿经》。

    当高岳来时,似乎有名党项信徒正在犹豫,询问明玄,到底是该信道还是信佛

    这虽然有点可笑,但却是大家都关心的。

    于是明玄便对他说起净土宗始祖昙鸾的故事。

    他说,昙鸾年轻时曾拜访过江南的句容山,得见陶弘景真容,并且得到《仙经》十卷,陶弘景告诉昙鸾,照此经修炼,可长生不老。

    当昙鸾带着《仙经》返回家乡五台山时,途经洛阳,遇到僧人菩提流支。对方告诉昙鸾说,你得仙经,也许可延年益寿,也许可返老还童,得以多活一百年,然而哪怕多活五百年,在这三千世界当中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终究逃不过“轮回三有”,到头来还是场虚妄。于是菩提流支对昙鸾说,最重要的不是面对生死,而是如何解脱生死,接着他给了昙鸾这本《观无量寿经》,称“此大仙方,照之修行,可解脱生死。”

    “于是昙鸾法师烧仙经,专念修行西方净土。”明玄接着对信众们说,“羽流(道教)强调个人的修为,可而今世道凌迟,单靠自力已不能解救亿万信众,必须得佛本愿力的加持,才可往生净土。而本愿力又自何而来正如昙鸾祖师所言,不过二力二道,念佛名字,念佛相好,念佛光明,念佛神力,念佛功德,念佛智慧,念佛本愿,如此持名念佛,即是生安乐时。”

    高岳立在

    侧边廊下,听着明玄法师的话,大致明白了,先前他只知道明玄是个僧侣,但却不太清楚他到底信的是哪一宗的派别,现在可以确定了——明玄追求的是净土宗,不过净土宗并不是个拥有独立组织的佛教派别,任何宗派的僧人都可以追求所谓的净土,故而净土宗可以说的上是“寓宗”,即它更接近于一种普世的思想,而非门派。

    “原来,持名念佛,就能往生阿弥陀净土了啊!”这时数名女信



2.弥勒真弥勒
    所谓的“弥勒上生信仰”,则是在佛教的极乐世界外,又虚拟构筑个“兜率天净土”或“阿弥陀净土”来,这方净土是弥勒佛造出来的,它和极乐世界是有区别的,因这净土里还存在着欲念物,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美妙的甘露,绝色的天女等等,但这种净土观又最受普罗大众的欢迎,没几个人是真的想四大皆空的。那么大家只要虔诚礼敬弥勒,死后就能升入这净土当中。

    而能不能往生净土的审核人,自然是弥勒佛。南北朝时期的高僧道安,经常和弟子法遇、道愿、昙戒等,在弥勒法像前发誓,愿死后一起往生兜率天。后来昙戒临终前,口诵弥勒法号不止,弟子问他为何不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昙戒说,我曾和师父道安等八人,说好了死后要一起去兜率天净土,现在师父、道愿已经去了,我若不去,岂不是失信

    弥勒在净土等着你,便叫“上生”。

    而“弥勒下生信仰”,就比较激进些,乱世当中的苦难信徒们,很多人不愿意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死后世界,他们渴望在现世得救,便营造个弥勒降生的故事来,只要这位来到世间,就能在信徒的支持下,建起“人间净土”。

    相信弥勒会将天上的净土带到人间来,便叫“下生信仰”。

    当然这下生信仰后来愈发激进,和反抗世俗统治结合起来,也便形成后来咱们非常熟悉的弥勒教起义。

    高岳不由得笑起来,便问法师你信的是上生,还是下生。

    谁想明玄却很正色地回答说,“上生即是为了下生,下生即是为了上生。弥勒佛既造净土,又救度众生,合二为一。如无净土,信众因何而发本愿如无救度,信众又凭谁而往生兜率所以檀越,为何要分上下呢!”

    “净土就是救度,救度即是净土。”这时高岳好像参悟了什么,喃喃着站了起来。

    这时,天色阴闷,原本绚烂的太阳消失在乌云之后,雷声渐渐大而清晰起来。

    而高岳还在院子当中来回走着,反复说着方才那话。

    原本他会因为和郑絪的隔阂而有点伤感,但现在先和潘炎,后和明玄的两番谈话,让他彻底想通了。

    我又何必着相,纠缠于个人的情谊当中,既然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对的,能够为整个天下谋求“救度”、“净土”,那就毫不犹豫地走下去好了。

    该走的路,我会走完。

    该守的心,我会贯彻。

    该救的人,我也会义无反顾。

    哪怕为此变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也在所不惜。

    这时,几声雷鸣,雨点暴烈地落了下来,砸起一串串青烟,四周浮起了清新的泥土味,枝叶在风中摇动起来,带着海潮般的声响,高岳为了躲雨,走回到阿兰陀寺的佛堂里。

    明玄刚刚燃起盏烛火,高岳看到,佛堂的屏风上,写着首偈语,他不由得念出来: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此刻庭院的雷电刮下,将屏风上的这段偈语照得雪亮。

    “我,高子阳,会不会是巧合降在这个人世间的弥勒”高岳大悟。

    时人自不识,连妻子云韶也不清楚自己的这段底细,即便是平康坊的杨妙儿和王团团,大概也只是认为自己来路不明,却没想到自己却是完全来自于不同的时代。

    “分身千百亿......”

    这时候明玄和尚点头,接过他的话头,“只需有救世之愿,人人皆是弥勒分身啊。”

    “没错,法师,我明白了,痛快,痛快!”

    原本庭院外,千山风雨夹杂而入,将高岳的衣衫刮得满是褶皱,也让他心头原本的一些犹豫彻底浇灭,果然是灭却心火自然凉啊,接着雷光闪烁数番,雨立即消散得无影无踪,整个明堂院落又



3.引浊淤田法
    接下来明玄法师的解释,让诸位恍然大悟。

    “此法名为引浊淤田,对付卤渍之地最为有效。”

    明玄法师描述说,春夏时节褒水因降雨而猛涨,自流经的褒斜道诸山那里冲刷携带来大量的泥土,宛如黑龙般,这些水里的淤泥普通人不以为益,其实不然,此物最能沃土,又能杀盐,只要放入山河堰到赤崖关的盐渍地上,形成倒灌之势,等到水退潮后,土地便能覆盖厚厚一层淤泥,在其上种植稻麦,产量便会大增。

    高岳虽然自现代穿越而来,但此种方法倒是首次听说,他也感到惭愧,以前专心读书,对稼穑之事可谓不通。

    这时解善集便问法师,这种引浊淤田的法子,法师从何得知

    明玄便说,自己之前时曾入河朔方镇,那里的百姓已懂得在麦收完毕后,掘漳水、洺水来淤田的办法,颇有奇效。

    高岳不由得慨叹,我唐的政府只知道收取百姓的两税钱和斛斗米,索取各方道的贡赋,在革新农业、授民以利的方面,做的还不如魏博、成德和幽州几个反逆的方镇节度使。

    随后明玄又补充说,现在整个兴元府的麦收差不多结束,马上船场、天汉楼完工后,檀越可再自兴元、洋州、利州征集两千下三等的贫户丁男,采诸山石块,炼制石灰。

    炼制石灰作甚淤田完毕后,可在其上抛洒,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变卤渍为良田。

    “好,完全没问题。”这时候穿着蓑衣立在风雨当中的高岳,因找到军屯的便利方法而欢欣不已。

    时不我待,现在距离皇帝要求出兵的时间,还差二个月时间,在此阶段要动员六千白草军,先把城墙和天汉楼完工,而后再按照法师所言,决山河堰引浊淤田!

    两日后,兴元府城西南角处,在梓匠院老师傅们的指导下,被追集来的下三等贫户,正在忙碌着,挖掘湖池,垒砌石堰,搭建船棚、悬架。

    而在旁侧,更多的梓匠和白草军士卒在营造天汉楼。

    整个兴元府,下三等的贫户为三千七百人,高岳为免徭役伤人,故而将他们所有人登记在簿,随后让县吏游奕们分持名单,分为五番,每番服役十日即可,而上三等的富户则要出代役钱,中三等的中等户要出代役米,如此“人均其役”,又能不费府中钱。

    而利州和洋州的贫户们也被动员起来,前者负责搬运送入西汉水的米帛,而后者负责上津道洋州段的搬运,弄得也是有声有色。

    锣鼓声中,正在劳役的贫户们听到这声音便晓得是府尹来巡察了,便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夹道欢迎。

    果然高岳骑着白马,前首处韦驮天和另外名中候官步行在前,举着两根银漆的长杆,这时兴元少尹身份和权力的象征,“二杆子,二杆子......”前来劳役的贫户窃窃私语。

    当然他们更加惊奇的是,韦驮天此人浑身漆黑,鼻孔硕大,据说是昆仑奴来着,虽然先前已见过,可多看几次,还是觉得有趣。

    接下来高岳身着绯衫,登上一处土台,当即就对恭敬敛手的贫户们发话说到:

    马上船场的工程结束后,你们要分番去城固、金牛一带的山中,烧炼石灰。

    这话一说,贫户群中顿时聒噪起来。

    很明显,大部分人不愿意去。

    “肃静!”土台四周的游奕县吏们大喝道,手持棍棒,腰佩横刀,




4.府邸有客来
    可高岳却面不改色,“你们都要知道,我佛净土共分五念门,哪五念门,近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前四门的话,便可入功德,往生安乐净土,永隔三途诸苦;后一门的话,可出功德,至自利利他的化境,立地为菩提。”
1...99100101102103...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