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下面林延潮就在书院一面读书,一面等候闲草集出版的消息。
按道理,要请文集要勘定,排版,校对,请名儒点评,最后在刻录,印书。成集,这一套是很长的流程。按照文人不急不忙的尿性。拖个一年半载都是可以的。
但是林垠发话了,要将这本闲草集赶在院试前一个月完工,目的是将之呈送至新任提学官的手里。
下面林延潮在书院就学的日子,就是如此波澜不惊地过着。
偶尔听得消息,就是自己的老师林烃,终于去苏州赴任。临走时命人送了份信给自己,让自己着紧举业。
还有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闽中出现了一点小风波。
一条鞭法在福州等沿海各府实行之初,落得了不少好处,赢得了一篇赞誉。但在建宁的内陆各府实行却遭至了一篇抱怨之声。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馈,却没有受到重视,福建巡抚刘尧诲与巡按商为正,联名上奏朝廷,说一条鞭法在闽地实行成功,希望以后永为条例。
除了这几个零星消息外,对于林延潮眼下书院的求学生涯,不起丝毫波澜。
泉州府南门。
一顶轿子,正缓缓落下。
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拿着折扇,从轿子上走下。
一旁的门子见了笑着道:这不是解元郎。
那解元点点头道:听闻老师省亲归府,故而来拜访,在不在府上?
那门子道:当然在,今天早上有闽中来的客人,老师见后,现在书房批阅文章呢。
闽中的客人,找老师什么事?
听说是濂江书院来的,请他点评几篇文章。
解元听了哈哈笑道:怎么还有人敢请老师批阅文章!那不是找骂。
当下这男子走入书房,但见一名头戴儒巾,穿着黑裳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案后一面拿着笔,一面阅卷。
老师。男子行了一礼。
那中年男子看了一眼道:不是说了,我不是你的先生吗?
解元道:弟子曾在你门下听过课。
当年孔子的弟子,不少也听过少正卯的课,你说这些弟子也要尊少正卯为老师吗?
解元不由一笑,孔子和少正卯同讲学于鲁,少正卯课讲得好,孔子弟子都跑去听过课,唯独颜回不去。孔子担任大司寇后,干得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言其有五罪。
解元道:先生,这比喻不恰啊,你这不是自比少正卯吗?
中年男子道:少正卯怎么了,少正卯之案乃千古一冤,孔子因其言而诛其人,还有理了?
那解元知对方脾气就是如此,也不去争辩,否则两人就算争个三天两夜,对方也要理论到最后一句。
不过其人性情虽如此,但那解元佩服对方心胸廓八肱,识见洞千古。
这位深得佩服的中年男子,名为李贽,泉州人现任南京刑部员外郎,正回乡省亲,这位后世的大思想家,虽还未辞官讲学,但已是公认的名儒。
至于那解元郎,也是泉州人,名为李廷机,隆庆四年顺天乡试的解元,但在隆庆五年和万历二年的会试里连续落第,也不肯去吏部报备,而是决定再读三年。
李贽将文章看完搁在一旁,李廷机问道:可有什么入眼的文章吗?
李贽道:林垠此人虽迂腐不堪,但性子还算坦荡,算是可以一交之人。他的弟子教得也不错,其中有数人文章还是可以看的。
李廷机听了讶异,李贽说可以看,就是真的可以一观。
于是李廷机当下从李贽案头上将那本名为《闲草集的书稿拿着读了起来。
李廷机年少时家贫,下过苦功读书,终于二十八岁那年乡试夺魁,所以他看文章也是颇为挑剔。
他读书有个习惯,一本文集拿来,只看开头一篇和结尾一篇。若是两篇都不和意,中间就不看了。
李廷机看到第一篇,是一八股文,年少时他号称制义技压一闽,是举人里写八股文的翘楚。
但待见到这一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的时文后,眼睛就离不开了。
d410211
第一百四十章 一头之地
李廷机仔细将这第一篇文章看完后,抬眼看了一下,抬头署名五个字洪塘林延潮。
李廷机不由心道,这等文采非经历制艺之道二十年不能写出来的,看来濂江书院的弟子,确实有真才实学。
看到篇末,但见篇末写着万历三年府试第一之程文。
李廷机心道,原来是这一科府试案首啊,难怪,难怪。
李廷机将第一篇看完后,又将闲草集翻至最后一篇。但见篇题写得是为学二字。
李廷机看了这是一篇散文,散文不受格式所限,比时文有新意,但自唐宋八大家后,散文中已是很少有佳作了。何况现在的散文,要么是台阁体,要么是一味模仿汉唐的复古风,拘泥于方圆之内,甚至文采很多还比不上时文。
李廷机耐着性子看了下去,篇首写着,天下事有难易事为之,则难者易易矣。
一字一句读完后,但觉得文章虽写得浅白,可文意却十分出众,举得蜀中两僧的例子,也是十分合情,算是劝学文章里的佳作。
李廷机不由道:这篇为学甚好,与伤仲永一唱一和,正可相互印证。
李贽道:整篇文集,也就此文值得一看,其余大多少不了卖弄文墨之嫌。
李廷机点点头,他与李贽这等文豪,对那些堆砌辞藻,通篇铺陈排比的文章,反而不喜,倒是这样清新简白,又能言之有物的文章,十分喜欢。
这样的文章。实在难得,李廷机看到篇题下作者署名洪塘林延潮,不由奇道:又是他。
李廷机不由道:居然能写出文风,截然不同两篇文章来。第一篇时文,用的是四六骈文。第二篇散文,却又写的如此简朴直白。老师,这林延潮究竟是什么人
李贽摇了摇头道:当然是濂江书院的弟子了,少年人嘛,一味喜欢模仿他人文风,第一篇大概是模哀江南写的。反倒是第二篇,化繁为简,倒是有几分大巧不工,脱去了模仿的痕迹。
听了李贽这么评价,李廷机将这篇为学重新读了一遍。不由越读觉得越好点头道:如老师所言,真是好文啊想当年白居易问诗于老妪,老妪能懂方才录之。而这样的文章就算是三尺孩童,也能看得懂,如此才是好文啊。
李贽没说什么,李廷机当下向李贽问道:不知老师如何点校这两篇文章
李贽道:第一篇时文算是不错,但却有几分卖弄文辞之憾,算不得好文。
李廷机难免不同意。当今朝廷以时文取士,头篇已经是近几年时文里难得佳作,老师实在是太苛刻了。
至于第二篇嘛。李贽说话停顿了下。然后拿起笔来直接在篇末写了几个字。
李廷机见了倒吸一口凉气,开口道:有了老师这几句话,恐怕以后全闽的蒙学中,儒童在读完神童诗后,又得加上此篇为学了。
李贽毫不在意地道:此子有大才,文章纯熟之日。必成大器。到时候老夫也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李廷机听了不由自己也是生出嫉妒之心来。李贽赞林延潮这句话,乃是当年欧阳修称赞苏轼的。出人头地之词就是由此而来。
李廷机听了李贽的话后。心底耿耿于怀,自己在李贽门下求学这么多年,没听得他这么评价过任何人。
过了几日,李廷机去参加泉州府本地举人的一次文会。
文会里不免指点江山,举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两年后的会试。
李廷机有些喝醉了酒,对众举人言道:你们今科需快些考,若是放到下一科,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众举人听了李廷机的话,又见他醉态,于是就笑着道:莫非李兄今科不与我争,要放到下一科再试吗如此还真是今日最好的消息呢。
李廷机听了哂笑道:我算得什么,温陵居士说了,闽中有一神童叫林延潮,他遇到了也当为他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尔等又自比温陵居士如何难道不让此一头之地吗
温陵居士就是李贽的号,众举人都知李贽之人,不过此人为人狂傲,众人都将他视作狂士,只有李廷机一直敬重他的才学。
不过令人郁闷的事,李廷机的才学在众人之中又是公认的,当年号称制义技压一闽,不是吹牛皮吹的。
你说这林延潮才学好,如何证明
李廷机道:待闲草集一出,你们就知道了。
当下众人听了将信将疑,当作李廷机的醉话,或是认为李贽又癫狂了,不以为意,但有心人却记得闲草集三个字。
他们回去与同窗,后辈闲聊了几句,当下有几名有心人,就托在闽中的好友,待闲草集一出,就去购来一看,看看这被李贽盛赞的林延潮才学到底如何
这样濂江书院的闲草集,也有了少许人的期盼。
濂江书院那边对于李贽点评闲草集的书稿追得很紧,当时这样的书稿,不少都要请名人来点校,如此托名人效应,这样文章会更好卖。
李贽的才华在闽中士林是很有争议的,不少人认为李贽的那套学说,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也是别人说对的,你说不对,别人说不对的,你说对,通过唱反调的模式,来给自己增加名气。
但不管怎么说,这样非主流学者的名气,还是摆在那边的,很多读书人受正统官方的学术压抑多了,反而是李贽这些嬉笑怒骂的文章感兴趣,也是迎合了不少读书人的逆反心理。
所以无论怎么说,只要李贽的名气摆在那,能给他点评过的书,在书肆那销量都很不错。
从泉州府那传来的零星言语,李贽名人效应,加上濂江书院这闽中第一书院的名头摆在那,城里的各个书肆书棚里,已是有读书人来书肆询问闲草集的情况。
书肆书棚里的伙计与掌柜,朝奉们说,最近有几个读书人,来本店似在打听一本闲草集,不知此书别的书肆是否有在卖
掌柜,朝奉们听说后,不免就直接找到林垠,林燎二人,问到了这件事。
林垠,林燎听说书还没出版,就有读书人在打听,不由都是大喜,心想这是要火了的节奏。他们却不知道始作俑者,却是李贽点评林延潮的一句话。未完待续
:这更晚了,抱歉。
r
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对闲草集
这时候闲草集已是请李贽点校完,寄回书院了。nn,
下面书籍还需校订,修订,排版,刊文,林垠毕竟上了年纪,精力不济,没办法顾全这么多事,但直接交给书院的缮写刻书,林垠又不放心,认为他们才识不足,生怕出了什么纰漏。
于是林垠仔细考虑后,决定在上舍弟子里选一名来帮自己完成校订之事。
林垠在学堂上说了此事后,堂下众弟子们都是默然不语。
林垠道:我知道你们,马上要院试了,但闲草集中,也有你们自己的文章,说来也是替自己办事,可有人愿意的
林垠这么说,众弟子们无一人说话。
众弟子们都是低下头,林泉见林垠目光扫道他,连忙道:山长,我等读书还来不及,哪里有空校订文章呢
林垠看了林泉摇了摇头道:你年纪最幼,此事也轮不到你。
林垠看向叶向高,陈应龙等弟子,他们也是没有回应。
林垠不免有几分失望,待转头看向林延潮时,但见林延潮犹豫了一下,却站起身来道:山长,弟子愿意为山长分担此事。
林垠不由大喜道:延潮你能主动请缨,老夫是十分欣慰,而你的才学足够胜任此事,交给你办我也就放心了。
林延潮道:多谢山长夸赞,若弟子力有未逮之处,也会向山长请教。
见林延潮答允下来,众弟子们也是松了口气。林泉私下揣测,林延潮已是保送院试过关了。故而对院试成绩好坏已是无所谓,故而才承当此事。
向林垠请校订文章后,林延潮即进入了书院的藏书楼,开始了工作。
正所谓书院三大事,一讲学。二供祀,三藏书。
濂江书院的藏书楼,虽数遭战火,水侵等灾,但历代书院山长,一直舍得花钱。购书藏书,而不少官吏商人为了弟子进入濂江书院读书,也是一次性购书不少,赠给濂江书院。
故而藏书楼内,藏书万卷。那可不是吹的。藏书楼里除了买来的印本之外,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善本,手抄本,拓印本,这都是珍贵的古籍,平日里书院弟子都是借阅不到的。
当然书院的藏书楼,除了藏书外,还兼刻书之用。这是重藏也重用。否则与买回书来就束之高阁的私家藏书楼,没有区别了,何来书院之说。
林延潮走入藏书楼。告之自己是山长请来校书的。藏书楼里本就有缮写,刻书各一人,管书二人。
缮写就是负责抄录书籍,刻书专司印刷刊印,管书日常管理图书。
他们听闻林延潮负责校订闲草集之事后,都是诧异。他们没料到山长竟会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一个弟子来照办。
先是缮写道:书坊那催促得很紧,你可来得及吗误了事。山长责怪下来,你担当得起吗
林延潮道:只要你们照我说得去做。一个月内可以无忧。
然后刻书疑虑地问道:校勘的精粗,版式的规制,墨色的好坏,字体大小,你可略知一二
林延潮笑着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我平日读书买书无数,对这些也是懂的。
最后管书道:你要校书,难免查看古籍,藏书楼内任何古籍善本。这些古籍善本放到书楼里,你都可以拿去看,唯一一点,就是藏书楼里有书不出楼的规矩。若是你要吃喝拉撒,出楼一步,要给我搜查,以防止不小心带走。我这么说,你不要见怪啊,这都是山长定下的规矩。
林延潮听了规矩后,犹豫了一会道:这样啊
几人都是相视一笑道:是啊,不然你就在书楼外好了,其他事交给我们办就好了,不必事事盯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