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齐橙
&n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共同发展
唐子风的这个想法,是到临一机工作之后才形成的,这是来自于实践的认知。初到临一机时,唐子风觉得临一机的技术实力雄厚,产品质量好,只要把营销工作做好,必定能够把那些小型的私营机床企业挤垮,垄断整个市场。
但接触了实际之后,唐子风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理论化了。在这个市场上,有一些并不特别在意机床质量的客户,他们有时候是因为接了一个临时订单,从而需要采购一批机床,用于完成这个订单的任务。对于这些客户来说,下一个订单是否能够拿到,并没有把握。所以他们不会采购质优价高的机床,而是会选择一些廉价的劣质机床,只要能够完成眼前的工作即可。
小型私营机床企业恰好可以为这样的客户提供产品,把价格压到一个难以想象的低水平上。临一机并非造不出这种劣质机床,但临一机不能这样做,因为这会砸了自己的牌子。
既然自己不能做,那么这个市场就与自己无关了,让别人去做又有何妨有这些劣质机床垫底,韩国企业的机床报价就不可能太高,如果你一台机床的价格是人家的10倍,而一台机床的寿命只有人家的3倍,客户会如何选择呢
能够培养起一批私营机床企业去和韩国企业捣乱,打破韩国企业利用中国市场发展的企图,何乐而不为呢
谢天成也是有经验的领导,一听就明白了唐子风的思路,他点头道:“这个想法不错,回头我们会找其他机床企业的领导谈谈,让他们考虑一下这个思路。”
唐子风说:“要特别提醒他们一点,帮助私营企业,是为了削弱韩资企业。而削弱韩资企业,是削弱我们自己的竞争对手。在这个问题上,私营企业是我们的同盟军,而不是对手。”
“对,这个提醒很必要!”谢天成应道。
说完第一点,唐子风接着说道:“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这些国营大厂要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瞄准国内的中高端机床市场。目前,国内高端机床市场几乎完全是被进口机床占领的,我们自己占的市场份额很小。中端市场差不多是平分秋色,我们主要是靠价格优势才保住了半壁江山。
“说到底,就是我们的技术水平太低,尤其是数控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甚至与韩国企业相比也处于劣势。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迟早是会被淘汰出局的。”
谢天成说:“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你们考虑怎么解决”
“抱团取暖。”唐子风说,“日德的机床企业很多都是百年老企业,底蕴很深,我们光凭各家企业单打独斗,是很难和他们竞争的。我们考虑,必须把全国的大型机床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攻关,共享成果,这样才有希望赶上和超过国外的机床巨头。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希望二局能够给我们提供支持。”
“哪方面的支持”
“制度和资金。”
谢天成说:“你说资金,我能理解。我们会向财政要求,为你们提供更多的技改资金支持。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也做过一个重要指示,指出机床是工业之母,是万器之祖。机床不能实现自主,我们的整个制造业都会受制于人。抓住了机床,我们就拥有了向任何一个领域进军的武器。”
周衡插话说:“这就是当年老人家为我们临一机的机床取名为‘长缨机床’的原因。老人家说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机床工业就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的长缨,欲缚苍龙,先请长缨。”
谢天成说:“没错,中央领导同志也是这样的观点。所以,最近我们会向财政打一个报告,要求财政加大对于机床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你们所担忧的资金问题,应当会有很明显的缓解。刚才说的是资金问题,那么,小唐,你说的制度问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唐子风说:“制度方面,要促成各家国营机床大厂的横向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说合作研发某些技术,然后共享研发成果,还有建立合股公司,开发新产品。最终,各家企业要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共同发展。”
谢天成摇头说:“你这个想法可有些想当然了。别说现在我们是在搞市场经济,就算是计划经济年代里,各家厂子也是互相摽着劲的。那时候,互相交流技术的事情倒也有,但涉及到争投资、争项目之类的事情,各家企业绝对是互不相让的,这一点周厂长是了解的。你说希望各家企业搞合股公司,开发新产品,难度太大了。”
唐子风说:“正因为我们现在是搞市场经济,所以要合作才更方便。过去互相交流技术,都是免费的,其结果就是大家都不乐意开发技术,因为花了大力气搞出来的技术,人家来一趟就白白拿走了。我们用市场的方法来做,谁出钱谁受益,想吃桃子就得浇水,大家反而更容易合作了。”
“老周,你看呢”谢天成向周衡问道,他觉得自己一个
第一百八十五章 让他再锻炼锻炼
会谈结束,谢天成让唐子风先走,却把周衡留了下来。看到唐子风离开,谢天成亲自起身去关上了房门,然后坐到周衡旁边的小沙发上,先扔了一支烟给周衡,接着笑呵呵地说道:“老周,我怎么觉得,你这是打算重点培养这个小年轻了”
周衡掏出打火机,给谢天成和自己都点上了烟,深吸一口之后,说道:“这个年轻人的成长速度之快,让我也觉得很惊讶。前年我带他到临一机去,只是看中了他头脑灵活,想让他给我当个参谋。可这两年来,他在临一机发挥的作用,可远远不止是一个参谋。
“他的大局观、觉悟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出众的。临一机的其他厂领导,包括我在内,论经营管理能力,都不及他。我们或许也就是经验稍多一点,可要说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小唐的能力比我们强出太多了。”
“你不会是想自己退下去,然后推荐他当厂长吧他才多大,好像是刚满25岁吧”谢天成说。
周衡说:“是啊,他的年龄是个瓶颈。如果他能够大上5岁,当临一机的厂长也没问题。事实上,他现在在厂里的影响力,比我这个厂长还大呢。”
“这叫啥来着对了,叫功高震主,这可是很忌讳的事情哦。”谢天成开着玩笑。
周衡说:“这有什么可忌讳的。我已经是56岁的人了,还能干几年世界终归是他们的,年轻人能够接过我们肩上的担子,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谢天成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说道:“老周,你慎重地考虑一下,如果把你从临一机调走,让小唐接手,有没有问题。”
“把我调走,调到哪去”周衡惊愕地问道。
谢天成说:“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滕村机床厂的张广成,局里有意让他退下来,但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上次局党组会,有同志提到了你,认为你在临一机的工作非常出色,建议把你调到滕机去,解决滕机的问题。”
“滕机”周衡脸色凝重,这实在是一件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谢天成说的滕村机床厂,也是二局直属的大型机床企业,位于东北长化省的滕村市。张广成是滕村机床厂的老厂长,年龄和周衡相仿,周衡与他也是比较熟悉的。张广成其人还是有一些能力的,主要缺点在于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早些年,企业是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不需要考虑经营问题,张广成在滕机的工作不算特别出众,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厂长。这几年,国家开始搞市场经济,要求企业面向市场,张广成的短板就比较明显了。由于产品无法适应市场要求,滕村的经营长期陷入困境,这是周衡还在局机关工作的时候就知道的。
二局曾经专门组织专家到滕机去调研,帮滕机出谋划策,但无奈张广成思想僵化,不敢大胆创新,再好的主意,没人执行也是枉然。几经周折而终于无法帮助滕机脱困之后,二局便开始考虑换将的问题。
张广成并没有犯错误,所以二局的打算是把他撤下来,安置到一个同级别的单位去养老,等着退休,另选贤能去接替他的工作。撤张广成没什么难度,张广成自己也接受这个决定,但安排什么人去接替,就成了一个困难的问题。两年前二局安排周衡去临一机,也是因为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选,如今面对滕机,二局的选择困难也是同样的。
在这个时候,有人突发奇想,提出可以把周衡从临一机调出来,派往滕机接替张广成。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其理由是周衡在临一机的工作非常出色,证明他是一名很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到滕机之后也必定能够迅速打开局面。
至于临一机,在过去两年中已经成功脱困,目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换一个领导去接手,只要不犯错误,临一机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这个建议,谢天成有些犹豫。一是临一机刚刚有了起色,现在调走周衡,会不会发生变数,他心里没底;第二则是他此前答应过周衡,只要周衡能够帮助临一机脱困,就把他调回京城,落实待遇,等着光荣退休。可现在这个安排,等于是鞭打快牛,人家干得好,你就不断地给人家压担子,这太不讲道理了。
到企业去当一把手,也不能说是亏待。但在一家已经扭亏为盈的企业里当一把手,和去一家尚处于亏损状态之中的企业当一把手,能是一回事吗人家周衡如果想呆在企业,呆在临一机比调到滕机去要好出百倍,你凭什么让人家挪窝
正因为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谢天成此前没有向周衡提起此事,这会是大家正好聊到这个话题上,他才试探着提出来了。
周衡明白谢天成的意思,也知道如果自己拒绝,谢天成没有任何理由强迫他去滕机。他想了一会,说道:
“滕机的情况,我也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扯块虎皮做大旗
不提谢天成和周衡在如何算计,唐子风从局长办公室出来,照例先到各个熟悉的处室去转了一圈,收获了一堆亲热与温柔的问候。
在与旧同事们聊天的时候,他能隐隐感觉到,大家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处长们对他不再是趾高气扬,而是多了一些拢络之意。至于普通干部,在他面前更是客气,张嘴闭嘴称他“唐厂长”的也不在少数。
唐子风这个临一机的副厂长,得来未免太过容易了,甚至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够真实。最初二局委任他为临一机的厂长助理,其实只是去给周衡当秘书的意思。谁曾想他干得如此出色,以至于仅仅不到一年时间,二局就把他提拔成了副厂长。
在局党组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大家都说这是事急从权,给他一个职务的目的是让他便于工作,相当于在驴鼻子前面挂根红萝卜的意思。企业里的职务与机关里不可同日而语,等到啥时候调他回局机关的时候,充其量给他一个副处位置也就可以了。
话是这样说,但副厂长毕竟就是副厂长。换成吴伟钦、张舒这些资历比较深的副厂长,到局里来和局长也是可以互相拍肩膀的。唐子风年纪轻,资历浅,当然不便去拍局领导的肩膀,可他拥有的权力与其他副厂长并无区别,谁又敢小觑于他呢
“小唐,你可真是不得了啊,这么小的年纪,就当上了临一机的副厂长,这可就是副局级干部了,以后我见了你都得叫句‘领导’了。”
在机电处办公室里,副处长刘燕萍亲亲热热地拉着唐子风的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
“刘大姐,瞧您这说的,我小唐走到哪,不都是周处长和刘大姐您的兵吗再说了,企业里的级别,本来就水得很,我可从来都没当真哟。”唐子风笑嘻嘻地说道。
刘燕萍比唐子风的岁数大出了将近30岁,唐子风叫她一句大妈也不违和,但唐子风却锲而不舍地称呼她为刘大姐,这让刘燕萍很是开心。
“小唐,你可别小看企业里的级别。”刘燕萍压低了声音,做出一个要给唐子风传授一些人生经验的样子,说道:“企业里的副局级,调回机关来的时候,最多也就是降半级,怎么也得给你一个正处。但你资历不够,去临一机又是因为临一机出了事,局里临时安排人去救火,所以给你的级别不能服众。
“你踏踏实实在临一机再干几年,把成绩做得响当当的,到时候再调回局里来,局里不给你一个正处,怎么也交代不过去。你今年也就才25岁吧再干三年,也就是28岁。啧啧啧,28岁的正处,咱们部里这么多年也就出过三个而已,而且现在提得最慢的也已经是正局级了。你想想看,你的前途还用担心吗”
唐子风说:“刘大姐,其实级别不级别的,我还真不太在乎。局里安排我去工作,我就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而且周厂长原本也是我的老领导,我就算不考虑其他的事情,最起码也不能把周厂长的事情办砸,是不是”
“小唐真不错!”刘燕萍看着唐子风,满眼都是丈母娘看女婿一般的欣赏,“怎么样,小唐,有对象没有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下部里人事司的王司长有个女儿……”
“这个先免了吧……”唐子风赶紧打住。刘大妈一如既往地喜欢给人做媒,这一点唐子风是早已见识过的。从唐子风到二局工作的第三天开始,刘大妈就没停地给他划拉对象,其中除了刘大妈自己三姑四姨家的闺女之外,便是中央各部委干部的女儿,还津津乐道地描述这些女孩子的出身、家境、相貌、三围等等,弄得唐子风有一种“一夜看尽长安花”的香艳感觉。
“刘大姐,这次我和周厂长回京城来,是有些事情要办的。刚才我们向谢局长请示过,希望以局里的名义,由我们临一机牵头,联合各家大型机床企业搞技术攻关。这件事周厂长是交给我来办的,但我这个身份,到各单位去肯定不够看。不知道刘大姐未来一段时间忙不忙。如果不忙的话,就给我助助威,让我能够扯扯刘大姐这块虎皮,去吓唬吓唬那些土霸王们。”唐子风说。
“搞技术攻关”刘燕萍收起了调侃的神色,认真地说:“你们打算搞什么技术攻关,还要联合各大企业一起搞这样的事情,难道不应当是局里统一来协调的吗”
唐子风说:“局里肯定会有局里的安排,但我们也想做一些事情。现在不是搞市场经济吗,技术攻关这种事情,也得通过市场手段来办才行。周厂长说,二局是国家机关,不方便直接出面,所以由我们临一机牵头来做是比较合适的。”
刘燕萍说:“既然局里不方便直接出面,你又叫我去干什么”
 
第一百八十七章 唠叨的老母亲
“爸,妈,我回来了!”
在大钟寺旁边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唐子风掏钥匙打开一套单元房的门,大声地对着屋里喊着。
“子风回来了!”
母亲许桂香从卧室跑出来,欣喜地喊道。她忙不迭地给唐子风拿拖鞋,又接过他手里并不沉重的行李,同时嗔怪地抱怨道:“怎么又不提前打个电话回来,弄得家里都没啥吃的。对了,你爸到公司去了,中午不回来呢。”
唐子风笑道:“我就是故意不打电话回来,以便检查一下你和爸平时都在吃什么。妈,咱们家现在好歹也算是有钱人家了,你和爸平时别太节省,就算我和子妍不在家,你们也应该吃得好一点的。”
“我们平时吃得好着呢!”许桂香说,“你爸负责买菜,每天不是肉就是鱼,一星期起码买一只鸡回来吃。你说这不过年不过节的,吃什么鸡啊!”
“哈!”唐子风笑道,“一星期吃一只鸡算什么,爸喜欢吃,就买给他吃就是了,公司现在一天赚的钱,够你们二老天天买鸡吃了。”
“我和你爸怎么就是二老了”许桂香瞪了唐子风一眼,不悦地说道。
农村人生孩子早,唐子风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唐林才20岁,母亲许桂香是19岁。如今,唐子风25岁,唐林45岁,许桂香44岁,照高校里的标准,他俩都是属于可以申报“青年教师奖”的,被称为“二老”的确是有些不中听。
过去在农村的时候,许桂香倒也不在乎别人说她老,与她同龄的妇女抱孙子的都已经不少了。可自从来到京城,许桂香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发现周围那些岁数比她大得多的人,还穿得花里忽哨的,到处扮粉嫩新人。
女人都有那么一点争强好胜之心,许桂香察觉到自己与周边的城里人在装束、气质上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改变自己了。唐子风前几次回京城探亲的时候,注意到母亲正在努力地学习城里人的打扮,却因缺乏名师指点,弄得颇有一些不伦不类。他于是假托唐子妍的名义,请来肖文珺担任许桂香的服装顾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