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林延潮不由失笑,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驿丞请坐下说话。”
“卑职不敢……卑职谢大宗伯赐坐。”
林延潮与驿丞闲聊,这边驿卒给林延潮端来一盆卤水羊蹄,二人就着酒边喝边聊。
驿丞觉得林延潮没什么架子,慢慢地话也多了。
“这么说去年大旱没有收成,本县百姓只能靠番薯为生计!如此说来真是苦了老百姓。”林延潮叹息道,“驿丞有什么话不妨直言?不要放在肚子里。”
驿丞心想,此人虽年轻,却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着实是真正的好官。
于是驿丞鼓起勇气问道:“敝县看来百姓穷困潦倒,许多人一生温饱不得,似还不如嘉靖时候。卑职斗胆敢问大宗伯一句,这天下难治乎?”
林延潮看着驿丞笑了笑,拿起羊棒骨道:“驿丞,你看这天下就如这羊骨好肉早都给啃去了,剩下难啃,筋头巴脑的肉也不多了,下面要想再找肉吃只能敲开骨头了,这也是为何天下越来越难治的道理!”
驿丞道:“这有何难,拿个棒槌敲开来吃!”
林延潮笑道:“正是这个道理,当浮一大白!”
同饮一大杯酒,林延潮与驿丞同时大笑。
说完林延潮看向驿舍之外,但见外头暴雨如注,雨声轰鸣。
驿舍外悬挂的暖黄灯笼在暴雨中摇晃不定。
百里之外,雨水亦落在紫禁城宫内的庭院,宫墙巍峨。
走廊上天子正看着庭院这场大雨。
张诚,田义,陈矩都捧着奏章站在天子身后。
“河南,山东去年大旱,今年又是大水,南京有乱民起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啊!”天子叹道,“朕亲政这么多年,为何一事接着一事?满朝之上又有哪个大臣,真正能为朕忧心这天下,都只念着自己荣华富贵吧!”
“陛下还请保重龙体,有王老先生与几位阁臣主持国事,大可放心。”
“这一次重推阁臣,五十五名廷臣,有五十三人都推了林延潮,”天子的声音厚重平缓,“真可见……可见众望所归啊!你们说是不是?”
“陛下,再多官员推林延潮又如何?但用与不用还在于圣断!”张诚接话道。
之前王家屏为百官廷推第一,被天子打回重推,而这一次林延潮廷推第一,五十五名与推廷臣有五十三人推其,甚至与林延潮有一争之力的罗万化也半途退出了廷推,成为一段避位待贤的佳话。
不过打回不打回,确在天子的一念之间。正德皇帝当年不也曾三度打回百官廷推。
天子笑了笑道:“可惜众意难违,不如索性就让他试一试?陈矩你看?”
陈矩额上渗汗跪下道:“回禀陛下,廷推阁臣,兹事体大,老臣不敢置一词。”
“倒是个谨慎的人。”天子笑道。
“张诚,你是掌印太监,还是你来说!”
张诚想了想道:“老奴以为,陛下之圣怒如同这雷雨一般,既要无情肃杀,但过了后也要旭日普照!陛下当初准许林延潮辞官,就是告诉他用与不用都在陛下的一念之间。”
“陛下用臣子是一句话,但不用臣子也是一句话。但凡明白了这一点,大臣们就明白了何为侍君之道了!”
一道又一道钟声回荡在紫禁城间。
“好一个雷雨终于停歇之时,还是要让普天之下沐浴君恩,”天子转过身来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朕虽乾坤独断,但却不是惜才之君!”
闻此言之后,张诚,田义,陈矩一并拜下,他们心底默默道,事情总算有了了解。
“林延潮离了京师没有?”
“已是离京七日了。”
“现在哪里?”
“回禀陛下,听闻是被暴雨阻在了运河上。”
“可听说什么怨怼之词啊?”
“据东厂回禀,林延潮还未上疏辞官,即已告诉家人收拾行李并无声张,离京之日只是几个门生来送。席间并没有说什么话。”
天子点了点头道:“林延潮的几个门生来送?那孙承宗来了吗?”
张诚一怔道:“唯独就是皇长子讲官孙承宗没有来送,令他颇为……难过。”
天子闻言微微笑了笑:“这是师生反目了吗?”
“料想过去,或许孙承宗为皇长子讲官,自知分寸,怕给皇长子背上一个结交大臣的名声。”
“老奴斗胆问一句陛下,为何问孙承宗呢?”
天子淡淡地道:“林延潮若有图起复之意,必是一心结交皇长子。”
张诚诚心道:“陛下圣明,观人以进退之间!”
“他这一路才出了通州不远,不是怕朕的旨意追不上吧!”天子微微一笑,张诚,田义都是同笑,独陈矩没有笑。
“王先生虽推沈一贯,罗万化,但又屡劝朕当用救世之臣,其意所指朕早已明白,就如此吧!”天子目光望着远方,肃容道:“张诚,拟旨!”
玉音落下。
下了一日大雨,直到了晚间时暴雨方歇。
经过一番暴雨,河水涨溢,驿舍前但见运河边停泊的漕船星火点点,远山**散去,露出星斗。
脚穿草鞋,身着葛衫外罩蓑衣,头戴斗笠的林延潮提着灯笼驻足了片刻,正巧有一走舸系在岸边。
一时兴之所至,林延潮解了船绳,将灯笼系在船头,然后自己拿起摇橹划起水来。
尽管蓑衣在身动作有些不便,但林延潮自孩童时就游戏江上,于袅水划船自是驾轻就熟。
转眼间船已是离岸数丈。
摇船片刻,但见渐渐云开月明。
大雨过后的河水不见浑浊,反显清澈,倒映着漫天星斗,一轮明月浮在船头。
林延潮撑船至此兴起道:“纵是一条河流也可比之沧海,正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然,若出其里。’”
说到这里,林延潮望此景色不由入神。
这时候河岸边传来一连串泥泞的脚步,一个声音:“县尊,着蓑衣者就是大宗伯!”
“在哪?”
数名官吏提着火把,一名穿着青袍官服的官员随着老驿丞所指望去,果真一名身披蓑衣的男子,正荡舟于河上。
老驿丞欲唤却为这名官员止住,左右不知何故。
但见这名官员捏须沉吟了片刻,徐徐道:“昔日文王于磻溪边遇姜尚,商汤礼下伊尹前,伊尹曾梦乘舟过日月。”
左右官员都是会意微笑,县丞出声道:“听闻大宗伯少时遇本省提学观风社学,当时大宗伯以千字文里的‘磻溪伊尹,佐时阿衡’答曰,此事传为一段佳话。”
“正是,正是”。
“此乃命中注定的救时宰相,林公能够出山,天下有救了!”青衫官员颤声言道,左右望着星斗下泛舟于河水的林延潮此刻也不由如此想到。
“县尊,大宗伯的船欲走远了。”
青衫官员脸色一变当即呼道:“大宗伯!”
左右官员慌忙于岸上一并齐呼。
“大宗伯!”
林延潮划船回至岸边,但见一众火把之下,众官员皆是在岸边拜倒。
“诸位这是何意?我已是致仕,与百姓无二,实不必多礼,起身说话。”林延潮扶着摇橹言道。
“回禀大宗伯,京师……京师有旨意传来,卑职等在此请大宗伯稍待片刻。”
“哦?”
林延潮脱下斗笠蓑衣,将挽起的裤腿放下,抚须沉吟不语。
“大宗伯是……”县令本欲提醒林延潮更衣接旨,但却见他挥了挥手,当即不敢再言。
片刻之间,林延潮忽向县令道:“父母官,你以为这浮在河中的日月与沧海之中的日月,有何不同?”
县令一愕,想了半天方道:“卑职愚钝,不解大宗伯之意。”
林延潮放声笑了笑。
说话间天色将明,这时忽河岸远处数骑驰来,其中一骑背着明黄色的包袱。
“启禀大宗伯,中使来了。”县令言语间有喜色。
马蹄声由远至近,骑手至林延潮面前数步停下。
“恭喜大宗伯,贺喜大宗伯!”中书官李俊见林延潮着葛衣短衫,丝毫不以为意,反觉得这是读书人之风流。
他郑重向林延潮行礼道,“皇上请大宗伯立即回京入阁办事,这是旨意!”
林延潮接过圣旨,但见圣谕上唯有简短的一句话。
“着林延潮,沈一贯兼东阁大学士,在内阁同王锡爵等办事!”
明朝内阁大学士都有前后位序之分。
首先看官位,如果一个着尚书衔,一个着侍郎衔,那么尚书比侍郎位高。
其次看殿阁,中极殿大学士最尊,其次建极殿大学士,再次文华殿大学士,再次武英殿大学士,再次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最末。
若是官位相同,殿阁相同当如何呢?
就是看入阁先后,早一年入阁的比后一年入阁位序高。
而林延潮与沈一贯都是礼部尚书衔,又同是东阁大学士,而且还是同时入阁位序如何排呢?
那就要看圣旨,吏部咨文的排名先后,何人在先,何人在后。
从旨意上看林延潮排名在沈一贯之上。
晨烟退散,江风吹拂葛衫,林延潮手捧圣旨面朝北方拜道:“皇恩浩荡至此,臣临表不能自已。”
李俊微微笑着道:“大宗伯,与咱家一同进京吧!”
李俊相邀却没什么真诚的意思。
倒不是其作伪,而是明朝宰相入阁之前,还有一套流程,那就是三辞三请。
如此以示天子礼遇之隆,自己不情愿,勉强出仕,若是一接到了圣旨就急不可待的拜官会成为官场上的笑柄。
但见林延潮对李俊道:“请禀告皇上,臣闻天命,不胜感戴。臣学识本是平常,又非经济之才,不过侥幸遭逢于圣主,侍从于帷幄,徒然有些微末雍容劝诵之功,实缺乏建白之效。今圣主敞开内阁以延四方之贤,此乃是机衡之司,腹心股肱重地,非雅量之士不可居此,必宿望之辈方可以服人,还请中使代为陈述陛下,臣才浅德薄不敢拜领阁臣之位。”
李俊与一众官员听了林延潮这话不由在心底连连赞许,什么是宰相气度,今日在林延潮身上见到了。
这一番话说得极为雍容得体,实贤相之风啊!
李俊笑着道:“大宗伯何必过谦呢?圣上百官皆以台阁之位意属于公,实不应该因此有所推辞,还请视在社稷上勉为其难!”
“还请大宗伯勉为其难!”县令等一众官员无不陈词。
林延潮但闻众人陈情沉默不语。
李俊心底一惊,莫非林延潮是真辞不是假辞?就如同罗万化一般。
“此乃肺腑之言。”林延潮临河道,就在众人不知如何是好时,老驿丞突然跃步向前对着林延潮叩头道:“大宗伯,还请救救苍生,救救天下吧!”
老驿卒连连叩头在泥地中。
林延潮上前将老驿丞扶起道:“我辈读书人,出则为帝者师,处则为天下万世师也!出则不过教化一时,处则教化万世!孰轻孰重乎?”
“大宗伯!”
天渐渐亮起,河上的乌篷船灯火一盏盏地熄灭,炊烟袅袅升起。
中使一行与众官员都候在岸边,不敢置一词。
但见林延潮道:“唐玄宗即位,用宰相姚崇,姚崇上十事要说。唐玄宗用之,大唐遂此中兴,有开元盛世之气象!”
林延潮此言一出,李俊及众官员无不大喜。
李俊喜出望外地道:“大宗伯,别说十件,就是一百件,咱家也当奏于陛下。”
林延潮微笑道:“我岂敢自比姚崇,姚崇十件,我只需一件就好了。”
李俊犹豫道:“敢问大宗伯,是哪一件?”
时间仿佛就此凝固,众人不知不觉屏息静气。
林延潮于河畔踱步,片刻后立定脚步道:“请皇上下旨,复故相张太岳名位!”
“什么?”
在场官员无不瞠目结舌,连李俊也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他们仿佛看见当个上气壮山河天下为公疏的年轻官员,在金殿上被打落衣冠,下诏狱。
林延潮悠然道:“复故相张太岳名位,非林某一人之愿,而是万千读书之人愿!请皇上俯允,还公道于张家,还公道于天下!”
林延潮说完大步离去,旭日从身后升起。
仿佛之间,林延潮似听耳边有个声音。
宗海你若以知足不辱,功成身退来劝老夫那就错了。老夫既为宰相,就不怕得罪巨室。
汝难道不知当今之天下杂草丛生,已害花之不殖,若不除草,花无以为生。
老夫差点将你两度罢官,你不怨我。
你是真正要萧规曹随,匡扶天下之人,正欲为此,故你在持天下之柄前,才不让人生出防范之心。
宗海,老夫身后,你可否看顾老夫家人?
林延潮停下脚步,想起了死去了张敬修,还有被贬至烟瘴之地的张嗣修,张懋修。
耳畔话音回响,林延潮似回到了当年那个相府,那个初入官场未深的自己身上。
“你人微言轻时,老夫不会要你作什么,若有一日你为宰执,权倾朝堂,言盈天下之时,那么替老夫恢复名位,照顾老夫之家人……”
长风呜咽,寒江孤影,不见故人。
“中堂,你交代的事,我…”林延潮对着天际深深一揖。
“若你泉下有知!”





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托付
乾清宫外。
“这几日陛下小感风寒,你先与咱家说吧?”
张诚一条磨着指甲,一面慢慢悠悠地对李俊言道。
李俊身子瑟瑟发抖,将一本奏章双手捧上递给张诚。
张诚道:“瞧你这副没出息的样子?”
张诚接过奏疏扫了几行,神色巨变。
“不许下文书房!也不许备档!”张诚言语中有几分仓皇道。
李俊惊喜道:“老祖宗的意思,是要……焚掉此疏。”
“焚掉?当今东阁大学士的奏疏,岂是你想焚就焚的,”张诚定了定神道,“立即让陈矩来此商量。”
“但若是陛下问起来?”
张诚斥道:“在陛下醒前,此事必须有了结,你还不去请陈矩!”
不久后陈矩抵达,张诚将奏疏递给他,然后道:“你看看,你看看,林延潮这是犯上作乱啊!”
陈矩默不作声看了一遍后道:“那么宗主爷的意思?”
“你出面劝说,让林延潮撕掉此此疏,咱家可以此疏从没看到过,一旦陛下醒来,就木已成舟,事成定局了。到时候你我都要遭罪!”
陈矩又读了一遍疏道:“宗主爷,退不得!”
“为何?”
陈矩悠悠言道:“林侯官这显然是效仿姚崇,姚崇以十事要说天子,而后辅政,顾不伟哉,这是当年欧阳修说的话。”
“你!”张诚重重拂袖。
陈矩将疏还给张诚道:“此事我实在办不到,还请宗主爷不要为难我了。”
张诚冷笑道:“陈公公,在御前你多次替林延潮说话,若皇上见此疏盛怒之下必以为你与林延潮勾结犯上,呵,当然你要是作冯保,此话就当我没说过。”
陈矩闻冯保的名字,不由色变,随即苦笑道:“宗主爷,你这是要杀了我,若是我真有办法,定让林侯官退出此疏了,可是实在是无能为力。”
张诚面色铁青,心底却是欢喜极了:“到时候不要怪我见死不救。”
陈矩这时候道:“宗主爷,今日我有句本不该说的话,再我大明朝,圣上,那帮大臣们,还有咱们司礼监鼎足而三。若是那帮大臣们由着皇上折腾,那皇上还要咱们干什么?”
这会轮到张诚神色巨变。
陈矩低声道:“宗主爷不要忘了,当年你是凭着抄张太岳的家方有今日荣华富贵的,若今日林侯官受重谴,以后那帮文臣们会饶得过你?张鲸之下场如何,你也看到了。”
张诚正要反驳,陈矩道:“没错,咱们进了宫就是皇上的人,这条命早不是自己的。但这几年梅家给咱们明的暗的孝敬实在不少,这可多亏了当初林侯官搭桥牵线啊,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啊。”
张诚一犹豫,正在这时候一名内侍推门而出道:“宗主爷,陛下醒了。”
张诚点了点头,正欲入内时忽停下脚步转过头来看了陈矩一眼然后道:“咱家没看错,你比田义出息多了。”
说完张诚换了一副恭敬的样子,低下头弓着腰小步走入殿内。
到了殿内,张诚但见天子半卧在榻上,头上扎黄稠丝巾,目光看着殿顶有些深邃。
“张诚啊!朕方才作了个梦,梦见先帝了。”
张诚一愣,不知如何接话。
但见天子道:“先帝在位时多遭言官折辱,那个詹仰庇甚至一连三疏,先后以采买珠宝,不亲皇后,纵容宦官三事指责先帝。当时先帝十分恼怒,朕记得回宫后对着太后流涕。”
“先帝乃宽仁之君,为天下所共知,不与小臣计较罢了。”
“哦?张伴伴以往你到不会这么说。”天子随意一语,让张诚心底一凛。
“朕卧榻休息休息这几日来,朝政如何?是了,林延潮进京了吗?辅臣入阁都要辞让一番,他的辞疏朕看看写什么,怎么?”
张诚跪伏在地道:“陛下,老奴不敢进。”
左右搀扶天子坐直身子道:“怎么林延潮此一疏比詹仰庇三疏还厉害吗?或许你是以为朕不如先帝远矣。”
“老奴不敢,”张诚哆哆嗦嗦将疏奉上,“老奴担心陛下龙体。”
随侍递给天子。
“念!”
殿中一片寂静,一旁火者给天子念文章。
张诚牙齿微微发颤。
文章数独停顿,最后念毕时,火者扑在地上发抖。
而天子则从内侍取过奏章放在掌心。
“好文章!如此文采真是苏韩复生,不过如此啊!”天子将奏章打开又复折叠合上,“张诚,朕本有些头晕眼花,但经此奏章一激,出了一身汗,反而好了许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张诚连连叩头。
天子扯掉了头上的黄巾,手指着一旁念奏章的小太监道:“连一个小太监都知道此疏犯了朕忌,你们司礼监会不知道?此疏是何人在背后主事?是李俊吗?不,他没有这个胆子,会不会陈矩,或者就是张诚你了?”
“回禀陛下,老奴怎么敢有这个胆子?”张诚跪伏在地带着哭音言道。
“那必是有人商议,是不是皇长子授意的?来这图穷匕见,学荆轲刺朕?”
听了天子一言,饶是张诚心底早有准备,心底也是七上八下。
“当年林延潮替张太岳上疏求情,他分明就是张党余孽!”
张诚闻言道:“回禀陛下,据奴才所知,林延潮与张居正并无瓜葛,当初还是他至张居正府上请之告老还乡,还政给陛下的!”
天子闻言一愕。
左右扶起天子从塌上起身,并披上罩衣。
天子负手于殿中踱步:“依你的意思,此事无人指示,是林延潮一人的主意?”
“陛下圣明,老奴代陛下掌握东厂,锦衣卫,眼线遍布京师,据老奴所知,这林延潮自己就是主谋!”
天子道:“十余年来,宫里宫外也唯有林延潮一人敢在朕的面前提张居正的名字!”
张诚道:“陛下,其实张居正死了十余年,早就没有余党了。且陛下当年已是下旨宽宥了,不仅饶了他的几个儿子性命,还让他们重新做官,甚至还赐给了张母一百倾田地以作养老之用,此事早有定论。”
“林侯官旧事重提,欲折损皇上圣明,此实是大逆不道!眼中无父无君!”
天子看了张诚一眼道:“张诚,你又如何替林延潮说起好话来了?”
“老奴不敢!”张诚跪伏在地。
天子冷笑道:“当初他劝张江陵归政,朕还道是他的忠心;后上疏平反,朕还道他是为了张江陵,今日……今日朕想来他或许是为了自己。张诚,你说林延潮当时上疏,即打算有朝一日入阁与朕分庭抗礼?”
张诚也觉得不可能。
“张诚,你退在一旁,宣中书官李俊!”
张诚轻轻拭汗退至一旁。
而李俊入内后,战战兢兢地在天子面前道:“内臣叩见陛下!”
“你慌什么?朕问你,你传旨给予林延潮,他到底说了什么,一五一十地都告诉朕。”
李俊当即将林延潮的话转述给天子,足足讲了一盏茶的功夫。
张诚看见天子一直很认真地在听,没有出言打断李俊。
“出则为帝者师,处则为天下万世师?真好大的口气,他还说了什么?”
“当地知县还说了一句,他在内臣未至的迎诏之前,言了一句江河之中的日月与沧海之中的日月有何不同?似早有打算。”
天子嗤笑道:“要在江河,还是沧海?他林延潮自己能做得了主吗?”
张诚从乾清殿走出来时,长长舒了一口气。
但见陈矩恭恭敬敬地立在阶下。
张诚心道,陈矩此局将自己套进去,却没有把自己算死。
待到陈矩抬头看来时,张诚微微一笑,与陈矩似没有半点隔阂,大有‘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宗主爷,受惊了。”
张诚笑道:“咱家这么多年,在宫里经历的风风雨雨了,这场面难不倒咱家。”
1...764765766767768...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