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至于馆课上应制诗,应制文章就成了众文人们舞刀弄剑的战场。
这一个月进入酷暑,烈日当空,在公厨用饭后,林延潮在翰林院后堂纳凉,顺便散心。
翰林院后堂有二株高大柏树,原学士为柯潜亲手所植,号为学士柏,有柏树遮蔽,故而后堂十分荫凉,柯潜又于院中构筑清风亭,称为柯亭。
这是翰林院里有名一景,林延潮若是手上事务不繁忙,每日午后都会来柯亭小坐一会。
亭中可是宗海兄
林延潮看去但见是编修刘元震,见对方有几分鬼鬼祟祟。
正是。
刘元震左右看了一眼道:宗海兄,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刘元震平素与自己交情还不行,林延潮点点头,于是走到树荫下向刘元震问道:刘兄有何见教
刘元震笑着道:宗海,真是好雅兴开门见山,此番史官轮值内阁,你可是有意
林延潮听了道:此事在光学士题请,阁部答允,在下有意无意都不济事。
刘元震笑着道:宗海兄,你还信不过我吗兄弟此来是与你提个醒的,刘直卿,萧以占。张懋修三人已是连成一气了。
怎么说
刘元震低声道:萧以占是刘直卿的门生,二人乃是师生,萧良有与元翁有同乡之谊。又与元辅之子互为好友,早在会试前就是相府上的堂上客。故而三人联起手来,恐怕宗海兄难与他们三人相争啊
林延潮道:我史局内同僚一贯和睦,不至于有此事吧。
刘元震笑了笑,一副你太年轻的表情,然后道:宗海真厚德之人,可是别人不是啊
刘元震见林延潮没有说话,左右看了一眼道:今日宗海你不在检讨厅,你可知张懋修说了什么。他说宗海你应制诗写得都是平平,有负三元之名。宗海你若是不信此话,大可私下去问今日在史局里其他同僚,是否有听萧以占这么说过过。余是不忍见宗海兄在翰苑里势单力孤故,故而才好心来提醒一句啊
林延潮听了势单力孤四字,刘元震心思都明了了,是了,这刘元震与刘虞夔一并都是隆庆五年的进士,虽说他早已轮值过内阁,但与刘虞夔一直私下不睦。故而他这一次是来拉拢自己,搞一个小团体,联合对抗刘虞夔。
本以为翰林院里。这等人事纷争会比较少,但事实这些清贵的翰林,也是在暗地里拉山头的。自己初入衙门时感觉不深,现在自然而然就寻上门来了。
不过自己入翰林院资历尚浅,就一头钻进小团体,搞勾心斗角的事,实非明智之事。
林延潮笑着拱着手:刘兄,多谢你好意提醒,小弟感激于心啊小弟就先提防着几分。暂先告辞一步。
刘元震上前一步道:这有什么,你我交好。不是世兄弟一般。正是要好一起好,要坏一起坏。咱们可在一条船上。
林延潮见刘元震似根本没有听懂自己挽拒的意思,但现在一口回绝对方也太给对方留余地了,于是低声道:刘兄真看得起小弟,此事且容我好好思量一二。
也好,也好。刘元震只能这般说道。
说完后林延潮回到检讨厅内,这时候刘虞夔,萧良有,张懋修数人说说笑笑进来,林延潮见了拱手行礼,众人也是相互一揖,气氛看上去十分融洽。
林延潮回到案前,埋头就开始写大明会典的条例。
至于刘虞夔,萧良有等人也是开始做事。因为轮值内阁的事,史馆里众翰林,都开始在有明一朝的诏谕上下功夫,对于林延潮而言这都是他前几个月早看完的,他现在在读得是宋大诏。
不过林延潮眼下要紧事,还是将大明会典编纂写完才是,这是他本职工作。
片刻后张懋修与几名交好翰林走了检讨厅里,他们中午不在公厨吃饭,而是下了馆子。
张懋修与几名翰林谈笑欢畅,不时朝林延潮这看来一眼。
一个下午过去,检讨厅里萧良有,张懋修等几名史官拿着修好的条例,交给陈思育过目。
一刻钟后,萧良有,张懋修拿着条例出来,面色阴沉,显然吃了顿骂。
此刻林延潮也将五条条例写完了,于是手持了拿去交给陈思育过目。
陈思育本是一脸阴沉,看了对林延潮五个条例,脸色由阴转晴赞赏道:检讨厅里,眼下恐怕也唯有宗海你实心做事了,有质亦有量。
林延潮道:光学士,此话下官实不敢当。
陈思育摇了摇头道:没什么敢当不敢当的,萧编修之前老夫对他寄予厚望,他也一直十分勤勉,但这几日因轮值内阁之事,整日将心事都放在给天子,内阁呈送的应制诗,应制文章上,你看他写的条例,错漏之处比往常多了不少啊。
可见陈思育现在对萧良有有些失望,对方在自己面前批评萧良有,林延潮没有说一句话。
陈思育将林延潮的条例放在一旁,然后道:宗海,只是要与你说一句,恐怕此次轮值内阁之事,会有变动。
林延潮见陈思育这么说,心想看来这几日传的消息不假啊。
但见陈思育道:阁部自有阁部的考量,我等只能听命从事,不过宗海本学士在这里与你承诺一句,就算这一次你不上,下一次轮值内阁,本官也会继续推举你的。
林延潮连忙道:承蒙光学士厚爱,下官只知尽力办事就是。
陈思育见林延潮并没因此露出丝毫怨怼之色,不由欣赏地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这几天太忙了,更新很迟,向等了这么久的大家道个歉。明天开始恢复正常时间更新。另外感谢书友房子,提供上一章的祝捷诗。
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诏
林延潮回到了检讨厅,却见萧良有面色不愉,几名交好的翰林也不免抱怨几句。
当初翰苑内,无人总修纂之事,是萧兄你出面任之,才解了光学士之难。
是啊,光学士这般训斥你,实对你不公啊!
萧兄不必放在心头,大家都看得出你在修纂会典上费的功夫。
萧良有勉强笑了笑道:多谢各位好意,光学士也是对萧某寄以厚望,而其中萧某自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说完萧良有精神好了一些,伏案将条例拿来修改。
林延潮走回公案后,见得有几名与萧良有,面和心不合的翰林脸上都是幸灾乐祸之色。
林延潮从案上取了宋大诏来读,在萧良有他们都看着仁宗,武宗诏谕,林延潮早就开始读宋朝的大诏了。
宋朝乃是又一个文人的盛世,传世文章无>错如天汉里的繁星,数之不尽。至于宋大诏,更是出自有宋一代翰林名家之手。
林延潮读至云板敲起时,众翰林们纷纷从公案上起身,而萧良有见写不完,亦只能将功课拿回家去做。
林延潮拿着大诏又读了一会,这才合上书,最后一人离开了衙署。
东华门旁的文渊阁。
几名穿着绯袍的堂部官员,不顾头顶上烈日,步伐匆匆地走向文渊阁。
自张居正成为首辅以来,定下以内阁稽六科,六科稽六部,部院稽抚按的规矩后,内阁权势之大可谓登峰造极。
六部官员有重要难决之事,都须先来内阁先向张居正面白后,再回衙署草奏上书。否则事情就很难办下。因此文渊阁门前一直是这般奔走如市的场景。
这在以往几乎是不敢想象了,当初永乐皇帝设立内阁,就立下内阁不得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的规定。
就算严嵩在位时,内阁侵吞部院之事。也没明目张胆到这个地步。现在六部尚书都成为内阁属官了。
此刻文渊阁里。
礼部尚书潘晟,礼部侍郎余有丁,与一并鸿胪寺官员正在向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三位禀告献俘之典的流程。
余有丁道:先令兵部官员以露布奏闻,由礼部告示文武百官,锦衣卫设仪仗,教坊司陈大乐,鸿胪寺设赞礼。刑部设献俘官,遍请诸蕃使客人等观礼。
潘晟道:是日,文武百官具朝服,再设露布案于午门前,宣露布官一员,展露布官二员。天子御奉天门后,鸿胪寺跪奏请上乘舆,至午门楼。百官行礼,进露布。刑部官至楼前跪奏云。伺旨。于西厢杖敌酋后,天子释其罪。所获俘囚咸赦其罪
天子于午门前颁平夷诏之后礼毕,次日告于郊庙,行翰林院撰文,太常寺办祭品。
余有丁,潘晟二人奏完。等待张居正示下。
张居正道:以往献俘,因奉天殿不备,故而天子御奉天门,再乘舆至午门楼。而今奉天殿早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就不必依老规矩了。天子可御皇极殿(奉天殿),再乘舆至午门楼。
在座都是久历衙署的人了,一般下属向堂官奏事。奏事不合意的也就不说了,就算合意的,堂官也会挑事修改一二,来显示自己权力。
不过张居正这建议可谓合情合理。余有丁,潘晟二人听了都是称是,没有丝毫反对。
潘晟复道:元辅,献俘大典上,于午门上宣读平夷诏乃是重中之重,此告文武百官,知天下黎民,慑外夷番邦,让四海畏我大明煌煌之天威。
张居正闻言颔首表示知道了。
说完后余有丁,潘晟,以及鸿胪寺官员一并退下。
这时张四维向张居正道:今日经筵之时,圣上也有过问平夷诏之事,当时圣上言道,年少时读陈汤上书,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此句读来,天子至今犹记挂在心。眼下李成梁定宽甸之功,可比陈汤,不知是否有名句和之,令之名著青史。
张居正不置可否,问道:平夷诏草拟得如何了?
属吏当下去东房催问,不久五名诰敕房里轮值的翰林一并来到文渊阁。这几人分别是张嗣修,余孟麟,王应选,邓以赞。
其中张嗣修是张居正二子,万历五年的榜眼入翰林院。除了五名轮值翰林外,还有十几名两房的中书舍人。
张四维问道:平夷诏拟得如何了?
五名轮值的翰林都已是写好,身为翰林自是出类拔萃,其中以余孟麟,王应选,邓以赞三人犹胜。
余孟麟是万历二年的榜眼,仅次于孙继皋,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在楷书草书上很有造诣,都是翰林院一绝,普通视草和例行公事诰敕房都是由他代笔。
至于王应选受业于大家颜鲸,因文采斐然,与几人一并称为颜门四子,当初严嵩仰慕其才华,曾招揽被拒绝,后来通过科举,考取万历二年的探花,踏上仕途。
最后的邓以赞更是了得,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张居正的门生,会试第一人,廷试也是第三。这邓以赞与状元张元忭一并都是王畿的弟子,属于王学门人。
这三人都是大才,在翰林院里也算得上拔尖。
当下五人进文章给张居正过目。
张居正阅罢对张四维,申时行问道:你们觉得如何?
张四维道:回元辅,我以为余伯祥可行。
申时行道:我倒是以为王俊卿文体典确。
其实邓以赞文章也写得不错,但他是王学门人,故而二人都没有提。
张居正本是支持王学的,在位后,却闭天下书院,排斥心学,打击如何心隐之流,邓以赞因此不满劝了几句,让张居正不悦。邓以赞一度辞官,张居正念他是自己门生,不仅召他回来做事,还升他为中允,轮值内阁。
张居正将文章丢至一旁,对五人道:重拟。
五人脸色都是变了,张嗣修身为张居正的儿子,当着内阁里这么多中书舍人,以及内阁属吏的面子,也是脸面无光。
五人只能悻悻回到内阁东房。
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夷诏:
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仁不让了
距离献俘大典不过数日。
各个衙门都在筹备此事,至于翰林院里自是忙碌。
每天各种歌功颂德文章写到吐不说,这还仅仅是写给皇帝看的,甚至告祭太庙,这等烧给死人看的文章,也是出自翰林之手。
就算这死人不是别人,是现任皇帝的列祖列宗,但写文章给鬼看,众人不免都不热心。
文章写得毫无意义,但仍必须写,林延潮也不得不在文章上下功夫。
连写数日,众翰林一遇到这样应酬文字,都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
至于张懋修见林延潮伏案上写文不由一笑,他从内阁那听来消息,轮值内阁的翰林人选基本已是敲定,就是他和刘虞夔二人,林延潮虽也被陈思育提名,却被张四维刷了下来。
张懋修心底已有胜算,只是消息还未公布,不得不按捺下来,看着林延潮背影心道,当今宰相如此看重你,两度邀你,你还这般清高,不领情。眼下你大好前程已失,我看你在翰林院一直这般修史下去,还有何意义。
张懋修哼了一声,当下拿起茶壶想要喝一口,却见茶壶见了底了,不由心道,这翰院的属吏做事也不上心了。
于是张懋修催促道:添茶。
屋子里正在打瞌睡的值堂吏听了立即一醒,连忙跑去茶房去端茶水。
其余值堂吏也是忙碌起来,给自己老爷添茶。
大老爷,这是你的酸梅汤
黄灿一脸谄笑,提着一壶酸梅汤,用瓷碗给林延潮盛了一碗。
外头骄阳似火,酷热难当,酸梅汤端出弥漫一股酸甜的清香。
林延潮将这酸梅汤端起尝了一口,但觉微微带冰。
黄灿笑着道:打了井水泡过的,正好消暑。
林延潮很满意,暗赞黄灿心思灵巧。当下一口喝干。虽不如上一世冰镇喝得那等冰凉振齿,但一碗下肚,也是暑气全消,格外酸爽。
黄灿又给林延潮盛了一碗。
林延潮将碗放在一旁。不着急喝,而是赶文章写献太庙的祭文来。
这时门口竹帘一掀,热气涌入,几名翰林,走入检讨厅。
这几名翰林。正是轮值内阁的余孟麟,王应选,邓以赞等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