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齐橙
换成其他的国家,当然就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主研发的想法,直接接受博泰的机床了。即便是中国,搁在十年前,同样会选择放弃自主研发。因为那时候国家财政十分紧张,有限一些研发资金只能投入到那些无法从国外获得的技术上,能够买到的技术,就先这样用着了。
不做选择题是富人的专利,穷人只能是挑最重要的事情去做。
这几年,国家的财政状况逐步好转,开始有一些余钱了。“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也就成为一种可能的方式。82厂能够一口气引进200台博泰的精密铣床,花费近2个亿,也是得益于财政的宽松。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装备的“备胎”计划才有了实施的可能。
“我们和博泰方面签了一个备忘录,承诺在未来五年内不开展相关机床的研发。所以,我们的研发工作,只能是秘密进行。唐总的意思是,由咱们两家合作,在82厂建立一个秘密车间,专门研制替代博泰的7种机床,这个秘密车间的密级,要和你们生产的武器装备一样,这一点你们能够做到吗?”韩伟昌问。
范朝东笑道:“韩总,要说做生意,我们82厂甘拜下风。但要说要保密,这可是我们的长项。你们放心,这个车间放到我们82厂,绝对一点风声都不会漏出去。
“不过,我只能保证我们厂的人守口如瓶,这个车间毕竟是以你们集团的人为主的,不知道你们那边的保密意识如何。”
韩伟昌说:“我们正在招募研发人员,名义上是派驻到82厂来做设备维护。所有被选中的人,都要和集团签保密协议,但凡有一点泄密,除了集团纪律处分之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我们会挑选那些有经验而且政治素质过关的技术人员过来,这些人轻易不能离开82厂的厂区,对外通讯联络也要受到监控。”
“这方面,我们可以协助你们做。”柯国强说道。
“这样一来,你们临机可是做出牺牲了。”范朝东感叹道。
肖尔特能够想到的事情,范朝东自然也是能想得到的。临机集团要组织一个技术团队到82厂来开发军用机床,必然要耽误自身的民用机床研发。
博泰的这几款机床,技术水平都很高,能够吃透并且研制出类似机床的工程技术人员,必然都不是俗手,而这些人在临机集团也必然都是承担着重要任务的。
把这些人派到82厂来,临机集团的技术力量将会被大大削弱,而82厂能够支付的研发经费,远远无法补偿临机集团的这种损失。
韩伟昌笑道:“也不能这样说吧。博泰的这几款机床,的确是军工部门专用的,民用市场不大。但机床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我们集中一个团队,来攻克这种尖端机床技术,肯定能够获得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未来的民品研发,也是有价值的。”
“这样就最好了。”范朝东说道。
一行人像来的时候那样一齐离开了,宋雅静临出门前,叮嘱韩伟昌和于晓惠务必不要忘记晚上82厂为他们举办的庆功宴,还替范朝东发出了“不醉不散”的诺言。
送走众人,于晓惠看着韩伟昌,好半晌突然问道:“韩叔叔,如果我想报名参加这个项目,你说唐叔叔会不会答应?”
“什么项目?”韩伟昌一时没反应过来。
于晓惠说:“就是咱们临机和82厂联合开发替代机床的这个项目啊。我是学机械的,主攻方向就是机床。前面苍龙研究院那边讨论这几种机床的研发思路的时候,我也全程参与了,我觉得我能够做一些事情的。”
“你的能力,肯定是没问题的,我想唐总对你也是很欣赏的。不过,晓惠,参加这个项目可不是什么好机会,你没听刚才我和范厂长他们说吗,在未来五年时间里,所有参加这个项目的人,都必须遵守保密条例,任何事情都不能往外说。”
“我能够做到守口如瓶啊。”
“这也包括了你不能发表任何论文啊。你现在是个博士生,不发表论文,会不会影响你毕业呢?”
“这个倒没问题。”于晓惠说,“我们学校有好多院系都有涉密的项目,他们的博士生是可以用内部学术成果代替发表论文的,最后的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公开答辩。这件事情,如果科工委能够向我们学校发一个证明,我们学校那边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论文答辩只是一方面。你如果五年时间不发表任何论文,未来对于你评职称也会有很大影响的。”韩伟昌劝道。
他虽然是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但过去也曾在临一机的技术处呆过,知道论文是技术人员的命根子,你要想评个高级职称,没有几篇过硬的论文是想都不用想的。
替代机床的研发必须秘密进行,这就决定了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对于那些已经混到四五十岁的工程师来说,五年时间没有任何成果问世倒也无所谓,但于晓惠是处于上升期的青年学者,未来五年对于她在学术圈里的地位影响很大。在这个时候扎进一个秘密项目里,无异于牺牲自己的前途。
“我不是很在乎这个。”于晓惠轻描淡写地答道。
韩伟昌说:“晓惠,你现在还小,不知道竞争的厉害。在这个时候,你比别人慢一步,以后可就是步步都慢了。你是咱们厂里出的学历最高的子弟,我们都说你有希望像肖教授那样年纪轻轻就当上大学教授的。你如果在这个项目里耽误了,可就太可惜了。”
“没事啊,我愿意。”于晓惠说。
韩伟昌说:“晓惠,这件事,我说了也不算。涉及到你的事情,恐怕连孙处长也不敢做主,我觉得你还是自己去问唐总吧。整个临一机,谁不知道唐总对你就像亲生的女儿一样,他肯定不会同意你加入这个项目的。”
于晓惠脸上泛起了一点红晕,她说道:“这件事,我肯定要跟唐总说的。不过,韩叔叔,到时候你也帮我说几句好不好?你就说我对这几种机床特别了解,82厂的领导也希望我能够参与这个项目。”
“好吧。”韩伟昌像是接受了什么艰难的任务一样,苦着脸说:“我就帮你说几句,至于唐总听不听,我就管不着了。还有,晓惠,以后如果你后悔了,可别怪你韩叔叔,我是劝过你的。”
“我不会后悔的,韩叔叔,你就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
于晓惠嘻嘻笑着说道。
何日请长缨 第四百三十章 你说的肯定不是我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唐子风在京城的家里接待了于晓惠。听罢于晓惠的要求,他绷起脸,严肃地问道。
“可是,为什么要一辈子呢?”于晓惠诧异道。
“呃,这是一个形式嘛!就得这样问,才显得有情怀。”唐子风悻悻地说。他这样问,是想模仿当年前辈隐姓埋名搞军工科研的神圣感,无奈遇上这么一个喜欢较真的于晓惠,生生就把唐子风酝酿起来的气氛给破坏了。
“其实也不用一辈子,只是五年时间罢了。”唐子风改口极快,“不过,晓惠,五年时间对于你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你子珺姐还想让你发几篇高区的sci,将来可以留校。你如果申请去82厂的保密车间,这件事可就泡汤了。”
“是啊,晓惠,系里的几位老师都说你很有才华,想把你留下来呢。你如果到82厂去,留校的事情就不好办了。”肖文珺也在一旁敲着边鼓。
于晓惠是这家里的常客,正如韩伟昌说过的,唐子风一直是把于晓惠当成一个女儿来对待的,于晓惠到唐子风家里来,也就算是回家了,说话、做事都是没啥拘束的。听到唐子风两口子的规劝,她嘻嘻笑着,一边把小唐彦奇抱到怀里逗着,一边回答道:
“唐叔叔,文珺姐,其实我一直都想回临机去工作的,不想留校。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学术,还是去做实践更好。”
“你怎么知道你不适合做学术?我就觉得你挺适合做学术的。”肖文珺斥道,但接着又改口说:“就算是想做实践,呆在学校里也可以做啊。学校里的资源更丰富,机会也更多,更有利于你的发展的。”
唐子风却不干了,他反驳道:“肖教授说话理太偏,我们企业里怎么就没有资源了?这次和82厂合作开发替代机床,科工委答应投入1.5个亿,你们高校申请一个1.5亿的项目有多难,以为我不知道吗?”
“可是,你们企业里能评教授吗?”肖文珺呛道。
“当然能,我们有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而已,并不是真的教授啊。再说,在学校里可以专心搞科研,我们好歹是内行管理内行。到了企业里,就只能听一个不知道啥叫机械的文科生来指挥,说不定就是瞎指挥呢。”
“你说的肯定不是我。”唐子风自欺欺人地说。
“当然不是唐叔叔,唐叔叔现在也是半个机械专家呢。”于晓惠赶紧给唐子风正名。不过即便是作为脑残粉,于晓惠给唐子风的评价也只限于“半个”,因为唐子风的文科背景实在是硬伤,在两个理工科学霸眼里,他的机械知识也就是渣渣罢了。
“就是嘛,孙民和秦总工都说我已经入门了,还有肖兄也说过,我对机械很有悟性。”唐子风吹嘘道。
“还有谁?”肖文珺俏眼生愠。
唐子风陪着笑:“老……呃,是我老岳父,肖公,我说的是肖公。”
“唐叔叔,你也太不像话了!以后不许这样称呼肖伯伯了,知道吗?”于晓惠笑着警告了一句。
经过这一番闹腾,大家倒是把刚才的话题给岔开了。其实,于晓惠想回临机集团的事情,此前已经向唐子风、肖文珺二人说过多次,所以她这一次的决定对于唐子风夫妇来说也不算是突然。只是肖文珺身在高校,总觉得留在高校才是正道,对于于晓惠的选择多少有些惋惜。
“到82厂去呆一段时间也好,博泰的那几种机床,虽然是专用设备,但内在的原理是相通的。晓惠如果能够把这些原理弄明白,未来回来搞其他机床设计,也会有优势的,说不定,比一味呆在学校里做理论研究更有效呢。”肖文珺给自己找着心理平衡。
“我也觉得,在一件事情上投入的精力,肯定不会白费的。”于晓惠说。
“不过,这几年,你真的要像子风说的那样,要隐姓埋名了,你研究的成果都不能发表,甚至也不能参加学术交流,这对于一名学者来说,影响是很大的。”肖文珺提醒道。
于晓惠说:“我已经想好了,我不在乎这个。”
唐子风点点头说:“嗯,这样也好。现在我们在集团里组织工程师去82厂的保密车间,还真缺几个技术过硬的年轻人。晓惠到那里去,应当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至于说个人发展问题,晓惠你放心,等你从82厂回来,我直接给你评个高工,不会耽误你的发展的。”
肖文珺瞪了他一眼,问道:“你老实说,你是不是早就存着这个心了?对了,这一次和博泰谈判,你非要让晓惠去给韩伟昌当翻译,是不是就有这个考虑在内?”
“没有没有。”唐子风连忙否认,“这次让晓惠去当翻译,主要是觉得她嘴严,不会泄露我们的底牌。换一个其他人,没准就被德国人给收买了,把我们的底牌都漏出去了。
“年轻工程师这事,我们本来的打算是到几所顶尖的理工科学校去招几名博士或者硕士,但具体的招聘条件怎么写,是一个难处。既不能不提几年内不能发表成果的事情,又不能公开这样说,怕引起德国人的警惕。
“晓惠如果愿意去,就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晓惠先过去盯着,我们这边以集团名义慢慢招聘,招进来的人可以考察一段时间,确定能力和政治素质都过关了,再派过去,就从容多了。”
于晓惠抿着嘴笑,她其实早就从孙民等人那里知道了公司的这个安排,此次主动请缨也是为了帮唐子风分担压力。听唐子风说自己解决了集团的燃眉之急,她有一种欢喜的感觉。
古人说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于晓惠的心思也是如此。在她心目中,觉得唐子风和肖文珺多年来一直对她关照有加,她需要做一些事情来回报这种关照。她上大学的时候放弃了当时最热闹的金融、计算机等专业,选择了机械专业,也是存着这样的心思。
可以说,从她上大学那天起,她就是打算回临机去工作的,现在总算是遂了她的心愿了。
“晓惠,这一次去82厂,负责的是苍龙研究院的关墉,但他年纪已经比较大了,精力不足,知识结构也有些老化了。你过去之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成为项目的核心。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原样仿造出博泰的机床,而是要在博泰的基础上,设计出超越博泰的机床,这一点你必须时刻铭记在心。”唐子风严肃地交代道。
“让我成为项目的核心?”于晓惠有些惊讶地问道。
唐子风点点头:“我会任命你当项目组的副组长,名义上是协助关墉的工作,但实际上是主持全面工作。当然,一开始你要低调一些,毕竟别人岁数都比你大,资历比你深。你能不能成为项目的核心,就取决于你能不能在技术上折服大家,同时也要看你能不能建立起好的人缘关系。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清华高才生,天之骄子,目中无人……”
“打住打住!”肖文珺听不下去了,“唐子风,你不要以己度人。晓惠才不是那种会目中无人的人呢,你就放心吧,这个核心的位置,非晓惠莫属了。”
唐子风笑嘻嘻地看着于晓惠,问道:“晓惠,你自己觉得呢?”
于晓惠想了想,点点头认真地说:“我会尽力的。”
博泰与82厂之间的正式协议,很快就签订了。与此同时,临机集团也与博泰签订了一个备忘录,书面上的内容是约定两家企业形成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面向2035年的智能机床,其中却有一个不起眼的条款,规定为了保证合作双方的利益,双方各自承诺不在对方主打的机床领域里开展研发工作。
其中,临机集团主打的机床大多是中低端机床,原本就是博泰已经放弃的,上述的承诺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烟雾弹。临机集团承诺不对博泰主打的几款机床进行投入,才是这个录的核心。
按照这个备忘录要求,临机集团的各家子公司以及其参股的苍龙研究院在未来五年内将不研发几种特定的机床。至于五年后的事情,大家都觉得现在考虑为时过早,到时候视情况再续约就是了。
备忘录字迹未干,在82厂的一角,一个标着“第二机修”字样的保密车间已经悄然建立起来了。82厂的职工都是接受过保密教育的,知道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这样一个神秘出现的车间,在厂子里并未引起什么议论。
来自于国内十几家机床厂的一批技术骨干纷纷以“提供售后服务”的名义来到了82厂,进驻这个保密车间。82厂从生产线上腾出几台博泰机床,送到保密车间,供技术人员们研究。不要误会,大家并没有打算“山寨”这些博泰机床的意思,他们只是需要了解这些机床的性能以及运行情况,作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机床的参考。
按照军工系统的惯例,保密车间获得了一个代码,称为04项目组,来自于苍龙研究院的工程师关墉担任了项目组长,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生于晓惠担任了副组长。
何日请长缨 第四百三十一章 居然会有这样的心机
建立于82厂的04项目组,只是唐子风倡导建立的“备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这个项目组之外,在国内还有其他若干个同样处于保密状态的项目组,涉及到的领域也不仅限于机床,而是包括了电子、机械、化工、材料等多个方面。
这些项目组研究的项目,都是事关国家军事和产业安全,同时又存在着被国外卡脖子风险的。项目组的目标是保证在国际市场环境发生恶劣变化,国外向我国禁运某类技术的时候,国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替代。
替代品与国际市场上的成熟产品相比,可能在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劣势,但至少能够保证国家在关键技术上有喘息的余地,不会被别人一剑封喉。
“备胎”这个词是由唐子风提出来的,但建立一个备胎机制的想法,却不是他的发明,而是高层的共识。新中国建立至今不过50多年,其中大半时间都处于遭受国外封锁的状态之中。有时候是西方阵营的单方面封锁,有时候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联合封锁。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似乎是好转了一点,许多原来的“敏感”技术也能够从国际市场上买到了。但睿智的领导人们又岂会盲目乐观,他们知道,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是不可能不引起其他国家警惕的,任何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
从建国之初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到随后的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各种科技攻关计划,中心思想都是一个:把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04项目组所隶属的科工委“装备制造2020工作计划”,只是国内若干个“备胎”计划中的一个。还有一些更隐秘的计划,非但唐子风不了解,甚至连他的岳父肖明也无从了解。有许多事情,可能要等到几十年后,才会被公之于众。在这个国家,有无数立志一辈子隐姓埋名的英雄。
……
临河市,临机集团总部办公楼下。
唐子风带着集团副总经理张建阳、总工程师秦仲年、销售公司总经理韩伟昌等人,正在迎接一拨来自于遥远北方的客人。
一辆商务车开来,车门打开,首先下车的是一位个头不高、身材壮硕、高鼻子、眼窝深陷的外国男子。他脚还没沾到地面,便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唐子风一行,并且迅速地在脸上布满了笑容,挥起手用生硬的汉语向着众人喊道:
“你们好啊,亲爱的中国同志们!”
这时候,商务车上的其他人也都下来了。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国人抢先两步来到唐子风等人面前,先是向唐子风点了一下头,接着便转身给唐子风介绍着那位外国男子:
“唐总,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俄罗斯喀山彼得罗夫机床厂的厂长弗罗洛夫先生。”
这位中国人,也算是唐子风的老朋友了,他是井南龙湖机械公司的董事长赵兴根。这一次,就是他从中牵线,带着弗罗洛夫一行前来临机集团拜访的。
“你好,弗罗洛夫先生。”
唐子风笑着迎上前,向弗罗洛夫致意。弗罗洛夫认清了唐子风的身份,不容分说便张开了双臂,打算给唐子风来一个俄式的熊抱。唐子风评估了一下对方的体格以及体味,赶紧伸出手,做出要与对方握手的样子,实则是婉拒了对方的骚扰。
“你好你好。”弗罗洛夫倒也是见机极快,马上停住身形,转而握住了唐子风的手。他也是与中国人打交道打得多了,知道有一部分中国人对于拥抱礼不太接受,眼前这位年轻的唐总,估计也是如此。
转入宾主互相介绍随员的阶段,弗罗洛夫懂的那几句中文就不够用了,临机这边事先准备好了一位俄语翻译,此时便走上前给大家做起了翻译。
一通寒暄过后,张建阳招呼众人上楼到会议室洽谈。唐子风与弗罗洛夫走在最前面,没等唐子风想好和对方说点什么客套话,弗罗洛夫先打开了话匣子,叽哩咕噜一长串俄语,听得唐子风满头雾水。
“弗罗洛夫先生说,他对中国很有感情,因为他的父亲曾经在中国工作过,那是50年代的事情,他父亲在中国北方一个叫……”
俄语翻译一时也卡住了,弗罗洛夫刚才说话太快,让翻译小姑娘有些跟不上了。
“他说的就是滕村,是你们的滕村机床厂。”
走在唐子风另一侧的赵兴根接过话头,向唐子风说道:“当年苏联人帮助我们搞156项重点工程的时候,弗罗洛夫的父亲是苏联专家之一,他去的地方就是滕村机床厂。”
“咦,赵总,你还懂俄语?”唐子风有些诧异。
赵兴根撇撇嘴:“我哪懂什么俄语,就是因为和俄国人做生意,学了几句问候语。弗罗洛夫说的这个,在我面前说了好多回了。他就是以这一点为理由,非要来见见唐总你不可的。”
“那我还真得好好招待招待他了。”唐子风说,“他父亲在滕机工作过,那也算是帮过我们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更何况,我看这个弗罗洛夫还挺怀旧的,见面就称同志,让人听着挺亲切的样子。”
赵兴根不屑地说:“唐总,你别听他说得这么漂亮,他这是为了和咱们中国人套瓷呢。”
“为了套瓷?”唐子风惊了,“不会吧,老弗看上去得有50出头了吧,一脸憨厚的样子,居然会有这样的心机?”
赵兴根说:“唐总,你是不知道,俄国人都是表面上忠厚,心里小九九打得精明着呢。我第一次和他们做生意的时候,就是相信了他们嘴上说的,被他们坑了好几十万。”
“不会吧!这天底下还有人能够坑了你赵总?”唐子风惊讶道。
你忘了你都坑我多少回了?
赵兴根在心里嘟哝着,嘴里却说:“唉,主要是我被他的样子迷惑了,真的以为俄国人傻,谁知道人家是装傻,真正傻的是我呢。”
唐子风叹道:“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啊,连老毛子都变坏了。”
他们俩在那嘀咕,弗罗洛夫可不干了,他转头去看翻译,翻译回答了几句,然后又赶紧向唐子风解释道:“唐总,弗罗洛夫先生问你们在说什么,我说唐总听说他父亲曾经在滕村机床厂工作过,表示要好好招待他呢。”
“没错,你回答得好。你跟他说,我正在和赵总商量,请他喝哪种二锅头。赵总说红星的好,我说是牛栏山的好,你问他喜欢哪种。”唐子风满嘴胡言乱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