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死在火星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瑞说符

    “或许会有……但是舱室能承受下来,不代表其中的乘员能承受得住。”老猫说,“那个舱室会变成一只高温火烤的罐头,无论里面有什么东西都会被烤熟,就跟闷罐烧鸡似的。”

    “过载和高温是我们要面临的第二道难关。”

    唐跃沉默许久。

    他知道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当年地球上的航天先驱们为了克服返回舱的烧蚀问题绞尽脑汁,最后是材料学给出了答案,工程师们在受热面裹覆上耐高温的烧蚀材料,通过隔热材料的剥离来带走热量,这才让返回舱免于被高温焚毁的命运。

    但空间站的外壳上没有这种东西,联合空间站的外壳是金属,工程塑料,隔热薄膜和各种七零八碎,不规则的外形会大幅增加空气阻力,同时在某些部位形成高温聚集区,空间站如果一头扎进大气中,最后的结果就像把蜡丢进火堆里。

    这几乎是在复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事故。

    “最后还有一关是减速,就算你们的运气逆天,扛过了前头的道道难关,但空间站以几倍于音速的高超音速从天而降,你怎么保证其中的乘员不会摔死”老猫问,“空间站上可没有超大号的降落伞。”

    唐跃抓了抓头发,深吸了一口气,“我们还有猎户座二号的发动机……”

    “只是化学动力火箭,不是核聚变发动机,你要意识到我们的燃料是有限的。”老猫打断他,“那火箭还没牛逼到能撑着飞船在大气中安全降落。”

    唐跃有些无助,他多么希望下一秒老猫能话锋一转,冒出一个“但是”来,然后给出一份行得通的计划。

    “所以想让空间站安全降落,在技术上完全不可行。”老猫一锤定音。

    &n




第二百七十日(3)一个人的日落
    “鹰号飞船”老猫摘下耳机,不明白唐跃这是什么意思。

    “鹰号的上升段,我们打上去的那个小家伙,它不是还对接在联合空间站上么”

    老猫摆了摆爪子,它当然知道鹰号飞船上升段还对接在联合空间站上,当初它和唐跃历经千辛万苦,兵行险着,才成功地把鹰号飞船送进了空间站的怀抱。至今回想起来,老猫都觉得当时的自己委实是发疯了,才会同意那样冒险的行动。

    但鹰号飞船的上升段已经不可能作为再入大气层的载具了,它是一次性的飞行器,进入轨道之后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如今的鹰号飞船只是一块大号的太空垃圾,按理来说是要抛弃的,麦冬没有丢弃它只是因为地球消失的当下,人造太空垃圾都弥足珍贵。

    “鹰号飞船已经不再有能力进入大气层了。”老猫说,“它早就报废了,推进剂也耗尽了,你要让那丫头坐着一艘报废的飞船降落”

    “按照正常的飞行标准,鹰号飞船是已经报废了,但它一定有设计冗余,一定还有压榨的空间……对不对”唐跃的瞳孔放大,压低声音。老猫听得暗暗吃惊,唐跃这是彻头彻尾的赌徒思维,他要无限逼近飞船的设计极限,赌它能撑得下来。

    这就好比城市马上就要毁灭了,你手上还有最后一架波音737可供逃亡,但波音公司的人告诉你说飞机机体已经到了寿命。

    这个时候,你就要赌飞机的设计师们留出了足够的安全冗余,尽管这架飞机只能飞一万个小时,你也要赌第一万零一个小时它不会出问题。

    上一次老猫和唐跃也这么赌过,好在他们赌赢了。

    “除了鹰号飞船,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有能力进入大气层的载具,空间站和猎户座在结构上就不允许,它们必然会解体烧毁。”唐跃说,“但鹰号飞船从设计上就是可以进入大气层的,它是个钝头的升力体,而非脆弱的桁架结构,所以空间站撑不住的阻力和过载它可以承受!”

    老猫沉默着思索。

    唐跃的想法非常大胆非常疯狂,但没有错,在结构上鹰号飞船确实比空间站要坚固得多,空间站进入大气层十死无生,但鹰号飞船可能还有一线希望。

    “如果我们有办法稳住登陆器的再入姿态,那么它表面的隔热涂层或许能帮麦冬扛过热障。”唐跃的语速很快,不假思索,他思考这个问题显然已经想了很长时间。

    隔热烧蚀材料是登陆器独有的优势,鹰号飞船的腹部覆盖着一层坚实的黑色隔热瓦,进入大气层时它以腹部朝地,抵抗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

    登陆器上的隔热瓦是抵抗热障的唯一希望。

    “第一次着陆的时候,鹰号飞船的隔热瓦已经烧过一遍了。”老猫提醒。

    “地球上的那帮人,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留出至少双倍的冗余来。”唐跃竖起两根手指头,“你还记得杨乱码么他跟我说,登陆器上的隔热瓦在理论上可以支撑鹰号飞船高台跳水三次。”

    “杨乱码”老猫当然记得这个人,试制崂山白花蛇草水泡瑞典鲱鱼罐头的英勇事迹令它记忆犹新,“他不是在营养中心做压缩饼干的么跟隔热瓦有什么关系”

    “他女朋友的哥哥的导师的大外甥的七舅姥爷在nasa做部门主管。”

    “但我们不知道鹰号飞船上隔热瓦现在是什么状况,如果有脱落破损,那么它就会复制哥伦比亚号的悲剧。”老猫说,“这个需要做仔细的检查。”

    “但我们至少有希望了。”

    “现在就说有希望还为时尚早。”老猫脸色严肃,“即使鹰号飞船能扛得住热障,但它本身没有动力无法减速,进入大气就是自由落体,你把人装进一个铁罐头里,然后从四百公里高的轨道上扔下来,除非里面的是绿巨人,否则谁都活不下来。”

    唐跃点头皱眉。

    他在尽可能地找到



第二百七十一日(1)螺旋上升的历史
    “罗马帝国”老猫埋头在柜子间,整理杂物,“罗马帝国是个很典型的中央集权式古典帝国,尽管其政体稳固程度不如同时代的古中国,但它仍旧是历史上唯一几乎统御整个欧洲的庞大国家,鼎盛之时罗马帝国疆域大到足以将地中海纳为内海,在古罗马灭亡之后一直到地球消失之前,欧洲都未能再统一过。”

    “公元五世纪时西罗马帝国灭亡。”

    “是的,实际上罗马在四世纪时就已经实质性分裂,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时灭亡于日耳曼人、匈奴人和哥特人之手,那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民族迁徙。”老猫把柜子里的瓶瓶罐罐摆在地板上,“从此古罗马的荣光不复存在,欧洲陷入长达一千年的战乱,公民变成农奴,教会掌控人们的思想,不再有人讨论哲学和艺术。”

    “这算是倒退吗”麦冬问。

    “螺旋上升。”老猫顿了顿,“麦冬小姐,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人们有时候会走歪路,但不会一直走歪路,在工程学中,这叫负反馈控制。”

    “中世纪不是黑暗年代吗”唐跃的声音在频道中响起,“教会敌视一切反对神学者,宗教裁判所宣布他们为异端,然后推进火堆里烧死,是这样吧我记得小学课本上就有布鲁诺和哥白尼。”

    “那么你应该学会脱离小学课本来看待问题。”

    “反正那群神棍的名声不太好。”唐跃嘟囔,“作为一个学习唯物主义的中国人,我天生就有批判宗教的buff。”

    “你上学时的课本给你塑造了一种神学与科学互相对立敌视的印象,这种观点非常片面。”老猫解释,“教会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敌视科学,恰恰相反,教会中许多人都精通数学与天文学,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他本人就是神学家,牛顿只花了二十年研究数学,但他花了一辈子时间研究神学,他对上帝的存在深信不疑。”

    “在那个年代,很少有学者能与宗教脱离关系,因为他们上学的学校都是教会建立的。”老猫接着说,“即使是在中世纪,欧洲战乱不止,瘟疫横行,平民受教育程度极低,宗教机构在客观上承担了文化传播与延续的责任……尽管他们只会教你一个针尖上能容纳几个神跳舞。”

    “教那种东西有毛用”

    “在中古时代乃至近代的欧洲,可没有科技兴国战略和发展就是硬道理。”老猫直起身子,“哲学与科学都是有钱人的业余爱好,除了为国王计算花园里喷泉的角度以及推测炮弹射程,你以为数学和物理还能用在土豆地里么”

    “愚昧的欧洲人。”唐跃摇摇头。

    “同时代的亚洲人正在埋头苦读,科举考试,到了清朝末年老佛爷还玩过马拉火车的戏码,从文字层面上来说她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者。”老猫淡淡地说,“又能好到哪儿去”

    唐跃从车库中把太阳能电池板拖出来,火星流浪狗停在这里正在充电。

    上次老猫把火星流浪狗开出去搜寻切洛梅号,不慎跌入陷坑中,火星车的损伤很严重,整个车头都摔变了形,玻璃全部粉碎,现在火星流浪狗类似于一辆敞篷车,车头的驾驶舱只剩下多边形的框架,坐上去视野极好,但是四面漏风。

    每天麦冬都会和老猫讨论人文和历史,一人一猫从马其顿扯到古罗马扯到迦太基,唐跃很难插上一句话,毕竟他的历史学得太糟糕了,只能在旁边鼓掌助兴。

    有老猫在,粗略地记录历史不算是一件太难的事。

    只是笔触一旦深入,很多问题就连老猫都没法解答了,大量的历史悬案至今都未能解决,老猫不是历史学家,它只能搬运前人的研究结果。

    想难住老猫也很容易,唐跃就经常问出这种问题:

    “朱允炆究竟是不是被烧死的啊”

    “烛影斧声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农民不起义,满清还能入关吗”

    老猫就噎住了。

    数



第二百七十一日(2)德国人的八十年备用零件
    麦冬吃完午饭休息去了,舱外作业是一件很耗体力的工作,更何况麦冬只是一个纤弱的女孩。

    她得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

    老猫和唐跃开始计划。

    “我刚刚和联合空间站的系统取得了联系,空间站把自检报告发给了我。”老猫在电脑上打开报告,唐跃搬着椅子凑过来,“s1电池板的扭转作动器失灵,确切原因可能是光传感器出了问题。”

    联合空间站上的主电池板与散热板全部安装在桁架上,它们并非固定不动,而是会随着阳光的照射角度转动,以获取最大的阳光照度,其中为电池板的作动器指引方向的就是光传感器,这是一个小玩意,安装在电池板上。

    “故障源是一条编号c1002的控制线路发生了断路,有可能是导线断裂或者脱落,不是什么大问题。”

    老猫进入火星联合空间站的电力系统,电脑自检已经给出了故障位置,唐跃作为工程师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原因,确实是断路,要解决它也很简单,换根导线就行了。

    “这个部分是德国人设计的吗”唐跃问。

    “不,光传感器的承包商是通用电气旗下的一家精密仪器公司。”老猫一怔,“你为什么要问这个”

    “如果是德国人的产品,那么他们肯定会在边上刨个坑,埋上日后八十年的备用零件。”唐跃耸耸肩。

    如果是在地面上排除这种故障,前前后后都花不了十分钟,但再简单的操作一旦到了轨道上,就会变得相当棘手,舱外活动至今还是危险程度较高的操作,往常都由经验丰富的指令长来负责,多人配合,互相协作。

    现在老王老汤他们都不在了,麦冬必须独自一人肩负起这个任务。

    那么老猫和唐跃就得为她做好后勤准备工作。

    “s1电池组在这里。”老猫用爪子点了点电脑屏幕上的结构图,“它是这一排太阳能电池板中最靠内的一组电池板,距离晶体号核心舱的直线距离只有三十五米,使用超级大臂可以把麦冬小姐送到故障部位,这是一次常规检修工作。”

    “更换线路需要拆开传感器的外壳,操作还是有点复杂,麦冬得把修理套装给带上。”唐跃靠着老猫的肩膀,摩挲着下巴,“这活我之前干过,不过不是s1电池组,是s4电池组,我和老王一起出舱,更换老化的光传感器,他负责维修我负责递工具……得用剪刀把外部覆盖的那层蒙皮剪开,然后有四个三号内五角螺丝,取下三颗螺丝才能打开外壳,一个人操作起来肯定会手忙脚乱。”

    “而且空间站上那把见鬼的电螺丝刀很不好用,特别是戴着手套的时候,非常容易打滑。”唐跃回忆,“老王当时是把螺丝刀的带子套在了手腕上,否则螺丝刀肯定就飞跑了。”

    “当时你们更换传感器花了多长时间”

    “两个半小时。”

    “你制定一个详细的修理步骤表。”老猫点点头,“我们优先修理电池板,舱外活动时间不要超过四个小时,否则麦冬小姐的体力撑不住,鹰号飞船隔热瓦的检查工作放到后面再进行。”

    唐跃抽出一张白纸,开始遵循着记忆列出详细的检修步骤。

    麦冬只是个植物学家,没有出舱修理空间站的经验,必须要得到唐跃和老猫的指导。

    人的潜力果真是无穷的,麦冬这么一个小姑娘,现在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开得了猎户座修得了空间站,什么重活粗活都能干。

    “整个修理工作我们得分成三个阶段,最多出舱四次



第二百七十二日(1)全都是泡沫
    麦冬睡了一觉醒来,距离太阳升起还有四十分钟。

    唐跃和老猫早就守在昆仑站里了,他们一直在讨论细化操作步骤,确保算无遗策。

    “麦冬小姐,详细的修理方案和操作步骤我已经给你发过去了。”老猫把摄像头扳过来,麦冬的通讯系统上闪现出一个硕大的猫脸,“你确认一下。”

    “嗯嗯嗯。”

    麦冬正在吃东西,嘴里塞得满满当当的。

    女孩打开表格,密密麻麻的字迹跳出来,唐跃事无巨细,每一条注意事项都列了出来,甚至包括解开机械臂的锁扣时先迈哪只脚更方便。

    “喔……”

    “怎么样”老猫问,“麦冬小姐,你觉得任务难度如何”

    “没什么问题。”麦冬缓缓地点头,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文档,“只是修个传感器对吧小事一桩,难不住本姑娘的。”

    “那么现在是疑问解答时间。”唐跃插了进来,推开老猫,“麦冬你要仔细阅读这个行动步骤,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力求把计划的每一步都理清楚,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好,我明白了,让我看看……”

    老猫离开座椅,唐跃和麦冬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它还有点时间,可以出去照看一下电池农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

    每天展开收拢电池板的工作并非由唐跃一个人完成,老猫有时也会帮忙,但它显然比唐跃要悠然得多,唐跃套着臃肿的明光铠干活,累得哼哧哼哧,像是地主家里的长工,而老猫背着爪子从电池之间逡巡经过,就像是那个地主。
1...373839404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