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宴会性质非官方,而是“联络感情”,人在江湖走,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孔老汉混迹江湖七十多年,朋友茫茫多,这路……自然也是多的看不清。
横竖现在作为教育总理,二品特进,什么路到他这里那都是高速公路!
“萧氏那边也传来些消息,都道天下萧氏是一家,如今是要出个副总理出来。也不知道是谁。”
“皇亲国戚啊,还能是谁
第十一章 备份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张公谨这个老小子不忠心啊。
京城上空的回响,给帅到掉渣张叔叔又增添了不少光彩,至少家里女郎被逼着出仕的,都挺感谢张公谨的。
不是办法的办法,它到底还是办法,好用不是
比起女子“失德”乃至**的,整个家族被捆绑在女圣陛下的战车上狂飙突进,才更加恐怖。
丢人什么的不怕,就怕死全家。
“我看,还是差人去武汉问问大娘子。”
荥阳郑氏的人关起门来都是瑟瑟发抖,他们前头给李皇帝做牛马已经得罪了不少河南老世族,虽说不至于像洛阳白氏那样做得绝,但名声已经“臭”了。
要不是郑穗本再度纵横江湖,荥阳郑氏那点香火情,差不离也要败了个干净。
大争的时代,少了顶级风云人物,就是个随波逐流的命,想要守成,那也得是顶级人精才能主持大局。
“琬娘本就不容易,那姓张的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与其指望他拉一把,不若想着如何应付过去。”
“郑氏女郎要是就这么出去做官,怕是更要得罪死京城的老朋友,皇后行事不同皇帝,皇帝能放在野之人一马,皇后是赶尽杀绝啊!”
“住口!这等话是能随便乱说的吗!”
气得发跳的郑氏嫡系子弟都是脸色煞白,情不自禁地冲到门口左右探头,然后略微发抖地把门重新关上,转身喝道,“做官就做官,不怕!都是与人做鹰犬,给谁做不是做!”
“可要等穗本公回来主持”
“不必!老叔早有安排,荥阳郑氏如今在洛阳厮混,随波逐流罢!”
曾经的举世名门,伴随着一条轨道的诞生,彻底“败落”。至少在诸多河南老世族的眼中,荥阳这个地方彻底沦为两京附庸,旧时代中的超然地位,全然不在。
整个荥阳的土地产出,都是为了两京百万级人口而准备的。
至于荥阳本地的乡党饿了肚子……同长安、洛阳何干
眼下囊括方方面面产业的荥阳郑氏,本家总人口远远超过历朝历代,在洛阳附近混口饭吃的就有两万多人,而家生子及各路小支加起来,遍布整个“河南”,约莫在七八万左右。
倘若把离散出去,从庄园到舟船的丁口都加起来,总人口超过四十万。
其中南运河两岸,排名前五的大型苦力帮,就有一支是荥阳郑氏掌握的。
若论实力膨胀,这一代的荥阳郑氏,当真是远胜先祖。
可惜,这些实力永远无法真正转变为旧时代中的力量。
只有被束缚在土地上,躲藏在乌堡中的郑氏人口,才能算作实打实的力量,而现在分散四方,不过是大而无当的典范。
但相较死路一条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的命运好了许多,甚至郑氏嫡系在郑穗本的护持下,怀揣的打算,是熬死了皇帝皇后,然后等到新皇登基,再培养一两代精英,重新登上政治舞台。
能不能大放异彩是次要的,只要能够存续郑氏,没什么好说的。
郑氏子弟其实也清楚,天下盼着李皇帝长孙皇后去死的人千千万,但这个时代和历朝历代不同,以往如此之多的人盼着皇帝死,那是真能让皇帝死。现在,只能等着皇帝自己作死。
然而李皇帝不是杨二皇帝,不蠢。
平均每个月都要有一两次刺杀,可想而知贞观皇帝的心性,早就被磨练得波澜不惊。最惊险的时候,刺客和皇帝就隔了一扇门……
想李世民死的人太多太多,全天下遭受刺杀能和李世民一个级别的,也只有某条江南土狗。
“十三娘既为女才人,听闻这是比照五品的差事,具体做个甚么,咱们也不去多想,倘若真能成一条出路……不!这一定能成为一条出路!”
“兄长为何这般说”
“因为武汉女郎便是真个做了官的,我等未必期盼,但这一定是姓张的念想。”
言罢,说话的郑氏子略微思索,随即斩钉截铁
第十二章 门路
京城这一场“怀孕”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长孙皇后没发飙还好,但她一旦发飙,谁顶风而上谁就要被摩擦,这多年下来,早就摸清楚这些个套路。
晋王府中,刚从罗阳县令位子上爬起来的柳奭,有些犹豫地进了晋王府。
倒不是说他如何才能拔尖,能够大剌剌地出入晋王府,原因很简单,他是晋王妃的舅舅。
“……大抵上,就是这点想法,玉娘若是得空,便跟晋王殿下提一提。”
“舅父……”
晋王妃有些为难地看着柳奭,“吾从不插手外间的事体,与其让殿下费心,倒不如让王氏帮忙。”
“王氏能帮甚么忙呢,如今不比当初啊。”
其实柳奭也不太愿意过来求人,自己这个外甥女性子内敛,晋王殿下又是个病秧子,夫妻两个各种别扭纠结,但总算平平安安,也没什么大波折。
要是李治稍微身体好一点,就眼下的行情,柳奭也会琢磨一番别样念头,谁家亲王还没个储君理想
哪怕做储君可能死得快。
“可是……”晋王妃声音低了下去,“殿下即便想要开口,也使不上力,若是弘文阁那种地方,求一下魏王兄倒也无妨。这教育部……吾虽妇人,亦知艰难。”
“……”
柳奭沉默了一会儿,心中暗道:如果简单,我来做什么不就是因为艰难,才来求人办事吗
可这些话不能说出口,再一个,柳奭也清楚,李治在孔颖达那里,真没什么份量。
教育界的大佬,从来只对最高意志负责,谁做皇帝面向谁,连李承乾也没这么大的脸,何况李治
像李泰这个魏王,搞教育文化建设有一二十年了吧,他拿住哪个大佬南北顶级人物,一个服帖的都没有。
陆德明、颜师古、曹宪、孔颖达、褚遂良……说话有份量的,真心不会靠着弘文馆弘文阁的“镀金”过活。
“那……好吧。”
柳奭有些无奈,他本就是来碰碰运气,心态倒也平和,告别外甥女之后,一时间有些惆怅。
作为河东柳氏的子弟,柳奭才能是有的,但旧时代的才能,想要继续发光发热,当年三省六部的路数,已经不成了,新成立的教育部,才是好去处啊。
而且柳奭也没想这么早就来中枢,地方上做县令,以前可能不太好熬,但是现在的路数,当真是业务能力越强越容易一鸣惊人。
王中的这个废柴都能官运亨通,当年他是个什么狗屁东西王中的那个大舅哥都能搭上顺风车,而当年这两个,不过是河东破烂地方的县令、主薄。
趁着京城现在乱刮妖风,柳奭琢磨着让一个亲王出马做说客,还是有希望运作进入教育部的。
他野心也不算大,五年侍郎,稳步上升即可。
倘若教育部要外派署长、署丞,他也愿意再战江湖,天下十道,没什么不好去的。
地方教育署现在就是个超然地位,早早任职一方,万一真是个一把手,那在地方就是“开山怪”,固然比不上孔颖达,但将来地方上的老部下,都要认这么一个老前辈“老祖宗”。
可惜,自己的外甥女性子实在是有点不成器,连张口的勇气都没有,空有一个晋王妃的头衔。
“柳兄!”
寻了个地方准备小坐一会儿的柳奭,刚在馆子里听了一段传奇,就听有人喊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喊自己,柳奭张望了一番,却见一个“游侠”模样的爽快人到了跟前,离着柳奭有一段距离,微微拱手,笑看着他,“柳兄,到了京城,怎地也不去扬州会馆坐一坐的”
“你是……”
柳奭只觉得眼前这人有点面善,可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玉环山。”
“啊,是你老兄你啊!坐坐坐,快请坐,某也是刚来,喝酒,喝酒!来人,再要一壶‘莱州红’,碗筷酒杯再备一副。”
跑堂小厮早就过来听候,一听柳奭吩咐,连忙道了声好,小跑着过去拿了东西,端盘子里干干净净地摆上了桌。
第十三章 娘舅亲
在温州结的善缘,给柳奭提了个醒,他也没有冒冒失失地就去郑氏那里拜会。虽说河东柳氏和荥阳郑氏也能说得上话,但郑氏现在是彻头彻尾“皇帝的人”,柳奭要注意的地方多了去了。
“白日里怎地一身酒气回转,堂堂柳氏郎君,怎地跟个醉鬼游侠儿厮混。”
柳奭回到京城的家宅中,家主婆对他自然又是一通爱惜责备,让他这个河东老爷们儿很是享受。
笑呵呵地傻看着老婆,柳奭半躺在椅子中,任由婆娘给他擦面,闭着眼睛开口道:“旧年在温州救过一个小哥,是个地方小族的嫡系子弟,后来拜在李奉诫门下,只是那李狂人素来不计较穿衣打扮,他作为门下子弟,作个游侠儿打扮,也不妨甚么。”
“原来是‘李江北’的弟子我说怎地有这般知书达理的游侠儿,适才送你回转,他便在门口站着,送人到家,见我扶了你,这才离开。”
“李奉诫是李狂人,不是李狂犬。”
睁开眼睛,趁着老婆给面巾搓洗,柳奭提高了音量说道。
“你能吃酒这般尽兴,想来是有甚么好事,可是去晋王府成了事玉娘如何说的”
“她说个屁啊说!”
提到晋王妃,柳奭一肚子的气,“让她跟晋王提一提,她便是装了死狗,小时候在王氏女郎中,也不曾是个闷葫芦啊。这等女子,在天家厮混,岂不是早晚被人吃得死死的太原又无甚狠角色发迹,若非王二郎运势好,居然跟张武汉成了弟兄,如今怕不是就有人踩到王氏脸上去。”
这些年地方做大的世家,日子都不算太好过。唐朝的中央军越来越逆天,地方老世族就算要搞事,也就是三五百人一拥而上的事情。任你几十万丁口,都不及这三五百骑士扫荡一遍的。
再者,皇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皇庄表面上是皇庄,实际上皇帝偷偷地从皇庄产出出掏了一部分出来,贴补给了大兵。然后内帑还有一份“赏银”,是给吏员的。
帝国的打手和统治中层都得了好处,虽说不能直接从皇庄伸手,但多少还是要维护个几十年一百年的,谁搞坏皇庄,就打烂谁的狗头。
而且管理皇庄的稼穑令也不是寻常人物,最出名的,自然是张德身旁带出来好些年的四个本家子弟,老大张乾现在就是拿了几分工资给皇帝当差。
除此之外,漠南漠北各有牧场,似张松白这一家小支的兄弟,便在这里厮混,皇帝也偷偷设置了皇庄,只是名头放在“牧马监”之下,而“牧马监”是只有名没有实的衙门,不设大监不说,连监丞都没有。
最大的事业单位,就是和皇庄稼穑令一样的“畜牧令”,而张松白的几个兄弟,不管是厮杀汉还是账房先生,都转行做了这“畜牧令”。
要不是种种原因不能让张氏疯狂,比照当年魏晋的路数,怎么地也要算个上品之家。
皇帝对张德又爱又恨的地方,这也算是其中之一。
因为大多数稼穑令和畜牧令都没有张氏子弟那么好用,毕竟对张乾来说,他可以轻松地把陈粮加工成别的产品,然后投放到销售市场,不但能变现,还能缓解皇帝家的库存压力。
张乾有这样的渠道,也有这样的门路,最重要的是,不管多大的消费市场,张乾自己没办法,他宗长总归有办法。
这几年江西疯狂吃米粉,固然有米粉机越来越高效先进的缘故,但要是没有张德的推动,去消耗粮食,大概也是不成的。
除了江西,关内道逐渐流行起来的“米皮”,也是张德暗中推动,李思摩和杨师道跟着敲边鼓,直接挤压了糜子、麦饭的生存空间。但凡有点小钱的市民阶层,一大早摸一碗咸口米皮总归是要的。
难以下咽的麦饭团,已经很少再从关内道的城市早点摊出现,别说麦饭团,就是做得略微精致的麦饭,也是不成了,得磨成白花花的白面,才能入眼。
贞观朝是为数不多能够轻松解决吃饭问题的朝代,膨胀的土地规模,先进的农业技术水平,养活三千万人可以说相当轻松。
固然局部地区还是会吃饭困难
第十四章 筵席
“守约,甚地辰光回转的京城”
“昨日才到,在新南市睡了一宿,喝得差点醉死过去。”膀大腰圆的汉子戴着一顶双翅撲头,一身青袍很是干净,皂靴厚底踩着积水也不怕弄潮了脚。入秋之后,洛阳那是一阵热一阵冷,穿多了不行,穿少了也不行。
已经有些老态的张乾拉着裴行俭的手,笑呵呵道,“宗长在京城给你留了宅子,你也没住上几回,倒是便宜那些个租客了。”
“还能趁些钱,总计也要好一些。我自在惯了,住恁大屋子,还不舒服哩。”
“哈哈哈哈……”
张乾大笑,连忙道,“这光景正好搓一顿,柳给事请客,郑氏掏钱。”
“昨夜就是跟郑二郎喝的,他大概还是没有醒酒呢。”
从汊川县出去后,有了张德的扶持,裴行俭来回在军方和地方倒腾,官运亨通十分惊人,连拍马小大人王中的也寻思着,这裴行俭莫非是认了爹不然凭什么这般好运
“这次回转,是为了何事”
“东宣政院的事体,还有辽东诸事。横竖就是述职,倒也无甚大要紧的,上头说是要调动去西域,有人要从西域调走。”
“昆仑海好些将校都回了长安洛阳,怕不是程将军也要返转中国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