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门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门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
再如,历代道门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门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在大自然中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道门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天地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是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之法。道门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
《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
“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道门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道门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和谐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至于每一个修道者,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修道,这就是德行。
因为修道不一定要出家!
太上老君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欲观察道的微妙玄通的境界,有欲可观察道的边界规律,后面又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就说明了,修道不论红尘还是出家,不过是利弊之间的抉择,而不是只有出家才能修道,人要追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去修行。
为出世的法,便去打坐,三年五载,坐破了蒲团,几曾见些儿念绝,半刻忘情。两个五,还是十也。
自古仙人皆忠孝,未曾有逃离世俗,抛却父母,独修成仙。在各自的作为当中,尽心竭力,遵纪守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修道,这就是德行。
万事万物何曾离道,凡事行到极处就是道。
如果对生活有万般的不满,对社会有着千种的抱怨,连自己的心性都降服不了,出了家也无非是虚度光阴。
何况身在世俗生活,享受这各种便利,复杂的人情关系,真要一朝出家,粗茶淡饭,清心寡欲未过三天就要过不去了。
关于道观生活的一场梦。
出家住观,不是有幻想中多么美好。
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每日不辍的早晚功课,粗茶淡饭的伙食,几乎没有太多娱乐手段,也没有觥筹交错的娱乐活动。
倘若出家在山里或偏远的道观,还要有更多的劳动与磨练,居住环境也不过将将好而已。
当人住在一个抬头看见点点星光,身下不过一床草席的房间里时,不知有多少一时冲动的青年会坚持得下去。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
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
在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政治理想。
和谐也是华夏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民众的共同梦想。
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道门关注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
可以看出,道门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并不是要在道德制高点对谁批判,对谁品头论足,而是要真正的脚踏实地,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
人有出家向道之心,难能可贵。
道门不是要拒绝,而是希望更多人正确的引导有心出家的人,真正的以慈悲心无量度人。
可以说做一个道士简单,做一个合格的道士太难,无论是在家出家,自己能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这个所谓的凡俗世界最能磨练人
第五百零六回 十二正经
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
十二正经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规律:
一、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腹。
二、阳经会于头,阴经会胸腹。
三、手阳、阴经会于手,足阳、阴经会于足。
阴经,阳经在手、臂、足、腿上的运行规律是:
一、内侧:手、足太阴在前(大指向前),少阴在后,厥阴在中间。
二、外侧:手、足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间。
三、阳经中只有胃经在腹部有其经络,因胃经是脾的作用之所在,把营养贯通前后。
十二正经运行顺序、流注、表里及其属性。
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
一、在十二经中,只有肺经是起自于上、中、下三焦,走至大拇指少商穴,是全身之气集中起来开始运转的。
二肺经运行时间是寅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
上古之人把寅时当作一天的开始,十二经的运行是从寅时手太阴肺经开始的。
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
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弱、滑肠不留谷、泄泻、便溏就要泻肺阴,点列缺、合谷,从阴上治阴,从阳上治阳。
一天最好的时辰是四个:子、午、卯、酉。
二、手阳明大肠经卯时开始运行,卯时是生时,起于商阳终于迎香。肺滋润了大肠,大肠生肾水,从大肠补肾水,这是医的学理论。
老年人体虚血压高不能补人参,补不进去,要想强肾,怎么补
从大肠经补,大肠是阳金,金生水,阳金生**,治疗膀胱的病要从肺经去治。
三、足阳明胃经是辰时运行,大太阳对太阳,阳明对阳明,少阳对少阳,厥阴对厥阴,太阴对太阴,少阴对少阴,是非常规律的。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然后下行至足二趾的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是巳时运行,脾经起于足大趾外侧之隐白,沿小腿内侧上行,经冲门穴入腹,终于心火之大包。
一般急性腹泻的原因是脾气不归,就可以点揉隐白穴五分钟,胃经与脾经相表里,胃是脾经的作用之所在。
五、手少阴心经是午时运行,起于心中,自极泉至小指之少冲穴,其作用是运营血液。
六、手太阳小肠经是未时运行,起于小指之少泽,沿臂外侧上肩,入缺盆,联络心脏,沿食营下行到胃部,连属小肠。
一支脉从锁骨上行至面颊至外眼角和入听宫上颧骨、至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心脏和小肠经相互表里,有如胃的作用,脾去发挥,以及大肠起的作用,肺去发挥,还有膀胱起的作用,肾去发挥。
七、足太阳膀胱经是申时运行,从睛明起上头,从头后沿脊椎两侧至腿后的正中线下行,至小趾外侧之至阴。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最多的,经络也是最长的,它的背俞穴能治许多病,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只要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健全,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健全,二便正常,心血、肾水正常,这两条经络正常,人体基本就健康。
如果看一个病人是否有救,要看二便是否通畅,大便是由小肠经主,小肠与心经相表里。
小便是由膀胱经主,与肾经相表里。二便通畅说明心、肾功能正常,病人可治。
如果一个病人手在乱抓乱颤,那是膀胱经断了,就没救了。
大夫一般抓病人脉是从三处:寸、关、尺;跗阳;太阳。只要有一条经绝就不好治了。
八、足少阴肾经是酉时运行,脉起小趾之下,斜出涌泉,从内踝出由腿内侧上行,由股内侧后缘至长强,由脊柱入肾,从肾直行的经脉向上经肝和横隔进入肺中,一支脉从肺出,络于心,流注于胸中经于俞府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是戌时运行,在这个时辰内,心包经的病好治,心包经起始于胸中,向下过横隔至腹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从胸出经腋下天池穴上行至腋窝沿上臂内侧行至掌中到中指指端中冲穴,从掌中出一支脉自劳宫穴出至无名指之关冲穴,接手少阳三焦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是亥时运行,属三焦经的病好治,它是主升降平衡的。
三焦经起自于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上行达肩入锁骨上窝,散络于心包,从膻中出支脉上行锁骨至项,沿耳后,一支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之丝竹空。
糖尿病之类要从三焦治,肥胖病从泻三焦治,三焦经对身体的脏腑调衡作用相当好,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胃、肝、胰腺,下焦是肾、大肠、小肠。
十一、足少阳胆经是子时运行,起始于目外眦之童子髎穴,向上到头角后向下至耳后之风池,分二支脉。
一支走出耳前至童子髎至人迎—颊车至缺盆,一支从耳后至颈旁走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交三焦经后入缺盆。
主干从缺盆下走腋窝,沿胸侧过季胁与支脉会于骨宽下沿大腿外侧下直至足,经临泣至第四趾之窍阴,又从临泣出一支沿足背至大趾大敦穴接足厥阴肝经。
统领全身的神——无英神居于胆,人们常说的某人胆小,吓破了胆,是说突然受了惊吓,肾上腺分泌失常,肾恐造成惊厥,人脑中有九神:眼神、耳神……
心有心神,肺有肺神。
主管人体脏器诸神的神就是无英神,无英居于胆。
子时胆经运行在子时练功是在命时练功,是守命,可以是生命延续。
十二、足厥阴肝经是丑时运行,是足厥阴肝经的
第五百零七回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它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一、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故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奇经八脉交错的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