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运的苏拉

    当他推开了房门,发觉院子里,背好行装的生徒已站得雪中站得密密麻麻。

    漫漫而行的火把里,高岳回过头来,望着落雪里的五架房,及远处模糊不清的曲江轮廓,还有水渠那边的高树上,他和云韶救回来的鹊窠,借着雪地反光勉强能看清。高岳笑笑,接着将肩头的竹笥往上凑了凑,便再也没有回顾——在他眼前,坊墙间的街道是笔直往前的......

    光宅坊内,“糊涂!”刘晏挥动袖子,“那高岳要状头,你便许他,岂不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常衮那边,也许早就......”

    遭到训斥的潘炎,急忙拱手而立,话也不敢回。

    令狐峘在旁对刘晏说,“晏相此事怎么办”

    刘晏皱着眉头,嗓子都有些哑,“你俩岂不知拽白这词由何而来”

    潘炎和令狐峘都沉默不语,无不感到骇怕。

    要是常衮真的要借此发难,那可就......

    可刘晏却捋着胡须,“云君你害怕的是常门郎错,其实我们




12.竹之为箫赋
    因礼部南院的风雪太大,待到潘炎走到两庑廊间的正厅时,便对举子们说因天气寒冬,又有大雪,便不设香案,各举子自处便宜即可。

    果然今年,潘礼侍又改变了考试的顺序,“以诗赋为首场!”

    听到此后,西庑廊下坐着的郑絪,隔着风雪望着对面的高岳,得意地笑了。

    而高岳却也端坐在书案的烛火下,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伸伸手腕,扳扳手指,接着扭动几圈脖子。

    “高必先。”高岳这时听到了这声呼唤,回头一看,原来是独孤良器,两人热情打着招呼,“今年杂文诗赋如何了”

    “有信心。”独孤良器放下行李和席子,很有自信地说道,“高必先呢”

    “希望昊天不负于我。”高岳只是如此回了句。

    另外边,刘德室和卫次公也来到坐下。

    “借过借过。”卫次公此次吸收去年惨剧的教训,专门背着个大箱子,自拥挤人群的里艰辛走来,左右摆动,把其他举子的器具撞得咚咚散落,接着卫次公再度坐在庑廊的屋檐下,他也不取下那箱子,而后自两边抽出了竹制的滑杆,形成个小小的棚架,罩在头顶上,接着又搭上了厚布蒙好,然后卫次公拍拍手,才算是心定——这样别说是瓦片,就算是墙砖跌落,也砸不到我的砚台和文章。

    而高岳则恰好被卫次公挡住。

    “难不成他要让刘德室给自己作诗”郑絪心惊了下。

    这面,潘炎已经开始让学官报出了今年诗赋的题目,“此题为临时所出(潘炎其实在掩人耳目),关于器用的,本礼侍前面有帘,诸举子膝下有席,帘席皆由竹而制就,请以竹为题,韵脚为‘瞻彼淇奥,绿竹如箦’,可不依次,各为一赋。”

    此言一出,举子们都轰动起来,今年居然是以“竹”为赋!

    这个赋题吧,你说难,于情理不合——没有出任何礼经里的生僻字眼为题,更不要求依次压韵脚;

    可你说容易吧,也不尽然,举子再也不好引经据典来凑字数了,并且题目关乎日常所见之物,想要别出新意还真有些难。

    这个题目就连郑絪也眉头紧锁,颇感为难,他搓着自己有些冻僵的手,下意识向对面望去,却见到高岳隐隐喜上眉梢的模样,好像势在必得,“怎么会在投省卷时潘侍郎还说他作诗粗鄙不堪呢,现在却好有自信的样子。常相曾对我关照过,假如高岳是这副轻松表情的话,那么就表示他绝对有诈!”

    可正想着,卫次公背着的那个厚布凉棚,随着他的动作摇来晃去,就像面大幕,将半个高岳挡在其后,郑絪一面琢磨这诗赋该如何写,另外面又在那里不断“监察”高岳的动静,关心则乱,便在席位上东挪挪,西蹭蹭,情绪逐渐焦躁,内心一团乱麻似的。

    卫次公动笔了,刘德室动笔了,那边独孤良器也下笔了——高岳将笔蘸墨后,也气定神闲地落笔了。

    而后整个东西庑廊点着丛丛蜡炬,烛火于寒风里摇来摆去,光亮里举子们有的枯坐冥想,有的则笔声娑娑......

    渐渐天大亮,但是风雪天气,根本没有什么阳光可言,不知何时,昏暗又不断笼罩下来,所以举子们点的蜡烛几乎就没熄灭过。

    “糟糕,



13.梅实三七分
    “高三的赋文当在前茅。”潘炎回答说。

    那内侍嘻嘻笑起来,满意地点点头。

    “荥阳郑文明呢此次成功避讳了没有”

    “国讳,庙讳,家讳,圣主讳,主司讳,宰相讳都避开了,并无错漏的地方。”

    待到这群中贵人离去后,潘炎摸摸头上的汗,心想这怕是角力的刚刚开始。

    回到五架房的韬奋棚生徒们一片欢愉,尤其是卫次公、刘德室等人更是喜气洋洋,其他哪怕发挥不太好的同年也满怀信心:这次只要国子监能出两到三个进士,那么以后大伙儿的路就顺坦多了!

    过了两日,崔中丞宅第里,足足一日云韶都没有好好用膳,待到晚上崔宽回来后,云韶大为紧张,便让云和去问高岳的情况。

    云和拗不过阿姊,只能款款走到父亲面前请安,而后就细声问,先前首场杂文诗赋,春闱内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崔宽看看女儿,哈哈大笑,问“霂娘莫不是要在其间预选快婿耶”

    “才不是。”云和有些赌气地说,但她又不好意思说是阿姊太担心高三郎,于是拐弯抹角地说,“先前来行卷的那高三鼓,父亲不是挺欣赏他的吗又听闻他和圣主有个打脊的赌约,霂娘就好奇来问问。”

    听到女儿问到明确处,崔宽拍拍膝盖,翘起胡子,也很高兴地对云和说:“为父也关注着呢,告诉你,高三这次杂文诗赋据说相当不错,已被主司赏识了!”

    接着崔宽便等着看女儿高兴的表情,可谁想崔云和只是淡淡“哦”的声,除此外并无大的表示,便好生奇怪:“唉,不是这妮子一来就问我的吗”

    还没等崔宽想出什么结果,就听到内堂帘子后传来少女开心无比的笑声,崔宽皱眉往那边望去,却见人影一闪,笑声顿失,似乎是侄女崔云韶,转瞬就没了踪迹。

    “阿父在此,女儿去和阿姊蹴鞠了。”

    “霂娘你等等。”崔宽轻咳两声,接着郑重其事对云和说,“为父听说在昔日行卷时,霂娘你曾对高三青眼有加”

    “哎——”崔云和大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面她父亲已继续说下去,“我看霂娘你也到了摽梅之年,正可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如今年新晋进士如高三者,霂娘但有看中,只管告诉为父,为父怎说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阿父!”云和焦急起来。

    结果帘子响动,崔宽之妻卢氏气冲冲走入进来,她恰好听到了夫君所说的话,便埋怨说“我家霂娘何愁找不到高门公子,为什么要去屈就像高三这样的人物”

    “你啊,什么都不懂。”崔宽重重叹口气,“如今科考声誉日隆,此后不由进士出身者,哪里还有什么前程可言,前代的高门不少都成了卖婚之家,连荥阳郑氏都开始走科考之路了。哪怕像我们博陵崔这样的门第,在阿兄凭军功发达前,还不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你真是妇人之见,愚不可及,将来霂娘是绝对要找个进士托付终身的,这道理连我们宪台的拙人宇文翃都明白。”

    崔宽便开始和夫人争执不下,云和在旁急得——这怎么就要把我给钦定出去了,突然“噗咚”声,崔家三口都惊讶地看着,一颗鞠球弹着,自台阶穿过帘子而下,在中堂处滚来滚去:崔云韶天真无邪地跟着球跑着,微笑着闯进来,向叔父和叔母行礼,接着就对崔宽问到,“不知叔父可知amp;lt;摽有梅amp;gt;的下句为何”

    “阿霓啊,叔父我当然知道



14.毡笔淡墨榜
    高岳要挟状头也是被逼出来的,他本来为国子监生徒的食宿挺身而出,得罪了宰相常衮,知道自己若无可靠援手将于来年春闱必死无疑,既然刘晏对他有兴趣,便索性傍上了潘炎、刘晏,而后想到“本来只是想中个进士便罢了,但如此怎算自常衮那里出口恶气那就取状头好了!”

    而春闱的五道策问,全是刘晏曾问他的旧题,内里蕴含的信号便更加强烈——吃了定心丸的高岳,提笔在策卷上孜孜而书,写次“谨对”就停下短暂歇息会儿,然后再继续写下去,直到五次“谨对”全都完毕,高岳长舒口气,将笔搁下,才想起激动下连茶水都没有喝,已是口干舌燥。

    对面西庑廊下,郑絪脸色依旧不好看,这时务策本就不是他的特长,今年的策问又如此贴近实务,真的是,这个世界和时代他越来越看不懂,好在他腹中毕竟是有才华的,也还算能应付。

    卫次公和独孤良器也都大展所长,连原本不擅长策问的刘德室、黄顺这些,也在近一年的苦练里大有长进,“总算是不偏废了,多亏棚头给我拟的百道策问!”交卷后的刘德室擦擦额头上的汗珠,喜悦地如此想到。

    入夜后,常衮准时来到礼部都堂,来阅览举子们的策问,这次代理中书侍郎的崔佑甫也跟在其后。

    常衮和崔佑甫素来不合,两人会食的时候都隔得远远的,互相半个字都不说。很快在阅卷过程里,两人就围绕高岳的策问展开激烈争执:常衮鸡蛋里挑骨头,而崔佑甫则据理力争,认为高岳的时务策大有可观,最终宰相和代宰相不欢而散,潘炎苦着脸留下来收拾残局。

    “云君,今年的状头总该给郑絪了吧”临行前,常衮单独对潘炎说道。

    “郑文明高才,本司定会秉公放榜。”潘炎不置可否。

    常衮冷哼声,接着威逼说,自己身为宰相已答应郑絪的状头,希望潘炎能体谅他的“苦衷”,面对此潘炎只能唯唯诺诺。

    但很快,吏部那边有人传来刘晏的话,“如今杂文诗赋、时务策已毕,高下胜负已分,一不做二不休,不必理会常衮,状头但放给高岳!”

    潘炎也只能唯唯诺诺。

    整个皇城南省直到礼部南院,暗流碰撞已越来越汹涌。

    很快,最后一场贴经来到。

    对于经过那么多年基础教育的高岳而言,贴经这单纯靠记忆力的科目完全没有问题,他已经稳了。

    考试期间,他还偷偷看了看旁边的刘德室,此次刘德室明显有了长进,绝不会寄希望于“以诗赎贴”,而是伏在案上不断回忆暗诵,而后再一处处誊写在试卷上。

    高岳欣慰地点点头。

    皇城内的暮钟声传来,被烛火照得通亮的东西庑廊下,所有举子被要求,放下手中的笔:酉时已尽,交卷的时刻到了。

    如释重负的高岳,轻轻地将眼前还残留半截的蜡烛吹熄,接着收拾好行装,又将书案上的烛花尽数清除,才起身在数位棚友的簇拥下,往礼部南院外走去。

    “高三,你感觉如何”这时,郑絪在后面叫住了他。

    高岳停下来,想了想,便回身答复说,“只求不被二百四十棍痛决打死。”

    郑絪叹口气,接着诚挚对高岳说,“我感觉并不佳,若高三你能得到今年的状头,某心甘情愿。”

    “这是国家选贤,岂能如此私相授受”高岳反讥到。

    郑絪也不辩驳,他落寞地摇摇头,便迈步自南院门口离去了。

    “他还欠我们棚十贯钱呢!”韬奋棚的库头黄顺扶着高岳胳膊,指着郑絪的背影提醒说。

    十日后,礼部南院放榜的日子到了,这是个轻寒未消的日子,可东墙旁的那株大树已吐出缕缕的嫩芽和翠枝了。

    高岳特意穿着云韶所赠的冬衣,和韬奋棚的数十位棚友立在树下,等候着大历十三年春闱的最终结果。

     



15.状头赐白衣
    所谓的两个可能,一是高岳必须是甲第(因为郑絪已是乙第第一,乙第也没他高岳的名字),二就是他被黜落了。

    就仅此一个选项。

    大明宫紫宸内殿当中,代宗皇帝正襟危坐,其实也在等着放榜的消息,虽然这进士科向来由礼部主持,他很少亲自过问,但间接的询问却一刻没有停止过:李豫非常清楚,进士者乃公卿之滥觞,择进士便是为未来的大唐择宰相,关切当然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今年的代宗,却多了个关心的分支:这二百四十打脊的棍杖,会不会落在那高三鼓的身上

    同时,高岳的双眼里,炯炯发光,燃起的火焰宛若形成了两只飞蝶——那金榜榜首“礼部贡院”四个淡墨大字,写在四张黄纸上,其下是一个用浓墨写就的双字名,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高岳,

    高岳,

    高岳!

    这两个字反反复复地投射到高岳自己的眼瞳当中,很快又变形、满溢,顺着滚烫的泪水,从高岳的眼眶里夺出,再蜿蜒而下......

    这时他终于听清楚了东墙后礼部吏员喜气洋洋的声音,“甲第状头,高岳!”

    “我韬奋棚天下第一哇!”旁边卫次公和刘德室高举双手,胳膊自袖口露出,激动地勒出了道道青筋,和其他棚友一起,声嘶力竭地喊着。

    高岳高呼起来“我登第了”!接着和诸位棚头,及友人独孤良器欢呼雀跃,互相拥抱,许多人是泪流满面。

    随后,高岳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来,迎着朝日的阳光,他的双眼有些睁不开了,只见百千名身着麻衣的下第举子齐齐地对着自己拜倒,无数双手在风中举起又摆下,“此榜单,乃千佛经卷也!状头,乃仙人也!”这高亢的声音,他在去年便已听过,但那是对别人所说的,今年这句话的主角,却是我,卫州高三郎!

    “鄙夫......”高岳话刚说出口,准备让这些举子都起来,但突然却很快看见很多手,向自己袭来。

    “啊!”高岳猛地掩住了冬衣的衽,这群人和丧尸般,要对我做什么

    很快他退到了东墙的围棘边,但那些下第的举子依旧发出呜呜呜叫的贪婪声音,伸着手向他围过来,“求状头赐白衣,求状头赐白衣”的叫声不停。

    原来唐朝科场有如此的习俗,每当放榜后,下第的举子会向登第新进士索求他们穿过的白衣:因为这群进士很快就会释褐为官,他们曾穿过的白衣麻衣,被视为是有灵气的衣衫,自然成为下第者的抢手货,这便叫“乞麻”。

    “这怎么行,这可是云韶小娘子赠于我的。”但高岳见到这群人不依不饶,许多手都要伸到他眼皮前,便咬咬牙,不顾春天的料峭,猛地......

    众人惊呼声,纷纷后退,只见今年状头立在放榜的外垣东墙下,将冬衣衣衽解开,褪下里面所穿的白色汗衫,再揽住冬衣将裸的上身掩上,大呼道“外衣为挚友所赠,不敢让予他人,此汗衫便送给尔等吧!”言毕,高岳挑起汗衫,刷刷甩了数圈,奋力掷向人群。
1...2425262728...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