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一朝让你们关停商铺,你们觉得痛苦,亮也是感同身受,但是你们要知道,这种事情,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干预的事情了,连天子都无法干预万里之外的战场,更何况我等?
晚一天关掉店铺,就会多一天的支出费用,晚两天,就多两天,到时候危机一来,不仅收不回成本,损失还远比现在关停要大得多,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场上无人应答,还是一派愁云惨淡。
诸葛亮又叹了口气。
“亮知道你们心里所想,你们心里所想,无非是觉得再搏一把,万一能撑过去,万一能继续做生意,岂不是能赚更多钱吗?但是诸位,这样的万一,你们就真的敢确定会发生吗?”
诸葛亮站起身子,拿着羽扇走到了商户们的座位中间,近距离看着商户们颓丧的表情。
“亮做事,从来不会考虑万一,因为那个万一实在是太虚无缥缈,根本不值得让人去寄予希望,尤其是在关乎生计的事情上,就更是如此。
诸位的身价都不丰厚,准确的说,除了家中土地、房屋之外,没有其他的财产,一旦商铺被迫倒闭,诸位觉得凭借自己,要多久才能还完 朝廷欠款,弥补损失?”
商户们脸上的表情开始松动,露出了犹豫的挣扎。
诸葛亮决定祭出杀招。
他派人把他通过运算得到的一些数字写在了一张很大的纸上。
现在派人把这张纸展开,让所有商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反正大家都认字。
接受了郭鹏广泛铺开的基础扫盲教育的人们都能看懂数百个常用字,能读会写,并且也懂得数字。
开玩笑,能开店的人难道不懂数字和计算?
诸葛亮每每都能感觉到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尤其是在和老百姓交流的时候,总有一只大手在他的背后推动。
没有这只大手,他觉得自己想要办成事情会困难许多。
有了这只大手,至少,双方的交流难题已经不存在了,官府和民间拥有了最基础的共识。
这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啊。
那位变革者穷尽三十年心血,才办到了这一点,而从当时的角度看,这一做法又是如何的高瞻远瞩呢?
所以诸位,真的有人比我更能解决问题啊。
诸葛亮不胜感慨。
整顿情绪,诸葛亮开始了自己的宣讲。
“诸位请看,这是亮根据历年来的朝廷统计数据作出的推算,诸位的店铺成本,维持一天需要得费用,店铺关停之后的花费,还有被迫关停之后的额外损失,诸位可以看看。”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四百七十八 诸葛都护当真与寻常官员不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诸葛亮向在场的商户们展示了自己的计算结果。
他告诉他们,他们现在提早一天关停店铺会损失多少,晚一天关停店铺又会损失多少。
早一天和晚一天相比,又会挽回多少损失。
你主动关停是多少损失,被迫倒闭是多少损失,二者之间有多大的差异,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是多大的差异等等。
还有主动关停之后都护府和财政部会联合起来提供一个特殊的办事官署,让他们一口气把所有手续办完 ,减少奔波劳碌。
不仅如此,还能免交之后的房屋租赁费用。
被迫关停的话,麻烦可就太大了。
一桩桩一件件,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商户们一眼看过去,立马就能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该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坚持硬挺着不一定挺不过去,但是一旦挺不过去,接下来好多年就要免费给朝廷种地了。
两相对比,很多人的心里其实已经做出了决定。
而且吧,诸葛亮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帮他们最大限度的缩小损失,这样的现实让不少商户觉得诸葛亮的确是真心诚意的在帮他们考虑,帮他们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
主动关停,最大限度保存财力,等下一次经济回暖,还有机会。
可要是被迫关停,不仅失去财力,还要被记入黑名单,永远都不能得到再次贷款,下一次经济回暖的时候,只能干瞪眼。
是你,你该怎么选择?
选择摆在了商户们的面前。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犹豫片刻,选择了主动关停商铺,他们当场在财政部官员的名单上签了名,表示回去整顿一下就来办理关停手续和后续的偿还贷款手续。
少部分人看着大部分人放弃了坚持,思来想去,还是咬着牙选择继续坚持。
他们朝诸葛亮拱手。
“诸葛都护爱护之心,我等是感觉到了? 但是思来想去,我等还是觉得不甘心,不愿就此放弃? 还想再搏一次!”
诸葛亮微微叹息。
“即使有那么多麻烦和困难? 你等也要再搏一次吗?”
“是。”
这群人不到十个? 但是意志相当坚定。
诸葛亮摇头叹息一阵,最终也没有强迫他们,而是点了点头。
“如此? 你等好自为之? 然后,最好和家里和多做商讨,这不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和家人也有关系? 如果你等继续坚持? 损失过大? 家人无法承担? 问题就大了。”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面露犹豫之色,最终还是在诸葛亮的叹息之中缓缓告退,回去和家人商量了。
等他们走后,诸葛亮唤来身边的属吏。
“派人去他们家中,与他们的家人做一番解释? 就把我方才说的那些告诉他们的家人? 能劝一个是一个。”
属吏表示明白? 着手安排去了。
钱益和孙不弃等着诸葛亮安排完 ? 来到了诸葛亮身边。
“孔明,大局已经稳定了,这不到十个人? 已经不碍事了,你已经仁至义尽,尽到了你的职责,他们之后是大发其财,还是破产关停,与你都没有关系了。”
钱益摇了摇头:“就算你再派人去劝说,意义也不大了。”
诸葛亮不认同钱益的看法。
“我的职责是让北庭都护府更好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活得好好的,如今,却要让他们舍弃心血保全自身,就算这是千里之外的灾祸牵连,与我本身,难道就真的没有关系吗?”
钱益看了看孙不弃。
孙不弃摇头叹息。
“诸葛都护当真与寻常官员不同。”
诸葛亮没有回话,只是暗自期待能多一些人主动放弃,这样在经济萧条来袭之时,损失或多或少能减少一些。
之后,诸葛亮和几名主要官员兵分三路,快马赶赴其余七座城池,纷纷按照诸葛亮之前的宣讲方式对当地的商户做了一番宣讲,十分成功,起码主动劝退了九成以上的目标商户。
剩下一成死硬死硬的就是不放弃,找家人劝说也好,各种劝诱也好,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商业之梦。
诸葛亮也没有让官员们强迫,只是和这些人明确了一旦被迫关停之后的后续流程,然后让他们签字画押保证自己会按照流程和官府对接。
当然,要是他们真的挺过去了,诸葛亮也会发自内心的为他们高兴。
如此,在危机来袭之前,北庭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就用不同的手段提前完 成了朝廷的应对对策,完 成了朝廷的任务。
然后,经济危机沿着丝绸商路兵分两路奔赴北庭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两个都护府几乎同时遭遇这一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商旅数量受安息和罗马战争的影响而大大减少,相对应的,魏帝国西部货物出口量也削减了将近一半。
安南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从事这方面出口生意的商户和做客商生意的酒肆、旅店全面遭遇经济危机的打击,损失惨重。
诸葛亮和司马懿几乎同一时刻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他们在经济危机面前的渺小。
尽管已经提前按照朝廷的命令,将一些规模小扛不住经济危机的商铺提前关闭以减少损失,但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对于商业来说还是挺全面的。
全面遭遇到这一波影响的两个都护府被沉重打击,不是只有酒肆和旅店遭到影响,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
客商来的少一半,货物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一半,整整一半的损失让大量商户哭爹喊娘求爷爷告奶奶也撑不下去,纷纷选择关店停业,以停止巨大的损失。
别说小商小贩,一些上了规模的大商户也因为基础投入大而难以为继,不得不选择暂时歇业保全自身,或者关掉分店保住总店。
做外贸出口生意的商户也遭遇了降维打击,一些专门和安息商人做生意的商户的生意直接归零,纷纷傻眼。
并且进而影响到了为这些商人供货的城外农户和城内的手工业作坊。
除了内地紧俏的丝绸瓷器漆器还有铁锅之类的产品,还有一些本地自主生产的手工产品的销路也直接中断,销量直接归零。
就算提前得到了都护府的警告从而停止生产,但是之前积累的一些产品已经做完 ,现在没了销路,堆积在仓库内无法出售,这些商人看着产品无法售出,那是欲哭无泪。
还有一些商户雇人从内地拉来丝绸等紧俏产品准备大赚一笔,结果现在人家客商直接不来了,没了销路,这些商品也只能堆积,没地方卖。
他们还要承担存放成本,也要支付运输成本。
和城内酒肆、旅店达成合作的城外农户的粮食、蔬果也纷纷失去了买家,或者至少失去了一半的买家,大量农产品堆积无处销售。
粮食还能摆,能吃,新鲜蔬果如果不及时售卖就只能坐视腐烂,损失自己承担,这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户来说可是不小的损失。
他们也到处寻求买主,但是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之下,那里有人愿意买这些东西呢?
一看到城内经济乱象,大家纷纷捂紧口袋不花钱,根本不愿意拿钱出来消费,城中商业消费一落千丈,说不是大萧条都没人愿意相信。
紧随其后的就是一大批雇员失去了工作,没了工作,也就没了收入。
在这个危机环境之下,诸葛亮及时作出了应对。
他立刻行动起来,找到了钱益一起联手,首先出面以官府的名义从城外农户手中购买新鲜蔬果,给官府中的官员、吏员以及一些连吏员都不是的临时工发福利。
这笔钱是算在可以花销的经费里的,只是提前拿出来用,之后要过一顿苦日子。
但是比起让农户损失惨重,诸葛亮更愿意让官吏们过一段稍微清苦点的日子——反正官吏们和临时工们也不是没饭吃。
解决了城外农庄的问题,稳住了农民,诸葛亮又号召城内因为商业萧条而失去工作的人们回到城外的家里,回到土地上加入劳动,努力生产粮食,维系大家的基本需求。
诸葛亮还承诺有卖不出去的、自己也吃不掉的粮食,兵部下辖的国有粮仓全部按照现有市场价格收购。
为此,诸葛亮和钱益还一起去找了主管粮仓的兵部地方郎中杨不疑,与他商量这件事情,得到了他的谅解,达成了协议。
多余的吃不掉的粮食总算有地方可卖。
另一边,数量还算比较多的屯田村庄也让失业人口有了承载的地方,他们纷纷响应诸葛亮的号召回到土地上劳动,一定意义上也减缓了失业危机带来的影响。
还是那句话,只要农民还有土地,只要帝国农业没有问题,帝国就不会出大乱子。
就算发生经济危机,农民也还能回到土地上生产,不会饿死,社会就还能维持大体的稳定。
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否则西域三府得局势绝对不可能像如今这样还保持在一个大体可控的环境之中。
而这一切,又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呢?
诸葛亮越是经历危机,就越是仰慕那位变革者的高瞻远瞩。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四百七十九 千古,也唯有一个诸葛亮
危机袭来,诸葛亮到处奔波,麾下主要官员也跑来跑去解决问题稳定人心。
此时此刻,最庆幸的莫过于之前那些主动选择了关停自家小铺的小商贩们。
他们看着城中汹涌的倒闭浪潮和欲哭无泪的商户们,想起诸葛亮的苦口婆心,不由得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他们选对了,提早放弃果然还有生路,一条道走到黑,那就真的完蛋了。
而与之相对,那一批没有选择关停而是咬牙坚持的,到现在为止也只剩下两三家还在硬撑着不倒闭,其他的全都崩溃了,被迫放弃了。
然后背上了沉重的负债。
不得不说,经济危机的凶险之处他们是充分的体会到了。
总有些人庆幸,也有些人后悔莫及,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还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诸葛亮最庆幸的也就是这一点。
处理政务的闲暇时,他和钱益交谈这件事情,就提起了他们之所以可以应付得来这样汹涌的危机,主要就是因为农民有土地。
“城外农户有土地,城内经商者多数都是一家之中富裕的劳动力进城经商,想着多赚一些钱财,给家里人改善生活,一边种地,一边经商,两不误。
所以就算商铺倒了,他们没了钱,还要偿还朝廷贷款,但是他们还有土地,土地还会持续不断的长出粮食,他们就有偿还贷款的可能,不会因此失去生计。
所以说,他们都有土地,是咱们能度过这次劫难的重要原因,如果土地兼并如前汉一般剧烈,如此这般的劫难,又不知道是如何饿殍千里的场面了。”
诸葛亮摇着羽扇,满脸慨叹:“太上皇平灭天下诸侯、豪强,分田地予万民,登记造册,设屯田农庄,严惩兼并土地之权贵、官员,才有如今我等涉险过关的基础啊。”
钱益也深有感触,连连点头。
“那些没了生计的人没活可做,要是连土地都没有,家都不存,又该如何生存呢?若是那样,怕是官府也没有钱赈灾,没人管他们吃饭,他们不是饿死,怕也只能落草为寇了。”
“落草为寇都是轻的,重的,就是再一次的黄巾之乱了。”
诸葛亮说起黄巾之乱,让钱益愣了片刻。
他想起了他的出身。
他的父亲,就曾经参与过青徐黄巾起义。
主要是没土地,又遇上天灾,啥也没有了,为了不饿死,就跟着黄巾军大闹青徐,杀了不少豪强权贵,还杀了不少官员,抢了不少东西。
前汉初平元年、二年,青徐黄巾军被时任青州刺史的郭鹏镇压,除了一部分逃到了兖州之外,大部分都成了俘虏。
他父亲就是作为俘虏参与屯田,数年之后被大赦,获得民籍,获得土地,在青州安居乐业,成为了一个青州居民,再然后就生下了他。
他们一家子生活在青州,在郭鹏的羽翼下安稳生活二十余年,没病没灾,也没饿肚子,完整经历了郭鹏的一系列改革,享受到了完整的改革红利,读书认字,一点都没落下。
最后,他等到了科举考试时代,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进入财政部就职,数年低级官员履职之后,被外放北庭都护府主持当地财政部分部的工作。
对于他父亲来说,自己是一个黄巾贼,而黄巾贼的儿子居然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帝国官员,这简直是做梦一样的事情。
他穿着官服回到家里报喜的时候,老父亲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啊揉啊,眼睛都揉红了还不敢相信,以为自己在做梦。
当然,这不是梦,这是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
他的儿子真的做官了。
父亲苦了一辈子,就为了吃口饱饭,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
当然后来他也如愿以偿吃上了饱饭,甚至还能吃撑着,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所以对于这一切真实的改变,亲眼目睹全过程的钱益非常清楚。
于是他微微叹息。
“是啊,黄巾之乱不能再次出现了,太多无辜的人因此而死掉了。”
“对于能否扛过去,我已经没有担忧,太上皇已经为我等打下不败的根基,只要这根基尚在,我等就立于不败之地,最多受点皮肉之苦,北庭都护府,一定能保全。”
诸葛亮握紧了手中羽扇,眼神无比坚定。
而与此同时,郭鹏已经离开镇西都护府,顺着山南商道来到了安南都护府辖区之内,准备看一看司马懿是如何应对这一波经济危机的。
虽然说郭鹏对他的行为多有不满之处,但是仔细想想,身为一个官员,用各种手段往上爬,倒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哪有人真的对名利无动于衷,一心为公不为自己呢?
指望人人都是诸葛亮是不现实的。
郭鹏深刻的明白这一点。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还是渴望名利的俗人,因为俗人太多,圣人太少,所以想要办成事情,只有依靠团结俗人,最大限度发挥俗人的力量。
千古,也唯有一个诸葛亮。
司马懿毫无疑问是名利场上的一个俗人,为了家族,为了他自己,他始终会前行在名利场上,始终是一个俗人,这没什么不好。
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皇帝怎么看待,而是皇帝怎么利用。
能用的好,他就是个治世能臣,皇帝水平不够那是皇帝的锅,不是人家自己的锅。
想上进难道有错?
后人厌恶、看不起司马晋主要是它身为大一统王朝却败给胡人败的那么惨,没尽到自己大一统王朝的职责。
人家大一统王朝固然骄奢淫逸鱼肉百姓,但是人家好歹打外战不怂,对付外族总是打的轰轰烈烈、打的他们哭爹喊娘。
司马晋倒好,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八王之乱打的轰轰烈烈,然后就给人家灭了,狼狈的逃到了江南,祸及全民族。
身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立国五十年就输的那么惨,那么丑陋,也是少有。
对于司马懿本人,郭某人是没什么偏见的,他只是想要看看这个被诸葛亮夸赞的能吏到底能如何带领安南都护府度过危局。
司马懿当然是个能吏,以他的能力,在中央主导一部实权并不是问题,作为宰辅真正执掌大权也难不倒他,所以经济危机固然可以让他一时的手忙脚乱,却无法击垮他。
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绝非常人所能比较。
他没见识过经济危机,也不知道经济危机长什么样,读的书里也没有描述过经济危机到底是什么,所以朝廷告知到他危机将要来临的时候,他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正常政令去执行。
执行这个政令就好了,对于危机,一心塑造一个严肃、神秘、威武形象的司马懿并没有任何了解。
等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司马懿才恍然大悟——经济全面下行、衰退原来是那么恐怖的事情!
过了好几年好日子的安南都护府的人们对于经济危机的到来最开始是没有意识到的,只是觉得最近来到他们这里消费的人少了不少。
或许是路上耽搁了吧?
他们如此想着,然后等啊等啊,等啊等啊,始终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等到的那些人。
于是有些人撑不住了。
大部分商户的经营规模并不大,现金流不多,撑不住那么高的日常流水,没有客人上门消费,每天都是亏的,各种成本支出让人心碎,小门小户根本支撑不住。
之前安南都护府强行关闭的是连这些小门小户都不如的劣质商户或者还没开始营业的商户,而这些小门小户也不见得就比那些被关掉的商户要好到什么地方。
只是司马懿和任永觉得不能继续关了,继续关引起民间反弹,引起民间暴动,和警队产生冲突,到时候那个事情就不是龚允能兜得住了。
甚至连警队都不一定兜得住,闹不好还要安南都护府的驻军出动,那司马懿的仕途。
司马懿和关羽的关系一点都不好。
而且关羽的军衔和爵位都得到了提升,之前一场政治风暴里还得到了皇帝郭瑾的青睐,司马懿就更不敢招惹关羽了。
再者说了,没有之前的事情,司马懿也不敢和关羽产生什么冲突,他儿子关平就在皇帝身边带兵,关系亲近,本身又是元从老将,在魏军之中的地位很高,那里是他司马懿得罪的起的?
也就是职权所限,关羽无法干扰日常行政,驻军点也不在城池之中,两人才没有什么交际。
关羽非常不喜欢和文人官员来往,据说他好像素来都不太瞧得起文人官员,两人没什么来往,没有冲突,当然,也没有什么好的交情。
他当然不可能是司马懿的助力。
司马懿堪堪完成了朝廷的命令之后就坐等危机来临,想着轻松解决掉这次危机,积攒政绩,看看能不能回到中央。
结果危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以安南都护府首府宁弥城中较有名气得酒肆大盛酒家的倒闭为导火索,彻底引爆。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四百八十 对错之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小商小贩撑不住了还能当做是日常情况,因为日常也有一些小商小贩准备不足生意不好从而关门歇业,这很正常。
但是大盛酒家不是什么小商小贩。
这是安南都护府选择首府在宁弥城时的第一家开业酒家,对于整个宁弥城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1...672673674675676...718
猜你喜欢