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运的苏拉
郑絪现在的心思很复杂,一方面他也没想到事态会闹到现在地步,居然由圣主下敕,要求所有人覆试于尚书省亭子,如果高岳名不符实,那下场就是一个,惨遭杖杀;另外方面,郑絪觉得这也是自己登为状头的好机会,春闱时没能证明的,此刻他要向世人好好展示出来。
想到此,郑絪眼神复杂地看了下高岳:
只见高岳的发髻有些散乱(这时他头发已完全长出来),但精神却很镇静,方才尚书省庖厨送来的食物,现在被他吃的只剩下几个光溜溜盘子,几名韬奋棚的都围坐在他面前,正在拟写判文呢。
而之前,高岳和这几位先是站在亭子外的小空地上,齐齐打了番五禽戏,可以说即便到这里,他们还是严格遵守棚课格,丝毫没有慌乱之处。
“高岳你......”郑絪忍不住发问。
“郑郎君何事,是要还我棚十贯钱了吗”高岳在那里,头也不抬,握着笔淡淡地回答说。
郑絪只能硬生生把到嘴边的话给吞了回去。
于是乎他们继续在静静等待着。
朝会之后,皇帝李豫果然召对延英,这次特地让散骑常侍萧昕参加,殿内李豫便问萧昕可接到了自己墨敕了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竭力做好覆试。”
这时常衮也插了句嘴,似乎是在警醒萧昕,“萧散骑定要激浊扬清......”
而李豫对萧昕说的话则是:“科考贡士乃我唐选贤之制,萧散骑绝不可以使其堕名。”
言毕,皇帝居然让常衮和崔佑甫等先出去,因为下面是他和萧昕两人私密商议的时间。
李豫对萧昕说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而萧昕也急忙承应,接下来李豫问萧昕确定好了覆试的题目了吗萧昕便说了出来,李豫皱皱眉头,又问“此题是否过于衰杀(和我大唐力图恢复煌煌气象的目标不太吻合)”
“题目并不重要,关键看举子的应答是否有昂然之气。”
“唔。”李豫听到萧昕如此说,便点了点头。
不久,尚书省西子亭之内,这群进士很快就听到了回廊那边传来的脚步声,心知覆试的主司马上就要来到了.....
亭子四周的围棘和场地上,悉悉索索又开始落下春雪,高岳抬头望去,不如那日春闱的大,大概是最后场“桃花雪”了:长安很快就要迎来温暖的孟春季节。
其实他方才面对郑絪的镇静,有一半也是硬撑出来的,为了是不让卫次公、刘德室、独孤良器等友人紧张,紧张什么还用说嘛,虽说自己现在能写赋,但先前那也是潘炎提前将“以竹为赋”的题目泄露给自己,自己回去是好好准备的,而覆试则是临时性的,
2.过谒中书堂
高岳的贡赋之卷上开篇写着:
“岁寒时昏,风积云繁,日失耀而微霰零,虹藏形而密雪下。”
李豫点点头,继续看下去:
“是雪也,可比色于麻衣,亦俪曲以幽兰,联翩飞洒,聚散委积,方而为珪,圆而成璧,出野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峰俱白。朝日之明,烂若烛龙衔火照昆山;昏夜之幽,灿如冯夷剖蚌列玉珠。积素庭阶,连璐重台,光耀琼林,姱掩玉颜,转响因触楹之风,通晖以承幌之月。有怀妍唱,吾将任其行藏;敬接末曲,彼何篇乎术照安得不燎熏炉,命桂酒,望林菽凝酥,歌白雪之赋,曰‘对庭鹍双舞,怨岁月之易暮;目云雁孤飞,恨后会之无因;桑田变海,都邑成川,宁见阶上之白雪,岂得葆光于春日’
然乱曰,羽虽白而质轻,玉虽白而空贞,未若残雪,因时兴灭,凭云升降,随风飘零,太阴凝而不昧其洁,圣恩矅则不固其节。值物赋象,得际遇之营;任地班形,成润物之功。既沐清化以随之,何必托兴于残雪”
嗯!当看完后,李豫就急忙问内侍,“高三鼓写得这残雪赋,免萧散骑黜落乎”
内侍们都笑起来,忙说“禀大家,萧散骑这覆试啊真的是妙,和潘礼侍所放的榜丝毫不差。”
“那是当然!”李豫果然大喜,其实他内心早有定论——正如刘晏所说,进士科就算有千种万般的弊病,然而它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制度,早形成整套的规则,不管是我这个皇帝,还是高岳这个举子,只要大家都遵守规则,不越界不过火,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听常衮的,那就是要翻天覆地、拆屋毁椽,覆试哪怕有一个和当初潘炎放榜时不符,都会引起灾难性的连锁反应,激起各派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故而当然是保持原样最好:既能彰显有司的公正,又可保科举的威信,更可保存朝班的和谐。
而萧昕,不过是领会了皇帝的心思,加以具体执行而已。
这时,感到疑惑的太子和韩王都靠过来,李豫也懒得再去翻阅其他的赋卷,便直接将高岳的给了太子过目。
太子李适也是个通晓诗书的英才,他一眼就看出高岳这篇赋文的道道:先是将春日之雪的美景夸赞番,而后体物伤情,“宁见阶上之白雪,岂得葆光于春日”,这些残雪在春光下,是很快会消融不见的,所谓“天色不久,鲜物无常”便是这个道理,但高岳又没有一直在那无病呻吟,而是很豁达地说“太阴凝而不昧其洁,圣恩矅则不固其节。值物赋象,得际遇之营;任地班形,成润物之功。”言下之意就是,咱身为雪,虽和羽、玉一样洁白,可与这两个傲娇的绿茶贱货不同——皇帝圣恩之光把咱给照化了,咱也不会自矜名节,索性化为春水,成就“滋润大地田野”的功勋。
正所谓“我是唐朝一片雪,哪里需要哪里飘,待到麦菽如浪时,我在地下笑。”也难怪陛下对其欣赏了。
李适在内心叹口气,心想结果如此,只怕常衮要倒霉。
果然,陛下很快就说,常衮为人过于苛细小器,不可让他独揽朝政,朕早晚要选个中书侍郎来......
最终尚书省西子亭的覆试结果公布出来,高岳依旧是状头,各人排序也没有丝毫变化,萧散骑和潘礼侍取得惊人一致。
长安城上下虽然对此结果都感到蹊跷,可没人公开质疑——没有变化,没有波折,似乎就是最好最好的结果,许多下第的举子继续怀揣着梦想,准备在夏课时精研文章,再希望于大历十三年的“秋卷”时,一举成名。
不过以今年的情势看来,萧昕萧散骑所居的南园,怕是要变得“门庭若市”了。
&nb
3.不甘属守选
过堂参谒完宰相后,日近中午时,高岳又在潘炎的引导下来到舍人院里,参谒中书舍人崔佑甫。
崔佑甫身着官服,在舍人院的台阶上铺席招待了众人,接着勉励高岳等人道:中了进士只是开始,马上诸位一经吏部的关试,便全是“前进士”了,可谓真正释褐,“属吏部守选”,可想要即刻舍田就禄,还必须参加吏部的两科考试,即“博学鸿词试”或“书判拔萃试”,只要这两科考中,便不用再等待,立刻有官做。
崔舍人的这番话,坐在席位上的高岳深有触动:
考中进士只是“及第”,不算完,还有道叫“登科”的关卡没过。
原来,在唐朝的举子,通过礼部试的便叫“新及第进士”,可以免除自身的赋税徭役,自白身迈入“衣冠户”的行列,然后再去参加吏部的“关试”(也即是刘晏先前所说的,到吏部南曹试短行判文两道),才算是真正释褐,便叫做“前进士”;何谓“关试”关,即是关白的意思,古指官府内文书往来,进士去参加吏部的关试并通过,礼部便将进士的姓名、材料(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人事档案)移交给吏部,自此进士即“属吏部守选”,以前归礼部管,此后就要归吏部管,算是取得做官资格。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即便通过关试,进士也只是“属吏部守选”——最关键的是后面的两个字“守选”,说白了就是等着做官,正如崔佑甫所说,守选是件很折磨人的事:可能三五年甚至上十年不会有阙员,就算有了也可能被他人捷足先登,每年还有不少杂色入流的官在排队,也要往里面挤;另外,就算很多官职有了阙,你身为进士也不可以去做,因为你当了进士,只能走“清资官”路线;再者,朝廷也可能对你说,守选累了没,长安物价高昂不,是这样的岭南某个县有个县尉空缺你去不去,只要几年后你还能活着回来,朝廷是不会忘记你的,铨选时给你优惠政策——简而言之一句话,“要官还是要命。”
当然最关键的是,守选期间因你没有职务在身,是没有俸料钱可拿的,也就是穷呆着。
所以唐朝有的进士,虽然早早及第,但却一辈子浪荡于湖海之间,未做过一官半职,也就不足为奇。另外吏部选不是那么容易过的,举两个例子:韩愈在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后(三次落第),连续三次参加吏部选的博学鸿词科遭黜落,一度搞得韩愈怀疑人生精神崩溃;和韩愈同年及第的文学家欧阳詹,也称自己“五试于礼部,方售乡贡进士;四试于吏部,始授四门助教”,同样是命苦的可以。
离开舍人院后,高岳坐在光范门东廊下,心事倒是比先前参加春闱时还要忐忑。
再用传奇文去要挟吏部尚书可吏部尚书是刘晏,他在这位面前怕是走不到一个回合。
王团团看见他这副模样,关切地靠过来问“高郎君到底怎么回事”
“百仞之梯,我费尽艰辛地踩上了第一步,但却发觉接下来要走的路,却更加不容易啊......”高岳重重地叹了口气,看着大明宫起伏巍峨的宫阙楼台,接着不再作声,不由得想起他第一次遇到刘晏时,对方所说的,从自家宅第日复一日地走向这座帝国的权力中心,不知不觉就走了数十年,走到鬓发染霜了。
然后进士的期集,高岳也没有什么心思筹划,他在犹豫:
现在到底该如何,通过吏部关试后,何去何从,去参加书判拔萃,还是博学鸿词得赶快拿定主意,因为吏部选自去年孟冬开始,通常到今年的三月三十前结束,也剩不下多少日子了(高岳可参加当年的吏部选,而郑絪这样的只能参加下一次的,具体原因后述)。
书判拔萃,据说难度和关试不是一
4.昂藏七尺躯
“平判入等”
薛瑶英点点头,“其实平判入等本身并不重要,想要博得高科,要做两样事。”
高岳忙问哪两样
“一是,靴下挂金行得路;二是,翘关负米卖力气。”
第一个高岳迷迷糊糊间能明白六七分,可第二个是什么鬼。
接下来薛瑶英美目宛转,解释了下“翘关负米卖力气”——“意思便是你得抓紧,卖力气赢得崔家月堂小娘子的芳心。”
这话说得高岳心中一愣,没想到薛瑶英这话说得这样直白明晰,好像我真的是“皇唐于连”似的。
“炼师......”
“让你唤瑶英又不肯,叫我阿师好了,这样显得我俩关系更亲密点。”
“阿师啊,门生实在不明白这云韶小娘子和平判入等有什么关系”
“回到我第一个条件上去。”
高岳是个聪明人,薛瑶英说的第一句话是“靴下挂金行得路”,这意思就是要让我在吏部铨选里行贿啊!
“那阿师是想说,门生靴下的金子,是让云韶小娘子......”
“说得太对了,反正逸崧你也钟意那崔云韶对不对,那小娘子近来也心悦于你,她为你花些钱谋个好职位,对她不也是好事真的是求仁得仁。”薛瑶英轻轻拍了下手掌,说到。
这不太好啊,让女孩子为自己破财,还是关乎个人前途方面的,高岳眨巴眨巴眼睛想了想,还是觉得惭愧、不妥,便对薛瑶英作揖到,“对云韶小娘子求钱实在难以启齿,不妨请阿师再借些本给门生......”
一听到高岳要向自己借钱,薛瑶英顿时面若寒霜,“什么阿师阿师的,和你很熟吗喊炼师。”接着她叹口气,“实不相瞒,本炼师早已囊中羞涩。你算算,先前给你五百贯换七宝玛瑙杯,而后又借你一百贯当温课本钱,这样下来红芍小亭也只剩下这座宅院当空架子了。”
高岳又想起了萧乂,这位出手可是很阔绰的,自己可以向他借钱。
谁想下一秒就被薛瑶英看破,“逸崧我劝你,也不要去和小海池借钱,萧乂这次是根本不会答应你的。”
“为何”
“因为你的状头,是刘晏保下来的,这事虽然市井里无人知道,但却瞒不过萧乂——借助刘晏的力量登第为状头,以本炼师与逸崧你的交情当然不会说什么,可萧乂却不同。”随后,薛瑶英讳莫如深,闭口不再谈下去,而高岳也很上道,同样不再追问。
难道真的要牺牲奉献自己,去追求小自己足足十岁的崔云韶这本身倒没什么:高岳先前和云韶一起在顽劣小童手中救下那喜鹊窠,并且命中五穷也被云韶驱走,心中早已对云韶有莫名的好感,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不良取向,不过碰巧喜欢上的有点不容于主流社会而已。
可关键是要开口向云韶索钱,这,这,这绝非七尺昂藏男儿所为啊!
“没想到高郎君是这样的人哩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高岳突然联想到:当他最终在花前月下,说出自己马上要参加吏部选,可缺乏打关节的钱,想从卫州崔氏这里周转时,本还柔情蜜意的云韶,忽然用纨扇挡住了带着轻蔑笑容的脸,露在其上的眼眸中星光也变得寒芒点点,对自己硬硬地抛出这句话,失望地对出现在身边的何保母说,“保母,给高郎君二十贯钱,就从我脂粉钱里取,以后请高郎君不要再来月堂门前了。”
然后自己拿了二十贯离开云韶,可根本不够使的,还是被吏部黜落,便成了彻底过气的“
5.雪中送炭人
说完,薛瑶英便让芝蕙从身后的书橱当中取出本卷轴来,交到高岳手里,“这本密策,可保逸崧擅场帷帐之中,早日让那云韶小娘子爱煞疼煞,离不得你。”
这话说得怎么这么......高岳顿时惴惴起来,接着他将薛瑶英所赠的这本卷轴徐徐于灯烛下拉开,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篇章名字《花营锦阵万方图》。
这名字怎么起的如行军打仗似的
结果往下拉了几卷,高岳立刻面红耳赤:他穿越前一直认为“仪态万方”是个美丽的字眼,是来形容淑女的,可看了这《花营锦阵万方图》,他的旧认知被彻底颠覆——古人口中最早的“仪态万方”,是指女子在帷帐绣榻上,能摆出各种各样欢娱的姿势,而这《花营锦阵万方图》可不就是活脱脱的“轩皇御女秘戏大阵图”嘛!一幅幅匪夷所思的高难度之图,都展现在目瞪口呆的高岳眼前,每幅之旁居然还贴心地配上了诗句文字......
“刷”,高岳将《花营锦阵万方图》给迅速合上,“阿师,这,会不会有些太早了”
“闺幄蝶戏、水火交融之事,乃男女之大伦大乐,有什么早不早的。”薛瑶英语重心长,接着眉梢一皱,“高逸崧莫不是怯场”
“不,不是。”高岳心想男人千万不能说自己“怯场”。
“那就好,这样,你今晚留宿红芍小亭,可以先以芝蕙试手。”
芝蕙的小脸立刻涨红,高岳也大为尴尬,他这时又看了看《花营锦阵万方图》,却发觉卷轴末处,写着行字“尤物乃祸水,灭火必矣”,大约是作者一面写满了秘戏万方的文字,一面又装模作样地写句劝诫的话在其后。
高岳便指着这行字,对炼师解释说自己还得保养好身躯,不能在这里因贪恋芝蕙而颓了精力,导致平选成绩不佳。
薛瑶英这才点点头,说这也好,此卷轴便当本炼师赠予你的一个礼物,以后再派上用场也不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