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甚至王中的那极为夸张的业绩,还导致了沧州的两个盐场不得不往东推进,因为在盐场附近,王中的还开辟了六千多亩地的碱蒿子种植区。

    沧州本地的面食,并不依赖进口碱面。

    一个北地雄州的带动作用,加上大量基建投入,这种庞大的利益纠缠,自然会吸引大量巨头盯着。

    想要染指河北道几个油水衙门的大佬并不在少数,原幽州都督府都督李客师就是其中之一,只是被薛大鼎顶了回去,使得薛大鼎这一系的人马,更加抱团。

    于是乎,哪怕薛大鼎不情愿,也不得不在内部需要外部压力之下,寻找着盟友。

    最好的盟友,当然是张德,可惜武汉的水救不了河北的火。

    薛大鼎思来想去,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什么盟友都不如皇帝老子这个盟友来得硬!

    当然薛书记是实诚人,河北的“困难”,不能直接跟领导抱怨,这样不但显得自己无能,还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于是乎,别人不敢勾引阴阳人死太监,他薛书记就敢。

    为什么

    纯臣啊。

    纯臣干啥都不会被误解,如果被误解,一定是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更何况当年薛大鼎还是陪李皇帝一起在鸭绿水看过潮起潮落的,就差一起在平壤宫睡,君臣情谊相当深厚,经得起考验。

    阴阳人死太监们一开始上贼船的时候,其实是拒绝的,不能你薛书记说上贼船就上贼船,这样显得很假。阴阳人死太监们表示得先试一试,贼船上了之后感觉很舒服,那么这条贼船,就可以大家一起上……

    杂家上贼船很愉悦,你们上贼船,跟杂家一样,




第三十章 能吏标准
    “总里程估算是多少”

    “到南阳”

    “南阳。”

    “一百五十里。”

    “那就是……三十万贯”

    “对。”

    “这个是参照沧州道路标准”

    “是。”

    “汝州人工应该能更便宜”

    “可以往下压,压一半以上没问题。”

    郏城县的“招商引资”座谈会相当热闹,武汉官商集团讨论的时候,有些话说的极为直白,让直隶近畿的官僚一时有些难以适应。

    基本上就是在算账,太过明白太过清楚,很难让那些没有经历过武汉风格的官吏融入进去。

    整个研讨过程,拉投资的一方都很被动。知己知彼者基本没有,知彼者已经很少了,让武汉官商集团万万没想到的是,似唐州、许州、豫州等地的官吏,连知己都没有做到。

    豫州刺史道王李元庆的幕僚,连治下人口分布都没有一个概念,纯粹还是“代天子牧民”的心态在做事。

    具体到某些数据,居然还是从华润号那里拿来的,简直滑稽。

    这个事情李元庆作为豫州一把手,不可能不知道,张沧到了豫州之后,因为带来了一些变化,李元庆是有意识在改变的。

    只是没曾想儿子走了老妈来,老妈走了老爸来,李元庆根本没机会去做试点。不过大体上直隶近畿的州县都是如此,模仿武汉一些规制,但徒有其表,本质没有任何变化。

    “一百五十里,可以修板轨。造价也差不多。”

    “不一样,邓州、汝州物料不似沧州、两京,仅仅是采买、储备物料,靡费就要高一倍以上。修板轨三十万贯肯定不够,超支多少还要看工程的实际进度。”

    “朝廷应该会支持吧,兵部肯定不会坐视不理,毕竟这里可是‘三鸦路’。”

    所谓“三鸦路”,就是进出中原和南阳盆地的一条显露,分三段,春秋时就是非常著名的军事要道。南北朝时,这里就是“兵出奇谋之所”,北魏之后,就一直称呼“三鸦路”,也叫“三鵶路”。

    虽说都贞观二十五年了,在南阳这地界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有点假,但调门喊得高,听到的人就多。

    反正也不是喊给金主听的,兵部的恶狗给他们一点“狗粮”,跳得比谁都欢。

    一百五十里路,预算三十万贯,就算一个铜板的便宜他们都捡不到。至少在这地界刷了存在感,路桥上设几个卡口,这总归跟兵部有关,地方府兵也是兵啊,警察卫又没有推广全国,这时候不赶趟子插眼,等到警察卫提升位格的时候,再想要阻拦,就绝对来不及。

    “向城县西北山谷可以采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走低,可以借用淯水水力,放排入水的话,运送石料就不成问题。”

    “向城民力不济吧。”

    “没有的事情!”

    正在讨论,向城来的县丞一听这不是埋汰人嘛,我们向城县好歹也是产粮大户,怎么就民力不济了

    就见绿袍县丞清了清嗓子,在自己座位上看了看四周,然后道:“向城西北采石之业,古已有之。临近有一处河市,二十六处村里,乡民丁口之数,也是破万的。只抽丁凿石,五六百人不成问题。”

    嘴上说的是抽丁,实际上向城县丞也清楚,能坐到这里来的,谁他娘的是为了动用朝廷赋予的统治权力来的不都是为了钱么。

    如果是向城县令征发民夫来开山凿石,根本不用坐到这里,因为这是向城县令的权力,只要合情合理,邓州刺史陈君宾不会驳回。

    现在开山凿石这个业务既然能赚钱,又何必动用朝廷权柄

    “修路要分段,向城县这里,算是个点。向城县至南阳,这一段路,暂时会自成一段。两头并进的话,向城县能否承担本部粮食供应”

    “粮食不成问题!我向城县自来就是粮秣丰沛,本地马骡牛驴数量也是不少,又因淯水在此转而南下,支流甚多,鱼虾也是不少。”

    向城县县丞这时候说话是有点紧张的,但是很快他就不紧张了,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只要把这个事情当做打仗,那就迎刃而解了。

    修路就好比进军,向城到南阳这一段,就当是一路大军,他向城县就是管着军粮管着民夫脚力,开山凿石这个事情,就相当于还管着器械兵器。

    要是别人来,还真没向城县丞来得稳,因为原先向城县就没有县丞这个二把手,县尉是有的。

    而向城县县丞,原先就是县尉……

    花了好多钱,才转职成功,拢共当了县丞连十个月都没有,陡然在家里悠哉悠哉享福,也不用整天去巡逻城防安全之类乌七八糟的事情,结果听说隔壁汝州搞了个大新闻,向城县令又不敢过去,只好支了他来汝州。

    歪打正着,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一众武汉官吏以及巨商,也是有些诧异,万万没想到这个向城县的县丞,居然问答的有来有去,全然不像其他州县的官吏,简直就是一问三不知,完全被武汉方面牵着走。

    “若再加鲁阳关南下出关这一段路,向



第三十一章 勇气
    “快!快把这封信送抵回家,务必亲手面呈梁县令!”

    喜不自禁的向城县县丞刘若英急急忙忙地找来伴当,“现在就去,找一匹快马,到鲁阳关不要不舍得使钱,这是两枚银元,你揣在身上。”

    “少尹放心,夜里之前一定传达。”

    伴当将信件揣到了怀里,抱拳行礼之后,立刻出去寻了一匹快马,直奔朱雀门去了。这光景,郏城县别的没有,大牲口多不胜数。

    这一场“招商引资”座谈会,谈了几天下来,每天光黑豆都卖了不知道多少出去,米面粮油都是大大地消耗,本地商贩赚了个盆满钵满。就是临时做客舍的,竟然几天时间就攒了往年大半年才有的现金,简直是匪夷所思。

    郏城县里里外外无比热闹,除了极个别本就富贵的人家,大多数郏城县百姓,恨不得天天开座谈会。

    “好你个刘雄,当真是藏得深,竟是有这般口才,倒是把武汉人的钱都从口袋里掏了出来。请客,必须请客!”

    刚吩咐了伴当回去报喜,向城县县丞刘若英正琢磨接下来要干点什么的时候,几个绿袍官员到了他入驻的客舍拜访。

    在大门口嚷嚷开来,倒是让刘若英很是诧异。

    “哎呀,是几位年兄,请请请,里面请……”

    “请个甚么,如实招来,这回向城县谈下来个甚么大买卖”

    “非是我等铜臭味,若英兄,后年你必为正堂矣。”

    说刘若英后年必为正堂,意思就是县丞这个二当家,要变成大当家,绝对的吉利话。听到朋友夸赞,刘若英乐呵呵地笑道:“我若升迁,梁县令也必高升啊。”

    “会说话!”

    “哈哈哈哈……你说你刘雄行伍出身,怎么就成了治政能吏了呢”

    几个绿袍小官和刘雄一样,都是掏钱搞来的官身,每一个花费轻的。而且这些绿袍小官,原本也不都是平民百姓,最少也是流外官,本来就是体制内的。掏钱,不过是在内部补缺的时候,优先运作一下。

    这些人,本来就是精英中的幸运儿,绝对的万里挑一。

    “若英兄,快些说说,武汉的阔佬准备在向城县搞个甚么”

    “对对对,一边吃一边说。”

    “行,那就边吃边说,这些个业务,刘某也不必藏着不说。”

    刘若英也坦荡,武汉那边投资了什么,其实过两天都会知道。早一点知道和晚一点知道,不过是抢先搞多少好处这点区别。

    而且武汉的投资也不是那么好黑的,寻常行脚商,他刘若英抬手就杀猪,根本不用担心后遗症。

    面对武汉这个“地上魔都”,他还真是没胆子。

    尤其是站在张德跟前,刘雄只感觉自己就是个孙子。他以前从没见过张德,只是听说江汉观察使如何如何。

    可每每想来,也就是个文士模样,不说衣带飘飘,怎么地也有点儒雅的气度。

    结果一看,嚯,也不知道谁是军汉出身。张德比他壮了两圈都不止,站在跟前,原本身份的差距就已经够让他低头哈腰了,岂料还是这么个“巨兽”,更是让刘雄有一种“弱肉强食”的悲凉感。

    更让刘雄畏惧的是,这个张德前不久还遭受了刺杀,结果半点屁事没有,依然大摇大摆地跟客人会面,全然没有遇刺之后小心翼翼的姿态。

    这种顶级枭雄的气场,当真是让刘雄觉得“霸气绝伦”!

    可惜刘雄并不知道张德内心压根没想那么多……

    郏城县的快马在官道上一路奔驰,到了鲁阳关,多掏了点钱,出关也就快了不少,鲁阳关镇将看在一个银元和老朋友前向城县县尉的面子上,还给换了一匹好马。

    晚饭之前,被刘若英叫回来报信的亲随就抵达了向城县,然后马不停蹄前往县衙,通禀之后,亲随见了向城县县令,立刻大声道:“明府,大喜!大喜啊!少尹在郏城县得了武汉青睐,不日就有考察团前来向城县!少尹命下走前来传信,信件在此,明府过目!”

    向城县县令梁处一愣:“甚么若英兄竟然办下恁大事体好本事!信呢快快给老夫过目!”

    原本他是怕在郏城县添堵,得了好处还则罢了,倘若半点甜头都没有,就灰溜溜地从郏城县回转,岂不是被人耻笑

    派刘若英前往郏城县,也是本着有好处少不了县令,丢了人黑锅县丞来背。结果没曾想不但没有丢人,反而异军突起啊。

    &nbs



第三十二章 抉择
    向城县令梁处出身河东梁氏,当世梁氏高门,大多都是南方人,独独河东梁氏,是北地一枝独秀的高门。

    而且河东梁氏根脚极为深厚,论历史渊源,还真不输给清崔博崔。开堂始祖,要追溯到春秋时的晋国,梁氏先祖就是晋国的中将军。

    只是时代变迁,河东梁氏也不复当年辉煌,虽说也谈不上衰败,但也不入当世八十家豪门之列,算是二流世族。

    自北齐以来,河东梁氏混得好的子弟中,梁处梁静如算是前列的,哪怕只是一个县令,还是个南方小城的县令。

    不过眼下,梁县令却是暗道祖宗保佑,可以说是时来运转,机会到了。

    “静如公,家中长辈多在长安,河东那边,晚些去告知也是无妨。”

    向城县的县衙内,梁氏家生子如是对自家郎君说道。

    拂须颔首的梁处点点头:“带些花销过去,长安城居行大不易,本地还有甚么特产,也可以捎一些。若是老夫所料不差,这一二年,我梁氏当能趁势而起。”

    “是,静如公放心,小的两日内便赶到西京。”

    “也不急着赶路,这辰光还在谈,还要先等着武汉人过来。”

    “是。”

    向城县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南阳、穰县、新野诸地。邓州刺史陈君宾也是大为诧异,怎么都没想到,这汝州人吃完头汤之后,他们邓州人居然还能捡着恁大的便宜。

    只说这粮食供应,路桥工程是不能断顿的,哪怕粮食全部糟践进去,也不能断。断了可能要出事,谁都担待不起。

    泥腿子造反不可怕,历朝历代但凡矿工之流造反,那就是惊天动地。

    说是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他们这些做官的,求的不是这点小钱。官位上去之后,钱真心就是个数字。

    “使君,荆襄那边也来了人,说是愿意修桥铺路,以示尊敬……”

    穰县的邓州刺史府内,幕僚有些犹豫地对陈君宾通禀了这么一个消息。听到这消息,陈君宾嘴角一撇:“当初老夫来此地时,这些个荆襄高门,恨不得老夫去死。眼下听说武汉人要修路南阳,通达京畿,居然说要帮我邓州修桥铺路恁般好心”

    陈君宾又不是什么贫寒人家,他堂堂南陈鄱阳王之后,至于连这点眼界都没有他老家现在是洛阳,在洛阳住了这么多年,什么行情什么风势他不懂

    这群荆襄的王八蛋,无非是怕了,而且是怕得要死。居然想着提前搞工程,好消耗邓州的民力,这样武汉那边即便要投资路桥工程,两三年内别想有足够的青壮劳力。

    只可惜,陈君宾不傻,张德只要没死,铁定就是湖北总督。
1...797798799800801...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