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运的苏拉
可整个中堂只有他自己的回音,他才发觉,这不是兴元府的官舍。
阿霓不会笑眯眯走出来,让他枕在自己膝上的。
旅途困倦的高岳,也只能带着些许的失望,将数块蒲团拼起来,自己曲肱为枕,躺在中堂的地板上,将脚伸直后,血液畅通地将疲乏的感觉运满了头脚,慢慢眼皮沉重发涩,直到不知不觉地合上为止。
长夏渐至,夕阳越来越倾斜,倔强地燃烧着血红的颜色,院子枇杷树的枝头带着黄色的果实与翠色的叶子,沉甸甸的垂下,在有些闷热的微风当中来回摆动。
满院蓬勃的草丛里传来阵婆娑声——羽衣的裙裾摆动,分花草踏来,一只白皙的手伸出,搭在了那果实上。
接着手的主人,很明显侧着往中堂望去。
那触碰到枇杷果的手便凝住。
中堂处,高岳著素白色中单,幞头褪去摆在一边,正背对着堂外,看起来已睡熟,昏暗在堂内渐渐弥漫起来,夜晚马上即将到来。
&nb
17.梗阻张延赏
..,
“朕......”皇帝还带着不甘不愿的语气。?随?梦?.la
可颜真卿接下来的话,却完全是单刀直入的:“自从播迁奉天城来,几近一年,朝廷始终无有宰执,如此国体不正,何以号令天下三军陛下可一日不见学士,岂可一日不见宰执,可一月不见学士,岂可一月不见宰执耶”
这番话说得李适完全没了脾气,根本无法驳难。
这时李适只能把目光投向班列里端坐着的张延赏。
张延赏也察觉到皇帝的眼神,他焦灼不安,不断舔着有些干裂的嘴唇。
昨晚,高岳和韦皋刚走,皇帝就传召他和女婿翰林学士郑絪。
接着在阁子内,就他们仨展开密商。
“朕风闻近日城中各大臣要朕立相,万万不可也,张公可在堂上替朕阻滞。回京后,朕不忘张公之情谊,必然白麻宣下,让张公入政事堂。”
当时张延赏就明白,皇帝是绝对不想立相的。
为什么
郑絪还有些糊涂,但富有官僚经验的张延赏瞬间就想通了。
长武军兵变,京师失陷,李适狼狈万分播迁到奉天城来,损失的可不仅仅只要表面的那些东西——入城后,大臣们以“追责”的名义,集体强迫李适开了宰相卢杞、关播,又开了神策军使白志贞,接着又把判度支赵赞同样给开掉。
这意味着,大臣认为这几位以前是和皇帝一起胡搞,才把天下搞成这幅德行的,他们不敢直接说皇帝不是,可却逼迫皇帝把这群人给流放驱逐掉。
李适是痛不欲生,卢、关、白、赵这四位,完完全全是自己的忠犬爪牙,谁想一旦丧尽,这几位的下场,实则也代表着他政权(卢杞、关播)、兵权(白志贞)和利权(赵赞)的全部崩盘,身为一位皇帝,威信也好,实权也罢,在此刻坠入谷底。
若是此刻再让大臣集体推选二三位宰臣来,回京后他呼风唤雨的日子也将一去不返。
因此,与其说李适现在最关心的是京师问题,不若说他最担心的是回京后的权力分配模式。
李适是不希望在这非常时期,冒出两三个宰执来,这样的话,马上光复京师,全是这几位宰执的功劳,自己呢只剩下丢失京师、仓惶出逃的耻辱。
不,绝对不可。
归京后,朕自然会按照自己想法选拔宰相的,现在一定不能松手。
可当时阁子里的张延赏愁眉苦脸,他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对皇帝坦言,要做好两手准备——前一手不必多说,后一手即是群情难以阻止的话,陛下应该顺手推舟,干脆让自己当这个新宰相。
“臣惶恐!此等不情之请,内中衷愿,希冀陛下垂察。”当即张延赏就伏下请罪。
他的意思是,我也可代替原本卢杞的角色,完完全全听命于陛下,陛下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只要陛下明确表态,让我入主中书门下即可。
这关头,想要取代卢杞的人,实在太多了。
皇帝也只能答应,既然免不了要立相,那便立个听话的,最起码要有利朝廷力量均衡的。
而今奉天元从党的力量也忒大了,一家独大可不是好事。
如今钟楼临时的朝堂内,史官坐在文武班列的两边,正不断在案上用笔记录着君臣间的商谈。
学士席位上,郑絪看着岳父的背影,内心也是万分紧张。
他又看到上首处,坐着的高岳和韦皋,这两一言不发,不清楚是什么态度。
郑絪忽然觉得回到了几年前的时光,满天飞雪的礼部南院里,他和高岳互相对坐在东西庑廊下,那时候高岳的眼神和面貌,他也捉摸不透。
高岳,到底是友,还是敌
心意,真的在命运之数前不堪一击吗
其实郑絪内心也满是痛苦。
同样的学士席位里,陆贽、卫次公、裴延龄、陈京等也默然不语。
皇帝不说话,接连对张延赏使眼色,意思是咱们事前说好了,你倒是说话阻止呀!
可张延赏却
18.公主表谢意
..,
这是场精心策划好的双簧。
萧复先提名张延赏,而李晟女婿张彧接踵反对,并借机当面指出张延赏的过失,干净利索地将他率先踢开:
在职期间酿成兵乱,丧失军府,扔下财赋,仓惶出奔东川,无一功于国家社稷,有何理由忝居中书门下
随着张彧一条条的朗读,这下整个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清楚——张延赏,完了。
“......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答应李晟,让他这女婿去剑州当刺史,唉!”皇帝的心情宛如结冰般寒冷难受。
“臣岂敢,岂敢有傅说之望”这时候张延赏不屈也得屈了,他趴在地板上,丧魂失魄地说出这句话来。
周身满溢着苦涩的气味。
看着岳父这副模样,郑絪眼泪都要流下来。
岳父到底做错了什么崔宁离开西川,他正常去接替节度使而已;李晟入蜀后擅自要带走军府营妓,岳父加以阻拦也是合法合理的;皇帝播迁,岳父来勤王也是天地良心的,为什么全蜀地的兵马都要造反。
为什么,为什么
这个朝廷,到底怎么了
郑絪思绪完全狂乱起来。
可没人在乎一个小小翰林学士的想法,这边皇帝立刻弃子,他又属意翰林学士院系统里出来的姜公辅,能不能让姜公辅当宰执便开口说道:“中书门下二侍郎,由满朝大臣推选,朕出制可;不过御史大夫,朕想亲自择人。”
“陛下如此想法,谁敢不从”萧昕当即说到。
结果皇帝刚要说出姜公辅的人选时,萧昕下一句冒出来:
“满朝三品,御史大夫为何者,陛下可任意择选。”
皇帝差点吐血。
姜公辅从区区翰林学士,来奉天后火箭提拔为谏议大夫,原本皇帝还想再让他升一程,为御史大夫平章事,可萧昕却加个“满朝三品”为限制,当即让皇帝没了脾气。
除非皇帝当场强行安排,朕就要先让姜公辅升为三品,而后拜他为御史大夫。
这样岂不是太不要脸了,违背了举贤的基本法则
几个回合下来,李适表情呆滞,下面朝堂上热火朝天,大臣开始联名推选宰臣,然后写于尺牍上,由中官呈交给皇帝。
最后皇帝完全妥协:
第一个站出来举贤的萧复,反倒成了最大赢家,当即为中书侍郎;
萧昕为黄门(门下)侍郎;
颜真卿为御史大夫平章事,同为宰相;
聊胜于无的是,姜公辅、刘从一等,统统加上参知政事,也可和宰臣们商议政务。
结果确定后,皇帝看了看铜图,翻了下眼皮,他居然丧却了在铜图上部署的兴趣,有气无力地说,下面就让萧中郎、萧门郎和颜大夫处分,朕静待结果即可。
萧复的想法,和高岳、韦皋之前的方案基本一致。
以刘海宾为泾原行营留后,以张光晟赴凤翔为陇右节度使留后,防备西蕃,随即太尉段秀实简选泾原、凤翔一万精锐,统带至奉天城;
邠州长武城的崔宁,领一万精锐,至奉天城;
高崇文为京西神策行营兵马使,领五千精锐,也自奉天城进发;
以上三方兵马,皇帝委派浑瑊为行营副元帅节制,目标是穿过咸阳原,进逼咸阳城,夺占西渭桥。
同时,韩游瑰、论惟明、杜希全等朔方旧将,领六千兵,游走威胁李怀光的中渭桥。
京东方面,自然还是以李晟为都统,麾下神策军三万,目标是围攻收复京师禁苑
19.让二又追三
..,
说完,公主自檐子当中,取出幅画轴来,说本来想和炼师一起参详修改的,可恰好遇到你,就直接馈赠好了。
高岳便伸手去接:“请公主放心,岳必定珍藏。”
唐安笑起来,就问到听闻少尹随后要入三川行营为左司马,主持上津道转运,不胜欣喜感怀,又闻少尹先前于漫川关取得大胜,阿父都在阁子里喜形于色来着,不知漫川关是个什么模样
高岳就回答说:“漫川者,取关隘四周山川漫漫之风貌。”
“那一定很雄浑了。”
“正是,景色壮大,不减西陲北疆。”
公主心中微微叹口气,想到此后要是可以去看看就好了。
“少尹,此后多多保重,我唐江山希冀诸位扶持。”然后她轻轻挥手,向高岳道别,把帷子给放了下来。
楼院的那所阁子当中,皇帝是单独接见高岳的,很谨慎地试探着对方的口风道:“合川郡王先前请王佖为利州刺史,赵光先为洋州刺史,此二州皆是兴元府的支州郡,理论上应受高卿辖制,可王、赵久经沙场,资历深厚,又是合川郡王亲人心腹,朕担心高卿行事不能快意。”
高岳一听,皇帝实则对他传达这样的讯息:
高三啊高三,你看看朕对你们奉天元从党也算够意思吧!你和韦皋窜升得多快呀,不过李晟权力膨胀得更快,你得替朕想想办法,不然你行事不能快意,朕此后行事也不得自专。
这皇帝是要小小挑拨下我和李晟的关系
不过也无妨,李晟我要结盟,可皇帝我也要拉拢的,朝堂势力越均衡越好,方便我更快捷地在各边下砝码,持续进步。
高岳想了想,说陛下可“让二追三”。
“请益。”皇帝有些不太明白,便让高岳再次详细地谈谈这个“让二追三”。
“陛下不是已留河东马仆射为一闲手了吗”这时高岳先意味深长地提到马燧。
皇帝当即会意,心中想高三果然聪明,知道朕先前在组建三川、三南行营时,又让崔宁、段秀实、李晟光复京师,却独独不提马燧,当然是有深意的。
这个策略是他和陆贽、郑絪事前商量出来的,看来并不能瞒过高岳。
“让二,陛下先让卢杞(罢黜卢杞为凤州司马),又让张延赏(欲让张延赏为相而不得,妥协下来让大臣们共同推举的萧复为相);但可追三,哪三一是河东马燧,二是出合川郡王去西川,三是......”
说到“三”时,高岳面露犹豫的模样,满是难以启齿的表情。
皇帝稍微环视四下,便请高岳详细谈谈,让李晟去西川是什么门道。
“如今合川郡王为神策行营都统,如京师光复后出镇西川,一来可牵制西蕃,二来也方便陛下复建神策军啊!”
这话一说,皇帝就醒悟过来。
他刚刚继位时,曾成功让白志贞自神策军王驾鹤那里夺得兵权;而现在若让李晟在京师光复后继续把持神策军,这可真的不是件好事。
所以李晟去西川后,恰好可腾笼换鸟,重新组织起完全忠于自己的神策军。
“如何处事”皇帝想要听具体的做法。
高岳就建议皇帝,以后不妨组建两个神策军大营,以取代原本零散于西北各地的行营。
“两个大营。”
“一为奉天大营,或曰神策右行营,可五万人,为泾原、凤翔、山南西、灵武诸军后拒,主要应对西蕃,伺机光复河陇;一为汴州大营,或曰神策左行营,可三四万人,为汴宋、徐泗濠、山南东道、河阳等诸军后拒,主要监视河朔、东南、江淮、淄青各方镇,保护漕运。此外,陛下可于京城内组建三万新军,取代原本神策团结(此次长武师变,畿内的神策团
20.百里侯通榜
高岳又称不敢,说县令皆是百里侯,理应天子亲授。
“哎!高卿现在知兴元府府事,也算是半个幕主,当然有征辟僚佐摄县令理政的权力。”皇帝很热心地让高岳开举荐名单。
“陛下,兴元现在为府,南郑即为次赤县,其他为畿县,县令若由臣区区五品来举荐,恐有不妥。”高岳再次推辞。
最后君臣俩互相盘桓了番,才初步达成默契:
兴元府所在的梁州诸县,由高岳举荐;
而洋、利二州的诸县县令,由皇帝考核授予。
但高岳举荐的人员,依旧要通过考试,这只是个“走过场”,实际早已内定,你要问“通榜”的人是谁,当然是九五之尊皇帝了。
这下高岳才算是安心下来,便提起笔来,在面纸笺上挨个写下举荐的名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