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满纲,整五十匹挽马。”
张沔摊开账本,给张沧扫了一眼,接着道,“这一纲都是褒信县的人,那地界马骡甚多,离着颍州近,时常往来汝水、淮水一带。”
“二郎这般说话,莫不是瞧着有甚端倪”
“这一纲的把头,兴许进过山。”
他们是少年郎不假,但各种“妖魔鬼怪”当真是没少见。武汉的大牢里头,形形色色的悍匪不计其数,山匪、水盗、湖盗、飞毛腿……你能想得到的各种偷鸡摸狗奇形怪状都有。
和张沧不同,张沔的记性极好,又在曹宪、李善那里听过课,虽然做不到和李善一样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但却也是“一目所至,俱下七行”。
江湖人的各种习性、风格,他心中有数的很。
再一个,他也不是全靠脑补,带着卓氏的老兵前去探过风,两相印证,这才确定这一纲的褒信马队有点小问题。
所谓“纲”,就是五十匹马的牲口队伍,就称作“纲”。一纲就是五十匹马,江南则是十条船为一纲。关中比较实诚,一万石粮食称作一纲。
张沧刚才问张沔是满纲还是小纲,其中满纲的意思就是十足的五十匹马,不掺假,不少一匹。小纲就是少于五十匹,没有实数,但记账的时候,还是算作一纲。
而张沔跟张沧说“进过山”,就是指落草为寇过,而且是在山岭要道厮混。这些悍匪的特征极为明显,外八字、驼背、虎口老茧极厚、脚底板几无纹理、箭术好、短兵厉害……
单独拿一个出来不算什么,全都沾着点,那必定是山中老匪,经年的无本买卖大行家。
“盯着就是,无妨。”
倒不是说张沧自负,而是他们从来不是一纲一纲的上路,从淮水出发,就要在汝阳集中。看似路途不远,但马不比人,人的耐力极好,马的耐力是远远不如人,走一段路就要休息,不然就要垮。
神骏之所以是神骏,就是因为好马太少,像武汉这样大规模定向培育某种专用用途马匹的地方,本就会少数。
汉朝不是没有养马场养马监,但最终发现,好马的培育率还不如拦路抢劫呢。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明明汉朝马场无数,马匹保佑数量极为恐怖,可还是要去抢劫各种宝马原产地。
武汉这些年培育的重头戏,不是什么冲锋用的神骏,这种数量本来也少,大多都是“黑风骝”的种。“金山追风”和“夜飞电”出好马后代的概率也不怎么样。
挽乘两用马才是重头戏,数量容易上去不说,还好养活。
扬子江两岸新兴的各种马场,大多都是武汉培育出来的两用马。
比如现在褒信人入伙的马队,用的就是武汉所出五岁马或者七岁马。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川马、滇马一个级别,对精料消耗,又处于漠北马这个水平,对普通家庭来说,相当的经济实用。
只是这种马想要跟河北马匪一样到处浪,那就没戏,张沧最不惧的,就是这种次等骑士。正要是比拼耐力,他长跑起来,这些马全都累死,他还能再跑个十几里路。
更何况,卓氏又来了一批老兵,常年跟羌人打交道,自是有好马跟从,卓氏也舍得这个钱,偌大产业,股份还不少,哪能松手。
这光景一纲有个三四个老兵骑手,两班交替就能保证全程无忧。
“可要探探口风寻几个淮南的游侠儿过来试探试探,若是想要偷偷做无本买卖的,咱们提前做了他们。”
张沔将账本一合,如是跟张沧建议着。
“就先让人查查看,若是手中冤魂多的,直接做了,把他们这一纲的牲口都抢了。然后分给新息本地人。”
“好。”
褒信县远不如新息县和新蔡县富裕,自来乡野就是有捧高踩低的习性,连武汉尚且不能免俗,这豫州地界,自然也是如此。
对新息县和新蔡县来说,褒信县是典型的土鳖,素来瞧不上。
而在褒信县混江湖饭的人来说,新息县和新蔡县就是“提款机”,没钱了,就找新息县和新蔡县的棒槌拿一点就是。
“豫南物流”人员驳杂,但总体来说,还是处在淮水之畔或者大别山区的州县乡党。上溯千几百年,一个豫州之地,曾经拥有一十三国。它们有的被楚国灭亡,有的被晋国吞并,历经春秋战国,是典型的南北交汇之地。
为什么中国的南北分界在这里除了老天爷不小心一根手指头在中原大地划了一条淮河出来,还有老祖宗们为了争地盘,在这地界杀了不知道多少年杀出来的。
退避三舍、朝秦暮楚、问鼎中原……不打怎么知道地盘在哪里,对不对
“哥哥,俺们
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
“这大郎君……”
临河大通铺二号楼内,比隔壁正在清洗的一号楼还要安静,几个面貌朴素的老汉在这里做临时工,自带干粮,自带马匹,一副和气生财与世无争的模样。
“坦叔那里怎么说”
“老叔知道了豫州的事体,前头差人回报了,说是写信给了江阴,老板娘那里……不知道是否知晓大郎君的境况……”
“最好还是不要知道,若是被知道了前因后果,我这人到中年,难不成还要被捶打一通”
“老板娘心善,不至……咱们还是跟老叔说一声,换个班吧。”
悻悻然地缩了回去,原本想要辩解的话,一想起江阴老板娘的狠辣,什么自己人,听话的就是自己人,不听话的就应该扔长江里喂“长江三鲜”。
一时间,几个中年老汉寻思着,这大郎君性子,应该是随了他娘。
宗长多好哇!
而在武汉主持“汉安线”工程的张德,这光景也顾不得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也不知道自己儿子到底去宣州买狼毫笔到底要买到什么时候,反正宣州颜师古会照看着,倒也不用担心。
只是他哪里知道,颜师古压根连他两个儿子的照面都没打过,这光景正琢磨着宣纸扩大再生产呢。
“阿公,怎么这几日都在外面住”
“府里人太多,我不喜欢热闹。”
坦叔应了一声,见了进门的小郎,有些奇怪地问道,“三郎,你不是带着辽哥去店里么怎地来老夫这里”
“我本是去曹夫子那里练字,阿娘说炖了银耳莲子羹,让我分了三份,先给阿公送来,少待送去曹夫子和李先生那里。”
“放下吧,老夫甚是不喜甜食,只是又觉得金贵,年轻时那陈皇帝想吃蜜糖,我便去福建给他弄了蜜糖和石蜜……那时候,倒是觉得甜食当真无上美味。”
坦叔实际上很喜欢甜食,但……吃腻了,吃怕了。
辈分高有好有坏啊。
说起来,如今何氏的人跟麦氏的人常年在铁杖庙、麦公祠做事,其中有个进项,就是养蜂。
旁人赶花期很难,但铁杖庙和麦公祠遍布各地,这就等于到处都有据点,赶花期也不怕得罪当地人,取蜜也就容易。
这个进项,可以说是累世富贵,谁上台都不会作弄他们。看似“低贱”,实则旱涝保丰收。
再者,铁杖庙和麦公祠是有朝野各种力量加持的,只要何氏和麦氏不作死,大抵上这个富贵能一直做下去。
“阿公,许久不见大哥、二哥,说是去宣州买狼毫笔,可怎地一去一二月的不会是有甚麻烦吧”
“三郎有心了,且宽心罢,颜公正带着他们二人四处游历,认识认识宣州名流,互相走动,也是应该的。”
“哦。”
张鄂不疑有他,将银耳莲子羹放下之后,冲何坦之行了个礼,这才告退。
等走到外间,坦叔似乎是想起什么,喊了一声:“三郎,辽哥让你去李善那里借用玩偶,切不要答应了他。”
“呃……”
“……”
祖孙二人隔着老远四目相对,半晌,坦叔无奈地挥挥手:“你走吧。”
而此时,汉阳朱雀街的一家店铺门口,一个跨越时空的钢铁侠正一手持着一个烟火棒,火光正从筒子里往外滋,钢铁侠威风凛凛,霸气的不要不要的
……
一群熊孩子围了老大的一圈,第一排是趴着的,第二排是蹲着的,第三排是半蹲着的,第四排支着膝盖,第五排站着的,第六排踮着脚……
“嘿!嘿!这物事真厉害!往外蹿火苗呢!”
“爷!爷!给俺买一个,买一个嘛,就买一个,买一个我保证读书认真。爷!爷……”
“这是个甚么店,太黑了!太黑了!”
“就这么个东西,要一百文!”
拿着个钢铁侠面具,有个当爹的在那里怀疑人生,一百文……一百文够买多少东西了能买多少米啊!
&
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
宰了一纲老小,“豫南物流”原本和气生财的气氛为之刷新,那些个早年混迹江湖的游侠儿,这光景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自己太过跟张大郎关系密切。
杀鸡儆猴也好,敲山震虎也罢,套路虽老,少年郎用起来也是有用的很。
说起来,这也是江水张氏故智,当年张公义跟钱氏争夺太湖地面道上地位,把钱氏打下去之后,环太湖的官老爷们,这才正式把江水张氏当人看,有了给地方大佬做白手套的资格。
钱谷这么厉害的角色,对张德那是又恨又怕,绝非张德自己太过疯狂,张德那个死鬼老爹乃至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祖父,同样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只是投胎技术差,才做了地方“豪强”。
一介寒门,折腾到这个份上,也已经足慰生平。
“这褒家纲,就算完了”
“不完怎地那天你又不是没看到,张县令就在场,里头打杀了一通,外间两班皂隶,屁都不敢放。原本都道张县令是个外来户,没甚跟脚,这下好了,新息县这些坐地户,怕是要受一番罪。”
对张展这个新息县令来说,张沧的出现……张沧的战斗力,简直是意外之喜。中原县令不好当,为什么因为坐地户千丝万缕实力强横,动不动就是这个世家那个名门,想要在中原大地做官伸开手脚,没有王中的那种逆天气运,想都不要想。
结果原本是打着别样主意,准备在本地刷个名声就点到为止的张展,寻思着有了武汉张大郎,这“脏活儿”干起来特别有意思哈。
一个褒家纲小试牛刀,什么侠名远播的慎水褒家郎,还不是嘁哩喀喳被人一通乱戳给戳死了可见有谁敢放个屁以往县衙那些个欺瞒他的佐官皂隶,谁不是瑟瑟发抖动也不敢动
这种彻底掌控全局的感觉,前所未有的爽。
真要是通过地方长官的权柄来压服一个两个地头蛇,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想要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几无可能,通常闹大了,都是县令除职问罪,鲜有罪责乡老的。
“所以说,还是外地人好用啊。”
已经下乡的张展换了一身行头,粗布麻衣脚踩芒鞋,手中的锄头都是新出品的汉阳造。
等到道王殿下先念一首诗,他也就可以跟着应和“锄禾日当午”了,至于会不会有“汗滴禾下土”……这还用想当然没有了!
装装样子就得了,万一真锄坏了麦苗,说不定还要赔青苗费,多不划算。
“东翁,这张大郎……怕非善类啊,要不要去查查他”
幕僚有些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张大郎怎么看也不像是个福神,倒是个瘟神。看他年纪也未必有自己儿子大,可这行事狠辣,简直不像正常人。而且从旁也能印证,那成天跟在张大郎张二郎屁股后头转悠掏钱的二世祖,还真是成都卓氏的小郎君。
货真价实的卓氏,这等人物,居然就是个跟班
这说明什么!
不好惹啊。
“管那许多,如今既有名声,又有实利,他是甚么人物,重要么”
“这……东翁,不重要么”
“重要么”
“……”
道王殿下听说“豫南物流”到了汝阳,他立刻屁颠屁颠连夜去了新息县,就是不跟张沧打照面。
真要是遇到了,那真是尴尬。
“殿下,缘何这春耕去淮水之畔”
道王妃戴氏有些奇怪,以往不是在沱口就是在汝阳,从未去过别的县。这次倒是奇了,
第六十四章 事发
“兰二姐,报纸呢”
“适才老叔在廊下吃茶,拿了过去看。”
“那算了。”
见张德正在吃早餐,兰姬便又问了一句,“阿郎,可要再拿一份报纸过来收发室报纸甚多。”
“那就劳烦你一下。”
“阿郎少待便是。”
出去之后,兰姬直奔收发室,只是到了之后,却发现只有老旧报纸,今天的报纸居然一张都没有。
“奇怪……”兰姬眉头微皱,问收发室的门房,“今朝报纸还未送到么”
“噢,适才何老过来,一并拿了去,说是有用。”
“嗯”
一听是坦叔拿走了,兰姬顿时按捺好奇,点点头告辞,转身离开了收发室。
回到张德身边,兰姬便直接对张德道:“阿郎,今朝的报纸,老叔都拿了去,可要到外面买一份”
“算了,我吃个早点,想随便看点文字罢了。”
张德挥挥手,“你也吃点。”
一边招呼着兰姬,一边给她盛粥,只是盛了一半,老张愣了一下:“什么时候坦叔有收集报纸的爱好了唔……”
府中,白洁一脸的纠结,拉着阿奴的手柔声道:“阿奴,这大概是事发了。也是那两个小子招摇,竟是卖诗,这世上怎有这般有辱斯文之人。如今被他们父亲知晓,断然是饶不了他们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